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詞集>

王褒的詩詞《渡河北》鑑賞

詩詞集 閱讀(1.21W)

《渡河北》

王褒的詩詞《渡河北》鑑賞

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

常山臨代郡,亭障繞黃河。

心悲異方樂,腸斷隴頭歌。

薄暮臨征馬,失道北山阿。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故國的懷念和羈旅他鄉的感慨。詩歌開頭兩句用“因物興感”的手法來引出對江南故國的悠遠思念。黃河邊上的“木葉”在秋風中紛紛飄落,此番情景使詩人想起屈原的名句:“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想來此時此刻,那浩蕩的秋風也同樣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還似”二字把詩人的懷念之情極其委婉地表達出來了。三四句寫北渡所見之景,感慨原本漢代的北部邊塞,卻成了北朝異族的工事,把深沉的歷史感慨融入故國之思中。五六句寫北渡所聞。《隴頭歌》是抒寫思鄉之情的樂府歌曲,作者正在愁慘之際,聽到遠方傳來異國悲涼的歌聲,更覺肝腸寸斷。結尾二句用信馬由繮、茫然迷路的動作來刻畫詩人心灰意懶、悵然若失的情狀,一種惆悵綿渺的情味縈繞在畫面中。這首詩對仗工整,音韻和諧,同時又具有蒼勁悲涼的格調,表現出南北詩風融和的特點。

擴展閱讀:王褒的生平經歷

王褒,字子淵,資陽縣崑崙鄉墨池壩人。少孤,家貧,事母至孝,以耕讀爲本。桑梓墨池就是他洗筆硯之處;縣城南書檯山,便是他另一個攻書的地方。他精通六藝,嫺熟《楚辭》,崇敬屈原而作《九懷》,初露才華。爾後,他遊歷成都、湔上(今都江堰市玉壘山)等地,博覽羣書,以文會友。漢宣帝時,益州刺史邀他作客,在此期間,他寫下了《中和》《樂職》《宣佈》詩,主人命僮子依古樂演唱,大爲成功,由此聲名四播。在刺史的舉薦下,得到宣帝的召見,他先做“待詔”的清客,旋擢諫大夫。這時,才華橫溢的王褒,一連寫了《聖主得賢臣頌》《甘泉賦》和《四子講德論》,其中尤以《聖主得賢臣頌》爲著,用良御御駿馬來作比,頗爲形象。“縱馳騁騖,忽如景靡。過都越國,蹶如歷塊。追奔電,逐遺風,風流八極,萬里壹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音節急促而寓意深邃,真使人有耳聞目睹馬蹄迅疾之感。

不僅如此,純以辭賦來吟詠細小物件的則自褒始。王褒把專以遊獵、女色爲題材,轉變爲以細小的物件爲題材;把規模壯闊的風格,轉變爲纖弱沉湎的風格;把堆積誇張的手法,轉變爲密巧細緻的手法。他的名著《洞簫賦》,則是三個轉變的集中體現。《洞簫賦》先寫了竹林中的景物,後寫簫聲的動人,用力描繪,着力鋪陳,細膩有致,扣人心扉。無怪乎做太子時的漢元帝“令後宮貴人皆誦讀之”,也無怪乎《文心雕龍》稱道:“子淵洞簫,窮變於聲貌”。《洞簫賦》是很早描寫音樂的辭賦,對後世也很有影響。此外,王褒在蜀時,用方言寫過《僮約》一文,以戲謔的筆調描寫奴隸的待遇,由此可窺見西漢西蜀社會的一個側面。

擴展閱讀:王褒的文學成就

王褒少年時期就善於寫詩,工於作賦,對音樂也有較高的修養。當時的漢宣帝是一個十分喜愛文學與音樂的皇帝,自己也會創作,因而經常徵召各地在這方面有造詣的文士到長安。擔任皇家的文學、音樂方面的“待詔”。益州刺史王襄得知王褒是位很有才學的人,就請他來到成都,讓他在成都寫詩,並將他寫的詩配上音樂歌唱。王褒又爲王襄作傳,故深得其賞識,上奏推薦王褒有過人之才。漢宣帝立即下令召見。

王褒進京之後,漢宣帝就出了個題目,要他寫一篇《聖主得賢臣頌》。這篇文章怎麼寫,王褒是頗費了一番斟酌的。構思時他想到了馬,所以文中便出現了馬跑的“情景”,“縱馳騁騖,忽如景靡。過都越國,蹶如歷塊。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里壹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王褒以寫馬寫出善御者六轡在手,操縱自如,意在用良御御駿馬比喻聖主得賢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漢宣帝勵精圖治的景象。這篇文章是王褒散文的代表作,描述十分生動,音樂也頗爲急促,使人如見其馬,如聞其聲。這篇文章深得漢宣帝的好感,他任命王褒爲待詔,不久又升爲諫議大夫。

王褒還寫有《四子講德論》,也是歌頌當時朝廷的作品,文采也很富麗,有“夫鴻均之世,何物不樂”等句,意思即指天下太平。他寫有《九懷》,這是王褒比較重要的作品,爲追思屈原之辭。作者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是崇敬的,對其不幸遭遇是同情的,所以《九懷》寫得既有情感又有文藻,頗有《離騷》的風格。後來劉向編定《楚辭》、王逸作《楚辭章句》,都收入了此文,《全蜀藝文志》也著錄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