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道德的古代故事4個

歷史故事 閱讀(2.63W)

道德的古代故事 受屈無爭,還米不受

道德的古代故事4個

漢朝時,有一個人姓鍾名離牧,字子幹,是會稽那地方的人。

他年輕時,住在永興(今浙江肅山縣南方),親自耕種二十多畝田地。當田裏的稻子成熟時,有人來冒認領走,鍾離牧也不和他們爭奪,完全讓給對方。

縣官知道這件事,就把那個冒認稻子的人捉了起來,要用國法辦他的罪。鍾離牧竭力去救他,於是他的罪才能被赦免。

那個人免了罪以後,帶領妻子把起初冒領來的稻子,舂打成三十多石米,就把米送還鍾離牧。

鍾離牧關門不肯收,那個人只好把米放在道路旁邊,也沒有人去拿取。鍾離牧因此而出了名,被聘請去南海做太守,而且被封“都鄉侯”。

道德的古代故事 美色當前,能不強忍

餘干有一位姓陳的書生,對醫術非常精通。

他曾醫好一位貧窮而且垂危的病患,沒有收取分文,而且不求回報。

有一天傍晚,姓陳的書生路過那位病患的家,患者家屬留他住宿。

病患的小姑告訴嫂嫂說:“希望你能陪他過夜,以報答他的恩情!”

病患的妻子點頭答應。

當天夜晚,她就對姓陳的書生說:“您救活我的丈夫,小姑叫我陪你!”

姓陳的書生看見她年輕而且美麗,頗爲動心。但剋制自己說:“不可!”

少婦勉強他,他連說:“不可!不可!”而且拿起筆,在桌上連寫“不可”兩個字,最後幾乎把持不住。他又連呼:“不可這兩個字最難了!”

他勉強捱到天亮,才離去。

後來,陳姓書生的兒子參加考試,閱卷官丟棄他的文章時,忽然彷佛聽到“不可”這兩個字。

閱卷官挑燈重看,再丟棄。又聽到:“不可!不可!”

閱卷官因此又看了一遍,決心不錄取,忽然一直聽到大聲的呼聲:“不可這兩個字最難了!”因而便錄取了陳姓書生的兒子。

放榜後,房師詢問陳姓書生的兒子,兒子不知原因,回去稟告父親,他纔回憶起:這是不邪淫的果報。

道德的古代故事 婉拒誘惑,前程似錦

太倉的陸容長得英俊挺拔,風采翩翩。

明英宗天順三年,他到南京應試。館內有一位女子,善於吹簫,夜晚來到陸容的寢室。

陸容藉口說:“我的病還沒好,請你改天再來!”

那位女子走了以後,陸容就寫了一首詩:

風清月白夜窗虛,

有女來窺笑讀書,

欲把琴心通一語,

十年前已薄相如。

翌日天亮,他就藉口去別的地方。

那一年秋季,他考取功名。他父親事先夢到郡守送來一面旗匾,上面題着“月白風清”四個大字,因此寫信給陸容,陸容嚇了一跳。

他後來考取進士,當了參政的官職。

陳姓書生連呼“不可”是以勇得勝,陸容藉口有病改期是以智得勝。陸容比起陳姓書生當然省力多了。然而,這時候絕不能再軟一些,我們一般人定力不夠,千萬不能學柳下惠啊!

道德的古代故事 目中無人,尷尬難堪

明嘉靖年間,廣州府有一位狀元,姓倫名文敘。他生了三個兒子,都考取功名,老大已經中了榜眼,連最小的三少爺也考取鄉試,成爲舉人。

有一天,倫家的三少爺坐轎子經過羊蹄嶺(在海豐縣境內),走到山嶺上,正值路窄難行,恰巧前面也來了一頂轎子。

倫家三少爺心中認爲:“我的父親是狀元,哥哥是榜眼,自己又是新科舉人,在嶺南一帶,很少有人比我尊貴!”於是,他命令僕人大聲傳話:“來者請下轎讓路!”

沒想到前面護轎的僕人也大聲說:“來者請下轎讓路!”兩頂轎子相遇,而且各不相讓。

倫家的三少爺因爲年輕氣盛,看對面轎內坐着一位老婦人,毫不放在眼裏,氣憤地說:“來者是什麼頭銜,要三少爺讓路,請報上來!”

祗見那婦人答道:“你既然有大官的頭銜,請先報來!”

倫家的三少爺說:“狀元爹,榜眼兄,自己又是新科舉人,難道要讓路?”

那婦人聽了笑說:“小小的狀元、榜眼,何足掛齒?你聽着:我乃是皇帝的阿姨,國公的女兒,宰相的妻子,我的小肖子還做了邊疆大總制,現在到底誰要讓路呢?”

倫家的三少爺聽了,面容失色,知道對方是楊夫人,祗好下轎,跪着叩頭賠禮,說:“小子有眼不識泰山,觸犯老太夫人,祈求您恕罪!”

楊夫人回答:“不知者不罪。不過年輕人以後要謙虛些,以免得罪別人!”

她勸倫家的三少爺幾句,就離去。

這時候,楊夫人心有所感,便對僕人說:“我年幼時跟隨父親,長大後跟隨丈夫,現在老了,又隨兒子到嶺南做官,三次走過這艱難險峻的羊蹄嶺,命運真苦啊!”

後來,大家便用“請莫作倫三少與楊夫人爭道”來譏諷人的妄自尊大,又以“楊夫人三過羊蹄嶺,還在叫苦”來形容人的心不知足。

因爲楊夫人身爲一品夫人,富貴都已經達到極點,坐在轎上,雖然三次經過羊蹄嶺,怎麼算苦呢?如果她坐着轎子還在叫苦,那擡轎的僕人,豈不是要立刻投崖自殺嗎?因此鄉人迄今時常引用這兩樁事來告誡驕傲和不知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