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史記中記載的故事

歷史故事 閱讀(7.32K)

在國中歷史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接觸到歷史故事,它既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下面這些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幾篇史記中的故事名字。

史記中記載的故事

史記中記載的故事1:伍子胥的故事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他的父親伍奢是楚平王太子的太傅。少傅費無忌在楚平王面前進太子的讒言,伍奢挺身而出,爲並無罪過的太子辯護。楚平王大怒,囚禁伍奢做人質,讓他把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員招來,想一併殺害。伍尚應召而來,和父親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伍員不甘引頸受戮,開始了逃亡的漫漫長途。

伍子胥先投奔已經逃到宋國的太子,又和太子一起逃亡到鄭國,太子被鄭國誅殺,伍子胥繼續向吳國逃亡。在吳楚邊境,伍子胥被楚兵追趕到江邊,江上有一漁父渡伍子胥過江。

伍子胥解下價值百金的佩劍,感謝漁父的救命之恩,哪知漁父不屑一顧,說:“楚國懸賞,抓到伍子胥的人,賜粟五萬石,封爵。我連這都看不上,哪裏會要你僅僅價值百金的佩劍!”伍子胥最終逃亡到吳國,歸附了吳王僚。

吳楚交兵,伍子胥極力勸說吳王僚攻打楚國,公子光卻說:“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國殺了,伍子胥只不過是想報私仇,而不是真的爲吳國着想,不能聽信他的話。”伍子胥因此知道公子光有異志,就進獻了一個着名的刺客專諸給公子光。

公子光趁吳王僚出兵伐楚,國內空虛的時候,宴請吳王僚。席間公子光藉故離席,專諸把匕首藏在魚腹中,端到吳王僚面前,刺死了吳王僚,專諸也被吳王僚的左右殺死。公子光趁機派伏兵殺盡吳王僚的隨從,自立爲王,這就是吳王闔閭。

此時,楚平王已死,楚昭王即位。伍子胥率吳兵攻入楚國都城。伍子胥挖開楚平王的墓,把他的屍體翻出來,連續鞭打了三百下,這就是着名的“鞭屍”的來歷。

伍子胥報了殺父兄之仇,了卻了一生中最大的心願,之後就一心一意地輔佐吳王闔閭,吳國的國力逐漸壯大起來,雄霸一方。

其後吳越爭霸,伍子胥輔佐吳王闔廬伐越,闔廬被越軍射中手指而死,死前含恨叮囑兒子夫差不要忘了父仇。三年後夫差大敗越王勾踐,勾踐攜妻赴吳國爲人質。大臣文種和范蠡設計賄賂吳國的太宰伯嚭,願意舉整個越國做吳國的附屬國。伍子胥進諫說:“勾踐這個人能夠忍辱負重,如果現在不殺了他,大王您日後肯定會後悔的。”吳王夫差不聽,而是同意了伯嚭的建議,和越國議和。

五年後,吳王夫差聽說齊景公死後,羣臣爭權奪利,新立的國君又很羸弱,於是起兵伐齊,想一舉把吳國的勢力擴張到中原。

伍子胥可沒忘了勾踐這個心腹大患,進諫說:“聽說勾踐臥薪嚐膽,食不重味,到處籠絡人心,肯定是想大有作爲。此人不死,將來肯定是大王您的勁敵。大王您不先滅越國,反而跑那麼遠去攻打齊國,這不是捨本逐末嗎!”吳王不聽,伐齊,結果打了一個大勝仗。回來後夫差更加驕傲,也更加疏遠了伍子胥。

伯嚭這個奸賊因爲和伍子胥有嫌隙,就在夫差面前構陷伍子胥,說伍子胥把他的兒子送到齊國去,是爲謀反做準備。夫差聽信伯嚭的讒言,派人賜給伍子胥屬鏤劍,讓他自殺。

臨死前,伍子胥子胥仰天長嘆,對門人說:“你們一定要在我的墓上種一棵梓樹,將來做我的棺材;一定要挖出我的雙眼,放在吳國的東門上面,讓我能夠看到越兵攻入吳國的都城!”伍子胥憤激到要把眼睛挖出來,置吳東門上,幸災樂禍地觀看越兵的入城式。伍子胥自刎而死。至今蘇州尚存胥門。

伍子胥的臨終遺願大大激怒了夫差,夫差把伍子胥裝進“鴟夷”—馬革或牛革做的袋子裏,壓上石頭,投到江裏,讓他永遠浮不上來,作爲對伍子胥臨終遺願的報復。

夫差赦免了勾踐。勾踐回國後,臥薪嚐膽,最終於公元前473年伐吳,徹底滅了吳國。吳王夫差自殺而死,自殺的時候蒙着面孔,說:“我沒有臉去見伍子胥啊。”伍子胥一言成讖。

伍子胥死時,是公元前484年左右,吳國人覺得他死得冤,都很同情他,爲他在江上立祠,命名叫胥山。民間傳說伍子胥被投江的這一天即爲農曆五月五日。所以東吳的風俗,端午最早是紀念伍子胥,而不是屈原

史記中記載的故事2:張湯給老鼠判刑

張湯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出門回來,發現老鼠偷吃了肉,就遷怒於張湯,把他打了一頓。於是張湯挖開老鼠的巢穴,活捉了老鼠,把老鼠當作犯人一樣嚴加審訊拷打,並記錄下審訊過程,最後把老鼠和老鼠吃剩的肉都當堂呈供,作爲證據,宣判老鼠應當受磔刑,然後親自把老鼠分屍。

張湯的父親看到這份審訊記錄,大吃一驚,因爲這份判決書簡直就像一個資深法官的作品,於是讓張湯學習斷案的文書。父親死後,張湯當上了長安的官員。

張湯工於心計。他的好朋友趙禹擔任少府,廉潔傲慢,公卿去拜訪他,他卻從來不回訪,甚至和知心朋友都斷絕了來往,一心一意秉公辦理公事。張湯覺得他的做法不可取,於是廣泛結交官員,哪怕自己討厭的人也裝作親熱的樣子。

張湯後來做到了九卿的大官,他善於揣摩漢武帝的喜好,每次有疑難案件,都先向漢武帝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漢武帝認爲對的,張湯就記下來,作爲以後判決的法規。

如果辦案沒有順着漢武帝的意思,受到譴責之後,張湯就把別的同事擡出來,說:“哎呀!他們早就向我提過跟皇上您一模一樣的意見,我這人太笨了,竟然沒有采納。”既恭維了漢武帝又推卸了責任,漢武帝也就既往不咎了。他還善於籠絡人心,漢武帝對他辦的事很滿意的時候,張湯就說是誰誰誰出的主意。

凡是他辦的案子,揣摩是漢武帝想要治罪的,就交給執法嚴酷的官吏去辦;揣摩是漢武帝想寬大的,就交給執法公正的官吏去辦。所以張湯辦的每件案子都很符合漢武帝的口味。

當然,該邀功的時候,該表示鐵面無私的時候,張湯也會表演得像一個堅持原則的法官。他辦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謀反的案件時,漢武帝本想寬恕同案犯嚴助和伍被,張湯卻說:“伍被是策劃者,嚴助是出入禁宮受您寵信的人,他們倆竟然和諸侯私交同謀,如果不殺了他們,後果不堪設想。”這一番替漢武帝設想的大道理,讓漢武帝沒了辦法,只好殺了二人。

當時漢朝和匈奴連年征戰,這一年匈奴提議和親,博士狄山上奏說和親有利。漢武帝就問他爲什麼有利。狄山回答:“刀兵乃兇器,不能輕舉妄動。漢高祖劉邦伐匈奴,結果被困在了平城,答應和親後才被放回來。孝惠和高後時期,沒有和匈奴打仗,結果天下太平。

到了孝文帝時期,想征伐匈奴,結果天下不得安寧。孝景帝遇到了七國之亂,打來打去,民不聊生,平定七國之亂後,孝景帝終生不再提打仗之事,因此天下富足。現在皇上您如果攻打匈奴,一定會導致國庫空虛,百姓貧困,所以還是和親的好。”張湯一聽,當場就反駁說:“這是腐儒之見。”狄山面子下不來了,乾脆和張湯聽上了:“你說我是愚忠,我看你是詐忠。

你處理淮南王和江都王案子的時候,深文周納,誣陷諸侯,離間皇上和諸侯骨肉之親,諸侯的大臣們也寢食不安,這不是詐忠是什麼!”這句話一下戳到了漢武帝的痛處,他馬上變了臉色,問狄山:“你丫牛逼哄哄的,我讓你去管一個郡,你能擋住匈奴嗎?”狄山回答:“不能。”漢武帝又問:“那一個縣呢?”狄山仍然回答說不能。漢武帝又問:“那一座要塞呢?”狄山心想,如果再說不能,皇上肯定會把我治罪,於是只好說能。

這一下不打緊,漢武帝真的派狄山去守要塞了,一個多月以後,手無縛雞之力的狄山就被匈奴砍去了腦袋。於是羣臣大驚,再也不敢和張湯公開辯論了。

張湯做了七年御史大夫,後來失勢了。這時,被他整治過的人開始對他實施報復。

河東人李文曾經同張湯有矛盾,做了御史中丞後,開始整張湯的黑材料。張湯有個手下叫魯謁居,爲了討好張湯,就向漢武帝造謠告發李文。這件事正好落到張湯手中,張湯就把李文給殺了。

漢武帝問他:“那個匿名告發李文的人是誰啊?”張湯故作驚訝:“啊?可能是李文的老朋友乾的吧。”事後魯謁居生病,張湯親自去探望,居然替魯謁居按摩雙腳,以報答魯謁居。這件隱私被趙王偵知,上書說:“張湯是朝中大臣,魯謁居是他的手下,張湯竟然替他按摩雙腳,他肯定指使魯謁居幹了什麼大壞事。”

這件事交給了廷尉處理。魯謁居一病嗚呼,他弟弟也被牽連了進來,下獄。恰好張湯去審理別的囚犯,看到魯謁居的弟弟,就想私下裏開脫他,當面卻裝作不認識。

沒想到魯謁居的弟弟會錯了意,還以爲張湯故意不理他呢,一怒之下就告發張湯和魯謁居是共謀。正好丞相莊青翟和他手下的三個長史都忌恨張湯,於是聯手陷害張湯。漢武帝終於認清了張湯的真面目,派了八批使者,像張湯小時候審訊老鼠一樣審訊張湯。張湯不服,漢武帝於是派張湯的好朋友、鐵面無私的趙禹審訊。趙禹責備張湯以前辦案子的時候殺了多少人,現在你的案子有根有據,皇上很難處理,就想讓你自己自殺算了,你還想多方對質幹嗎呀?

張湯一聽原來是漢武帝的意思,沒辦法,只好自殺了。

張湯死後,抄家時發現,他的家產只有五百金,而且全是皇上賞賜給他的,沒有別的任何產業。親戚們想厚葬張湯,張湯的母親說:“張湯是被誣告而死,幹嗎要厚葬?”於是葬得非常寒酸。漢武帝聽說後,感慨說:“沒有這樣的母親,哪能生出這樣的兒子呢。”於是下令窮究此案,殺了那三位長史,丞相莊青翟也像張湯一樣自殺了。張湯即使死了也報了仇。

史記中記載的故事3:倡優的歌聲有些刺耳

倡優在古代是沒有任何社會地位的人,司馬遷曾憤憤地抱怨自己的先人被當作倡優一類人“畜”養。一個“畜”字,幾乎等同於家禽。而戰國時期楚國的樂人優孟卻是一個高智商的倡優。

優孟,優是身份,指倡優;孟是他的字。此人身高八尺,侍奉在楚莊王身邊。楚莊王有一匹愛馬,愛到什麼程度呢?衣—給它穿上紋飾繁複的繡花衣服;食—吃的是蜜餞醃製的棗幹;住—養在富麗堂皇的大屋子裏,還專門做了一張沒有帳幔的大牀供它睡覺;行—根本就不讓它走路,生怕碰着傷着了。如此養下來,這匹馬居然因爲過於肥胖而病死了!

楚莊王讓大臣們成立了一個愛馬治喪委員會,親自擔任治喪委員會主席,並擬訂以大夫的高標準待遇,盛斂在棺材裏厚葬。在講究名分和等級制的古代,這可就了不得了,大臣們羣起發對。楚莊王發話:“誰要敢再拿葬馬這件事進諫,判處死刑!”

優孟聽說後,跑到殿門外仰天大哭,像死了親人一樣。楚莊王驚問其故,優孟止住哭聲,裝模作樣地說:“這可是大王您的愛馬啊,楚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又是大王您治下的盛世,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用大夫的禮節把它埋了,實在是對它太薄了,我建議用人君的禮節厚葬。”

楚莊王問:“那葬禮應該怎麼舉辦呢?”

優孟回答說:“那就用雕刻着花紋的美玉做棺材,用質地精細的梓木做外面的大棺,用楩、楓、豫、樟這些名貴木料做護棺的木塊,徵發披甲的士兵給它挖掘墓穴,讓老人小孩背土築墳,讓齊國和趙國的使節在前面陪祭,韓國和魏國的使節在後面衛護,給它建祠立廟,用牛、羊、豬三牲祭祀,再賜以萬戶的封邑來供奉它。這樣的厚葬儀式,諸侯聽說了之後,人人都知道大王您賤人而貴馬了。”

楚莊王聽了這一番話,仰天長嘆:“難道我的過失竟然這麼大嗎?那現在應該怎麼辦?”

優孟出主意說:“像對待畜牲那樣把它埋了就行了。在地上堆個土堆當外面的大棺,拿個銅鍋當棺材,把調味的姜棗和木蘭這樣的香料灑到它身上,用稻米作祭品,用火焰給它當衣服,把它厚葬到人們的肚腹之中。”

楚莊王聽完,再也不提這件事了,悄悄地讓宮中的膳食官兒把馬擡走了。

優孟就這樣兵不血刃地攪黃了楚莊王的“馬大夫”葬禮。

楚國的宰相孫叔敖平時很看重優孟,兩人私交甚好。孫叔敖快死的時候,把兒子叫到病牀前,囑咐他說:“我死了之後,你肯定會很窮,你去找優孟,就說你是我孫叔敖的兒子就行了。”過了幾年,孫叔敖的兒子貧困至極,只好去賣柴火維持生計。有一次遇見了優孟,就對優孟說:“我是孫叔敖的兒子,我爸死的時候,特意囑咐我窮的時候就去找您。”

優孟聽了說:“你不要遠走,等我的信兒。”

於是優孟利用自己的模仿特長,開始了一樁耗時一年多的行爲藝術:他到處蒐集孫叔敖生前的音容笑貌,做了和孫叔敖生前的穿戴一模一樣的衣帽,和人談話的時候也刻意模仿孫叔敖的言談舉止。

一年以後,優孟變成了孫叔敖的特型演員,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像極了孫叔敖。於是優孟開始行動了。

有一天,楚莊王請客吃飯,優孟上前祝壽。楚莊王大吃一驚,還以爲孫叔敖死而復生了呢。那時的人都比較迷信,楚莊王就請這個復活的孫叔敖繼續做宰相。優孟說:“等我回去跟老婆合計合計。”可能孫叔敖生前懼內,優孟把他這一點也學來了。

三天後優孟回來告訴楚莊王:“我老婆說千萬別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

楚莊王很奇怪,問這個冒牌的孫叔敖爲什麼楚相不值得做。

優孟說:“像復活前的那個孫叔敖,做楚相的時候,又忠誠又廉潔,把楚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楚王您才能夠稱霸天下。可是死了以後,他兒子卻無立錐之地,窮得賣柴爲生。要是還像孫叔敖那樣做楚相,那還不如自殺好呢!”

說完,優孟的唱歌癮又犯了,當場給楚莊王來了一個現場直播。只聽優孟唱道:“在山裏耕田啊真苦,肚子都填不滿;好不容易當了個小官啊,又是個無恥的貪污犯;死了以後啊又被秋後算賬,貪來的財富呢又還給了政府;你說貪官有什麼好當?想當個清官吧奉公守法,可是孫叔敖卻是個壞榜樣;你孫叔敖廉潔了啊,老婆和孩子卻喝西北風!”

優孟真是一個寓教於樂的高手,這首原創歌曲唱完,楚莊王在受到藝術薰陶的同時,幡然悔悟,意識到自己不能人走茶涼,卸磨殺驢,過河拆橋,應該善待元老們的後代,畢竟江山是他們打下來的。於是召回孫叔敖的兒子,賜給他封地四百戶,子子孫孫繼承這份遺產。

優孟的歌曲流行到現在,仍然是貪官污吏們受審時拿來使用的辯護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