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哲理散文>

2篇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 閱讀(1.97W)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篇哲理散文,希望大家喜歡。

2篇哲理散文

2篇哲理散文1

女兒在一邊朗讀課文,聲音很大,語速過急,時不時地喘不過氣來。

我偷笑。因爲光聽,我都感到很累。

而後告訴她:“慢慢來,朗讀需要抑揚頓挫。懂得恰當的停頓,以此來換氣。不但不累,還很舒暢。”

她小,不懂得給自己留出喘息的機會,自然讀不出作者的情感。

忽而聯想到我小時候聽戲,特別是秦腔《王寶釧》後面一段,薛平貴十八年歸來後,與王寶釧相見,王寶釧的一段唱腔:“老了,老了,實老了,十八年老了王寶釧……”唱速很急,幾乎於是念出來的。跟着哼唱,我總是被氣憋得臉通紅。

爸爸笑我:“你不換氣,總憋着,怎麼能把戲唱好?那不累纔怪! 演員就是留了氣口,才氣息不亂的。”原來,氣眼被堵住了,自然行不通了。所以,要保證暢通,需要留空隙。

留白,是一種需要,至關重要。

閒暇時光喜歡沉醉在文字裏,一撇一捺地書寫着自己的點點感悟,或喜悅或惆悵。文字裏既想坦露心事,又在遮掩心事,坑坑窪窪佈局着。待到後來,總會留下一段說未說出的話交給讀者,省略號裏你隨意猜測。這是句段的留白,給人遐想空間。有些文章寫得太“完整”,從開始到結尾,作者把讀者心裏的猜測全盤托出,看似共鳴,實則失去了浮想的空間。看完即完了。

讀汪曾祺的小說《陳小手》,主人公是陳小手,小說中還寫到其他人物有團長、團長姨太太、李花臉的女兒,請注意這個“李花臉的女兒”,從身份和意義上說,她在小說裏是一個和陳小手相對峙的另一個人物,應該有些情節吧!可作家惜墨如金,不到30個字就把她打發了,並且以後不再出現。但一句“是個老姑娘”,包含多少社會內涵和人生感慨呀!這樣處理簡單真實,讓人浮想聯翩。總之,留白恰到好處。

文學作品裏的留白莫過於“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讓人惆悵了千年。因爲留白,動人、深刻。

喜歡國畫的人都知道,國畫講究留白。寥寥數筆,幾點勾勒,一幅山水花鳥圖就這麼簡潔、自然、質樸地展現在你眼前,你看不出有多少內容,卻曲折幽深。有時候,幾行竹子,一間小屋,二人對弈,便構成了國畫裏面的境界。空出來的縫隙佔據了大篇幅,卻深邃不着邊,給人無限遐想。這便是留白之美。

小時候,粘着媽媽,不離半步,那是因爲依賴。長大了,不再跟着媽媽,是因爲我們需要自己的空間。

留給自己的空間,用來幹什麼?獨處,思考……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萬事萬物,講究留有縫隙;做人處事,講究留有退路。切不可把生活塞得滿滿的,那樣我們會活得很累,就像唱戲缺氣,文章缺韻,畫畫缺幽深。

愛一個人也同樣如此,林徽因讓金老想了一輩子,是因爲沒有在一起。倘若時時刻刻生活在一起,兩個人之間沒有了間隙,瑣碎的俗事夾雜而來,那愛情的標本便也不復存在了吧!所以,愛一個人,就給他足夠的空間。他走了還能再回來,那就是你的;他走了沒回來,那就不是你的,今日不走,遲早也會走。給愛間隙,纔會讓愛更加完美。

留白,愛情裏不可缺少的一味佐料。

好的留白,如瑟瑟冬日的一抹翠綠,給你帶來綠意盈盈;如炎炎夏日的一絲涼風,讓你身心通透。

人生需要留白,給自己留一份靜心思考的空間,哪怕發發呆,至少可以給靈魂追趕腳步贏得時間。

雪小禪說:留白,是給你的那段時間,讓你在蒼翠的空間裏,聽着時間之綠水,從空曠的屋檐下,滴答、滴答,落下了——你盡有的蒼綠,卻綠得這樣盎然。

2篇哲理散文2

第一次讀到網戀的文章,很清楚是那篇《我的藍顏知己》,發在散文網上,點擊率頗高。

第一人稱的寫法,仿若讓你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心說不出的痛。很敬佩筆者的渲染,即便沒有愛情的人,也跟着淚溢滿面。初讀,腦海裏就浮現這樣一幅畫面:隔着天涯,寂靜的電腦前,一位斯文而冷峻的男人,對着窗口的文字微笑,時空的另一端,優雅的女子,白衣素裙,長髮飄然,纖細的十指敲打鍵盤……原來,用無線電波傳輸的愛情,竟然是這等雅緻。

後來,在類似的文字裏,也兜兜轉轉。以爲,深情莫過於此。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遙想,唐代的崔才子,要是能有一臺電腦或者手機的話,是否這良緣就能湊巧?那麼誰還會誤了誰?他離去只需留下自己的QQ號碼或者微信,別說次年,就是十年,她只要在意,就定然會等在桃花燦爛的地方。如此,這故事就不會悽美千年。

是時代造成了缺憾,一幕戲卻沒有按我們的要求演下來。一半,就劃下了句號。從此,他是他,她是她。

正是這一半,在文學的天空裏,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設想一下,假如是這樣:崔才子留下了自己的QQ號離去,官場得人舉薦,步步高昇,或者商場打拼,小有成就。而業餘時間,不忘與紅襖綠裙的桃園姑娘竊竊私語。那後來呢?後來,崔才子也許高升了或者家財萬貫了,當年桃花般的姑娘也芳華漸逝,某一日他又有了紅顏知己,曾經的姑娘是多麼惜惶?我們還敢往下想嗎?

所以,一半的另一半,是未知,全憑我們隨意猜想。前一半戲,我們看到了優雅,後一半戲是美麗還是罪惡,誰又能說得清楚?

多多少少有種美人落淚的感覺?分明是極致的佳人上前來,多好!卻看見她的淚痕。一種欣喜後快速的惆悵,叫人心生糾結。一半,恰恰是一半的美,就夠了,別刻意追求後面的輪迴。

前幾日,工作之餘看新版《西遊記》,裏面唐僧和多個妖精有着扯不斷的恩恩怨怨,這些妖精都不顧及性命想和唐僧成親。記得最深刻的是老鼠精,前世是雷音寺的一隻小老鼠,因着喝了唐僧前身金蟬子留給的燈油,化爲人形。後,愛慕金蟬子,癡看他打坐,不小心弄翻了佛祖堂前的燈,造成火災,被貶下凡成妖。在苦寒的修煉生活中等待機緣,一等就是三百年。好不容易等到,偏偏唐僧一心皈依佛門,只許她若來世有緣。幾番曲折下來,卻是八戒一句話點破了她:三百年換來一面之緣,你值了。前世今生,沒有來世,這戲就到此謝幕吧!還算優雅,不然過了誰都不好收場。

唐僧與她們,終究只是半場戲的緣分,謝幕了才能給讀者留下一段段佳話。望吧!縱然深情的女兒國國王,集美貌與榮華富貴一身的女人,也只能在無奈的翹望中和唐僧揮別,其間滋味不得而知。

凡事都有機緣,機緣未到,終究也是枉然。

小時候在場院裏看戲,看到半場就睡着了,沒有一次熬到結尾。後來,媽媽說,不帶我去看戲了,回來還要背上。但,每次都會固執地跟去。喜歡看戲,就算那時候不太懂內容,也覺得美。看《王寶釧》,開始興致勃勃,如花似玉的女子愛上一個窮小子,衝破家庭阻礙,與父親三擊掌斷絕來往,嫁與他婦。從此男耕女織,恩恩愛愛,看夕陽,種菜苗……多幸福!後來,趴在媽媽身上就莫名其妙地睡着了。沒有看到結尾,故而沒有惜惶。

關於王寶釧的寡居十八年生活,無法親眼目睹,更別說十八年歸來後的薛平貴衣冠楚楚,卻早已另娶她人。這後半場戲,多虧那時候沒看完,不然我幼小的心靈如何承擔?

人生,有很多事情不都是知道的少了,纔會幸福嗎?

再回頭想想那篇網文,其中一句:“煩了這永遠也走不近的距離……”是呀,多美的開頭,連星星和月亮都是他與她的觀衆,風花雪月在指尖穿梭,極致的男女脫離世俗的浮躁,只一味把真摯的情感寄給遙遠的彼岸,不能說不美麗。可是,凡花都有謝幕的一天,不忍離別,終須離別。這戲半場,就得落幕。網戀,走到這裏就該止步了,再往深處去,不見得就是柳暗花明,說不定是愛情的深淵和沼澤。

其實,無法圓滿的結局走出來就是圓滿。

小時候,我是等不到後半場戲而覺得前面的半場戲優雅;如今,我懂得了有些戲不需要後半場纔會優雅。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