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史記裏面的小故事

歷史故事 閱讀(2.5W)

故事是傳承歷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歷史教學的重要部分,下面這些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幾篇史記裏面的小故事。

史記裏面的小故事

史記裏面的小故事1:王室的衰微

周代最後一個天子周赧王時,周的領地分裂爲東周西周兩個小國。周王室日益衰微,周天子不得不在各大諸侯之間周旋,以求保全自己狹小的國土。

公元前320xx年,秦國攻打楚國的宜陽(在今河南省宜陽縣西)。楚國以爲周暗中幫助秦國,所以想進攻周。蘇代爲周遊說楚王說:“您怎麼知道周是幫助秦國?那些說周幫助秦國比幫助楚國更出力的人,是想讓周投到秦國方面去,所以人們都把周、秦放在一起說‘周秦’啊。周人明白了自己無法解脫,就一定定會投向秦國一方,這真是幫助秦國取周的妙計呀。現在,即使周爲秦出力,您也要好好待他;不爲秦出力,您仍然得好好待他。這樣,才能讓它與秦疏遠。周與秦絕了交,就一定投向楚國的。”楚王方纔聽從了他的建議。

秦國想通過兩週之間的地區去攻打韓國,就向東周和西周借道。周擔心借道秦國會得罪韓國,不借又會得罪秦國,感到左右爲難。有人對周君說:“爲什麼不派人去見韓公叔呢?到時就對韓公叔說:‘秦國敢穿過周地去攻打韓國,是由於信任東周。您爲什麼不給週一些土地,並派出人質前往楚國呢?’這樣,秦國一定會懷疑楚國,不相信周君,也就不會攻打韓國了。您再派人去對秦國說:‘韓國非要給我們週一些土地,想以此來讓秦國懷疑周君,周不敢不接受。’秦國也就不能阻止周接受韓國的土地。這樣就既得到了韓的土地,又能得到秦國的諒解。”

史記裏面的小故事2:遊俠郭解

郭解是漢朝最着名的遊俠,長得短小精悍,不愛喝酒,估計是怕酒後誤事,沒殺成人反而被人所殺。郭解年輕的時候是一個純粹的暴力主義者,幹盡了壞事,只要惹着他一點,哪怕是一個眼神不對,就暴起殺人。至於大規模的械鬥、造假幣、盜墓,更是家常便飯。郭解的運氣一直不錯,被官府緝拿的時候,往往能在千鈞一髮的時刻逃脫,更給他罩上了一層傳奇色彩。

年長之後,郭解突然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變成了一個富有正義感的遊俠,時時檢點自己,以德報怨,替人做事不求回報。有一件事最能說明郭解的這種變化。

郭解的外甥仗着郭解的名頭到處爲非作歹,有一次跟人喝酒,對方明明酒量很淺,該外甥非得逼着對方不停地喝,不喝就硬灌。對方也不是好惹的主兒,剛開始的時候,看着郭解的面子讓該外甥三分,後來實在忍無可忍,拔刀殺了該外甥。酒醒之後,一想郭解惹不起啊,於是連夜逃亡。

郭解的姐姐到處找不到兇手,便遷怒於郭解,說:“你的名頭這麼響亮,人家殺了你的外甥,你居然找不到兇手!”爲了進一步羞辱郭解,激怒郭解,該姐姐竟然把親生兒子的屍體扔到路上,曝屍於光天化日之下,意思就是:郭解你看着辦吧,看看丟的是誰的人。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郭解只好發佈了通緝令。殺人兇手自知無法繼續躲藏,於是來向郭解自首,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詳詳細細地告訴了郭解。郭解一聽大怒:“殺得好!應該殺!我外甥原來是這樣一個混蛋!”郭解放走了兇手,回過頭來親自操持外甥的喪事。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郭解不再像年輕時那樣不問青紅皁白地亂殺一氣了,在他看來,那根本就是不入流的遊俠。現在的郭解成熟了,義字當頭,明辨是非,慢慢成長爲一代大俠。

因爲名聲響亮,郭解不管到哪兒,人們都非常尊敬他,也可以說是害怕他。可是有一次,有個人居然叉開腿坐着,傲慢地看着郭解從眼前走過。郭解的朋友看不過去了,想殺了這個傲慢之徒。郭解趕忙制止說:“我在這兒住了這麼多年,居然不被人尊重,肯定是因爲我自己的道德修養還不夠,那個人有什麼罪呢!”郭解私下囑咐相熟的尉史:“我很關心這個人,輪到他服勞役的時候,請你多多關照,免了他吧。”有了郭解的這句話,每次服勞役的時候,官吏都不去騷擾那個人。那人很奇怪,私下裏打聽,原來是郭解在暗中庇護他,於是慚愧至極,上門向郭解負荊請罪。

郭解爲人謙和,像所有的黑社會老大一樣,從來不和官府發生正面衝突,而且出入縣衙門的時候不敢乘車,以示恭敬。即使到別的郡國替人辦事,能辦成的事情一定把它辦成,不能辦成的也要儘量讓雙方都滿意,然後纔敢上致謝的筵席。

雒陽有兩個結仇並互相尋仇的人,當地的黑白兩道調解了無數次也調解不了,有人請郭解出面。郭解選擇了一個深夜去見仇家,仇家看在郭解的面子上勉強同意和解。郭解就對仇家說:“聽說很多人都調解不成,你現在給我面子,但我不能越俎代庖,讓他們沒法做人啊。請你在我走了之後,再讓他們來調解,你再給我一個面子,就聽從了他們的話吧。”於是郭解連致謝的酒席也不吃了,連夜撤離,不讓人聽到一點風聲。

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0xx年),朝廷要把富豪都遷徙到茂陵去,郭解的家庭財產不符合三百萬的富豪標準,可是遷徙名單上卻有郭解的名字。大將軍衛青出面爲郭解說情,漢武帝可不是傻瓜,說:“一個平頭老百姓,竟至於讓將軍說情,他家裏窮嗎?”於是遷徙郭解。當地主張遷徙郭解的官吏是縣椽,他是楊季主的兒子,郭解哥哥的兒子爲了報復,砍了楊縣椽的頭,楊家遂和郭家結了仇。

遷到茂陵之後,當地的黑白兩道爭相結交郭解。這時,有人又殺了楊季主。楊季主的家人去朝廷告狀,居然在宮門外被人殺了。漢武帝親自下令逮捕郭解。郭解逃亡到了臨晉。臨晉的籍少公不認識郭解,郭解透過關係,託籍少公幫助自己出關。出關之後,郭解繼續逃亡到太原。一路之上,郭解都把自己的行蹤告訴收留或者幫助他的主人家,免得人家受牽累。官府追蹤到籍少公,籍少公自殺,於是失去了郭解的線索。過了很長時間,終於抓到了郭解。

郭解下獄之後,事情還沒有完。在郭解的家鄉,有位儒生陪着前來調查郭解案件的官吏閒坐聊天,郭解的朋友稱讚郭解,那位儒生卻不屑地說:“郭解乾的都是作奸犯科的壞事,怎能稱得上賢士!”就因爲這一句話,郭解的朋友殺了儒生,割了他那條惹是生非的舌頭。主管的官吏以此事給郭解定罪,可是郭解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殺人兇手也逃得無影無蹤。

於是官吏奏呈郭解無罪。可是御史大夫公孫弘卻上奏說:“郭解一介布衣,卻任俠行權,睚眥必報,他雖然不知道這件事,但他的名聲都能殺人,此罪甚至比他自己殺人還要嚴重。應當判他大逆無道之罪。”

謙虛的遊俠郭解的人生之路到此戛然而止,而且被滅族。

史記裏面的小故事3:活有活的理由,死有死的追求

說貫高,不能繞過張敖。說張敖,不能繞過張耳。

在秦末奮起反抗體制的運動中,張耳堪稱資深革命家。大梁人張耳年少時曾在魏公子無忌家裏做過門客,年輕時曾和布衣劉邦建立過深厚的友誼,大革命時期曾爲陳勝設計過“據咸陽以令諸侯”而成帝業的方略……在後來轟轟烈烈的革命實踐中,他終於被項羽和劉邦分別分封爲趙王。

張敖的父親就是張耳,而貫高則是張耳的門客。此爲前話。

漢五年,趙王張耳逝世,高祖劉邦念及張耳的豐功偉績,特別追諡張耳爲景王。張耳既歿,“太子黨”一系的張敖自然襲了趙王封號,不僅如此,還當上了高祖的駙馬,他的老婆就是劉邦的大女兒魯元公主。

貫高是張敖做國王時期趙國的國相。此亦爲前話。

做了趙王的張敖是個好男人,更是個好女婿。漢七年(前220xx年),高祖在平城和匈奴簽訂過合約之後蒞臨趙國。見到最高領導人兼岳父的到來,趙王激動無比,難以自已。情急之下他脫去外衣,穿上圍裙,戴上袖套,侍奉劉邦飲食,無論晨昏,畢恭畢敬,態度謙卑異常。

也許是熟不拘禮,高祖劉邦又恢復了泗水時期的作派:席地而坐,雙腿遠遠叉開,一不高興就來句國罵,一旦高興就隨口喊出污言穢語。其表現那是“相當”失水準。因爲是自己的岳父,張敖自覺平常,但在另外一些人看來就感到不平常,這些人就是貫高和趙午。

貫高、趙午等人已逾花甲,眼見幼主受辱,自是意氣難平。他們引經據典,憤恨不已:“都是出來混的,爲什麼劉邦就如此猖狂?您侍奉他無微不至,他對您卻粗暴無禮,不殺這老狗何以平民憤!”

張敖顯然沒有想到自己的前輩情緒竟會如此激動,小張手足無措,大驚失色,情急之下,居然把自己的手指都咬出了血來:“你們怎麼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的昏話!我父親仰仗高祖才得以復國,富貴才得以澤及子孫。所有這一切無不是高祖的恩澤,我所做的一切都發自內心,萬望你們不要再議此事。”

眼見事情如此,貫高等人只好後退一步:“雖然趙王有仁厚謙遜的風範,但我們有我們的做人原則,那就是不受任何人的侮辱。高祖對待趙王無禮,就是對我們最大的侮辱,因此,我們自己做事自己當,決計殺掉高祖。事成功歸趙王,事敗我們甘承罪責!”

於是,一個偉大的恐怖計劃就在暗中悄悄進行。

機會突然來臨,漢八年,皇上再次路過趙國,掌握了高祖行蹤的貫高,偷偷在柏人縣某個高祖原定要下榻的總統套房的夾壁牆中埋伏了武士,專候高祖前來受死。

然而,高祖良好的直覺和沛縣口音幫了他的大忙。馬上就要進入賓館的高祖無意中知道了此地名叫“柏人”,“柏人,柏人,就是要被別人迫害啊!此地不宜久留!”因爲根據高祖的家鄉口音,“柏”、“迫”兩字的讀音沒有任何差別。於是,高祖打馬歸去,不帶走一片雲彩,並且從此開始,高祖就不再提推廣普通話一事。

紙終究包不住火,第二年,隱謀泄露,趙王、貫高諸人身陷囹圄。眼看十多人爭相刎頸自殺,面對這些笨蛋,貫高除了憤怒還是憤怒:“自殺,自殺,就知道自殺!你們都死了,誰替趙王辯白!”於是,活下來的貫高和趙王一起被押到了首都長安。

面對嚴刑拷打,貫高只有一句話:“主謀是我,趙王不知。”幾千皮鞭打下去,貫高如此說;燒紅的鐵條刺下去,貫高依然如此說。廷尉把審理貫高的情形和供詞報告皇上,弄得皇上都對貫高產生了敬佩之心,劉邦讚歎道:“真是鐵漢子啊,真是十足的壯士啊!誰和他有交情,通過私情悄悄問問原因何在。”

中大夫泄公自告奮勇到囚室私下探查究竟,奄奄一息的貫高氣若游絲地說:“誰不愛自己的父母,用他那滾燙的赤子心靈;誰不愛自己的妻子,用那溫柔的憐愛之情。如今我三族已被誅滅,可我卻頑強地活着,何也?只是想以我自己艱辛的活換來趙王的清白,因爲趙王確實沒有反心!”接着,貫高詳述了事情的原委和趙王不知底細的情狀。

高祖大爲讚賞,迅即下令赦免趙王,並準備同時赦免貫高。得到趙王即將獲釋的消息,貫高喜出望外,但對於自己也將被同時釋放,貫高卻表現得異常平靜。

他說:“我不怕死,死我都不怕,難道我害怕活嗎?因此,面對酷刑,我選擇了痛苦地活下來。我被打得體無完膚而不自尋死路,就是爲了辯白趙王確實沒有謀反。如今我主已被釋放,我的責任已得到補救,上不愧天,下不愧心,了無遺憾。但是,作爲高祖的臣子,我卻有了篡殺的名聲,還有何顏面活在世上!縱然是皇上放我生路,但我拒絕。”

說完此話,貫高突然揚起腦袋,卡斷自己的咽喉自殺,爲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時人唏噓不已。

張敖旋即出獄。但高祖認爲,張敖雖無殺人之心,但有治理不嚴之罪,因此決定褫奪張敖王號,降之爲宣平侯。張敖活下來的賓客,也都官高爵顯。後來,張敖的兒子張偃也被封王。此是後話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