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成語故事>

盤根錯節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閱讀(3.81K)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成語是其中的精髓,體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智慧和對美的追求。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盤根錯節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盤根錯節的成語故事

盤根錯節的成語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虞詡(?—137年),字升卿,小字定安。陳國武平縣(今鹿邑武平)人 。東漢時期名將。最初被太尉張禹召爲郎中,歷任朝歌縣長、懷縣令,平定朝歌叛亂。任武都太守,以增竈計大破羌軍,安定一郡,治理武都政績卓然,深受愛戴。後任司隸校尉、尚書僕射、尚書令等職,爲官清正廉明,剛正不阿,多次得罪權貴。一生九次遭到斥責,三次被依法懲處,但他剛正的性格,一直到老都不改變。

盤根錯節的成語故事的典故

東漢時有個讀書人名叫虞詡[xǔ],他從小是個孤兒,由祖母把他養大。他爲了報答祖母的恩情,一直侍奉祖母到90歲高齡壽終正寢後,才應太尉李修的聘請到他府裏任職。

這時,西羌[qiāng]和匈奴突然入侵,北方的幷州和西方的涼州同時受到嚴重的威脅。大將軍鄧騭[zhì]認爲與其兵分兩地駐守,分散實力,還不如把兵力集中防守幷州而棄涼州,朝廷中不少大臣也附和鄧騭的意見。只有虞詡獨排衆議,他對太尉李修提出自己的看法說:“涼州的百姓不但熟習軍事,而且個個英勇善戰;西羌之所以不敢入侵關中,也是因爲畏懼涼州的百姓,而涼州百姓一向認爲自已是大漢的一脈,才義無反顧地犧牲一切來捍衛國家。今天如果照鄧將軍意見,捨棄涼州,那對整個局勢恐怕只有害處而沒有好處吧!”

鄧騭聽到了虞詡的意見,認爲虞詡是故意和自己作對,懷恨在心,一直想找機會進行報復。

過了沒有多久,朝歌發生民變,老百姓紛紛武裝起來與地主政府對抗,常常有地方官吏被殺的事情發生,朝廷雖然一再派兵去鎮壓,卻始終沒法平息。

鄧騭看到這是一個很好的報復機會,便找了個理由,把虞詡調去當朝歌的縣令。虞詡的親朋好友知道後,都很爲他擔心,認爲這次去一定凶多吉少,沒有一個不替他抱不平的。可是虞詡卻很有信心地笑着說:“一個有抱負、有志氣的人絕不會避開困難的事而專門去找容易的事來做。這就像我們在砍樹時,如果不遇到堅硬牢固的盤根錯節,就顯不出斧頭的鋒利一樣。我去出任朝歌縣令,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後來,虞詡到了朝歌,很快表現出他出色的政治才能,平息了當地官民之間的糾紛和動亂。朝廷認爲他有將帥之才,把他升爲武都太守。不久以後,他又率兵大破羌人,爲國家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官至尚書僕射。

盤根錯節的成語故事的啓示

正如虞詡說的,一個有抱負、有志氣的人絕不會避開困難的事而專門去找容易的事來做。這就像我們在砍樹時,如果不遇到堅硬牢固的盤根錯節,就顯不出斧頭的鋒利一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因爲事情困難而選擇逃避,或是直接不去做,這樣很沒志氣哦!

盤根錯節的成語故事的延伸

注音】pán gēn cuò jié

【出處】《後漢書·虞詡傳》:“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解釋】盤:盤曲;錯:交錯;節:枝節。樹木的根枝盤旋交錯。比喻事情紛難複雜。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事情複雜

【近義詞】錯綜複雜

反義詞】簡明扼要、一目瞭然

【年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