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詞集>

七言絕句:王昌齡《閨怨》

詩詞集 閱讀(3.17W)

閨怨

七言絕句:王昌齡《閨怨》

唐代:王昌齡

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譯文

閨中*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妝飾,登上高樓。忽然看到路邊的楊柳春色,惆悵之情涌上心頭。她後悔當初不該讓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

註釋

閨怨:*的幽怨。閨,女子臥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古人"閨怨"之作,一般是寫少女的青春寂寞,或*的離別相思之情。以此題材寫的詩稱“閨怨詩”。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則詩意大減。

凝妝:盛妝。

陌頭:路邊。

覓封侯:爲求得封侯而從軍。覓,尋求。

悔教:後悔讓

創作背景

唐代前期國力強盛,從軍遠征,立功邊塞,成爲當時人們“覓封侯”的一條重要途徑。“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成爲當時許多人的生活理想。

賞析

王昌齡的一系列宮閨怨詩中《閨怨》尤爲突出。詩題爲《閨怨》,起筆卻寫道:“閨中*不知愁”,緊接着第二句又寫出這位不知愁的*,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裏“凝妝”登樓遠眺的情景。於是,一個有些天真和嬌憨之氣的*形象躍然紙上。閨中*果真不知愁嗎?當然不是。讀過全詩之後我們知道,這是一位丈夫遠征他鄉,自己獨守空房的*,即使在唐朝封建禮教尚不嚴格*婦女的時代,她平日裏也是不能隨便出門的。

第三句是全詩的關鍵,稱爲“詩眼”。這位*所見,不過尋常之楊柳,作者何以稱之爲“忽見”?其實,詩句的關鍵是見到楊柳後忽然觸發的聯想和心理變化。楊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僅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時,它又是友人別離時相贈的禮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贈的習俗。因爲那迷茫和朦朧的楊花柳絮和人的離愁別緒有着某種內在的相似。

故*見到春風拂動下的楊柳,一定會聯想很多。她會想到平日裏的*恩愛,想到與丈夫惜別時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華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這大好春光卻無人與她共賞……或許她還會聯想到,丈夫戍守的邊關,不知是黃沙漫漫,還是和家鄉一樣楊柳青青呢?

在這一瞬間的聯想之後,*心中那沉積已久的幽怨、離愁和遺憾便一下子強烈起來,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覓封侯”便成爲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說到“忽見”,楊柳色顯然只是觸發*情感變化的一個媒介,一個外因。如果沒有她平時感情的積蓄,她的希冀與無奈,她的哀怨與幽愁,楊柳是不會如此強烈地觸動她“悔”的情感的。故曰*的情感變化看似突然,實則並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