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優美文章>

端午思鄉的文章

優美文章 閱讀(1.34W)

每逢佳節倍思親,端午節,聞着那飄香的糉子,卻提不起欣喜。因爲,家不在我身邊。下面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關於端午思鄉的文章,希望對你有用!

端午思鄉的文章

關於端午思鄉的文章1

每逢端午節,都會泛起思鄉的情懷。也許是家鄉的山、家鄉的水,更有端午節的氣氛。

不知道從何時起,就學會了包糉子,大概還在讀國小吧。每一年的端午節前一天,鄰里幾家都要包糉子,而且互相幫忙,尤爲熱鬧。大人們要煮糉子,我們小孩子則要先睡覺,爲的是端午節早早起來上山去踏青。這個“早”,一定是天不亮就起來,去山上採“百步草”,據說能包治百病。還要採艾蒿和黃花、芍藥、野百合等野花,回到家裏把家門口和窗戶旁都插上艾蒿和彩色的紙葫蘆,我們的還要帶上五彩線,脖子上帶着香包和小小的笤秫,據說能掃除病魔。回到家後,還要去牡丹江江邊去洗臉,並用軍用水壺帶回一壺水回家。女孩子們最喜歡去山上採花,拿回來插到盛水的罐頭瓶裏,讓鮮花多開一段時間,給平淡的日子增添幾許炫麗。

兩個哥哥基本不帶我去踏青,主要是哥哥嫌我礙事。等長大一些了,就是跟自己的小夥伴去踏青,當然都是年齡相仿的女孩子。那個時候氣溫沒現在高,一般早起要穿線衣線褲,山上有點冷。幾個小夥伴兒互相叫起,興高采烈地騎着自行車互相帶着一起去上山。路上人很多,不用害怕夜路,都是踏青的人羣。

印象很深的有兩次,一次是上八年級那年,六個小女孩兒夜裏一點多就出發了,騎了三臺自行車,不到三點鐘,連人帶車一起到達北山山頂。坐在山頂最高處,俯瞰牡丹江市的夜景,別有一番情趣。另一次是上九年級那年,聯合幾個學校的同齡女孩兒,大概二十多人,在西三條路一個路口集合,浩浩蕩蕩地騎車去西山。那一次走得遠,採得花也多,非常興奮。

吃糉子一直是我的鐘愛,也許清香的荷葉味兒更具有端午節的氣息。

來到大慶,沒有一次端午節讓我找回從前的影子,因爲大慶沒有山,更沒有蜿蜒的江河。

從前與我一起踏青的小夥伴兒,能聯繫上的所剩無幾了,那份甜美的幸福一直藏在心底,無人與我分享。每逢端午,倍覺思鄉。

端午來臨,信筆在手機屏幕上寫下:

每逢端午尤思鄉

晨起踏青路人忙

艾蒿鮮花手中握

糉子雞蛋已飄香

端午節前夕,與閨蜜一起去大慶“綠色草原”採黃花,牧場的草原上黃花開得正旺,肆無忌憚地宣泄着花兒的美麗。我們採黃花的時候,意外地發現草原上竟然還有蘑菇,據說當地人叫它“雷窩子”,說是打雷後就長出來的。蘑菇正面是白色的,比較平,背面是黑色的,有着均勻的褶皺。我們似乎被“雷窩子”蘑菇誘惑着,都顧不得蚊子的叮咬,要不是飯店那邊催我們過去,估計還要採一些呢。

關於端午思鄉的文章2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雖遠在萬里之遙的南非,但中國記者仍未能忘記每年這一天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昨天的約堡,天空碧藍如洗,和煦的陽光照在身上,溫暖而又舒適。微風徐來,令人神清氣爽。一大早,二號營地的幾位記者就聚坐在早餐桌前,端午節成爲大家的主要話題。盡人皆知,在中國,廣州乃美食天堂,因此,供職羊城晚報的劉毅,就自然而然地做了端午美食節目的中心“主持”。說起端午,當然要主談糉子。劉毅說,廣州的糉子花樣繁多,種類齊全,肉的,菜的,魚的,海鮮的,豆沙的,水果的,幾乎你能想象到的能吃的東西,都可以成爲糉子裏的內容。劉毅說得津津有味,同伴聽得饞涎欲滴。由糉子,大家的話題又延伸到各自家鄉的節日風情,繼之又拓展到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的影響力與親和力。總之,隨着話題的深入與展開,人們的思鄉之情愈發濃郁。此間的早點完全是西式風味,牛奶、煎蛋、麪包、奶酪、培根……往日裏,這些早點對中國記者也很有吸引力,但在這個早晨,在這個氛圍裏,人們似乎更懷念家鄉那油條、豆腐腦、滷雞蛋、小米粥加榨菜絲……

一號營地的計劃在頭一天晚上就已制定,他們要集體前往城裏的集市去參觀。早餐之後,一輛規定乘員爲八人的旅行車裏就擠上了十五人,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是他們在約堡學來的“知識”,但是他們顯然忘記了自己的膚色,進而爲後來被約堡警察科以重罰提供了依據。話說這十幾個老記坐車來到約堡著名的“跳蚤市場”――布魯馬湖大集市,但見週日的集市車水馬龍,好不熱鬧。老記們說是參觀,其實也兼有在這裏尋訪中國元素之意,從而爲採寫世界盃花絮類新聞蒐集素材。然而,和此間其他集市明顯不同的是,這裏的商品很少能見到“MADE IN CHINA”的標識,大多數是非洲特色的紀念品,諸如非洲鼓,鴕鳥蛋殼,象牙飾品,手工編織包等等。看到那些工藝粗糙的商品,大家都頗爲感慨:比起中國貨,這些東西質量實在差多了!

找不到中國元素,大家不免有些掃興,但更讓人掃興的是,他們乘坐的旅行車剛一駛出集市停車場,就被一黑人警察攔住。司機下車交涉了半天,最終沮喪而歸,告訴他們,因爲“超載”,將被罰1200元,如果拒繳則將全車扣留。中國記者違章超載,黑人警察秉公執法,這都是不爭的事實。中國記者只得認“栽”,乖乖繳上罰款走人。只是他們納悶,怎麼這麼準就被查中?或許他們剛纔下車時就被盯上了。另外,這罰款沒有任何手續和罰單,數額也全憑那警察黑脣白牙,一口“欽定”,天知道這筆錢最終去向何處!

畢竟是中國傳統節日將近,罰款事件並沒有破壞中國記者的心境,回到住地,他們還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全國晚報世界盃採訪團的團旗下合影留念。

關於端午思鄉的文章3

五月五,午端陽,

家家戶戶插艾忙。

把艾插在門外邊,

驅蟲辟邪又吉祥。

這是一首小時經常唱的兒歌,每每到端午節時就想起來,勾起我濃濃的思鄉之情。

早上,還沒起牀,濃濃的艾香便沁滿我的心扉。早起買菜的妻今天買了兩把艾放在店裏,說等會掛在門口,端午節快到了。

時間飛快,恍惚間已到端午節,記得過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邊,割一大捆野艾迴來,插在大門兩旁。說能辟邪,也是風俗

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歷代醫籍記載爲“止血要藥”,又是婦科常用藥。在農村,很普遍,它生長在田間地頭,喜陰好水繁殖力特強。每年開春後,它就拱土出芽,白白的,毛毛的黃嫩。由於艾有濃烈的香味,酷似中草藥味,所以,兔也不聞,羊也不吃,牛也不啃,經過,春風春雨的滋潤,長的很快,到了五月前後,都有一米多高。端午節一到,家家都在自家的地頭,荒草地裏,割一大捆回家,掛在大門口。碰到誰家結婚辦喜事,濃綠豔活的野艾,襯托着大門兩旁的大紅喜字,煞是好看。

過了三、五天,艾已半乾後,細心的主婦們把艾取下,放在屋檐下風乾,收藏好,早晚能用着的時候,找出來用。藥販來收購時賣點錢花。要是跌打崴腳,用艾泡水燙燙,第二天腳就好了。在那個沒有蚊香的年代裏,點燃幹艾葉,來驅蚊子,效果很好,很芳香,總能讓人甜甜的入夢。

遙想老家的溝邊地頭,那一片片,一叢叢,茂盛的野艾,不用耕種,不用澆水,不用噴藥,不用施肥,默默無聞的成長,雖沒有嬌豔的花朵,香甜的果實。但它能給人們帶來很多好用途。那一抹濃綠隨風搖擺的野艾,在田野裏,在陽光下,也算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搖曳在眼前。

雖然,端午節那天,我們有吃糉子,吃雞蛋,賽龍舟等風俗,但都遠不及家家大門兩旁插艾,那樣必不可少。端午節那幾天,整個村子到處瀰漫着艾的清香。

離家外出打拼很多年了,每到端午節時,濃濃的艾香便勾起我想家的念頭。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一草一木,家鄉的親人,又都縈繞在我的眼前。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