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兒童故事>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錦集【三篇】

兒童故事 閱讀(2.92W)

高陽酒徒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錦集【三篇】

秦末漢初時,陳留高陽鄉(今河南杞縣)有一個叫酈食其的人。他家境貧窮,又沒有職業,只好在鄉里做了裏監門(相當於地保)。當劉邦率軍路過陳留的時候,酈食其碰見了一位老鄉,是劉邦手下的一個騎兵。他讓這個人向劉邦推薦自己,說可以幫助劉邦成就大事業。這個小兵真的向劉邦推薦酈食其,劉邦就讓酈食其到驛舍裏去見面。

這天,酈食其來了。門衛進去通報說,酈食其來了,劉邦問:是個什麼樣的人?門衛回答:看他的舉止打扮,像個儒生。劉邦歷來對讀書人有一種偏見,曾經往讀書人的帽子裏尿過尿。這次聽說酈食其是個儒生,便說:我正忙着天下大事,沒有時間見讀書人。門衛把劉邦的話傳給了酈食其。酈食其十分生氣,瞪着大眼按着寶劍說:“你再告訴劉邦,我是高陽酒徒,不是什麼儒生。”

劉邦見酈食其非同一般之人,便召見了他。兩人邊喝酒邊攀談,談得挺投機。後來,酈食其設計攻克了陳留,爲劉邦的軍隊解決了糧草供應,被劉邦封爲廣野君。酈食其又將其弟酈商薦歸劉邦,被劉邦封爲。楚漢戰爭中,酈食其說齊王田廣歸漢,韓信乘機襲擊了齊國。齊王以爲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烹死了。

根據這個故事,後人將“高陽酒徒”引爲成語,指好飲酒而狂放不羈的人。

各得其所

春秋時,有人送給鄭國大夫子產一條活魚。子產命手下的一個官員把魚放回池塘裏。誰知這個官員偷偷把魚燒着吃了,還騙子產說:我剛把魚放下水時,它還懶洋洋地不動。過了會,才慢慢地遊了起來,後來突然遊開了。子產一聽,高興地說:魚得到了它應該在的地方。

官員告別子產後,出來對人說:誰說子產聰明?今天我騙了他,他還以爲是真的呢。

這個成語指每人或每樣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革故鼎新

鼎在青銅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中國文化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極大地豐富了語言詞彙。

鼎在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成語“嘗鼎一臠”,意即嘗一塊肉而知鼎中食物的味道,比喻可以根據部分而知全體。鼎中煮食,水沸揚而且有聲響,“鼎沸”用以形容政局動盪不定,或指聲音嘈雜,如“人聲鼎沸”。鼎雖是炊具,但畢竟是貴族王侯才能使用的,貴族進食,“鐘鳴鼎食”,排列好幾個鼎盛食物,反映了奢華生活的一個側面。

鼎有三足,用“鼎足”、“鼎立”、“鼎峙”形容三個方面的力量互相對立、互相制約。舊時科舉,殿試一甲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總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又稱“鼎元”。

青銅鑄鼎,分量當然很重,故用“力能槓鼎”喻人之神力,如司馬遷筆下的項羽。雖是一句話但作用很大,便用“一言九鼎”形容。夏禹鑄九鼎,鼎也成爲王權的象徵,夏商周朝代沿襲,都把九鼎奉成傳國之寶,在哪裏建王都就把九鼎遷到哪裏。因此,後人用“定鼎”表示建立政權;“遷鼎”表示遷都;“移鼎”表示改朝換代;“竊鼎”表示奪取政權。春秋時,楚莊王北伐,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起九鼎的大小和輕重,流露出奪取周朝天下之意,所以用“問鼎”、“觀鼎”表示圖謀王位。另外,用“鼎祚”表示國運:成語“折足覆觫”,意即鼎足折斷,食物從鼎中倒了出來,比喻執政者力不勝任,以至敗壞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