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宋詞三百首>

掃花遊·秋聲宋詞

宋詞三百首 閱讀(3.1W)

原文:

掃花遊·秋聲宋詞

《掃花遊·秋聲》

商飆乍發,漸淅淅初聞,蕭蕭還住。頓驚倦旅。背青燈弔影,起吟愁賦。斷續無憑,試立荒庭聽取。在何許。但落葉滿階,惟有高樹。

迢遞歸夢阻。正老耳難禁,病懷悽楚。故山院宇。想邊鴻孤唳,砌蛩私語。數點相和,更著芭蕉細雨。避無處。這閒愁,夜深尤苦。

古詩簡介:

《掃花遊·秋聲》是宋末元初詞人王沂孫的作品。詞人在秋聲中展開對故鄉的想象:孤雁唳鳴,寒蛩哀吟,雨打芭蕉,透露出悽惶孤寂的意味。比之異鄉所聞秋聲,愁苦交織,令人腸斷心碎。思鄉或歸家能解脫愁懷,豈料客居愁,歸家更愁。

賞析/鑑賞

王沂孫在詠物詞上有較爲獨到之感覺。《掃花遊·秋聲》是從歐陽修《秋聲賦》中轉換而來。周頤《蕙風詞話》中首評論其爲:“以性靈語詠物,以沉著之筆達出。”這首詞有很新穎之處,無論在詠物賦情,還是在佈局構思上。在詞中表達了一種倦旅思歸、欲歸不能、老病纏身的難言之痛、亡國之恨和身世之悲。

歐陽修在《秋聲賦》雲“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發端三句即由此化來。商飆乍發,漸淅淅初聞,蕭蕭還住。寫秋風乍起,秋聲隨作的聲勢。古代用五音和方位配春夏秋冬四時,商聲主西方屬秋,秋風故云商飆。概括了歐陽修洋洋灑灑幾十字所作的描寫。“乍發、漸、初聞、還住”一系列動作,將秋聲散在的聽覺形象寫得起伏宛然、張弛有致,將秋風秋聲寫得姿態卓立、聲勢宛然。“頓驚倦旅”,寫詞人聞秋聲感羈旅之苦,詞人的境遇較爲悽慘。“頓驚”與“乍發”呼應,將秋聲與情懷拍合一處。筆勢轉折。秋聲是人驚起時所聞,倦旅之懷是聞秋聲所發。詠秋聲意在於其情,故意境頓深。“驚”字承前之秋聲,熔鑄行旅之夢被打斷的緣起與驚醒後的神態;啓後之倦旅,它又是對秋聲觸目驚心的心態。“背青燈弔影”,寫詞人身受漂泊不定、孤寂不堪的羈旅之苦,和一種淒涼的心境:形單影隻,獨影孤燈,本已情傷。燈影的幽冷搖曳動盪不定,秋聲相和。使人倦旅之心頓生,只好借賦詠,抒發心中愁緒。

下面由心情又轉寫秋聲。“斷續無憑”這裏則寫有意追尋秋聲。“試立荒庭聽取。”一句以“聽取”的方式追尋時斷時續終於悄然無息的秋聲,通過客舍到荒庭的.轉換,爲從聽覺轉至視覺作了巧妙而又自然的過渡。以下秋聲已住,無處追尋,彷彿秋聲留下的足跡。“無憑”是感覺,“但有”是視覺,樹葉落後更覺崢嶸。在秋聲中徒增冷寂和凋零。此段寫法獨到,即見無處尋聲,卻有跡可見的水盡雲生,在凝重質實中見出清剛流轉。

上片秋聲是所聞、所感、所見。“迢遞歸夢阻”是上片“頓驚倦旅”的進一步鋪陳。“歸夢”爲秋聲所斷,在“倦旅”中,思鄉之情段段。“歸夢阻”之“阻”,一表歸夢爲秋聲所斷,二表時間渺渺,空間遙遙,夢醒後也有家難歸。有家不能歸,是爲不幸,歸夢都難成,又何幸焉。客居的孤寂中聞秋聲且見落葉飄零之形色,愈益感發他老病交加的悽楚,比之倦旅之情,悲苦過之矣。“阻”所隱含的秋聲驚夢,“老耳難禁”暗示的悽楚秋聲,均處處遙遙切合題旨,含蓄而曲折,想象較爲豐裕自如。

既然歸期遙遙,就只有異鄉的秋夜遙想故鄉,自我慰藉,詞人在秋聲中展開對故鄉的想象:孤雁唳鳴,寒蛩哀吟,雨打芭蕉,透露出悽惶孤寂的意味。比之異鄉所聞秋聲,愁苦交織,令人腸斷心碎。思鄉或歸家能解脫愁懷,豈料客居愁,歸家更愁。“避無處”,這愁又是與秋聲相感發的,秋聲無處不在,此愁也無有已時,這是秋聲所感發的愁懷的第三層曲折。將秋聲與愁懷推至悲苦不堪的極致,筆致極爲拙重含蓄。“這閒愁,夜深尤苦”,愁而曰“閒”,是以輕淡之筆寫鬱結之情。綰合種種愁思一處,在夜深人靜、無可訴說的背景之中,顯得格外“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