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成語故事>

捨我其誰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閱讀(2.72W)

成語是語言的精華,對成語的熟悉和理解一直是衡量和測試語言能力的一項基本的標準。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捨我其誰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捨我其誰成語故事

捨我其誰成語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華夏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爲本”。

捨我其誰成語故事的典故

孟子想到齊國施展自己的雄圖大志,也很希望齊國君王能像歷史上的商湯和周武王那樣有作爲。他到齊國後,齊王很高興,並且任用了他。但孟子總感到不理想,於是決定離開齊國。但他在離開時,心裏又是矛盾着的,很想齊王能親自出面來挽留他。後來,儘管齊王也親自到孟子住處見了面,但只是寒暄寒暄而已,並沒有表示要真正留他。孟子出京城臨淄到齊國西南部的晝地後,住了3天才走。途中有人問孟子爲什麼這樣慢騰騰地,孟子說,我自認爲還是太快了呢。我想齊王也許能最終改變態度,把我召回去。齊王如果用我,何止齊國的老百姓得到太平,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夠得到太平。

在迴歸的路上,又有一個名叫充虞的人問孟子,說:“老夫子現在好象很不愉快的樣子,從前我聽您說過:“‘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回答道:“彼一時,此一時嘛。每過520xx年必定有位聖君出現,而這當中也必定會有命世之才出來。從周朝到現在,已經過去700餘年了。論年頭,早超過(520xx年)了;而以時勢的發展來考察之,則現在正該是出聖君賢臣的時候了。老天爺如果想使天下太平,那麼當今之世,除了我,還有誰呢?我有何不愉快的呢?”

捨我其誰成語故事的啓示

孟子一路上慢慢走,是在等齊國召回自己,重用自己。而且他認爲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幫助國君使天下太平,這種以天下爲任、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然氣概和高度責任心值得我們學習。希望小朋友們都有一個遠大的理想和一顆責任心。

捨我其誰成語故事的延伸

【注音】shě wǒ qí shuí

【出處】《孟子·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解釋】舍:除了。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於擔當,遇有該做的事,決不退讓。

【用法】作謂語、分句

【近義詞】非我莫屬、捨我復誰

【年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