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優秀散文>

童年的遊戲

優秀散文 閱讀(1.28W)
童年的遊戲

昨天是六一節,晚飯後本市電視臺報道了兩則新聞:一則是在市裏的一個大型廣場上舉行了慶“六一”兒童繪畫比賽,上百個小朋友坐在廣場上,用畫筆描畫着他們心中五彩斑斕的世界。一則是電視臺的幾名記者趕赴鄉下,去尋找那些日漸遙遠的童年遊戲。找尋的結果不免讓記者們失望,因爲即使在遠離城市的鄉村,也很難找到那種他們兒時記憶中的童年遊戲了。
這不免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那時鄉下物質生活是貧乏的,但不缺少時間。別說上學前是不用去管學習的,就是上學後也從不用做家庭作業。所以童年裏除幫着父母做些家務以外,就是歡樂的遊戲時光了。
童年玩過的遊戲有很多,經常玩的就有十幾種。除“踢毽子”、“跳格子”、“跳繩”這些女孩子玩得多,男孩子不太愛參與之外,男孩子常玩的還有“滾鐵環”、“打陀螺”、“打板角”、“捉迷藏”、“下石子”、“捉羊”、“趕羊”、“鬥雞”、“釣魚”、“下成三棋”等等。這些遊戲各有各的玩法,各有各的樂趣。
“捉迷藏”是最簡單不過的。不但不分男女,也無須什麼準備,有三五個玩伴就可。其中得一個原地不動,喊“一、二、三”,其他的便爭着躲起來。躲的地方太尋常,便容易被發現,於是挖空心思地選擇躲藏的地方:有躲衣櫃的,有躲穀倉的;有躲雞舍的,有躲竈膛的;甚而夏天還有躲在水缸的。因此便把家裏弄得亂糟糟,把衣服弄得髒兮兮,免不了要受大人的責罰。
“捉羊”並非真的捉羊,“鬥雞”也非真的鬥雞,“釣魚”自然也不是真的釣魚。“捉羊”是好多人站成一排,排在第一的是“羊頭”,排在最後的是羊尾,羊尾捉到羊頭纔算贏;“鬥雞”是一條腿站着,另一條腿弓起來,用弓起的那條腿互相攻擊,看誰把對方鬥倒。“釣魚”則是許多人分成兩邊,牽着手相對站成兩排,站好後一方便對另一方喊:“釣魚繩,釣魚繩,釣起xxx打馬桶”,這邊xxx便鉚足了力向對方衝去,如把對方的隊形沖斷便贏。這三個遊戲也不用什麼準備,只要人多,就能玩得十分熱鬧
“滾鐵環”、“打陀螺”、“打板角”、“下石子”都得要自己準備“玩具”了。“鐵環”最好是家裏廢棄不用的木桶箍,也可以用鋼筋焊接成一個臉盆大小的圓環,再加上一個用粗鐵絲彎成的“u”形勾子,就可以推着鐵環在地上飛跑。當然地要比較平整,推的時候也得要有技巧,關鍵是推的位置要適中,太上和太下都不成。“陀螺”是木製的,最好是木質較硬的茶樹或其他雜木。先鋸成圓圓的一截,然後用刀把一端削成錐形,要使陀螺抽起來漂亮最好在完成後給上頭和邊緣塗上一些色彩。抽陀螺得用一根小木棒繫上一根長長的帶子,將帶子在陀螺上繞上幾圈,放在地上猛地一拉,陀螺便飛快的轉動起來,再用帶子抽打陀螺,陀螺就能不停的轉動。“板角”其實是用紙折成的一個個四方的硬板,丟在地上兩個或三個人互打。一方將“板角”用力地扳向地面,以把對方的“板角”掀翻爲贏。爲了折“板角”,我們常常撕掉作業本和書籍也在所不惜。最好的“板角”是用煙盒紙或其他圖畫紙折成的,又硬板又漂亮,不到關鍵時候是捨不得拿出來的。“石子”是自己磨成的,最好選那種質地硬而手感輕的石子,磨出圓圓的五顆。將“石子”拋在地上,按規則抓住,拋起,接住,或一顆,或兩顆……或五顆全抓。下到精彩處,只看到“石子”在手中上下翻飛。
“趕羊”和”下成三棋”算是一種智力遊戲吧。“趕羊”須在算盤上玩,兩人先“石頭剪子布”確定誰先撥珠子,誰先把對方的珠子趕上誰就贏了。“下成三棋”是在地上畫一個簡單的棋盤,每人拿三顆石子放在棋盤的三個點上,然後按規則行棋,誰先將三個子連成一線誰就算贏。
三十年過去了,童年時遊戲的一幕幕場景卻依然歷歷在目。看着現在的孩子天天關在鋼筋混凝土構築的房子裏看着卡通電視,玩着網絡傳奇,我常常想:相對於現在的孩子們,我們的童年在物質上雖然顯得有些貧乏,但我們卻擁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和更多屬於自己的快樂。想起兒時那些簡單的而又散發着泥土和青草氣息的遊戲,我的嘴角依然會漾起幸福無邪的微笑。
※本文作者:湘水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