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成語故事>

關於小狗的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 閱讀(1.18W)

成語是民族文化的縮影,包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同時成語又受到它產生時所處的民族文化與社會環境的制約。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小狗的成語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小狗的成語典故

關於小狗的成語典故篇一:狐朋狗友

吃過午飯的狐狸很無聊,就獨自一人出來散步。走着走着,他忽然聞到了誘人的鮮肉香味,他順着肉香味望去,看到幾頭獅子正在撕吃着一頭野牛。

看到如此驚心動魄的場面,嚇的狐狸連大氣都不敢出,悄悄的偷趴在濃密的草叢中,膽戰心驚的偷看着獅羣,焦急地等待着獅羣的離去。

吃渴了的獅羣陸續離開找水喝去了,狐狸小心謹慎的站起身,探頭探腦的用眼睛環視一圈,確信獅子都已離去,就大搖大擺的從草叢中鑽出來。

他走到野牛屍體旁,準備帶些肉渣回去當晚飯。這時他的好朋友狗,睡過之後出老尋找食物;狐狸看到了,就大聲叫喚道:“喂,狗大哥,快過來啊!這裏有很多肉!”狗聽的狐狸的喊叫,一溜小跑過去。

狗剛跑過來,狐狸就撿起其中最好最大的一塊剩肉遞給狗說:“今天我請客,你慢慢吃吧。”狗接過狐狸遞過來的肉,感激的眼淚都流了下來說:“謝謝,我的好朋友。”

狐狸又從肉堆中撿了一塊,對狗說:“我有事先走了,你慢慢在這吃吧。”

喝飽水的獅羣中的老大回來看食物,看到狗正在大口大口地吃自己的獵物,很是生氣。就走到狗的身旁,二話不說,抓起狗的尾巴,一下扔出幾丈開外,狗從半空中落下來,摔折了一條腿。

狗趴在地上,疼的流下眼淚,心裏罵道:“好啊,狐狸。我說今天你怎麼對我那麼大方,原來是拿別人的東西哦。”

關於小狗的成語典故篇二:狗急跳牆

從前有一個很兇的獵人,養了一隻獵狗,但是每次都只給獵狗少量的食物。

有一次,狗實在大餓,偷吃了一點獵物。

沒想到被獵人發現了,獵人拿起獵刀要將其殺死。

不料,獵狗一時害怕,從園子的很高的圍牆也是唯一的逃生之路跳出去了。

獵人驚訝極了道:“狗急還能跳牆!”

關於小狗的成語典故篇三:獲兔烹狗

春秋時,越王勾踐靠着范蠡、文種兩個人的全力協助,滅了吳國,雪了國恥,稱霸於諸侯。

范蠡看出勾踐這個人只可與人共患難,不能與人共安樂,就改名換姓逃到齊國去了。

范蠡到了齊國就寫封信給患難之交的文種,勸他早日離開,否則會給越王殺死的。

他在信中打了個比喻:鳥全打完,再好的彈弓也沒用,就得收藏起來;獵人捉兔子,兔子死了,幫獵人捉兔子的狗還有什麼用呢?獵人就要把狗殺掉烹吃了。現在越王用不着我們了,就要對我們下手了。

文種不大相信范蠡的話,但不多時,勾踐就逼文種自殺了。

關於小狗的成語典故篇四:狗尾續貂

西晉咸寧三年(公元277 年)八月,晉武帝司馬炎封司馬懿的第九子琅琊王司馬倫爲趙王,掌管臨漳軍事。趙王司馬倫到任後,濫封官爵,只要是王親宦戚、親信部屬,即便是奴卒廝役,亦封以爵位。因此,每次上朝,貂蟬盈座(古時大官的官帽上,有蟬形圖案的金鐺爲裝飾,並插上貂尾,稱爲“貂蟬冠”),殿上擠得滿滿的盡是“大官”。當時老百姓看不慣這股腐敗之風,編歌謠諷刺道:“貂不足,狗尾續。”貂尾是珍貴的皮毛,因爲司馬倫的濫封,大官太多,貂尾不夠用,只好用狗尾巴代替。腐朽的西晉王朝,只維持了五十二年就結束了。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兒子司馬衷繼位,他對朝政一竅不通,大權落到賈后手裏,賈后生性兇狠狡詐,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個兒子),與一個名叫張林的大臣密謀策劃,以此爲藉口帶兵衝入宮廷,殺死了賈后,自封爲相國。由於是靠這種手段當上相國,司馬倫整日憂心忡忡,害怕衆人不服。爲了籠絡朝臣,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於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連聽差的奴役也給以爵位。像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騎、常侍等一等高管,在當時的宮廷人事編制中一般只有4人,可司馬倫當皇帝時竟達近百人。真是官職氾濫成災!等到一切就緒後,又廢掉晉惠帝,自稱皇帝。當時規定,凡宮內高級官員的官服,都是統一式樣。如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裝飾。不同官職,插的位置也有區別。侍中插在左邊,常侍插在右邊。由於司馬倫大肆封官晉爵,所以一時貂尾都不夠用,所以只好用狗尾來代替,人們就據此編了兩句民謠:“貂不足,狗尾續。”用來諷刺朝廷。後來,人們用“狗尾續貂”來比喻以壞續好,美醜不相稱。多用來形象地揭示妄續他人文學作品,也有時用來表示自謙之意。清代蒲松齡的《代王次公與顏山趙啓》裏也有這個典故:“庇輿蓋中,仍添晝行之錦;從縉紳後,張慚尾續之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