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宋詞三百首>

戚氏·晚秋天宋詞

宋詞三百首 閱讀(2.12W)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悽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悽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戚氏·晚秋天宋詞

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淨,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

帝裏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名利,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聲殘。對閒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古詩簡介

戚氏·晚秋天》將羈旅情愁、身世之感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說是詞人一生的總括也是不爲過的。這首詞以時間爲序,從黃昏、深夜到清曉,將秋天的遠景與近景、詞人的往事與舊情以及客居驛館的幽思遐想漸次序入,詞境紛陳而錯綜有序。

註釋

⑴戚氏:詞牌名,爲柳永所創,長調慢詞,《樂章集》收入“中呂調”。全詞三疊,計212字,爲北宋長調慢詞之最,亦堪稱柳詞壓軸之作。

⑵一霎:一陣。

⑶庭軒:庭院裏有敞窗的廳閣。

⑷江關:疑即指荊門,荊門、虎牙二山(分別在今湖北省枝城市和宜昌市)夾江對峙,古稱江關,戰國時爲楚地。

⑸宋玉悲感:戰國·楚宋玉作《九辯》,曾以悲秋起興,抒孤身逆旅之寂寞,發生不逢時之感慨。

⑹迢遞:遙不可及貌。

⑺隴水:疑非河流名,實爲隴頭流水之意。北朝樂府有《隴頭歌辭》,詞曰:“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

⑻潺湲(音嬋媛):水流貌。

⑼蛩(音窮):蟋蟀也。

⑽更(音耕)闌:五更將近,天快要亮了。猶言夜深。

⑾絳河:即銀河。天空稱爲絳霄,銀河稱爲絳河。

⑿嬋娟:美好貌。

⒀夜永:夜長也。

⒁綺陌紅樓:猶言花街青樓。綺陌:繁華的道路。

⒂經歲:經年,以年爲期。

⒃遷延:羈留也。

⒄帝裏:京城。

⒅狂朋怪侶:狂放狷傲的朋友。

⒆競:競相也。

⒇迅景:歲月也,光陰易逝,故稱。

(21)程:即路程。

(22)縈絆:猶言糾纏。

(23)漏箭:古時以漏壺滴水計時,漏箭移即光陰動也。

(24)畫角:古時軍用管樂器,以竹木或皮革製成,發聲哀厲高亢,多用於晨昏報時或報警,因表面有彩繪,故稱畫角。

(25)停燈:即吹滅燈火。

(26)抱影無眠:守着自己的孤影,一夜沒有睡着。

賞析/鑑賞

從詞中“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來看,當寫於湖北江陵,當時柳永外放荊南,已經年過五十,只做個相當於縣令的小官,心情自然十分苦悶。這種情緒在這首詞裏得到充分的體現。

全詞共分三片:頭一片寫景,寫作者白天的`所見所聞第二片寫情,寫作者“更闌”的所見所感第三片寫意,寫作者對往事的追憶,抒發自己的感慨。

上片開頭描寫微雨過後的薄暮景色。晚秋點時令,先寫景前驛館內之衰殘景色。“悽然”以下寫出外登臨所見之遠景。“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暗示出作者也正在臨水與登山。前後所寫則是所見所聞。“倦聽”以下寫所聞,有聲有色,渲染出悲秋之氣氛。中片時間上緊承上片,由傍晚而入深夜。先景後情。“夜永對景”轉入憶舊,雖無名祿,卻有紅粉知已,尚可在歡樂中度日。欣悅中似有悔意,感情很複雜。

下片繼續寫狂放不羈的少年生活,與前片銜接細密,有隴斷雲連之妙。“別來迅景如梭”以下轉寫眼前實景,以往日之歡娛,襯今日之落寞。引出“念利名、憔悴長縈絆”這一痛苦的根源,作者並未有明確的態度。結尾又以長夜不眠的景語結束,寫盡孤苦伶仃之滋味,極爲傳神。《戚氏》一調爲柳永所創,全詞以時間爲線索,從傍晚、入夜,寫到翌日破曉,脈絡清晰。音律和諧,句法活潑,韻位錯落有致。全詞內容上悲恨幽怨交加,聲情並茂。

宋人將之與《離騷》媲美,認爲是前後輝映之作,可見其時譽之盛。宋王灼《碧雞漫志》:“離騷寂寞千載後,戚氏淒涼一曲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