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成語故事>

當局者迷的故事

成語故事 閱讀(3.8K)

當局者迷:原指下棋的人往往容易迷惑不清,看不出事態發展的方向。現在用來比喻當事人往往因爲對利害得失考慮得太多,看問題反而糊塗。當局者,原指正在下棋的人,後指當事人。

當局者迷的故事

唐朝的元澹,字行衝,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他曾撰寫《魏典》三十篇,受到當時學者的推崇。

有一次,大臣魏光上書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徵整理修訂過的《類禮》(即《禮記》)列爲經書,也就是作爲儒家的經典着作。玄宗當即同意,並命元澹等仔細校閱一下,再加上註解,以便行用。

元澹就和國子博士範行恭、四門助教施敬本等一起整理,編成五十篇,加上註解後呈送唐玄宗。不料,右丞相張說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說,現在的《禮記》是西漢戴聖編撰過的本子,使用到現在近千年。更何況,東漢的鄭玄也已加了註解,已經成爲經書。如今要用魏徵的新本子,還加上註解,恐怕不妥當。唐玄宗同意了他的意見。玄宗覺得他說得也有道理,便改變了主意。但是元澹對這樣的做法很不滿,就寫了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觀點,並進行辯解,文章的題目叫《釋疑》,用的是客人和主人對話的形式。先是客人提出問題:《禮記》這部經典,西漢戴聖編撰、東漢鄭玄加了注的本子,和魏徵加工整理的本子,究竟哪個好?

主人回答說:戴聖編撰的《禮記》本子行用於漢末,以後經過許多人修訂、註釋,這當中互相矛盾的地方不少,魏徵正是嫌它冗長繁雜,所以重加整理,去粗取精。誰想到那些死守章句、墨守成規的人竟會反對!

客人聽後點點頭,說:“當局稱迷,傍觀見審。”就是說好比下棋一樣,下的人倒看不清楚,而旁觀者卻看得很清楚。

後來,人們從此故事中引申出“當局者迷”的成語。“當局者迷”常和“旁觀者清”連在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