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詞集>

柳宗元的詩詞《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賞析

詩詞集 閱讀(2.39W)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柳宗元的詩詞《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賞析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爲化作身千億,散上峯頭望故鄉。

賞析

首句寫登山所見的景象。“海畔尖山似劍鋩”,這是描寫柳州四野羣峯的峻峭。“似劍鋩”,真是形象可怖,令人驚心動魄。但這並非誇張之詞,而是寫實,是貼切的描寫。柳州一帶,千山林立,多拔地峭豎,有如桂林。蘇軾說:“僕自東武適文登,並行數日,道旁諸峯,真如劍鋩。誦子厚(柳宗元的字)詩,知海山多奇峯也。”苕溪漁隱胡仔也說:“餘兩次侍親赴官桂林,目睹峯巒奇怪?'海畔尖山似劍鋩'之句,真能紀其實也。”

第二句緊承上句,觸景傷懷:“秋來處處割愁腸”。秋天是萬物由盛而衰的季節,天氣蕭瑟,樹木凋零,容易惹動愁思,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詞,詩人此時此刻,更是如此。“割愁腸”一語,是由“似劍鋩”的比喻所產生聯想。似劍鋩的尖山,在蕭瑟的秋季裏,對“一身去國三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別舍弟宗一》)的逐客來說,確是覺得有如鋒利的寶劍在割自己的愁腸似的。詩人的憤鬱絞痛由此可見一斑。

三、四兩句由峭拔似劍鋩的羣峯進一步產生出一個奇特的幻想:詩人希望能有一個變身法,將一身變化作千萬個身,以便“散向峯頭望故鄉”。這雖是一種幻想,卻把詩人希望重回京城和懷念親友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真切強烈,形象生動。

擴展閱讀:柳宗元的人物介紹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子厚,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在文章方面,他與韓愈並稱爲“韓柳”;在詩歌方面,他與劉禹錫並稱“劉柳”。

柳宗元出生於文化氣息濃厚家庭,他的父親柳鎮信奉傳統儒學,具備積極用世的態度和剛正不阿的品德;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同時也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父母雙親在言傳身教和學識方面,給予柳宗元儒學和佛學的雙重影響。

柳宗元出生的時候,“安史之亂”剛剛平定二十年,太平盛世不再,政治腐敗、藩鎮割據等社會矛盾逐漸顯露出來。但柳宗元並沒有受大形勢的影響,年少得志的他,20歲中進士,幾年後便步入官場,開始參與政治。

經過十多年的歷練,柳宗元對政治黑暗和社會現實的認識更加深刻,萌發了革新的想法。順宗即位後,開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伾等大臣進行改革,史稱“永貞革新”。

可惜,改革進行不到半年,就失敗了。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貶到湖南永州任司馬,時間長達十年。這一件事成爲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擴展閱讀:文學作品

詩集

《唐鐃歌鼓吹曲》《貞符》《酬韶州裴曹長使君寄道州呂八大使因以見示二十韻一首》《初秋夜坐贈吳武陵》《晨詣超師院讀禪經》《零陵贈李卿元侍御簡吳武陵》《界圍巖水簾》《古東門行》《詔追赴都回寄零陵親故》《過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汨羅遇風》《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重別夢得》《長沙驛前南樓感舊》《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山水遊記

《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騷賦

《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天對》,《晉問》

傳記

《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童區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