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詞集>

陳叔達的詩詞《自君之出矣》的分析

詩詞集 閱讀(1.91W)

《自君之出矣》

陳叔達的詩詞《自君之出矣》的分析

自君之出矣,寶鏡爲誰明?

思君如隴水,長聞嗚咽聲。

賞析

自從夫君外出,思婦獨守空閨,整日相思懷念;平日梳妝打扮,都是爲了讓他看了滿意,而今他走了,便不必再去對鏡簪花了,她想:“這寶鏡爲誰明呢?”意思是寶鏡既不爲誰明,也就自然不明瞭,是“明鏡暗不治”的進一層說法,比李鹹用《自君之出矣》“鸞鏡空塵生”說得更爲委婉。這種表達方式,不只是徐幹《室思》的繼承和發展,其源可上溯到《詩經·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爲容?”意思是:“妝扮美容,只是爲丈夫;丈夫不在,何必梳妝?”這就是司馬遷《報任安書》所說的“女爲悅己者容”,正表現了女子對於丈夫的忠貞。

思念夫君,就像隴頭的流水,長流無極;聽到隴水嗚咽的流聲,讓人肝腸斷絕,感傷悲泣。在徐幹《室思》中,只是說“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是一般化的說法;雍裕之則將“流水”具體化爲隴水,這就如同北朝無名氏的《隴頭歌辭》中的句子:“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四野。”以及“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這首歌刻畫了一個漂泊他鄉的遊子的形象。“思君如隴水,長聞嗚咽聲”,因爲暗用了《隴頭歌辭》,便使所思念的夫君在外的情況,有了一個比較具體的內容,即在外過着淒涼漂泊的生活;這個“思”字,便更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主人公簡直要聲淚俱下了。除了“隴頭流水”的聯想之外,這裏還保存着徐幹《室思》“思君如流水”這一巧妙的比喻。這種比喻是將感情物化,即以有形的物體的形象來比喻無形的內心的情思。

擴展閱讀:陳叔達的個人簡介

陳叔達(573—635)字子聰,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陳宣帝頊之第十六子。約生於宣帝太建五年,卒於唐太宗貞觀九年,年約六十三歲。(兩唐書本傳均不載年歲。此依陳書推得其兄叔慎生年,再由其兄生年約推而得)太建十四年(582),封義陽王。接着任仁武將軍,置佐史。禎明元年(587),封丹陽尹。三年入關。叔達善容止,頗有才學。年十餘歲,嘗侍宴,賦詩十韻,援筆便成。僕射徐陵甚奇之。

隋大業中,拜內史舍人,官至絳郡太守。以郡歸李淵,授丞相府主簿,封漢東郡公,與溫大雅同掌機密。後拜侍中,進封江國公、初唐宰相。嘗賜食御前,得葡萄執而不食。高祖問故,以‘母患口渴,求之不能致。欲歸以遺母’對。高祖喟然流涕,因賜物三百段。貞觀中,拜禮部尚書。後坐閣庭不理,爲有司所劾。朝廷不欲彰其罪,聽以散秩歸第。卒,初諡繆,後改諡忠。

叔達著有文集十五卷,(舊唐書志作五卷。此從舊唐書本傳及新唐書志)傳於世,今存詩九首。

擴展閱讀:陳叔達代表作品

【春首】

雪花聯玉樹,冰彩散瑤池。翔禽遙出沒,積翠遠參差。

【初年】

和風起天路,嚴氣消冰井。索索枝未柔,厭厭漏猶永。

【詠菊】

霜間開紫蒂,露下發金英。但令逢採摘,寧辭獨晚榮。

【自君之出矣(一作賈馮吉詩)】

自君之出矣,紅顏轉憔悴。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

自君之出矣,明鏡罷紅妝。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

【早春桂林殿應詔】

金鋪照春色,玉律動年華。朱樓雲似蓋,丹桂雪如花。

水岸銜階轉,風條出柳斜。輕輿臨太液,湛露酌流霞。

【後渚置酒】

大渚初驚夜,中流沸鼓鼙。寒沙滿曲浦,夕霧上邪溪。

岸廣鳧飛急,雲深雁度低。嚴關猶未遂,此夕待晨雞。

【聽鄰人琵琶

本是龍門桐,因妍入漢宮。香緣羅袖裏,聲逐朱弦中。

雖有相思韻,翻將入塞同。關山臨卻月,花蕊散迴風。

爲將金谷引,添令曲未終。

【州城西園入齋祠社】

升壇預潔祀,詰早肅分司。達氣風霜積,登光日色遲。

農教先八政,陽和秩四時。祈年服垂冕,告幣動褰帷。

瘞地尊餘奠,人天庶有資。椒蘭卒清酌,簠簋徹香萁。

折俎分歸胙,充庭降受釐。方憑知禮節,況奉化雍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