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優美文章>

暑期課外必讀書目《青年近衛軍》

優美文章 閱讀(1.22W)

法捷耶夫的《青年近衛軍》是一部反映蘇聯人民在反法西斯衛國戰爭時期的英雄業績的傑出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小說於一九四五年出版後,受到蘇聯國內外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次年獲得蘇聯國家獎。一xx一年又出版了作者的修訂本,使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達到更高的統一。

暑期課外必讀書目《青年近衛軍》

一九四二年七月,頓巴斯礦區的小城克拉斯諾頓被德國法西斯軍隊佔領,當地未及撤退的青年,以共青團員爲核心,在地下區委的領導下,組成了“青年近衛軍”,展開了英勇的鬥爭,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使人民受到巨大的鼓舞。在一九四三年一月克拉斯諾頓收復的前夕,由於叛徒的出賣,大部分成員不幸被捕,壯烈犧牲。這就是小說《青年近衛軍》所根據的事實基礎。 ……

至今,奧列格式的英雄主義與理想主義從未消失。一代代人對俄蘇文學的迷醉,一次次地重讀經典,那永遠無法忘卻的,勾起了心底的回憶。最動人的便是這一次次閱讀所衍生的不同感受:你將始終擁有,哪怕年華老去。

前蘇聯作家,出生於農民家庭。父母均曾參加過革命活動。1912至1920xx年在海參崴商業學校學習時,接近布爾什維克並參加革命活動。1920xx年入黨。1919至1920xx年在遠東參加紅軍游擊隊,出席黨的第10次代表大會,見到了列寧。大會期間參加鎮壓喀朗施培德xx叛亂負傷。同年秋入莫斯科礦業學院學習。1920xx年後受黨派遣,先後在庫班、羅斯托夫、莫斯科擔任黨的工作,從1920xx年起,一直在莫斯科專門從事文學運動,擔任“拉普”(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協會)、全蘇作協領導工作,1956年自殺。

他早期作品如中篇小說《氾濫》(1922)、《逆流》(1924)和長篇小說《毀滅》(1927),是他親身參加革命鬥爭實踐的產物。它們都以國內戰爭爲題材,以共產黨員的戰鬥生活爲主要描寫對象。《毀滅》生動再現1920xx年遠東南烏蘇裏邊區游擊隊鬥爭生活:共產黨員萊奮生率游擊隊與窮兇極惡的日本干涉軍和白匪高爾察克展開浴血奮戰,因寡不敵衆,幾乎全軍覆沒,但倖存的19名戰士臨危不懼,終於殺出重圍。小說精心刻畫了萊奮生光輝形象,也鞭撻了美契克極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動搖叛賣。魯迅於1931年將《毀滅》譯成中文出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曾極讚美這部小說。

30年代,法捷耶夫着手創作兩部長篇小說《最後一個烏兌格人》(四部,1929--1940)和《黑色冶金業》,前者寫一個不開化的民族在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的變化;後者寫蘇聯工業戰線的鬥爭。

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後,他任《真理報》和新聞通訊社記者,發表充滿戰鬥激情的政論文章和特寫,1944年出版特寫集《封鎖時期的列寧格勒》。

1945年創作堪稱其里程碑的長篇小說《青年近衛軍》,無論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都堪稱是戰後蘇聯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小說通過克拉斯頓諾共青團地下組織“青年近衛軍”同德寇英勇鬥爭的故事,歌頌了蘇聯人民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塑造了性格各異、栩栩如生的青年英雄形象。

他親自編選的文學評論集《三十年間》(1957)反映了他30年來爲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而進行的鬥爭和他對一系列文學問題的見解。

作爲著名社會活動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任世界和平理事會副主席,蘇聯保衛和平委員會主席團成員。1949年10月曾率蘇聯文化代表團訪華並發表隨筆《在自由中國》。

法捷耶夫的自殺與當時的政治鬥爭關係複雜,他是斯大林的忠實崇拜者,在赫魯曉夫奪權並對斯大林進行不公正的翻案和所謂反思後,蘇聯思想界一片混亂,法捷耶夫被專制撤職,受到殘酷打擊,最後在精神壓力和對手排擠之下自殺。

他曾在30年代攻擊斯大林的宴會上憤然離席。一個人寒冬半夜走路回家,被凍個半死,堅決不與反對斯大林之流爲伍。

《青年近衛軍》是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堪稱是蘇聯文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青年近衛軍》描寫了克拉斯諾頓共青團地下組織“青年近衛軍”與德國法西斯佔領軍進行鬥爭的事蹟,塑造了一羣栩栩如生的青年英雄的形象,其中五位犧牲的青年近衛軍總部委員都獲得了蘇聯英雄的最高榮譽稱號。

《青年近衛軍》是一部反映前蘇聯人民在反法西斯衛國戰爭時期的英雄業績的傑出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小說曾在1946年獲得前蘇聯國家獎。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