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宋詞三百首>

經典宋詞賞析

宋詞三百首 閱讀(1.99W)

經典宋詞賞析1

作品簡介

經典宋詞賞析

《念奴嬌·洞庭青草》是南宋文學家張孝祥泛舟洞庭湖時即景抒懷之作,詞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發了自己的高潔忠貞和豪邁氣概,同時隱隱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這首中秋詞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時即景抒懷之作。開篇直說地點與時間,然後寫湖面、小舟、月亮、銀河。此時作者想起嶺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無所作爲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過由於自己堅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盡長江做酒漿痛飲。全詞格調昂奮,一波三折。

作品原文

念奴嬌·過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着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爲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嬌·過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銀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爲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作品註釋

⑴洞庭:湖名,在湖南嶽陽西南。

⑵風色:風勢。

⑶瓊:美玉。

⑷着:附着。

⑸扁舟:小船。

⑹素月:潔白的月亮。

⑺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銀河”。

⑻表裏:裏裏外外。此處指天上月亮和銀河的光輝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⑼嶺表:嶺外,即五嶺以南的兩廣地區,作者此前爲官廣西。嶺表一作“嶺海”。經年,經過一年。

⑽孤光:指月光。

⑾肝膽:一作“肝肺”。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純潔。

⑿蕭騷:稀疏。蕭騷一作“蕭疏”。襟袖冷:形容衣衫單薄。

⒀泛滄:青蒼色的水。

⒁挹(yì):舀。挹一作“吸”。

⒂西江:長江連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稱西江。

⒃北斗:星座名。由七顆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狀。

⒄萬象:萬物。

⒅扣:敲擊。扣一作“叩”。嘯:撮口作聲。嘯一作“笑”。

⒆不知句,讚歎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時間)。

作品譯文

洞庭湖與青草湖相連,浩瀚無垠,在這個中秋將至的時候,沒有一絲風過的痕跡。是玉的世界,還是瓊的原野?三萬頃明鏡般的湖水,載着我一葉細小的扁舟。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在這浩瀚的玉鏡中映出她們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體會着萬物的空明,卻不知如何道出,與君分享。

感懷這一輪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於嶺海之間,胸襟仍像冰雪一樣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蕭瑟幽冷的鬚髮和衣袂,平靜的泛舟在這廣闊浩淼的蒼溟之中。讓我捧盡西江清澈的江水,細細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請天地萬象統統來做我的賓客,我盡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獨自的放聲高歌啊,怎能記得此時是何年!

創作背景

人們比較熟悉辛棄疾與蘇軾之間的繼承和發展關係,但卻較少有人注意張孝祥在蘇、辛之間所起到的'過渡性作用。張孝祥實際上是南宋豪放詞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這首《念奴嬌》就是廣泛傳誦的張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張孝祥因受政敵讒害而被免職。他從桂林北歸,途經洞庭湖,即景生情,寫下這首詞。

作品鑑賞

這首中秋詞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時即景抒懷之作。開篇直說地點與時間,然後寫湖面、小舟、月亮、銀河。此時作者想起嶺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無所作爲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過由於自己堅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盡長江做酒漿痛飲。全詞格調昂奮,一波三折。

“洞庭春草”指的是洞庭湖加上與之相連的春草湖,點出地點,題目是《過洞庭》,詞一開頭就緊扣題目。“近中秋”點出時間,秋天天高氣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秋月對於生活在農業社會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古代文人來說,當是別有意味。“風色”二字值得注意,風有風向、強弱,從來沒有聽說過風有色彩,其實張孝祥用“風色”是有所本的,李白《廬山謠》“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說的是黃雲萬里改變了風的色彩;張孝祥的“更無一點風色”說的是洞庭青草湖上,萬里無雲,水波不興,不僅沒有風,而且連風的影子都沒有,這種表達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詩意。“玉界瓊田”形容的是秋月下浩浩湯湯、一碧萬頃的湖水。“界”又作“鑑”,玉界也好,玉鑑也好,美玉般的瓊田也好,都是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萬頃”則極言湖面之廣,如此良辰美景,駕一葉扁舟遊其中,該是多麼愜意,這是一;點出了過洞庭的方式,進一層緊扣題目,這是二。

緊承“更無一點風色”,從秋月寫到秋水。素月分輝是說皎潔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輝分給了湖水。水裏的銀河是天上銀河的倒影,它們有着同輝的形象。“素月”、“明河”兩個意象點出了天空的特徵,“分輝”、“共影”則寫出了秋水長天一色的美景,儘管只有八個字,卻具體而生動的顯示了詩人的才華。“表裏俱澄澈”是這首詞主旨所在,它包含了兩層意思,一層是寫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裏,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裏裏外外,沒有一絲一毫渾濁,沒有一絲一毫污染,這樣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間的琉璃世界;另一層是說三萬頃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個光明磊落,坦坦蕩蕩,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的男子漢、大丈夫。所以表裏俱澄澈不僅是寫景,而且也是寫人,寫自己品格之美。杜甫詩有“心跡喜雙清”,行跡是表、心靈是裏,“心跡喜雙清”是杜甫的夫子自道;“表裏俱澄澈”則是張孝祥的夫子自道。中國文史館館長袁行霈認爲,“表裏俱澄澈”“心跡喜雙清”可以集成一副對聯,而且給人提供了一個爲人處世的準則,此言良是。

屈原《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寫出了屈子自己內美與外美的統一。張孝祥則進一步寫外在世界與內在世界澄澈的相會與相合。則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會合,這一會合的美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詩意的高峯體驗,因此詩人用“怡然心會,妙處難於君說”作爲上片的結語、同時巧妙的引出了下闋。上闋寫景,下闋則從回顧嶺表一年寫起,抒發感情。

嶺表指五嶺之外,即今之廣西一帶。《宋史》本傳載張孝祥於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知靜江府兼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次年因讒落職,由桂林北歸,途徑岳陽,故有《過洞庭》之作。“應”,因也,杜甫詩“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是說名難道以文章而著,官因老病而休。此處的“應”語氣相當肯定。詩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嶺表一年因被讒而免職的經歷,感慨系之矣。蘇軾《西江月》:“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張孝祥用了“孤光”這一典故源於此。“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獨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嶺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時詩人也無需別人理解,只能與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冰雪的特點是潔白晶瑩,南朝詩人江總有“淨心抱冰雪”之句,所以“肝膽皆冰雪”之句,唐王昌齡有“一片冰心在玉壺”之句,所以“肝膽皆冰雪”,實際上是說,儘管自己被免職,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純潔、肝膽照人的;另一層意思是說,我問心無愧,話語中有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還夾雜着自豪、感情真摯而又複雜。

“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這是從嶺表經年回覆到當下,“襟袖”則是以部分代全體,月夜清冷,衣服單薄,涼意頓生,更重要的是官場人情冷暖,不免有蕭條冷落之感。儘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如今我正泛舟於橫無際涯的洞庭湖上,不就是證明凡此種種,體現了詩人的鮮明個性。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爲賓客。”這是全詞的高潮所在,也是詩人感情的高潮所在。《景德傳燈錄》卷八記馬祖語曰:“侍女一口挹盡西江水”,此處界禪宗話語,表明自己的心胸開闊。北斗星是由七顆星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長把勺,《詩經·小雅·大東》:“維北有鬥,不可挹酒漿”,而屈原《九歌·東君》則反其意而用之,“援北斗兮酌桂漿”。詩人作主人,請萬象(天地萬物)作客人,舀盡西去長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淺酌的招待天地萬物,這是何等氣勢,一個被讒免官的人,如此自信,如此心胸,真有李白當年“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向之”,或“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大無畏的浪漫主義精神。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蘇軾《前赤壁賦》有“扣舷而歌之”之語,張孝祥則是敲擊船沿、仰天長嘯,抒發出自己的滿腔豪情。受蘇軾《念奴嬌·中秋》:“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影像,張孝祥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結,從秋月秋水迴歸自我,扣舷是動作,獨嘯是聲音,從空間上說是由洞庭之大到一己之小;從時間上說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穩泛;從心理上說是由知到不知,通過對照,說明詩人已忘情這月白無風之夜,忘情於與大自然交融之中。

此詞意象鮮明,意境深邃,結構嚴謹,想象瑰麗,真正做到了“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舒雲卷”,是首表現浩然正氣的絕妙好詞。

詞牌簡介

念奴嬌,著名詞牌名之一,得名於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歌妓,名篇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念奴是唐天寶年間著名歌妓,調名本此。此調有仄二體。《詞譜》以蘇軾“憑空跳遠”詞爲仄體正格。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後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韻。此令宜於抒寫豪邁感情。東坡赤壁詞,句讀與各家詞微有出入,是變格。另有平韻格,以陳允平詞爲正體,用者較少。

作品格律

定格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作者簡介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卜居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爲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父張祁,任直祕閣、淮南轉運判官。張孝祥生於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張孝祥狀元及第,授承事郎,籤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於上書爲岳飛辯冤,爲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並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祕書省正字。歷任祕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爲建康留守。又爲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乾道五年(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於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僅三十八歲。

張孝祥善詩文,尤工詞,風格宏偉豪放,爲“豪放派”代表作家。有《於湖居士文集》、《於湖詞》等傳世。

經典宋詞賞析2

《清平樂·候蛩悽斷》

宋代:張炎

候蛩悽斷,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

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情。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清平樂·候蛩悽斷》譯文

蟋蟀哀鳴欲斷魂,秋風蕭瑟秋江岸,人與秋蟲共鳴。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絹,千里蘆花望斷,不見歸雁行蹤。

默默愁煞庾信,可憐夜夜脈脈含離情。只有那一葉梧桐悠悠下,不知寄託了多少秋涼悲聲!

《清平樂·候蛩悽斷》註釋

清平樂: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又名《清平樂令》、《憶蘿花》、《醉東風》等。雙調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韻;後段四句三平韻。又一體,前段四句四仄韻;後段四句三仄韻。

蛩(qióng):蟋蟀。

練:素白未染之熟絹。

蘆花:蘆絮。蘆葦花軸上密生的白毛。

愁損:愁殺。

蘭成:北周庾信的小字。

關情:動心,牽動情懷。

《清平樂·候蛩悽斷》賞析

據《珊瑚網》卷八記載:陸行直《清平樂·重題碧梧蒼石圖》序中有“候蟲悽斷,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流水漫,驚見蘆花來雁。可憐瘦損蘭成,多情因爲卿卿。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一詞。詞中所言“卿卿”爲當時陸之歌伎,才色皆稱。此詞定稿後關鍵字句有較大改動。大概是在作者收入詞集時,有意爲之。原詞無非是寫一點“花情柳思”,表達出一種風流豔情,而定稿則將豔情轉向“愁情”——爲國破爲家亡而發的感慨致深的悲愁。

上片“候蛩”四句寫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鳴,西風的衰颯,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淨,無雁的蘆花,一幅蕭殺的“秋曉圖”。以中,人們不難觸發出一股悲憤憂愁的“共鳴”來。作者選景立意頗深:寫秋寒,不言西風呼嘯,而言候蛩悽斷;寫秋感,不半個愁字,而言蘆花盼雁。既含蓄又有美感,表現作者深厚的功力。

下片“暗教”四句,道出無限“秋愁”:“蘭成”,南朝梁時詩人廋信的小字,後其被北方政權所俘。“梧葉”,梧桐之葉,其最易引發秋感。白居易《長恨歌》中有“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把“秋雨梧桐”作爲人世中最易引起愁情悲感的事來寫。而晚唐詞人“溫庭筠”又有“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更漏子》),更爲梧葉增添豐厚的感情積澱。而作者言梧葉而寫“一枝”,正是更加形象地表現出孤苦潦落,刻劃人物情景入木三分。下片短短几句,卻把上片所寫之景統統昇華、提煉成了情語,借廋信之事道出人間道不盡的悲歡離合,借梧葉之孤義表達人世的蒼滄。而最後一句“梧葉秋聲”又極具概括性和藝術性,又成爲蓋世佳句。

此詞在藝術上是成功的,從選景的巧妙,從言情的深遠,都極具特色。其筆調精練,含蓄;其風韻幽雅獨特;其意境清空淡遠;其情感真切感人。正是由於這樣的造詣,張炎的“秋詞”可以與宋玉的《九辯》、歐陽修的《秋聲賦》並列。

《清平樂·候蛩悽斷》創作背景

此詞見於《山中白雲詞》卷四。原是張炎贈給他的學生陸行直(又稱陸輔之)的。其時,張炎年五十三歲。

《清平樂·候蛩悽斷》作者介紹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陝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勳貴之後,前半生居於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後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雲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於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爲主要主張。

經典宋詞賞析3

齊天樂

黃鐘宮

姜夔

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詞甚美。予徘徊茉莉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爲促織,善鬥。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爲樓觀以貯之。

庚郎先自吟愁賦,悽悽更聞私語。露溼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西窗又吹暗雨。爲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原注:宣、政間,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秋蛩蟋蟀鳴聲自古視爲窮苦之聲。《詩經·豳風(音賓,地名,在陝西)·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下。”明寫地點,暗中實寫步步緊逼的哀鳴。杜甫《促織》詩,“促織甚細微,哀音何動人。草根吟不穩,牀下夜相親。”所寫即《七月》意境。蟋蟀以其哀音打動古來詩人。唐開元、天寶後興起的鬥蟋蟀之風,盛行於南宋都城,小序鞭撻這種世紀末的變態熱狂,詞中則愁冷哀涼,從不同角度層層描寫蟋蟀之悽吟,“一聲聲更苦”地哽咽出憂國憂民之思。

哀涼之霧,遍佈華林,蛩鳴集中了古今不同階層人物的悲哀。“銅鋪”是門上啣環的銅製獸首,與“離宮”同指統治階級居處。“蟋蟀鳴,懶婦驚。”起尋機杼的思婦和砧杵洗衣者,當然都屬下層勞動人民。他們從蟋蟀聲中都聽出了《七月》的`哀思,更加上亡國之痛。末了說“寫入琴絲”,指宣和、政和即北宋徽宗亡國年間有士大夫制《蟋蟀吟》,經“小注”指點,《齊天樂》的作意更爲明顯。

張功父即張鎡,其兄張鑑,同爲名將張俊之孫。張俊後期附秦檜成和議。張氏弟兄與白石爲深交,張鑑曾欲割其無錫之膏腴田莊贈白石以濟其窮。白石不大聲疾呼於恢復與此交遊恐不無關係。張鎡與白石此作同時有《滿庭芳·促織兒》,即白石此詞小引中提到者,憂國之心顯得較爲淡薄。

白石此詞,以蟋蟀哀音爲貫串線索,抒寫靖康以來亡國的切齒腐心之痛。上下古今,東一筆西一筆,天一句地一句,乍讀似不接續,再三吟誦,可以感知白石的良苦用心,似在歌頌或召喚一種共同的哀怨,可是就算哀怨能夠共同又能如何?所以張功父《滿庭芳》詞說,“微韻轉悽咽悲沉。”

張功父(甫)舊宗時可,“張達可”與之連名,或其昆季。丙辰歲(慶元二年,1196),白石四十二歲,是年多在蘇州無錫一帶活動,“張達可堂”當在太湖附近。

經典宋詞賞析4

作品原文

虞美人·雨後同幹譽才卿置酒來禽花下作

落花已作風前舞,又送黃昏雨。曉來庭院半殘紅,惟有遊絲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攜手,更盡杯中酒。美人不用斂蛾眉,我亦多情無奈、酒闌時。

作品註釋

⑴虞美人:原爲唐教坊曲,後用爲詞牌名。此調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爲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峯”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爲兩仄韻轉兩平韻。

⑵幹譽、才卿:皆葉夢得友人,生平事蹟不詳。來禽:林檎別名,南方稱花紅,北方稱沙果。

⑶殘紅:凋殘的花。

⑷遊絲:飄蕩在空中的蜘蛛絲。

⑸罥(juàn):纏繞。

⑹殷勤:情意深厚。

⑺蛾(é)眉:螺子黛,乃女子塗眉之顏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細如蛾須,乃謂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⑻酒闌(lán):酒已喝乾。闌,盡。

作品譯文

落花已在風中旋舞飄飛,黃昏時偏又陰雨霏霏。清晨,庭院裏一半鋪着殘紅,只有蛛絲千丈,飄蕩纏繞在高高的晴空。

我盛情邀請他們在花下同遊,爲愛賞這最後的春光頻頻勸酒。美人啊,請你不要因着傷感而雙眉緊皺。當春歸、酒闌、人散,多情的我正不知該如何消愁。

創作背景

宋徽宗宣和初年,詞人知潁昌府(今河南許昌),一次暮春雨後與同僚花下宴集時寫下這首詞。一說作此詞時作者致仕居湖州卞山下,過着閒適生活。

作品鑑賞

這首小詞以健筆寫柔情,以豪放襯婉約,頗得東坡婉約詞之妙。

上片寫景,景中宴情。昨夜一場風雨,落花無數。曉來天氣放晴,庭院中半是殘花。內容極爲簡單,寫來卻有層次,且有氣勢。從時間來看,重點清晨,也即“曉來”之際;昨夜景象是從回憶中反映出來的。意境頗類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但李詞較凝鍊,葉詞較舒展。一般寫落花,都很哀婉低沉,如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均極悽婉之致。可是這裏卻用另一種手法,不說風雨無情,摧殘落花,而以落花爲主語,說它風前飛舞,把“黃昏雨”給送走了。創意甚新,格調亦雅。曉來殘紅滿院,本易悵觸愁情,然詞人添上一句“唯有遊絲千丈晴空”,情緒遂隨物象揚起,高騫明朗,音調也就高亢起來。

下片抒情,情真意切。前二句正面點題,寫詞人雨後同幹譽、才卿兩位友人來禽花下飲酒。“殷勤花下同攜手”,寫主人情意之厚,友朋感情之深,語言簡練通俗而富於形象性,令人彷彿看到這位賢主人殷勤地拉着幹譽、才卿入座。還“更盡杯中酒”,一方面見出主人殷勤勸飲,猶如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所說的“勸君更淨杯酒”;一方面也顯出詞情的豪放,如歐陽修《朝中措》中所寫的.“揮毫萬字,一飲千鍾”。結尾二句寫得最爲婉轉深刻,曲折有味。古代達官、名士飲酒,通常有侍女或歌妓侑觴。此雲“美人不用斂蛾眉,我亦多情無奈酒闌時”,“美人”即指侍女或歌妓而言,意爲美人愁眉不展,即引起我不歡。其中“酒闌時”乃此二句之規定情境。酒闌意味着人散,人散必將引起留戀、惜別的情懷,因而美人爲此而斂起蛾眉,詞人也因之受到感染,故而設身處地,巧語寬慰,幾有同其悲歡慨。

詞牌簡介

虞美人,是著名詞牌之一,此調原爲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爲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峯》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爲兩仄韻轉兩平韻。古代詞開始大體以所詠事物爲題,配樂歌唱逐漸形成固定曲調,後即開始名爲調名即詞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作品格律

本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完全相同。四用韻,兩平兩仄。第一句爲七言句,平起仄韻。第二句爲五言句,仄起仄韻。第三句亦爲七言句,換平韻平起平收。第四句九字協平韻。又第四句也有寫成7+3句式的(如下例中李煜詞作),且形成7/7/3三句押韻的格式,與常見格式比,多出一韻。

⊙○⊙●○○▲(仄韻)

⊙●○○▲(協仄韻)

⊙○⊙●●○△(換平韻)

⊙●⊙○⊙●●○△(協平韻)(此句爲上六下三,或上二下七結構)

⊙○⊙●○○▲(三換仄韻)

⊙●○○▲(協三仄韻)

⊙○⊙●●○△(四換平韻)

⊙●⊙○⊙●●○△(協四平韻)(此句爲上六下三,或上二下七結構)

○平。●仄。⊙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作者簡介

葉夢得(1077—1148年),字少蘊,號石林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居鳥程(今浙江湖州)。紹興四年(1 097年)進士,累官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吏部尚書、龍圖閣直學士,帥杭州。高宗朝,除尚書右丞。晚居吳興卞山。能詩工詞,長於議論,詞風早年婉麗,中年學東坡,晚歲簡潔而時出雄傑。著有《建康集》、《石林詞》、《避暑錄話》、《石林燕語》等。

經典宋詞賞析5

作品原文

破陣子⑴·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⑵

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⑶,夢迴吹角連營⑷。八百里分麾下炙⑸,五十弦翻塞外聲⑹。沙場秋點兵⑺。

馬作的盧飛快⑻,弓如霹靂弦驚⑼。了卻君王天下事⑽,贏得生前身後名⑾。可憐白髮生⑿!

作品註釋

⑴破陣子: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出自《破陣樂》,後用爲詞牌。

⑵陳同甫:陳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縣)人。與辛棄疾志同道合,結爲摯友。其詞風格與辛詞相似。

⑶挑燈:把燈芯挑亮。看劍:抽出寶劍來細看。

⑷夢迴:夢裏遇見,說明下面描寫的戰場場景,不過是作者舊夢重溫。吹角連營:各個軍營裏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角:軍中樂器,長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銅製成,外加彩繪.名目畫角。始僅直吹,後用以橫吹。其聲哀厲高亢,聞之使人振奮。

⑸八百里:牛名。《世說新語·汰侈》載,晉代王愷有一頭珍貴的牛,叫八百里駁。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賞給部下。麾下:部下。麾:軍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

⑹五十弦:原指瑟,此處泛指各種樂器。翻:演奏。塞外聲:指悲壯粗獷的戰歌

⑺沙場:戰場。秋:古代點兵用武,多在秋天。點兵:檢閱軍隊。

⑻馬作的盧飛快:戰馬像的盧馬那樣跑得飛快。作:像……一樣。的盧:良馬名,一種烈性快馬。相傳劉備在荊州遇險,前臨檀溪,後有追兵,幸虧騎的盧馬,一躍三丈,而脫離險境。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⑼霹靂:本是疾雷聲,此處比喻弓弦響聲之大。

⑽了卻:了結,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統一國家的大業,此特指恢復中原事。

⑾贏得:博得。身後:死後。

⑿可憐:可惜。

作品譯文

醉裏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聽到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那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惜壯志難酬,白髮已生!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作者失意閒居信州(今江西上饒)時所作。辛棄疾21歲時,就在家鄉歷城(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後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閒居近二十年。

公元1188年,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此詞當作於這次會見又分別之後。

作品鑑賞

此詞以兩個二、二、二的對句開頭,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表現了多層情意。第一句,只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徵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象人物所處的環境,意味無窮。爲什麼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後,爲什麼不去睡覺,而要“挑燈”?“挑”亮了“燈”,爲什麼不幹別的,偏偏抽出寶劍,映着燈光看了又看?……這一連串問題,只要細讀全詞,就可能作出應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說明。“此時無聲勝有聲”。用什麼樣的“說明”也難以比這無言的動作更有力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夜景。那位壯士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潮洶涌,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後,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翻來覆去,總算睡着了。而剛一入睡,方纔所想的一切,又幻爲夢境。“夢”了些什麼,也沒有明說,卻迅速地換上新的鏡頭:“夢迴吹角連營。”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着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裏”、“夢裏”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爲現實。

三、四兩句,可以不講對仗,詞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顯得呆板;可是在這裏恰恰相反。兩個對仗極工、而又極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現了雄壯的軍容,表現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的戰鬥情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鬥樂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齊的隊伍。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這個“秋”字下得好。正當“秋高馬壯”的時候,“點兵”出征,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按譜式,《破陣子》是由句法、平仄、韻腳完全相同的兩“片”構成的。後片的起頭,叫做“過片”,一般的寫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聯繫,又要“換意”,從而顯示出這是另一段落,形成“嶺斷雲連”的境界。辛棄疾卻往往突破這種限制,《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如此,這首《破陣子》也是如此。“沙場秋點兵”之後,大氣磅礴,直貫後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雖沒作更多的描寫,但從“的盧馬”的飛馳和“霹靂弦”的巨響中,彷彿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鬥;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

這是一場反擊戰。那將軍是愛國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戰獲勝,功成名就,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後名”,當爲“壯”也。

如果到此爲止,那真夠得上“壯詞”。然而在那個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時代,並沒有產生真正“壯詞”的條件,以上所寫,不過是詞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詞人展開豐富的想象,化身爲詞裏的將軍,剛攀上理想的高峯,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現實,沉痛地慨嘆道:“可憐白髮生!”白髮已生,而收復失地的理想成爲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雲壯志,而“報國欲死無戰場”(借用陸游《隴頭水》詩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裏挑燈看劍”,只能在“夢”中馳逐沙場,快意一時。……這處境,的確是“悲哀”的。然而沒有誰“可憐”他。於是,他寫了這首“壯詞”,寄給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

同甫是陳亮的字。學者稱爲龍川先生。爲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他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戰,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饒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後辛棄疾寫《賀新郎》詞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後又用同一詞牌反覆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這一時期寫的。

全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這反差中,可以想到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熱,想到所有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苦悶。由此可見,極其豪放的詞,同時也可以寫得極其含蓄,只不過和婉約派的含蓄不同罷了。

這首詞在聲調方面有一點值得注意。《破陣子》上下兩片各有兩個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對的`,即上句爲“仄仄平平仄仄”,下句爲“平平仄仄平平”,這就構成了和諧的、舒緩的音節。上下片各有兩個七字句,卻不是平仄互對,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構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節。和諧與拗怒,舒緩與激越,形成了矛盾統一。作者很好地運用了這種矛盾統一的聲調,恰當地表現了抒情主人公複雜的心理變化和夢想中的戰鬥準備、戰鬥進行、戰鬥勝利等許多場面的轉換,收到了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在佈局方面也有一點值得注意。“醉裏挑燈看劍”一句,突然發端,接踵而來的是聞角夢迴、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有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發出了“可憐白髮生”的感嘆,使讀者不能不爲作者的壯志難酬灑下惋惜憐憫之淚。這種陡然下落,同時也嘎然而止的寫法,如果運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絃,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這樣的結構不但宋詞中少有,在古代詩文中也很少見。這種藝術手法也正表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他的獨創精神。但是辛棄疾運用這樣的藝術手法,不是故意賣弄技巧、追求新奇,這種表達手法正密切結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於他的恢復大志難以實現,心頭百感噴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規,這絕不是一般只講究文學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李白有首叫《越中覽古》的詩。詩中寫道:“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好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這首七言詩中,有三句寫到越王勾踐的強盛,最後一句才點出越國的衰敗景象,雖然表達的感情顯然不同,但在謀篇佈局方面又有相通之處,可以參看。

詞牌說明

破陣子,一名“十拍子”,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陳暘《樂書》:“唐《破陣樂》屬龜茲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畫衣甲,執旗旆。外藩鎮春衣犒軍設樂,亦舞此曲,兼馬軍引入場,尤壯觀也。”《秦王破陣樂》爲唐開國時所創大型武舞曲,震驚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經時,有一國王曾詢及之。見所著《大唐西域記》。此雙調小令,當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爲之,猶可想見激壯聲容。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韻。

格律對照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沙場秋點兵。

中平中仄平。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可憐白髮生!

中平中仄平。

說明: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中,可平可仄;加粗體字爲韻腳所在。

作者簡介

辛棄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爲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辛棄疾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爲主,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現存詞600多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公元1207年秋,辛棄疾逝世,年68歲。

經典宋詞賞析6

作品原文

劍器近

夜來雨。賴倩得、東風吹住。海棠正妖嬈處。且留取。

悄庭戶。試細聽、鶯啼燕語。分明共人愁緒。怕春去。

佳樹。翠陰初轉午。重簾卷,乍睡起、寂寞看風絮。偷彈清淚寄煙波,見江頭故人,爲言憔悴如許。彩箋無數。去卻寒暄,到了渾無定據。斷腸落日千山暮。

作品註釋

1、劍器近:詞牌名。《劍器》,唐舞曲。杜甫有《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近”爲宋教坊曲體之一種,如《祝英臺近》之類皆是。《宋史·樂志》:“教坊奏《劍器曲》,一屬‘中呂宮’,一屬‘黃鐘宮’。”此當是截取《劍器曲》中之一段爲之。雙片九十六字,前片八仄韻,後片七仄韻。音節極低回掩抑。

2、賴:依靠。

3、倩:請、託。

4、住:停止。

5、妖嬈:妖媚豔麗。形容景色異常豔麗。一作“嬌饒”。

6、處:時候,季節。

7、鶯啼燕語:鶯啼婉轉,燕語呢喃。形容春光明媚。:

8、翠陰:蘇軾《賀新郎》詞:“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淡。”。

9、偷彈: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詩:“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此處化用其意。

10、彩箋:彩色的箋紙。常供題詩或書信用。

11、去卻:除去。

12、寒暄:問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話。

13、到了:到信的結尾。

14、渾無定據:渾,全。沒有一點確切的消息。

作品譯文

夜間的綿綿細雨,那帶雨的海棠花分外美麗。願這美景長留不去。

庭院中悄然無聲。我用心仔細聽,小燕黃鶯啼唱聲聲悅耳,分明與人一樣明白人間情意,生怕春天走得太快。

枝條美麗的綠樹,樹蔭一片轉過正午。我剛剛睡起,層層簾幕還未捲起,我一個人寂寞地觀看紛飛的柳絮。我偷偷抹去傷心的眼淚,寄與那煙波浩蕩的江水,待並水流到江頭的故人那裏,告訴她我淒涼之景。唉,你寄來的情書雖然多,除去那些問候話,歸期卻毫不定,也未說何時才歸來。夕陽中我凝神遠望,所見到千山茫茫,令人斷腸。

 作品題解

詞抒寫閨中的'春愁。這是作者根據宋教坊《劍器曲》中的一段而改編創制的新曲,又由於它上、中兩片的字句聲韻相同,故又稱爲“雙拽頭”,這是三疊詞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形式,詞的內容是傷春懷人,情調格外憂傷。

作品賞析

此詞以柔筆抒離情,共分三段,前面兩段是雙曳頭,即句式、聲韻全都相同。(周邦彥的《瑞龍吟》前面兩段也是雙曳頭,其內容先是走馬訪舊,其二是觸景憶舊)。在此詞,前兩段雖然都是寫景,但第一段是寫眼前所見的,第二段是寫耳際所聽到的;不僅有變化,而且能以懷人深情融入景物中。

第一段前二句寫夜來風雨。前人都說衆芳飄零,是風雨肆虐所致,“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王安國《清平樂》)“雨橫風狂三月暮,……亂紅飛過鞦韆去。”(歐陽修《蝶戀花》)而詞人卻說是由於夜間春雨連綿,東風勁吹所導致的。“海棠”兩句,以“留取”兩字,點出眼前景象,正如李清照所云:“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如夢令》)兩詞都並不落入爲花落而傷心的俗套,而着重讚賞雨後的海棠依舊妖嬈景色,對此王雱在《倦尋芳》詞中有細緻的描繪:“翠徑鶯來,驚下亂紅鋪繡。倚危欄,登高榭,海棠著雨胭脂透。”正是這雨後分外嫵媚嬌豔的海棠,而暫且把春光留住了。

第二段“悄庭戶”兩句,寫庭院寂寂,了無人聲。“細聽”兩字,接“悄”字而來,形容“鶯啼燕語”之細啐輕微。“分明”兩句,借鶯聲燕語托出作者的惜春之心。文人傷春,以各種方式訴述其衷腸,有的是無可奈何的,如“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秦觀《畫堂春》)。也有嗟嘆無計留春的,如“一簪華髮,少歡饒恨,無計留春且住”(晁補之《金鳳鉤》)。而賀鑄卻願意春把相思之情帶去“半黃梅子,向晚一簾疏雨。斷魂分付與,春將去。”(《感後恩》)在此詞,是以鶯啼宛轉、燕語呢喃,似乎都在愁留春不住,這不僅與前面“且留取”呼應,而且又引出自己的惜春之情。

第三段開頭“翠陰初轉午”,以樹影位置表述時間,詩詞中經常見到。如說正午則有劉禹錫的“日午樹陰正”(《晝居池上亭獨吟》)、周邦彥的“午陰嘉樹清圓”(《滿庭芳》);說過午則有蘇軾和李玉的《虞美人》兩者,都用“庭陰轉午”。“轉午”即樹影轉過正午位置,而稍向東偏,表示太陽將要西落。此句言“初轉午”,則午晝正長。晝長人倦,於是有晝眠之情況。下徑接“乍睡起、寂寞看風絮”,無論睡時還是起後,都透露出作者孤獨無聊的感情,“重簾未卷”,可以體會作者疲倦的感受,同時將上面的“愁緒”和下面的懷人之情聯繫起來。

“偷彈”三句寫相思之情極深,詞人在另一首《安公子》中亦有“獨立東風彈淚眼,寄煙波東去”之句,都是藉助東流的江水,請其將自己一片深衷,滿懷幽恨,帶給伊人。這種構思,似又從周邦彥《還京樂》詞句轉化出來的“彩箋”三句,承以上懷人情意而來,久別之後盼望着重逢,以切望來書告知歸期;苦恨信中除掉寒暄之外別無他語,到頭來歸期仍是難以知曉。晏幾道詞“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蝶戀花》),也說的是書信難達,相會之期難卜。這裏面有盼望,也有筆墨難以形容的幽怨。

末句以景語作結,詞意從柳永《夜半樂》結句“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天暮”轉化而來。柳永在他鄉作客,離別了伊人,不知何時才能迴歸;悵望着長天,那蒼然的暮色和聲聲遠去的雁叫聲,使作者更增添了思念之情。此詞末句刻畫暮色中的落日和千山,似乎也在爲詞人獻愁供恨,更覺相思之情,不能自已。

詞牌簡介

劍器近:爲唐代舞曲,後取爲詞調名。雙調,上片八句,押八仄韻,三十八字;下片十二句,押七仄韻,五十八字,共九十六字。

作品格律

定格

仄平仄(韻),仄仄仄,平平平仄(韻)。

仄平仄平平仄(韻),仄仄仄、平平仄仄(韻)。

平平仄平平仄(韻),仄平仄(韻)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韻)。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韻)。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靜仄平仄(韻)。

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平仄仄平平仄(韻)。

作者簡介

袁去華(生卒年不詳),字宜卿(或雲宣卿),洪州奉新(今江西奉新)人,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去華曾任善化知縣,又知石首縣,著有《袁宣卿詞》一卷。《全宋詞》第三冊收其詞。

經典宋詞賞析7

作品簡介

《玉蝴蝶·晚雨未摧宮樹》是南宋詞人史達祖創作的詞。詞是詞人流貶後所作,詞上下兩片以寫景爲主,以景起興,情因景生,景隨情變。上片悲秋傷老,寫秋夜蕭疏景色寄託自傷身世凋零、人老孤棲的淒涼情懷。下片寫思鄉懷人,推想對方長夜不眠含淚的情景,情深調苦,悽婉感人。全詞寫得纏綿悱惻,悽婉感人。

作品原文

玉蝴蝶

晚雨未摧宮樹,可憐閒葉,猶抱涼蟬。短景歸秋,吟思又接愁邊。漏初長,夢魂難禁,人漸老、風月俱寒。想幽歡。土花庭甃,蟲網闌干。

無端啼蛄攪夜,恨隨團扇,苦近秋蓮。一笛當樓,謝娘懸淚立風前。故園晚、強留詩酒,新雁遠、不致寒暄。隔蒼煙。楚香羅袖,誰伴嬋娟。

詞句註釋

1、玉蝴蝶:詞牌名。此調有小令及長調兩體,小令爲唐溫庭筠所創,雙調,共四十一字。長調始於宋人柳永,又稱爲《玉蝴蝶慢》,雙調,九十九字,平韻。亦有九十八字體。

2、宮樹:本指宮廷之樹,此處泛指,“宮”字修飾“樹”。

3、可憐二句:語出王安石《題葛溪驛》詩:“鳴蟬更亂行人耳,猶抱疏桐葉半黃。”涼蟬,秋蟬。

4、短景:指夏去秋來,白晝漸短。

5、漏初長(cháng):漏,漏壺,古代計時器,銅製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標誌以計時間。簡稱“漏”。

6、幽歡:幽會的歡樂。

7、土花:苔蘚。

8、甃(zhòu):井壁。

9、蟲網:指蜘蛛佈網。

10、闌干:欄杆。用竹、木、磚石或金屬等構制而成,設於亭臺樓閣或路邊、水邊等處作遮攔用。

11、蛄:螻蛄,通稱喇喇蛄,有的地區叫土狗子,一種昆蟲,晝伏夜出,穴居土中而鳴。

12、恨隨團扇:相傳漢班婕妤作《團扇歌》,序雲:“婕妤失寵,求供養太后於長信宮,乃作怨詩以自傷,託辭於紈扇雲。”

13、苦近秋蓮:蓮心苦,故用以作比。

14、謝娘:唐宰相李德裕家謝秋娘爲名歌妓。後因以“謝娘”泛指歌妓。

15、蒼煙:蒼茫的雲霧。

16、蟬娟:形容儀態美好,借指美人。

作品譯文

黃昏的風雨沒有摧折宮樹,可憐的疏葉,還抱着涼秋的寒蟬。入秋後白晝的太陽漸漸變短,吟思又接通了悲秋的愁端。夜間滴漏開始變長,使我的夢魂難耐難堪。人已漸入老年,風清月白的良宵美景全都透出秋寒。回想昔日幽會歡愛,如今庭院裏的井壁上已爬滿了青苔,蜘蛛網布滿了欄杆。

無奈,啼叫的螻蛄攪亂長夜,只恨我身如隨秋拋棄的團扇,心似苦澀難言的秋蓮,想當年對樓吹笛,謝娘她垂淚佇立風前。遲遲未返故園,勉強飲酒賦詩驅愁煩,新飛的大雁已經飛遠,也不能替我傳書致送寒暄。隔着蒼茫的`雲煙,羅袖飄香的美人,有誰與你相伴?

作品鑑賞

詞是詞人流貶後所作的秋夜抒感懷人之詞。上下兩片都主要寫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全詞寫得纏綿悱惻,悽婉感人。

上片寫秋夜蕭疏冷落景色,抒寫身世凋零、人老孤棲的淒涼情懷。“晚雨”三句的主體是“涼蟬”這個具體意象,刻畫了一幅秋天的雨後黃昏圖,十分淒涼。下雨的黃昏,枯木上那可憐的樹葉在風中飄零,連蟬也感覺到了寒冷,所以稱寒蟬。“短景”四句由景開始入手,然後抒情,表達了詞人悲涼的秋思。“想幽歡”三句是對往日與情侶相處的甜蜜情景的回憶,用往日的幸福來反襯今日的悲秋情緒,深化主題。

下片寫思鄉懷人,推想對方不眠含淚的情景,表現對伊人愛戀關切之深情。開始三句,即用螻蛄悲啼的景象,來營造淒涼的氣氛,烘托孤寂悽苦的心情。“一笛”二句,寫詞人又苦又恨,極度思念情人,以至輾轉難眠。於是他只有獨自對着空樓,在夜風中吹笛來排解心中的怨恨,情到深處不禁暗自垂淚。詞人沒有寫自己到底有多愁苦,卻用情人對自己的思念來表現自己深切的相思之情。“故園”二句寫自己不能返回故鄉,也不能與情人鴻雁傳書來安慰她的離愁而非常愧疚和惆悵,還寫出了自己黯然神傷的寂寥心情。結尾兩句轉而描寫遠方的故鄉,表達了自己對情人孤苦伶仃、無人作伴的深切關懷。

詞牌簡介

玉蝴蝶,詞牌名。此調有小令及長調兩體,小令爲唐溫庭筠所創,雙調,上片四句,押三平韻,二十一字;下片四句,押三平韻,二十字,共四十一字。長調始於宋人柳永,又稱爲《玉蝴蝶慢》,雙調,九十九字,平韻。亦有九十八字體。

作品格律

慢調99字

●●●○○●,⊙○⊙●,⊙●○△。●●○○,○●●●○△。●○⊙,⊙○⊙●,⊙●⊙、⊙●○△。●○△,●○○●,⊙●○△。

○△,○○●●,●○○●,●●○△。●●○○,●○○●●○△。●○⊙、⊙○⊙●,⊙●⊙、⊙●○△。●○△,●○○●,⊙●○△。

注:○=平●=仄△=平韻=▲=仄韻◎=本爲平聲韻,亦可用仄聲⊙=本爲仄聲,亦可爲平聲韻

作者簡介

史達祖(1163~1220),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冑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受黥刑,死於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爲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一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今傳有《梅溪詞》。存詞112首。

經典宋詞賞析8

瑞鶴仙·梅

陸叡

溼雲粘雁影,望徵路愁迷,離緒難整。千金買光景。但疏鍾催曉,亂鴉啼暝。花悰暗省,許多情、相逢夢境。便行雲、都不歸來,也合寄將音信。孤迥。盟鸞心在,跨鶴程高,後期無準。情絲待剪,翻惹得,舊時恨。怕天教何處,參差雙燕,還染殘朱剩粉。對菱花、與說相思,看誰瘦損。

陸叡系紹定五年(1232)進士,曾做過沿江制置使參議、禮部員外郎、祕書少監、集英殿修撰、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兼淮西總領等高官。此首看來是他青年時代的作品。

此詞營造的是一派悽迷、悲涼的意境,融鑄於意境中的是詞人一種煩亂、憂傷、悒鬱的心情。他大約是剛剛離開家鄉,奔波在千里迢迢的旅途。望長天灰雲漫漫,一行大雁正如自家一樣唳聲哀哀地飛向遠方的空茫。“溼雲粘雁影”中的“溼”、“粘”二字用得十分絕妙。雲溼,意味着將要落雨,它能將雁影“粘”住,表明雁飛得無力而緩慢,其實這都是詞人眺望雲空雁陣時的一種主觀的感覺,這種感覺是獨特的、準確的,因而當他用一個千錘百煉後的“粘”字將這種感覺貼切地表現出來時讀者就覺得非常新穎、觸目,立刻就和自身曾經有過體驗發生共鳴,不禁擊節叫絕。

仰望雲天之後,詞人便放眼前瞻,前面長路漫漫,征塵迷濛,“愁遠”之情自然又涌上心來。家鄉是一步比一步離得遠了,親人的面影,昔日的溫馨紛亂如絲地在自己的心頭纏繞着,剪不斷,理還亂,又怎能整出個頭緒來呢?

以下詞人繼續抒寫旅途的辛勞和感懷。“疏鍾催曉,亂鴉啼暝”二句寫出他曉行夜宿的情狀,清晨曉鍾催他出發,黃昏亂鴉迎他寄宿。一個“催”字點出千金難買的光陰之倏忽不停;一個“啼”字點出在晝逝夜來的匆促行旅中心情之哀傷如亂鴉的悲鳴。其實“疏鍾”也無所謂“催曉”,“亂鴉”也無所謂“啼暝”,這“催”與“啼”不過是詩人的一種感覺,一種內心情緒的外化,是詩人主觀情緒對客觀外界景物的滲透。“花悰暗省”以下數句是詩人在行旅的寂寞中對昔日歡情追憶與眷戀,詩人與新歡的相逢只能在夢中恍惚的瞬間;而音書的久杳則更增添了心中的`幽怨與悵恨……

下闋進一步抒寫詞人客居異鄉的情懷。“孤迥”二字是一個總的概括,“迥”者,深遠也。孤寂因離家愈遠而愈深,真乃“離恨恰如芳草,更行更遠還生”者也。“盟鸞心在”數句表明詞人盟誓之心不變,但畢竟不能如仙人似地跨鶴出世,在茫茫紅塵之中前程尚難逆料,情絲還是趁早斬斷爲好;然而正待剪時,反而惹得舊情更濃,懷恨更熾。這樣就把詞人對戀情慾罷不能的矛盾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怕天教何處”三句是一個詩意的象徵和哲理性的感喟,從字面上說,詩人是吟歎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有雙飛的燕子,就難免銜落花染蕊粉;實際上是指人,都難於逃脫男女之愛,而一旦爲愛所持,便難於擺脫相思之苦,這是古往今來人類註定的宿命。因此接下來詞人便在想象中遙對他的所思者說:“咱們都對着菱花鏡瞧瞧吧,看誰在相思中瘦得最厲害?在外飄泊的我一點都不比你少瘦呵!”看來詞人陸叡實在是位情種,他的癡心並不比他閨中的所愛差呀!

經典宋詞賞析9

煙絡橫林,山沈遠照,迤邐黃昏鐘鼓。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不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驚動天涯倦宦,駸駸歲華行暮。當年酒狂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付。流浪徵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賴明月、曾知舊遊處,好伴雲來,還將夢去。

賀鑄相貌奇醜(陸游:“方回狀貌奇醜,謂之賀鬼頭。”),生性耿直,爲人豪俠任氣,不媚權貴,因此,在那個趨炎附勢的時代,他不被重用是理所當然的。這首《天香》詞,表現的就是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悶、傷感、無奈這內心軟弱的一面。

“煙絡橫林,山沈遠照,迤邐黃昏鐘鼓。”上片起句氣象蒼茫空闊,“絡”、“沈”、“迤邐”三詞用得各盡其妙。“煙絡橫林”,“煙”因“絡”而遊動,“絡”字極爲形象、傳神。“山沈遠照”,“山”和“遠照”因“沈”而錯落。“迤邐黃昏鐘鼓”,“鐘鼓”聲因“迤邐”而斷斷續續卻又悠長不絕。詩人面對這空落落的天與地,頓感清冷孤寂。收回遠望的目光,眼前的近景又是什麼呢?“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只有明滅的燭火、叫個不停的秋蟲和趕織征衣的思婦“共苦清秋風露”。而與此同時,形單影隻的詞人也已融入了“共苦”之中,與他們一起,共同感受着悲秋悽風寒露之苦。耳邊迴響着的`砧杵聲,是思婦搗衣的聲音。她們要趕在天寒地凍之前,將冬衣送到遠征的丈夫手中。這一下一下彼此應和、飽含幽怨和愁思的砧杵聲,使浪跡天涯、疲憊不堪的宦遊人悚然心驚,發現那無情歲月的腳步匆匆,一年又將到頭了。盛唐時代的“外放”官員尚且難免“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杜審言詩)之感,那麼在“積貧積弱”的趙宋,賀鑄這位“天涯倦宦”,當“黃昏鐘鼓”、寒蛩唧唧、思婦砧杵之聲於“清秋風露”中錯落應和、斷續傳來之際,他的心緒,又當如何呢?

詞的上片寫的是眼前景,以一個“驚”字喚起下文。下片筆鋒一宕,先寫當年意氣。詞人曾在另一首《六州歌頭》詞中描寫過自己年少氣盛時的那一段生活:“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這正是這首詞下片所寫的“當年酒狂自負”的情景。“謂東君,以春相付。”東君,司春之神。春,這裏指錦繡前程。想當年自己意氣風發,以爲繁華似錦的前程在握,誰知仕途坎坷!“流浪徵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徵驂北道,客檣南浦”,一北一南、一陸一水,形象地概括了作者浪跡天涯的宦遊生活,而他心中積存的愁悶和孤寂卻連個可以傾訴的對象都沒有。當他從甘苦難言的回憶中回到現實時,仍是孑然一身,孤苦伶仃,於是不由產生“賴明月、曾知舊遊處,好伴雲來,還將夢去”的夢想。這是對逝去生活的懷念和訣別,也是對舊日知己的呼喚。

“當年酒狂自負”三句,是全詞的一點亮色,與整篇灰暗的色調構成對比。從時間方面看,當年與如今對比;從形象方面看,“狂生”與“倦宦”對比;從心情方面看,“自負”與“幽恨”對比。然而,當年狂生的自負,早成泡影,現存的唯有倦宦之無窮無盡的幽恨。因此,詞人點染的這一筆“亮色”,恰恰使全詞灰暗的基調更加濃重。我們於此也可悟出一點藝術辯證法。

經典宋詞賞析10

長相思令·煙霏霏

吳淑姬

煙霏霏,雨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從何處回?

醉眼開,睡眼開,疏影橫斜安在哉?從教塞管催!

吳涉姬爲湖州吳秀才女,聰明貌美,被富家子弟強佔,反誣告她行爲不軌,與人私通。時王十朋爲湖州太守,將她治罪,關進監獄。郡守的賓客幕僚們一同去檢察院視察,擺出酒席,將吳淑姬喚至席前。只見她端莊秀麗,嫺靜文雅。於是脫去她身上的枷鎖,令她陪飲,並告訴她說:早知道你很會作詩填詞,能不能作詞一首表白自己,我們將設法向太守轉告,替你解脫。不然的話,你的前景不妙。吳涉姬當即請出題填詞。當時正值深冬將盡,春天快要來臨的季節。幕僚們便叫她以此殘冬景色爲題。吳淑姬提筆疾書,作《長相思令》一首呈上。幕僚們讀後驚歎讚賞不已。第二天,便攜此《長相思令》呈太守,表白吳淑姬的冤屈。太守深信不疑,便將吳淑姬釋放了。

這首詞描繪了深冬殘雪中梅花的遭遇,並與自己受污受屈的不幸命運作類比,委婉地表白了渴望申訴,要求自由的心情。

上片連用“霏霏”疊字,強調風雨如晦,氣候極其惡劣。一團團的殘雪無情地堆積到梅花枝上,簡直讓人透不過氣來。雖然明知冬天不會太久了,殘冬一過,春天就要來臨。但眼前這種煙雨、雪壓霜欺的景象,直叫人懷疑春天還會有麼?不言而喻,這惡劣的自然氣候正是暗喻吳淑姬所生活的社會環境,是蒙受種種冤屈的弱女子所感受到的黑暗社會對她的重壓。她從心底發出“春從何處回”的呼喊,渴望春天快快降臨,渴望洗刷蒙受的不白之冤。

下片憧憬獲得自由後的美好情景:那時冰雪消融了,一簇簇,一朵朵的梅花從睡夢中醒來,綻開了緋紅的醉眼。月亮出來了,梅枝在月光下疏影橫斜,暗香浮動,那是多麼令人神往的'境界呵!然而,這種境界並不存在,現實仍然是昏暗冷酷,所以“醉眼開,睡眼開,疏影橫斜安在哉”是以設問句提出的,這就與上片設問承接起來,並更進一步強烈地表達了渴望自由的心情。最後以“從教塞管催”作結,意思是:既然無情雪堆積在梅枝上,梅花無法展現她的美麗,就任笛曲吹吧!吹得梅花紛紛飄落也毫不憐惜(古有《落梅花》笛曲。)李白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孫艤《落梅詞》:“一聲羌管吹鳴咽,玉溪半夜梅翻雪”;既然一切誣告不實之詞象髒水一樣往我身上潑來,我的冰清玉潔被玷污了,形象被歪曲了,就讓臓水繼續潑吧,直至我窒息、消亡!──很明顯,這是出自心底憤憤不平的呼喊。

經典宋詞賞析11

木蘭花慢·斷橋殘雪

周密

覓梅花信息,擁吟袖,暮鞭寒。自放鶴人歸,月香水影,詩冷孤山。等閒。泮寒晛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間。瓦隴竹根更好,柳邊小駐遊鞍。琅玕,半倚雲灣。孤棹晚、載詩還。是醉魂醒處,畫橋第二,奩月九年級。東闌,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溼錦鵷斑。還見晴波漲綠,謝池夢草相關。

這首詞是周密少年成名之作──《木蘭花慢·西湖十景》之三。詩人在這組作品的小記中說:“西湖十景尚矣。張成子嘗賦《應天長》十闋,誇餘曰:是古今詞家未能道者。餘時年少氣銳,謂此人間景,餘與子皆人間人,子能道,餘顧不能道耶?冥搜六日而詞成。成子驚賞敏妙,許放出一頭地。異時,霞翁(楊纘)見之,曰:語麗矣,如律未協何。遂相與訂正,閱數月而後定。”可見是作於少年使氣、又經嚴格推敲的篇章。面前這首《斷橋殘雪》,立意並不高,但藝術處理上卻有獨到之處。

“覓梅花信息,擁吟袖、暮鞭寒。”一起三句從尋梅踏雪落筆,風致高雅,籠罩全篇。“擁”字尤見工煉。梅妻鶴子的林和靖,當年曾在附近的孤山結廬,蓄有兩鶴。和靖常遊山水。客至,令童子放鶴。林逋見之,即棹舟歸去。“放鶴人歸”,指林逋等高士今已不在。“月香水影”,用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意。此“放鶴”三句,以古襯今,反跌有力。就其所在,曰梅、曰鶴,皆自然貼切,挪置他處不得。言“寒”、言“冷”,正狀雪後,暗切題面。下文“泮寒晛暖”,亦“殘雪”之意。繼以“看融城、御水到人間”,則意境頓開,筆墨恣放。歇拍“瓦隴竹根更好,柳邊小駐遊鞍”二句,寫人、寫景,清新可喜,頗見思致。

換頭,承上寫景。琅玕本是青玉,用來形容美竹。翠綠的竹林“半倚雲灣”,何等清雅的境界!接下來,“孤棹晚、載詩還”,拍到遊人自身。上應“吟”字,鉤鎖緊密。向晚湖上之悄寂,全從“孤”字透出。“醉魂醒處”,由癡而驚,由驚而醒,寫美景透過一層。也隱隱可見少年詞人詩酒風流的`神貌。“畫橋第二,奩月九年級”,玲瓏剔透,正是所謂“敲金戛玉,嚼雪盥花”的妙句,把一種承平公子流連風物的華美詩情寫得委婉盡致。

在下片中,“琅玕”、“東闌”兩個獨語句對景物空間的轉移起了提示作用。“有人”諸句非指旁人,正是詩人及其遊侶之謂,側筆一寫,轉覺有趣,“錦鵷斑”,謂華麗的馬韉爲泥濘玷污。從“錦鵷”着想,亦可知其人之華富、其姿之俊爽了。回首上文,旨在賦景,而景中有人,便得姿態,是深知詞家三昧者也。結句“晴波漲綠”,言冰雪消融,春水漸生,已翻出盎然生機,然而此景蓋爲作者心中所想,未必眼中所見。相傳謝靈運夢見謝惠連,文思大暢,乃得“池塘生春草”之句。“謝池夢草”,即用此典,照應篇首,以詩情作結。全詞寫得清麗明秀,可以代表草窗早年詞風。才思橫溢,宜乎張成子“驚賞敏妙,許放出一頭地”也。

經典宋詞賞析12

作品原文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作品註釋

⑴詞題一本作“黃州定惠寺寓居作”。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黃崗縣東南。蘇軾初貶黃州,寓居於此。

⑵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計時用的漏壺。這裏“漏斷”即指深夜。

⑶“時”有版本用“誰”;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貞吉”,其義爲幽囚。引申爲幽靜、優雅。

⑷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孤鴻:張九齡《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鴻海上來。”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三十九:“此詞本詠夜景,至換頭但只說鴻,正如《賀新郎》詞‘乳燕飛華屋’,至換頭但只說榴花。…。“按兩詞均系泛詠,本未嘗有”夜景“等題,多說鴻,多說石榴,既無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評似未諦。

⑸省(xǐng):理解,明白。“無人省“,猶言”無人識“。

⑹或以爲“揀盡寒枝“有語病。稗海本《野客叢書》:”觀隋李元操《鴻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飛空井旁。’坡語豈無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廣泛,又說”不肯棲“,本屬無礙。此句亦有良禽擇木而棲的意思。《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杜甫《遣愁》:”擇木知幽鳥。“

⑺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積而成的陸地。末句一本作“楓落吳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斷句,且上下接,恐非。

作品譯文

彎彎月亮掛在梧桐樹梢,漏盡夜深人聲已靜。有時見到幽居人獨自往來,彷彿那縹緲的孤雁身影。

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甘願在沙洲忍受寂寞淒冷。

創作背景

據史料記載,此詞爲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豐六年)初作於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崗縣東南,又作定惠院,蘇軾另有《遊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蘇軾因所謂的“烏臺詩案”,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蘇軾自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至黃州,至公元1084年(元豐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黃州貶所居住四年多。

作品鑑賞

蘇軾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他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爲'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蘇軾步出庭院,擡頭望月,這是一個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暉,像是掛在枝椏間。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周圍是那麼寧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沒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隻孤單飛過天穹的'悽清的大雁。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徵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互爲補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下闋,更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沒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這裏,詞人以象徵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高妙,前人謂“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於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託物寓人;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詞牌格律

詞牌說明

卜算子,詞牌名,北宋時盛行此曲。萬樹《詞律》以爲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結亦可酌增襯字,化五言句爲六言句,於第三字豆。宋教坊復演爲慢曲,《樂章集》入“歇指調”。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五仄韻。

格律對照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

說明: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加黑體字,表示韻腳。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諡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爲“唐宋八大家”之一。

經典宋詞賞析13

作品原文

鷓鴣天·化度寺作

池上紅衣伴倚闌,棲鴉常帶夕陽還。殷雲度雨疏桐落,明月生涼寶扇閒。

鄉夢窄,水天寬。小窗愁黛淡秋山。吳鴻好爲傳歸信,楊柳閶門屋數間。

作品註釋

1、鷓鴣天:詞牌名。據唐人詩句“春遊雞鹿塞,家在鷓鴣天”而取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賀鑄詞因有“梧桐半死清霜後”句,稱《半死桐》。平韻,五十五字。上片七言四句,相當於一首七絕。下片換頭兩個三字句,如改爲七言仄腳句,也是一首七絕。可見此調由一首七律演變而成。上片兩個七字句,和換頭兩個三字句,前人用對偶的較多。

2、化度寺:化度寺在杭州西部江漲橋附近。《杭州府志》:“化度寺在仁和縣北江漲橋,原名水雲,宋治平二年改。”

3、紅衣:蓮花。

4、倚闌:憑靠在欄杆上。

5、殷雲:濃雲。

6、閒:閒置。

7、鄉夢窄:思鄉的夢太短。

8、愁黛:愁眉。

9、吳鴻:指蘇州一帶飛來的大雁。

10、閶(chāng)門:蘇州西門。這裏指作者姬妾所居之處。

作品譯文

水池上的朵朵紅蓮,陪伴我獨倚欄杆。在附近棲息的烏鴉,都帶着夕陽飛還。剛剛過去一陣陰雲急雨,蕭疏的梧桐又飄落幾個葉片。明月已露出秋天的涼意,用來驅暑的寶扇開始置閒。

歸鄉的夢境總是短得可憐,碧水藍天卻寬闊無邊,我憑倚小窗極目遠眺,均勻處淡淡的秋山,也如同美人皺眉含着幽怨。飛往吳地的大雁啊,請你給我傳達一下思歸的心願。閶門外楊柳蔭下的幾間小屋,惹得我夢繞魂牽,每時每刻都在思念。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思鄉悲秋感懷之詞。詞人寓居杭州西部江漲橋附近的化度寺時,見秋景變化而心生感觸,思念遠在蘇州的家人,因此寫下這一首詞,抒發了悵惘之情,被思念之人當爲他的蘇州姬妾。

作品鑑賞

這首詞是吳文英又一首思念離人之作。“紅衣”寫眼前景物,兼指離人之衣;引起無限思念。“殷雲”、“明月”對仗句寫景清新明快,更蘊秋愁別意。下闋兩層,一層寫夢見戀人愁客;二層託夢吳鴻捎去消息。“吳鴻好爲傳歸信”,其實是說消息再也不能送達,佳人早已故去。

上片,“池上紅衣伴倚欄,棲鴉常帶夕陽還。”寫作者在池邊獨倚欄干,作伴的只有像穿着紅衣少女的蓮花;在欄干邊一直消磨到黃昏,看到的也只有背上帶着夕陽餘暉的歸鴉回來棲宿。這在化度寺午後到傍晚所見的景緻,象兩幅畫,表達的是孤寂之情。“殷雲度雨疏桐落,明月生涼寶扇閒。”濃雲出現時,雨腳傾斜稀疏的桐葉繼續飛落,有點蕭索氣象;但雨後氣溫降低,天色更清,明月出現在上空,涼氣隨之而生,寶扇可以不用,而又美得可受,涼得可愛。“度”字、“疏”字寫秋雨與梧桐的形態,很妥貼:“生”字把“涼”歸功於“月”,使月色倍覺宜人;這寫寺中夜晚下雨與月明時情景的兩句,又象兩幅畫。上兩句不用對偶,這兩句用對偶,筆調皆疏淡幽雅,引人入勝。

化度寺臨近水邊,當時自杭州至蘇州,大多是走水路。這樣又爲過渡到下片“鄉夢窄,水天寬”埋下了伏筆。“窄”字寫夢,也是文英匠心獨運、喜歡運用的字。“窄”表短促,與水天“寬”對照,以見天長、水遠而夢短的惆悵之情。心情全在感事感物的`“寬”、“窄”中透露。“小窗愁黛淡秋山”,寫倚窗看到的遠山景緻。這既是一幅畫,也表惆悵之情。山是“秋山”,所以“黛”色淺淡;山本無“愁”但從愁人眼中看去,似乎其淺淡的暗綠色也帶上了愁態。正是“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遠山似眉,由景又聯想到思念的人。這一句又暗用卓文君“眉際若望遠山”的典故,由寫景過渡到懷人。“吳鴻好爲傳歸訊”,看到天上鴻雁,多麼盼望它是從作者長久居住並且當作家鄉的“吳”地飛來的啊;離家已久,懷人情切,因而盼望它能代傳“歸訊”。這簡直就是直接的呼告之辭,而實際上只是心中的盤算而已。“歸訊”傳到哪裏呢?“楊柳閶門屋數間”,是蘇州城西閶門外,秋柳蕭疏、幾間平屋的地方。環境雖極平凡,卻富有高雅的畫意,這便是作者感情眷念之所在,更像一幅出自名家高手的水墨畫,寥寥數筆,寓情於景,若用司空圖《詩品》中的話來形容,不是近於“綠林野屋,落日氣清”,或“玉壺買春,賞雨茅屋”,而是近於化境的“神出古異,淡不可收”了。

這首詞的寫作地點在化度寺,景物描寫則兼及蘇州;寫作季節在初秋,時間則既有黃昏和夜晚,也有白天。全詞以寫景爲主,時事情都在六幅秀淡雅緻的景物畫中表達出來。時間不限一日,畫面亦分屬兩地,最後一幅畫筆最淡,但卻最傳神,因而也適合了更深遠的情味。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經典宋詞賞析14

作品原文

蘇武慢

雁落平沙,煙籠寒水,古壘鳴笳聲斷。青山隱隱,敗葉蕭蕭,天際暝鴉零亂。樓上黃昏,片帆千里歸程,年華將晚。望碧雲空暮,佳人何處,夢魂俱遠。

憶舊遊、邃館朱扉,小園香徑,尚想桃花人面。書盈錦軸,恨滿金徽,難寫寸心幽怨。兩地離愁,一尊芳酒淒涼,危闌倚遍。盡遲留、憑仗西風,吹乾淚眼。

作品註釋

⑴蘇武慢:詞牌名,又名選冠子,或選官子、轉調選冠子、惜餘春慢、仄韻過秦樓。據《御定詞譜》共有十六體。詞分上下兩片,屬於慢詞。

⑵平沙:指廣闊的沙原。

⑶煙籠寒水:杜牧《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

⑷古壘:古代留下的壁壘。

⑸鳴笳:.吹奏笳笛。笳笛,古管樂器名。

⑹敗葉:落葉;枯葉

⑺片帆:孤舟;一隻船。

⑻年華:年歲;年紀。

⑼碧雲空暮:江淹《休上人怨別》“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

⑽舊遊:昔日的遊覽。

⑾邃館:深院。

⑿朱扉:紅漆門。

⒀香徑:花間小路,或指落花滿地的小徑。

⒁桃花人面:崔護《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⒂書盈錦鈾:用蘇蕙織錦回文詩事。事見《晉書·竇滔妻蘇氏傳》,雲“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爲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爲迴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悽惋,凡八百四十字”。後用以指妻寄夫之書信。

⒃金徽:金飾的琴徵。徽,系弦之繩。此處代指琴。

⒄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⒅危闌:高欄杆。

⒆遲留:停留;逗留。

⒇憑仗:依賴,依靠,任憑。

作品譯文

幾隻大雁落在平曠的沙洲,淒寒的江面上煙霧迷漫,古營壘那邊嗚咽的胡笳聲,也漸漸地悠然而斷。遠山起伏,黑魆魆地時隱時顯;枯葉在秋風中飄落翻轉;天邊的幾隻昏鴉在往來回旋。黃昏裏,樓上也是孤寂淒涼,忽又見江面上,千里迢迢漂回來一片孤帆,年華將我推向老年。仰望長空,碧雲飄浮,暮色朦朧,此時此刻,不知美人今在何處?關山阻隔,雲水迢迢,就是在夢魂中也離她那麼遙遠!

回想起舊時的歡樂,硃紅的大門,深深的庭院,小巧別緻的花園裏,香氣撲鼻的小徑上,我至今還能記起她美麗的容顏。縱然是寫滿絲絹撥斷琴絃,也難以傾訴內心的幽怨。這兩地相思的悽苦,一樽美酒怎能排遣?我已經把欄杆倚遍。久久地滯留在樓上,任憑那蕭瑟西風,吹乾了我的淚眼。

作品鑑賞

這首詞寫羈旅傷別,而從荒秋暮景說起。前三句說的是雁陣掠過,飛落沙灘;秋水生寒,煙靄籠在水上。古壘上,胡笳悲鳴,漸漸地,連這嗚咽之聲也沉寂了。詞中不說“鳴笳聲起”,而說“鳴笳聲斷”,這麼描寫更顯得冷寂荒涼。開端數句,爲全詞定下了淒涼的基調。從“古壘鳴笳”中,可以感受出動亂時代的氣息(作者是北宋末南宋初人)。這種氣息,爲下文所寫的傷離怨別提供了特殊背景,同時也更增添了悲愴意味。

接着,在對荒涼山水的描寫中,詞人進一步增添感情的成分。山色有無,暗示着歸途遙遠,這句詞化用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詩意;黃葉蕭蕭,頓覺秋思難以排解,第五句與末句“憑仗西風,吹乾淚眼”前後呼應。天邊的夕陽餘輝,映照着點點寒鴉紛紛亂亂,飛歸林中。以上數句,蕭瑟的秋景中意寓着客況淒涼、鄉思暗生之意,讀之令人已覺其可有人,呼之欲出了。至“樓上黃昏”四字,詞人才點出殘照當樓之時樓上凝神姚望之人。這表明上邊所寫整個秋日暮景都是映在這人眼中的景象,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黃昏”二字,有黯然神傷的意味,也就是所謂“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趙令畤《清平樂》)而這時收入眼底的,偏偏又是“片帆千里歸程”。從落雁、昏鴉,寫到歸舟,思歸的主旨更加明顯了。時值暮秋,“年華將晚”,人們都離開這荒涼的地方,駕舟歸去;而自己暱,卻欲歸未得。“年華將晚”,這四字之中蘊含悲老大、傷遲暮之意。前有“青山隱隱”,這裏又加上“片帆千里歸程”,境界寥闊,把人的思緒引向遠方。而“片帆”之小與“千里”之遙對比,更顯示出此地的'荒遠和思歸心切。“年華將晚”,則加深了思歸的緊迫感。

“望碧雲空暮,佳人何處,夢魂俱遠”三句,化用江淹詩“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融合無間,猶如滅去針線痕跡,有妙手偶得之感。《楚辭》:“與佳期佳兮夕張”,傍晚,應該是有情人相會之時,然而,暮雲已合,伊人不在。“夢魂俱遠”,更透過一層,使人感到,關隘山巒阻隔,雲水迢迢,即便連夢中也難相會,這就把思歸的主題進一步具體化了。

下片轉入對“舊遊”的回憶。“邃館朱扉”、“小園香徑”、“桃花人面”,這是腦海中浮現的幾個難忘的特寫鏡頭,其中瀰漫着溫馨的氣氛,也暗含着對方的身份和詞人生活的往事。春光美好,桃花明亮,人面生輝,那記憶中的美好時光,與眼前的秋風敗葉、古壘哀笳的蕭索環境,成了鮮明的對比。失去的,常常愈覺可貴,尤其是在孤獨苦悶之時。在自己已覺難耐,何況對方是個久別後的弱女子。下文緊接“尚想桃花人面”,句斷意不斷,從對方着筆,寫女方對自己的思念。“錦軸”、“金徽”、“寸心幽怨”,這纖細筆觸,皆從女方着筆。”錦軸“、”金徽“,這錦中字,琴中音,總道不出別恨。而“寸心”雖小,其中幽怨竟非盈軸之書與滿琴之恨所能言盡,相思之苦可以想見。

下文拉回到眼前,並歸結到雙方合寫。書、琴皆難排解憂愁,那麼這“兩地離愁”,只有用“一尊芳酒”去解。然而離愁的很重,尊酒的卻輕,是不能解的。二者對比,造成反襯的效果,更顯出離愁之深。在消愁愁更愁之時,詞人只有丟下酒杯,無限淒涼地獨倚危欄,徘徊樓頭。歸也不能歸,住又無處住。愁腸百轉,禁潸然淚下。“憑仗西風,吹乾淚眼”八字,酸楚之極。“吹乾淚眼”,足見獨立之久:“憑仗西風”,只因爲無人慰藉,只有西風爲之拭淚。辛棄疾詞雲:“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水龍吟》)而他則是自家流淚自家拭,甚至連自己也不想去拭,一直等到被清冷的西風吹乾。

此詞抒情真切,鋪敘委婉,頗有柳七風味。此詞開頭就與柳詞“登孤壘荒涼,危亭曠望,靜臨煙渚”(《竹馬子》)相似。全詞由淒涼轉爲纏綿、悲婉,緊着又轉入悲愴,以變徽之音收結,留下了那個紛亂時代的痕跡,這一點又與柳詞有異。一結未經人道,獨闢蹊徑,所謂“傷心人別有懷抱”,頓使全詞生色。唯朱敦儒句“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相見歡》),彷彿有相似之處。

詞牌簡介

蘇武慢,詞牌名,又名《選冠子》,一名《選官子》。曹勳詞,名《轉調選冠子》;魯逸仲詞,名《惜餘春慢》;侯寘詞,名《蘇武慢》,一名《仄韻過秦樓》。

作品格律

定格,雙調111字。各十二句四仄韻。

○◎△△,◎△△○,○○△△●。◎△○○,◎○△△,◎○◎△△●。◎○△△,○△△○△○,◎△△●。○◎△△○,◎△△○,△△△●。

○◎△○○△△,○◎△△,○○△△△●。△△◎○,◎○△△,◎○◎△△●。◎○◎△,◎△◎○,△○△△○●。○△△,◎○△△,△△○●。

格二,雙調114字,各十二句四仄韻。

○◎△△,◎△△○,○○△△△●。◎△◎○,◎○△△,◎○○△△●。◎○△△,○△△○,○△△◎△△●。○◎△,○◎△△,○△△◎△●。

△○○○◎△△,◎△△○,○○△△△●。◎○△△,△△◎○,◎○○△△●。◎○◎△,◎△◎○,△△○△△●。○△◎△○,△△○○,○△△●。

說明:格律定格中的“句”爲句號。蘇武慢詞牌有十六種體格,本章只舉例兩種。

作者簡介

蔡伸(1088—1156)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蔡襄孫。政和五年(1115)進士。宣和年間,出知濰州北海縣、通判徐州。趙構以康王開大元帥幕府,伸間道謁軍門,留置幕府。南渡後,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檜當國,以趙鼎黨被罷,主管台州崇道觀。紹興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後爲浙東安撫司參謀官,提舉崇道觀。紹興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傳。伸少有文名,擅書法,得祖襄筆意。工詞,與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屬,屢有酬贈。有《友古居士詞》一卷。存詞175首。

經典宋詞賞析15

作品原文

六醜·薔薇謝後作

單衣試酒,悵客裏、光陰虛擲。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爲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釵鈿墮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多情爲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隔。

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靜繞珍叢底,成嘆息。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殘英小、強簪巾幘。終不似一朵,釵頭顫嫋,向人欹側。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

作品註釋

⑴六醜:詞牌名。周邦彥創調。

⑵試酒:宋代風俗,農曆三月末或四月初償新酒。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戶部點檢所十三酒庫,例於四月初開煮,九月初開清,先至提領所呈樣品嚐,然後迎引至諸所隸官府而散。”這裏用以指時令。

⑶過翼:飛過的鳥。

⑷楚宮傾國:楚王宮裏的美女,喻薔薇花。傾國:美人,這裏以之比落花。

⑸釵鈿(diàn)墮處:花落處。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⑹桃蹊(xī):桃樹下的路。柳陌:綠柳成蔭的路。

⑺多情爲誰追惜:即“爲誰多情追惜”,意即還有誰多情(似我)地痛惜花殘春逝呢?

⑻珍叢:花叢。

⑼惹:挑逗。

⑽強簪巾幘(zé):勉強插戴在頭巾上。巾幘:頭巾。

⑾向人欹側:向人表示依戀媚態。

⑿恐斷紅、尚相思字:意指紅花飄零時,對人間充滿了依戀之情。用唐人盧渥和宮女在紅葉上題詩的典故。見範攄《云溪友議》:唐盧渥到長安應試,拾得溝漂出的紅葉,上有宮女題詩。後娶遣放宮女爲妻,恰好是題詩者。

作品譯文

正是換單衣的時節,只恨客居異地,光陰白白地流逝。祈求春天暫留片刻,春天匆匆歸去就像鳥兒飛離,一去無痕跡。試問薔薇花兒今何在?夜裏一場急風驟雨,埋葬了南楚傾國的佳麗。花瓣兒像美人的釵鈿墮地,散發着殘留的香氣,凌亂地點綴着桃花小路,輕輕地在楊柳街巷翻飛。多情人有誰來替落共惋惜?只有蜂兒蝶兒像媒人使者,時時叩擊着窗槅來傳遞情意。

東園一片靜寂,漸漸地草木繁盛茂密,綠蔭幽暗青碧。環繞着珍貴的薔薇花叢靜靜徘徊,不斷地唉聲嘆氣。薔薇伸着長枝條,故意鉤着行人的衣裳,彷彿牽着衣襟期待着傾葉話語,表現出無限地離情別情。拾一朵小小的殘花,在頭巾上勉強簪起。終究不像一朵鮮花戴在美人釵頭上顫動、搖曳,向人俏媚地斜倚。花兒呵,切莫隨着潮水遠遠逝去。惟恐那破碎的花兒,還寫着寄託相思的字,如何可以看出來呢?

作品鑑賞

這首詞並非泛泛詠落花,而是抒發對花落後的“追惜”之情,更是對自己“光陰虛擲”的“追惜”之情。

詞作上片抒寫春歸花謝之景象。開首二句,“正單衣試酒,悵客裏、光陰虛擲”,點明時令、主人公身份,抒發惜春心情。長期羈旅在外的詞人,值此春去之際,不禁發出虛度光陰的`感嘆,寫來含渾而不顯露。“正”字、“悵”字直貫全篇。“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過翼”,以鳥飛作比喻,形容春歸之迅速,這三句一句一轉:“願春暫留”,表示不忍“虛擲”,珍惜春光;“春歸如過翼”,春不但不留,反而逝如飛鳥,竟成“虛擲”;“一去無跡”,不僅快如飛鳥,更無影無蹤。“一去”二字,直說到盡頭,不留餘地。隨着句意,惜春之情愈轉愈深。以上五句寫春去,是題前之筆。接下陡然提出:“爲問花何在?”一筆噴醒,又輕輕頓住。其實從下句“夜來風雨”至上片結束,皆從此一問而出,振起全詞。“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二句,正面寫落花。以美人比落花,唐代即有。沈亞之《異夢錄》:“王炎夢遊吳,同葬西施。”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這裏本應說吳宮,但爲律所限,故借用“楚宮”。這三句既寫因夜來風吹雨打,使落花無家,更寫由於落花是無家的,所以雖有傾國之美姿,也得不到風雨的憐惜。這裏是人與花融合來寫,以花之遭際喻羈人無家、隨處飄零之身世。這三句一開一合,一起一伏,很好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的矛盾與苦悶。“釵鈿墮處遺香澤”以下六句,大力鋪開,盡情寫薔薇謝後的飄落情況。“釵鈿墮處遺香澤”,這裏是以美人佩戴的“釵鈿”喻落花,化用徐夤《薔薇》詩:“晚風飄處似遺鈿”句意,零落之餘,只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落花飄零是慘景,而以“桃蹊”、“柳陌”來襯托,卻顯得極有情致。接下側寫一筆:“多情爲誰追惜?”“爲誰”,即誰爲。春去花殘,觀賞者都已散去,應不再有多情追惜之人了。“但蜂媒蝶使,時叩窗隔”二句一轉,蜂蝶無知,不知“追惜”,然而它們卻以媒人、使者的身分“時叩窗隔”,似乎在提醒室中人去“追惜”。通過以上描繪,把薔薇雖然凋謝而香氣猶存,春天雖然逝去而值得追惜之情景寫得韻味盎然。詞作上片特用問語“爲問花何在”、“多情爲誰追惜”,加以強調,以突出“無家”與“無人追惜”之意,由此見出內中隱含詞人自己的身世遭際之感。

詞作下片着意刻畫人惜花、花戀人的生動情景。“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開首二句起襯托作用,以引起下文。詞人不忍辜負蜂蝶之“時叩窗隔”,於是走出室內,來到東園,只見園內花事已過,碧葉茂盛,一片“花落”後“岑寂”的景象,也是“光陰虛擲”、春天“一去無跡”之實況。“靜繞珍叢底,成嘆息”,寫人惜花。爲了“追惜”,詞人靜靜地繞着薔薇花叢,去尋找落花所“遺”之“香澤”。“成嘆息”三字總括一切,承上啓下。“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三句,爲一嘆,寫花戀人。花已“無跡”,但有“長條”,而“故惹行客”,話別“牽衣”,有同病相憐之意,也寫出“行客”之無人憐惜、孤寂之境況。無情之物,而寫成似有情,雖無中生有,卻動人必弦,感人至深。“殘英小、強簪巾幘。終不似一朵,釵頭顫嫋,向人欹側“四句,爲二嘆。在“長條”之上,偶然看見一朵殘留的小花,詞人以爲這就是打算與其話別者。雖然“殘花”本不是“簪巾幘”之物,然而“行客”卻頗受感動,故“強”而“簪”之。然而這根本比不上它當初盛開時插在美人頭上之嫵媚動人。殘英強簪,令人回想花盛時之芳姿,映帶凋謝後之景況,有無限珍惜慨嘆之意。這既是慨嘆花之今不如昔,更是慨嘆自己的“光陰虛擲”、“人老珠黃”。詞作寫至此,詞人如夢初醒,似有所覺悟,又有無可奈何之感。最後三句“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爲三嘆。詞人因終不願落花“一去無跡”,所以又對花之“漂流”勸以“莫趁潮汐”,冀望“斷紅”上尚有“相思”字。如若落花隨潮水流去,那上面題的相思詞句,就永遠不會讓人看見了。“何由見得”,即何由得見,流露了依依不捨的深情蜜意。這裏活用紅葉題詩故事,借指飄零的花瓣。末句複用問語,逆挽而不直下,拙重而不呆滯。

這是首“惜花”之詞,更是首“惜人”之作。全詞構思別緻,充分利用慢詞鋪敘展衍的特點,時而寫花,時而寫人,時而花、人合寫,時而寫人與花之所同,時而寫人不如花之處。迴環曲折、反覆騰挪地抒寫了自己的“惜花”心情,又表露了自傷自悼的遊宦之感。

詞牌簡介

六醜,詞牌名。此爲周邦彥創作“中呂調”曲。據周密《浩然齋雅談》,邦彥曾對宋徽宗雲:“此犯六調,皆聲之美者,然絕難歌。昔高陽氏有子六人,才而醜,故以比之。”一百四十字,前片八仄韻,後片九仄韻。例用入聲部韻,諸領格字並用去聲。

作品格律

詞中領格字如“正”、“但”、“似”及上一、下四句式中“葬”、“漸”等字並用去聲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韻)。

正單衣試酒,悵客裏、光陰虛擲。

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韻)。

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

仄仄平仄(韻)。

一去無跡。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去仄平平仄(韻)。

爲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

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釵鈿墮處遺香澤。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韻)。

亂點桃蹊,輕翻柳陌。

平平仄平平仄(韻)。

多情更誰追惜?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韻)。

但蜂媒蝶使,時叩窗隔。

平平平仄(韻)。

東園岑寂,

去平平仄仄(韻)。

漸蒙籠暗碧。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韻)。

靜繞珍叢底,成嘆息。

平平仄仄平仄(韻)。

長條故惹行客。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殘英小、強簪巾幘。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終不似、一朵釵頭顫嫋,向人欹側。

平平仄、仄仄平仄(韻)。

漂流處、莫趁潮汐。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韻)。

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粗體字:表示平聲或仄聲韻腳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韻腳。下劃線:領格字。『』:例作對偶;〖〗:例作疊韻。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爲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爲“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爲“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