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關於華佗的故事-華佗恥於醫生身份

歷史故事 閱讀(2.17W)

華佗,字元化,是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大家都知道華佗吧,那麼你們聽過關於華佗的哪些故事呀,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華佗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華佗的故事-華佗恥於醫生身份

華佗恥於醫生身份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州市)人,一名旉。史載其“遊學徐土,兼通數經”。先爲當時的沛相,魏伏波將軍廣陵太守陳登之父陳珪舉孝廉,後來太尉黃琬亦曾闢他,因世道爭亂而皆不就官。

華佗的醫術,歷來就是膾炙人口,他在東漢時便已經可以施用打開腹腔的外科手術,然後再使用針線縫合,和現代醫術如出一轍。書曰: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又有人病腹中半切痛,十餘日中,鬢眉墮落。佗曰:“是脾半腐,可刳腹養治也。”使飲藥令臥,破腹就視,脾果半腐壞。以刀斷之,颳去惡肉,以膏敷瘡,飲之以藥,百日平復。

華佗在一千八百年前就可以進行脾臟摘除手術,足可見其醫術之高明。

而他所發明的“麻沸散”,也是目前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純中藥手術麻醉劑,功效神奇,《三國志·方技傳》: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

可以使受術者在手術過程中竟如醉死,一無所知。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華佗爲關羽刮骨療毒的描寫,說的是關羽在襄陽之戰時爲魏軍毒箭所中,華佗爲關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劇毒,而關羽神色不變,尚在與人下棋。這一段寫關羽之神勇,也同時描寫了神醫華佗的醫技高明。

只是這一段其實是羅老先生杜撰的。關羽刮骨療毒倒是真有其事,《三國志·蜀書·關羽傳》有載:羽嘗爲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這裏的說法是關羽一邊在宴會上喝酒一邊讓醫生爲他療毒,這件事如果按史實推斷的話,當在襄陽之戰以前發生,而不是如《三國演義》裏說的那樣是在襄陽之戰時的事。其次,那位醫生也不是華佗,而是關羽軍中的軍醫。

在《三國演義》裏,羅貫中爲了突出曹操多疑的性格,將爲關羽療毒的功勞給了華佗,然後在後來華佗爲曹操治頭痛病的時候,提出要爲曹操做開顱手術,曹操因此疑心大起,又聯繫起華佗爲關羽療毒之事,便懷疑他要謀害自己,遂將其下獄治死。

說老實話,以華佗的醫技來治關羽的這個傷,應該可以說是殺雞用牛刀,絕無問題。這裏要說的是華佗的死因,絕非是像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裏說的那樣。

歷史上華佗死的原因在於他想做官從政。華佗原本出身士人,上面已經說了,他“遊學徐土,兼通數經”,而後以醫術精湛而名聞天下。但是,在漢代,套用句老話,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醫生,在史書上歸入《方技傳》,絕無可能單列一傳,從這個上面也可窺知一二。

華佗對自己的醫生身份,一直是耿耿於懷深以爲恥的。史曰其“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所以,華佗時刻在尋找走上仕途的機會,遺憾的是,所有人都把他看做是一個好醫生,而沒有人把他看成是一個可以從政的士人。這個本來也無可厚非,如果讓一個好醫生捨棄了醫生身份而去從政,實在有點可惜。而作爲華佗,自己的理想是走上仕途,這個想法本也沒有錯,如果他以自己的才學走仕途,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可惜的是,華佗在試圖走上仕途的過程中不僅犯了一個大錯,而且還暴露了他道德上的缺陷,併爲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當時的魏王曹操患有頭痛病,後來尤甚。華佗醫術高明,曹操遂“使佗專視”,華佗成爲曹操的“御醫”。華佗看了曹操的病情後,說:“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意思是這個病一時難以治好,需要假以時日方可。

在爲曹操治療的過程中,華佗便開始故意拖延進程,並又藉口“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乃歸家”,而到家以後,又假辭以妻子生病,數次逾期不歸。究其本意,乃是意圖要挾曹操,謀取官職。

曹操屢次手書招呼,又敕令郡縣發遣,而“(華)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曹操遂“大怒,使人往檢”,但是他還是小心地先求證了一下,沒有就此給華佗定罪:“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華佗謊言被揭穿,下獄。

在華佗下獄後,曹操手下的頭號謀臣荀彧爲華佗求情,說:“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而曹操不從,並說:“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到了這個時候,曹操對華佗的鄙薄之意已然溢於言表。

作爲一個醫生,把爲病人治病當做一個走上仕途的手段而故意拖延並以此爲要挾,華佗此舉實在是有損醫德,是可稱爲無良醫生,曹操對他看不起,當是在情理之中。

所以在華佗死後,曹操頭風病雖然還是時時發作,但亦終不悔,並道:“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爲我斷此根原耳。”此話一針見血,道出了華佗的心思和華佗被殺的原因。可嘆華佗一代神醫,醫術固然一流,只是卻欲與一代雄傑的曹操玩弄權術,未免過於小瞧了曹操。

曹操唯一一次後悔殺華佗,是在他的愛子倉舒病重的時候,曾說“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對此子的愛惜之心可見一斑,難怪後來曹丕說如果倉舒在,他這個太子能不能當得上恐怕就很成問題了。

由此可見,華佗雖然醫術絕頂神通,只是爲人實在不怎麼樣,竟然企圖用病人的病來要挾,以此實現自己走上仕途的願望。

只可惜最後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非但身死,還連帶着“麻沸散”和他精湛的外科手術就此失傳。要是這些都流傳了下來,那中華醫學或許還可以因此而填補一下外科手術上的缺憾,而現在卻只餘下他創造的健身法“五禽戲”,着實令人扼腕嘆息。

華佗治病

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到許都,心裏鬱鬱不樂。偏在這個時候,他最鍾愛的小兒子倉舒得了重病,家裏人到處請醫抓藥,都不見效。眼看孩子沒有救了,曹操傷心地說:“要是華佗在,孩子不會死得那麼早。”

曹操所說的華佗,是我國曆史上一位着名醫學家,和曹操是同鄉。華佗自小熟讀經書,尤其精通醫學。不管什麼疑難雜症,到他手裏,大都藥到病除。當地官員和朝廷太尉聽到華佗名聲,徵召他做官。華佗都推辭不去。

華佗診病極其準確。一次,有兩個官員鬧頭疼發熱,先後找華佗看病。經華佗問明病情,給一個開了瀉藥,另一個開了發汗藥。有人在旁邊看華佗開藥方,問他爲什麼病情相同,用藥卻不一樣。華佗說:“這種病表面看來一樣,其實不同。前一個病在內部,該服瀉藥;後一個只是受點外感,所以讓他發發汗就好了。”這兩人回去抓了藥服了,果然病都好了。

還有個姓李的將軍,請華佗給他妻子治病。華佗去了,一摸脈,說:“這是懷孕時候傷了身子,胎兒留在肚裏了。”李將軍說:“我妻子已經小產過,胎兒已經下來了。”華佗說:

“按照我的判斷,胎兒還在病人肚子裏。”

李將軍不相信。華佗走了以後,過了一百多天,他妻子的病越來越重,只好再請華佗來治。

華佗說:“肯定有個壞死的胎兒在肚裏。大概你妻子原是雙胞胎,一個先小產下來了,一個留在肚裏。”

華佗給病人服了湯藥,又給她扎針,果然產了一個死胎,病人很快就恢復健康了。

華佗不但能治內科,還善於做開刀手術。他配製一種麻醉劑叫麻沸散。有個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厲害,經過十多天,鬍鬚眉毛全脫落下來。華佗一診斷,說:“這是脾臟潰爛了,得趕快開腹治療。”華佗讓病人服了麻沸散,打開腹腔,把壞死的脾臟切除,再縫好創口,敷上藥膏。過了四五天,創口癒合,一個月康復了。

歷史書記載的有關華佗治病的傳說還有很多。據說,有個太守生病,請了許多醫生診治都沒治好。華佗診治以後,認爲這種病只有讓病人發怒,才能治好。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貴的診費,卻拖拖拉拉不認真給他開方抓藥,過了幾天,竟不告而別,還留下一封信罵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

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華佗。太守的兒子知道華佗用意,暗暗叮囑家人不要去抓華佗。太守聽說抓不到華佗,更加怒氣沖天,一氣之下,嘔出幾口黑血。不想這一嘔,病反而好了。

曹操一直患頭風病。一遇到工作緊張,頭風病發作,痛得受不了。他聽說華佗的醫術高明,就把華佗請來,華佗紮了幾針,頭痛就止了。曹操不肯放他,把他留下來做了隨從醫官,好隨時給他治病。

華佗雖然樂於幫助人,熱心給人們治病,但他卻不願一直呆在曹操身邊,給一個人管藥箱。有一次,他藉口回家探親,順便去取點藥,曹操沒有懷疑,讓華佗走了。

華佗回到家裏,託人給曹操捎了一封信,說他妻子病得厲害,一時回不了許都。曹操一再催促,華佗還是拖着不去;

曹操又命令郡縣官吏去催,也碰了軟釘子。

這一來可惹惱了曹操。曹操派個使者到譙縣去調查。並告訴使者,如果調查下來,華佗妻子確實有病,就送他四十斛(斛,音hú,古代以十鬥爲一斛)小豆,聽任華佗推遲假期;要是華佗謊言搪塞,就把華佗抓來。

調查結果,華佗被抓走了。

曹操把華佗抓到許都,他認爲華佗故意違抗他的命令,是大逆不道的行爲,下令把華佗處死。

謀士荀彧認爲這個處刑太重了,勸曹操說:“華佗醫術高明,他一死,牽涉到許多人的生命,希望丞相從寬發落。”

曹操本來也是個愛惜人才的人,自從他打敗了袁紹後,有點驕傲起來;再說,他正在氣頭上,哪肯聽荀彧的勸阻,氣呼呼地說:“哼,我不怕天下就沒有像他那樣的醫生。”說完,就派人把華佗殺了。

華佗被捕離開家鄉的時候,隨身還帶着一部醫書,這是他根據多少年來積累的經驗寫成的。他本來沒想到得罪曹操竟招來殺身大禍。他覺得自己遭到罪沒法挽回,可是讓這部書湮沒太可惜。臨刑前一天,他把獄吏請來,對他說:“請您把這部書好好保存,將來可以操它救病人。”

那獄吏膽小,怕接了華佗手裏這部書,將來曹操追究起來,自己受到牽連,說什麼也不肯保管。

華佗十分失望,他嘆了口氣,向獄吏要了火種,在監獄裏把寶貴的醫書一把火燒燬了。

打從華佗死後,曹操發頭風病,就再沒有找到合適的醫生給他治療。但是曹操並不肯承認自己做錯了事,說:“華佗這小子是有心不肯根治我的病,即使我不殺他,也不見得會治好我的病。”直到他的小兒子倉舒死了,他才懊喪萬分。

華佗死後,他的幾個學生繼承他的事業,繼續爲百姓治病。可惜記下華佗的經驗的那部醫書竟失傳了。

華佗拜師

華佗東漢末年傑出的醫學家。他技術全面,精通醫道,尤於外科,曾發明全身“麻沸散”用於剖腹開背、切除胃腸等大手術,特別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後,仍然謙虛好學。華佗拜師學藝的故事,被後人傳爲佳話。

一次,華佗給一個年輕人看病,經望、聞、問、切之後,認爲患者得了頭風病,可是他一時又拿不出來治療此病的藥方,急得束手無策,病人也很失望。

後來,這位病人找到一位老醫生,很快就把病治好了。華佗聽後很是慚愧,便打聽到老中醫的住處,決心去拜師學藝。但華佗當時名噪四方,唯恐老中醫不肯收他爲徒,於是改名換姓,來到老中醫門下,懇求學醫。老中醫見華佗心誠,就收他爲徒。

從此,華佗起早貪黑,任勞任怨,虛心好學,終於獲得了治頭風病的絕技。當華佗滿師歸來時,這位老中醫才明白眼前這個徒弟就是名醫華佗,他一把拉住華佗的手說:“華佗啊,你已是名揚四海,爲何還要到我這裏受苦?”華佗把來意告訴了老中醫,並說:“山外有山,學無止境。人各有所長,我不懂的地方就應該向您學習。”

【啓示】:我們要在實踐中正確處理個人與羣衆的關係,要虛心向人民羣衆學習,汲取人民羣衆的經驗和智慧,才能不斷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華佗拜師學藝,不恥下問的故事,就體現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