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故事集>

56號教室的故事讀後感

故事集 閱讀(1.63W)

在你心目中,有沒有一名老師可以讓你記住到現在的?56號教室的故事就是講述這樣一個故事,老師受學生的愛戴與尊敬。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準備的56號教室的故事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56號教室的故事讀後感

56號教室的故事讀後感篇一

我懷着迫切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在講一個故事,故事的梗概就是一位國小老師精心教育他班裏的學生,使一屆又一屆平常的學生成長爲一批批出色的人才。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次次的被雷夫老師對教育的真情投入感動着,被雷夫老師對於教育的執着追求激勵着。雷夫老師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詮釋了教育的真諦:愛心是不斷創造奇蹟的根源。

書中有很多小的細節表現了一位教師對於教育事業的專注於熱愛。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在化學課上,一個女孩因爲找不到燈芯,眼裏噙着淚。爲了讓這個女孩有一次成功的實驗,雷夫老師決定停下來幫助她。由於燈芯太小,所以雷夫老師將頭靠的離酒精燈很近,由於太專注,連頭髮着了火都沒有發覺……我非常感動於事後雷夫老師對於自己所說的話,“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了火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 如果我們能像雷夫老師那樣對教育全身心的投入,用教師的熱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那麼我們也會創造教育的奇蹟。

雷夫老師善於捕捉教育的時機。麗莎是雷夫老師班中學習基礎很差的一名學生,有一天交作業時麗莎沒有找到她的作業。雷夫老師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輕聲地,帶着微笑對她說“我相信你已經把作業做好了。”並藉此機會讓訴麗莎認識到不應亂放東西,讓麗莎找兩名好朋友幫她整理資料夾。他的這種做法“讓原本會往壞處發展的事情朝好處發展。”“再接下來的一整年裏,麗莎再也不曾忘記帶作業。”這正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作爲教師我們首先應該信任學生,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人與人只有彼此信任了,纔可能相處融洽。教師必須用實際行動來證明給學生看,雷夫老師就一個很好的榜樣,他盡了最大的努力把恐懼從課堂中趕走,做到了公正而又通情達理。

我們可以把書帶到任何一個地方,反過來,書又可以把我們帶到任何一個地方。通過閱讀此書,使我彷彿置身於第56號教室,用心聆聽雷夫老師對我們的教誨:“老師可以嚴格,但不公平的老師會被學生看不起”,“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作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 讀完這本書我掩卷沉思:雷夫老師用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用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了溫暖的家。作爲一名工作了十三年的教師,我爲學生創造了什麼?給學生留下了什麼?雷夫老師就是我學習的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反思總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教育奇蹟。

56號教室的故事讀後感篇二

這學期校長爲我們每人發了一本書,我讀的是《第56號教室的奇蹟》。靜靜的做那兒閱讀,總是爲書裏的某個細節所感動,甚至有時會有一種恨不得馬上就要去嘗試一下的衝動。全書字裏行間處處滲透出雷夫老師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與教育智慧。一個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學生願意提早兩個小時上學,而又延遲放學時間,即使畢業了仍不忘每週回到這個教室,這其中究竟有着怎樣的魔力?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老師,竟然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國家藝術獎章”,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會施魔法的老師?讀完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師角色,不自禁地感嘆:做教師就應做一個像雷夫這樣有追求的教師!

讀着這本書,我的內心還是翻騰起不小的“浪花”:雷夫老師是一個敢講真話、有智慧、充滿愛心的老師。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着“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或者說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師教育追求。“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

雷夫也是在標準化測試的大環境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闢蹊徑”,即實現了“終身性”教育,也沒有影響應試的效果。引起我心靈微震還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斷思考的態度。因爲對工作的愛與專注,纔會出現“頭髮着火了”也不自知;因爲對孩子的愛,纔會不自覺得要對孩子進行終身有益的教育。讓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初衷:“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一切。”只有愛自己選擇的職業,纔會讓自己的人生快樂而陽光,只有我們教育者充滿了愛,才能“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

在本書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裏,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爲着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老師爲什麼能做得這麼好,能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爲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學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是呀,愛是教育的根本。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心不能有高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生要勝過愛子,作爲一名教師,要把愛灑向每個學生。我們只有心裏時刻裝着學生,學生心裏纔有你這個教師。尤其是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對於那些發展慢的學生,我們只有愛之切,纔有可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信心與激情,才能冰釋他們心底積澱的自卑,大膽地去尋找失落的綠洲,才能使他們奔向健康發展的人生之路。

讀完這本書讓人感動和難以忘懷,在新的一學年裏我要努力向雷夫學習,做一位有心的老師。我堅信我能做到讓自己和孩子們滿意!

56號教室的故事讀後感篇三

雷夫,這位美國最有趣、最有影響力、最優秀的老師感動着全球無數的人。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

寒假裏,手捧着這本書,細細研讀,感動着、慚愧着、欣喜着。感動的是雷夫在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裏,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創造了一間充滿愛與奇蹟的第五十六號教室。慚愧的是自己也已從教十幾年,可是教學上還是進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這本書,學到了很多,明白了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

在這本書裏,要學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但給我感觸最深,最讓我受用的還是以下幾點:

一、營造像家一樣溫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號教室爲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在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依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們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所以無論是走出去的還是呆在裏面的孩子,都認爲這裏是最溫暖的地方。

二、尋找第六階段。

雷夫老師把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六階段”的觀點導入任教的班級,使“六階段”成爲凝聚全班的粘着劑,引導學生學業和人格的成長。這“道德發展六階段”仔細研究是很有借鑑意義的。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大多數的孩子就開始接受第一階段的思考訓練,一切行爲幾乎都以“不惹麻煩”爲原則。“安靜,老師來了!”孩子們緊張地彼此告誡。他們做作業是爲了不惹麻煩,他們排好隊是爲了讓老師高興,在課堂上安靜地聽講是爲了贏得老師的寵愛。而爲人父母、爲人師長的我們,總是威脅說“不乖就要你們好看”,或是“等你爸回來,你就倒大黴了。”這種思維不斷地被強化着。但是,這樣教小孩是以恐懼爲基礎,而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爲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爲害怕懲罰纔去做。

雷夫老師在上課的第一天就開始和孩子們建立夥伴關係。他會先請孩子們信任他,同時承諾對他們的信任,讓孩子們把第一階段的思維拋在腦後。雷夫老師強調的是首要動機的正確引導,對孩子們的一生將有很大影響。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雷夫老師認爲,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行爲的做法是很危險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爲得宜是應該的,不需給予獎賞。他的話是有依據的,可是縱觀我們的課堂,從幼兒園到國小甚至是國中,有多少不是在獎與罰中進行的,獎勵成了孩子們最愛的一種方式,“賄賂行爲”常見於全國各地的教室。

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孩子們慢慢長大以後,開始學會做些事情來取悅人。他們取悅老師,取悅父母,表現出符合我們期望的行爲,他們的做法往往會使我們感覺很舒心,但他們這麼做的理由全都是錯的。爲父母或老師努力的念頭會給孩子們帶來更大的壓力,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爲備感沮喪、厭惡工作的人,他們無法瞭解爲什麼自己對生活如此不滿。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讓孩子們懂規矩是必要的,好一點的老師會花時間解釋制定某些規則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創意的老師會帶着學生一起參與班級規範的設計。老師們依據的理論是,參與制定班規的孩子比較願意遵守規定。事實確實如此。但雷夫老師通過許多例子發現完全遵守規則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比如他們缺乏真誠的感激和最大限度的創造性等等。所以雷夫老師認爲能達到第四階段是件好事,但我們必須更加努力,更上一層樓。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不論是兒童或是成人,第五階段都是很難企及的,能幫助孩子們對周圍的人產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第六階段不但是最難達到的,也是最難教的,因爲行爲準則存在於個人的靈魂中,其中還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內。這種組合使得仿效成爲不可能:就定義而言,第六階段的行爲無法教,也無法講述,“看看我現在在做的事情,這就是你們應有的表現。”一旦你做出示範,就等於違背了第六階段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條自相矛盾的行爲準則,讓教學者陷入兩難的困窘。

讀到這裏,我在想,如果在以後的班級管理中,我也把這六階段發展教給我的孩子們,那我們的班級也一定會更上一個臺階。

三、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

在這本書中,雷夫認爲通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所以他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也因爲寫作能力會令孩子終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我也發現,雷夫老師的一些創新之舉,如開辦讀書會,幫助孩子挑選圖書,撰寫每月讀書心得等無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因此,讀着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然還有很多的理論需要細心研讀,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也有這樣一種信念——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從現在開始給自己制定一個新的目標,並且確信自己的學生也可以做得這麼好,因爲我們都有一個教室,在這個教室裏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們能夠像雷夫老師一樣細心觀察,從愛每一個孩子出發,那麼我們也會有自己不一樣的教室,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讓我們的教室變成孩子們心中嚮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