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優美文章>

大學學習的文章

優美文章 閱讀(4.03K)

大學生活其實轉瞬即逝。有很多人在大學一直難以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節奏和道路,常常迷失了方向。在大學,最重要的一點無疑是學習,這纔是主旋律。大學如何學習?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學學習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學習的文章

大學學習的文章一:關於大學學習經驗的文章

大學生活其實轉瞬即逝。有很多人在大學一直難以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節奏和道路,常常迷失了方向。在大學,最重要的一點無疑是學習,這纔是主旋律。

在任何一個學校,平庸的大學生是相似的,不平庸的大學生各有各的輝煌,我們不能滿足於平庸,應該以更好的方式開始新一天,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每個上午醒來。

大學,是我們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地方,在此,我們應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培養自己的能力,至少畢業時靠自己的專業能力混口飯吃吧,那麼,我在這裏談一談關於我在大學裏的學習經驗和心得體會。

大學的課程比起高中來說相較於輕鬆,大學裏的學習主要是靠自覺,除了掌握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還要利用課餘時間閱讀其他相關的書,查找資料,在提高自己專業知識水平的基礎上,有目的地豐富各方面的知識。如果說高中時的學習是幼兒學路,由父母領着,那麼大學就是大人式的學習,我們接過學習的接力棒成爲了領跑者,在這一場比賽中,可以跨欄可以搶道可以跳躍,而絕對不能在起跑線上等待老師牽着你跑。只有自主自助自信地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正如一個好的足球運動員,他不能只聽教練的意見,而應該自己進行思考,因爲畢竟,在場上剷球,搶斷,過人,射門的都是你自己。

至於大學學習方法,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找到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就像現在考研一樣,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輔導書纔是最好的輔導書。我不是很聰明,但我知道“笨鳥先飛”,我應該屬於那種兢兢業業型,每次都早去上課,不逃課,上課認真聽講,下課按時完成作業。

關於學習,我覺得興趣與目的最重要的,比如數學、計算機和比較重要的科目我上課就比較專心一點,而且在課外時間還會去閱讀一些相關資料,而對於其他無關緊要的課程只是上課聽一下,做到主次分明。在此我做以簡單歸納:做好準備,提前預習,這樣在課堂上能夠比較順利地跟上老師的節奏,取得更好的聽課效果;認真聽講,做好記錄,隨堂記錄筆記有助於集中注意聽課,並且在期末備考的時候,可以有所側重,減少盲目性;定期複習,注意交流,要避免因時間過久而遺忘所造成的重複性工作,掌握好複習的間隔;還有要多與同學交流,探討解答問題的方法,和對不同問題的意見,將更有助於拓寬思路。

關於各科的課程學習我在這裏談一下數學、英語和計算機的學習。

英語學習,我英語基礎不是太好,但現在考研必須重新學習,英語是大學中的必修課程,大一、大二兩年一定要把英語基礎打好,打牢,打實,這絕對馬虎不得。因爲大學要求過英語四級,還關係到能否得到學位證以及就業等諸多事情。現在很多單位都要求英語四級或者六級纔能有機會面試的,所以英語學習至關重要,英語的學習在平時,主要是知識的積累過程。

數學學習,數學是一門比較重視基礎的學科,理科生很多專業課都需要數學知識做基礎,一定要把概念、公式弄清楚,一定要穩紮穩打,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計算機學習,由於我一直對計算機很感興趣,所以對於學習計算機就感覺要輕鬆一些,學院計算機課程學習的語言主要是VF,學校要求計算機必須過級,我在大一下學期學完VF課程後,大二上學期就過了計算機二級,總之,計算機作爲就業時的一塊強有力的敲門磚,計算機必須學好,還有學精,平時上課要注意聽講,課後要勤上機練習,熟悉所學語言,相信只要工夫下到了,沒有不成功的。

關於大學上課還有就是如何表現自己,比如說老師會問問題,你可以舉手回答問題,這樣你不僅表現了自己而且還會增加在老師心目中的印象,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一般我不會舉手回答問題,但我會抓住一些機會來鍛鍊自己,比如說大學裏面不少課程老師都會要求學生組成小組,然後做一個大作業,並且會抽出時間讓你上臺用ppt做介紹。一般我會作爲組長製作精美的幻燈片並上臺演講,並做到切合題意,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這樣就會給老師合同學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了。

還有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學習計劃,不管做什麼事都應該有一個計劃,大到自己的學習生涯規劃,小到自己的一天什麼時刻該做什麼,這樣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學習計劃可以寫在紙上也可以記在心裏,我經常會把自己的計劃寫出來貼在寢室裏牆壁上,比如說要考試,我經常會把哪一天覆習什麼書和規定什麼時間完成寫在紙上,然後根據計劃完成任務,有的時候計劃時間是一個月,有的時候是一週或幾天。所以,“把簡單的事情千百次地做好就是不簡單!”,用心做好每一次小事,日積月累,也許就將收穫富足,即時地消化學習內容,有規律有計劃地安排預習和複習,平常多積累,學得輕鬆而愉快。

大學裏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比如說圖書館、學術論壇、網絡資源等,這裏我着重談一下利用網絡資源,網絡這種全新的學習形式具有開放性、互動性、網絡性、虛擬性的特點,爲我們的自主學習,教師的教學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目前,互聯網上學習資源中,管理方面的資源極爲豐富;收費、互助、免費應有盡有;形式與內容多種多樣。比如說我在考取網絡工程師、報關員、物流師、會計從業等證書時絕大部分資料是來自網絡,爲自己考試盲目的考試報名到胸有成竹的進考場都離不開網絡資源帶來自己的豐富信息和資料,使自己在各種考試中能輕易適應。當然如何有效利用這些資源,是我們必須重視的問題,不適當的選擇,會浪費精力,浪費時間,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大學學習的文章二:在大學裏到底應該學什麼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抱怨找不到合意的工作。很多單位又感嘆,找一個稱職的大學生真難。這就形成一個非常大的反差和矛盾。那麼,社會究竟需要怎樣的大學生?我們的大學到底應該培養怎樣的大學生?大學生在大學裏到底該學什麼?

“大學生的四個Learn”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校長、著名華人社會學家金耀基教授提出來的。 20xx年,他應邀來華東師大發表演講,談大學理念。他說,大學生在大學裏應該學習四個Learn。哪四個Learn呢?

Learn to learn(學習如何學習)

Learn to be(學習如何做人)

Learn to do(學習如何做事)

Learn to together(學習如何相處)

Learn to learn(學習如何學習)

首先是Learn to learn。大家都知道,到大學來就是學習。但是學什麼呢?這恐怕就不是每一個同學都清楚的了。學專業是當然的了,但是我剛纔已經說過,大學是培養博雅之士的地方,所以,學習專業以外的知識也很重要。

這裏我們會遇到一個“博與約”的問題。博,是博雅;約,是指你能化約一個專業的知識。這兩者之間可能會有點緊張。

我們現在的家長煞費苦心地考慮大學聯考選什麼專業。你想一個高中生剛剛被應試教育搞得昏頭昏腦的,他搞得清楚自己真正喜歡什麼專業嗎?很多人的選擇只是按照比較世俗的眼光去衡量。比如,以後什麼能賺大錢,什麼比較吃香,就選什麼。但在英、法、德、美,你考進大學的時候完全不分專業,大一大二是通識教育,到大三大四纔有所謂的專業供你選擇。也就是說,當你修了很多門課以後,當心靈逐漸豐滿起來,真正發現了你的興趣所在,纔開始選擇專業。去發現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適合什麼,這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決斷。

我自己也有體會。至今我很懷念我的大學生活。那時候專業學習比較枯燥。最有趣的,就是坐在圖書館裏面亂看書,亂翻雜誌,然後聽各種各樣相干的乃至不相干的講座。如果你當時問我這些講座有什麼用,我也不知道。但是慢慢地,你的人格,你的心靈,你的知識,就被這樣一個氛圍薰陶出來了。

好的大學你一進去就會發現,牆上貼滿了各種學術講座的海報,而不是那些實用性的傳單。我在哈佛半年,這個印象太深了。哈佛大學每天各個院系、研究中心的講座加起來有五十多個。以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爲例,每週平均3次講座,幾乎隔天1次。哈佛的校報上,僅僅講座的通知就有四大版,非常豐富。那真是讓你自由選擇。一般的講座有20多個聽衆算不錯了,但是氣氛非常熱烈,有充分的討論。那種氛圍就是真正的大學氛圍。

如何成爲博雅之士,在大學裏不用專門去學。我自己作爲過來人的體會是:不要管它是什麼知識,只要這個內容你還有一點興趣,只要有名教授來講座,你就一定要去聽。你會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博與雅的結合,就是一種有用的知識和好的知識的平衡。今天的社會很實際,都在比較這個有用、那個沒用。我們很多同學也都總想考出個證書,積累些有用的知識。但實際上,真正能夠培養人的心靈的,更重要的,是那些沒有用的知識。我稱之爲好的知識。一個博雅的心靈,正是由很多好的知識塑造起來的。現在很多人腦袋裏裝的都是所謂有用的知識。這樣的人發展空間很有限,最多是個一流的技術人才。只有裝滿好的知識的人,纔有創造性和想象力。而有用的知識,是不給你想象空間的。它教給你的,是一套規則,而不是如何去突破和創造。所以,我們學東西千萬不要放一個太功利的念頭,這樣才能真正成就大業。

Learn to be(學習如何做人)

下面一點甚至比上面的更重要,就是Learn to be。我們剛纔說了,大學要培養博雅之士的氣質。那麼做人,就是大學培養的中心目標。從中西方的傳統來看,這是比學會學習更重要的一個目標。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雙料博士馮象前不久在接受採訪時,講了這樣一段話。他說,美國的法學院,像耶魯,從來不把培養專業人才當作自己的目標。那麼耶魯培養什麼呢?培養的是品質優異的學生。至於他以後是當律師,當法官,還是當總統,乃至去好萊塢寫劇本,都可以是法學院學生的選擇。美國最一流的法學院從來不給學生設定目標。它就是培養一個優秀的、領袖式的人才,這纔是它的宗旨。

那麼國外的大學又怎樣培養貴族呢?真正的貴族,在大學裏面有兩個含義。第一,它要培養你作爲貴族的自律精神。牛津、劍橋還有好多歐洲的大學至今還保持了學院的傳統,如國王學院、女王學院、三一學院……學院過的是集體生活,裏面的學生完全是按照訓練貴族的方式培養的。這個訓練就是像清教徒一般地生活,非常辛苦,條件簡陋,紀律像軍隊一般的嚴明。貴族把什麼看得最重要?是榮譽。這個傳統也被西方的大學繼承下來,他們把自己母校的榮譽看得比什麼都重。尤其是私立大學,很大一部分資金來自校友的捐款。爲什麼要捐款?因爲他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回報。我是哈佛學生,畢業時找到了好工作,這個榮譽是我的母校給我的,所以我要回報。這種榮譽與他一生伴隨。

第二,你越是貴族,越要關心平民,要和平民打成一片。我在哈佛時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每到週末,幾乎所有哈佛的同學都會自覺地到附近社區去做義工。比如在當地的華人社區裏面,你可以看到很多哈佛的同學在幫助新來的華人移民學英語、如何報稅納稅。我在波士頓的一個教堂參加過英語口語提高班,不用交學費。我的老師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女孩子,畢業於哈佛商學院。她在一個大銀行上班,平時工作非常忙,但是她每週還是抽出兩個半天到教堂來做義工、教英語。我問她爲什麼這樣做?她說了兩句話。第一句話是,“這是哈佛的傳統”;第二句話是,“我這一週裏面,只有這兩天是真正在爲自己工作,這是我最喜歡的。 ”

Learn to do(學習如何做事)

第三點是Learn to do。要成爲貴族,你首先要學會做事。

我剛纔說的都是些大事,鼓勵你們要有大志向。但是正如金字塔不是一天建起的,要能夠做大事,首先要學會做各種各樣的小事。這也是大學特別要薰陶的。

我們有一些同學,書讀得很好,但有一個能力非常弱,就是不會做事。今天我們很多同學出去找工作,給人的感覺是大事不會做、小事不想做。雖然很多小事可能一學就會,但是很多能力是要積累的。學會做小事,這也是一種能力。現在我們很多大學有各種各樣的志願者團體和活動,還有許多勤工儉學的機會。我一直認爲,哪怕你時間再緊,也一定要去參加這些活動。重要的不是你從中得到了什麼金錢上的回報,而是學會做事。這很重要。

我有幾個博士生是農村來的,家裏比較貧困。爲了表明自己會全心學習,就對我說,“老師,我寧願生活苦一點,也堅決不去打工。 ”我對他們說,“你錯了。最出色的學生,書要讀好,工也要打好。這纔是好學生。 ”在國外的名校裏面,不管你有錢還是沒錢,絕大多數都打工。比如,就在學校附近的餐館或咖啡館裏做服務員。今天中午是你的同學來給你端菜,晚上就變成你爲他服務了。這是很平常的事。通過做這些,他們提升了自己的生活能力,鍛鍊了自己在社會中的生存能力。我常對我的學生說,我中學畢業以後到農村下鄉3年。大學畢業後,我留校做助教,從助教、講師一路做上來,從底層做起,都從小事做起。正因爲小事做過了,今天才能成就大事。不要以爲不做小事直接就能成就大事。只有一點點做起,每一個細節都有把握,才能做成大事。

在國外,大學生參加過很多的志願團體、學生社團,乃至各種義工,小事做得就很多了。所以他們一進公司,就非常迅速地適應了公司的節奏。現在同學們都想進大公司,因爲大公司收入高、發展前途好。但是公司文化不是大學文化。大學還能容忍散漫、隨便。今天的公司像軍隊一樣,非常嚴謹。越是好的公司越嚴謹,尤其是外企,整個氛圍非常嚴格。你如果要進去,就要適應這種文化。很多時候,這就是從做小事培養起來的。

波士頓每年到九月份,在中央公園就有一個全市志願團體聯合搞的招新大會,非常熱鬧。全是義工在幫忙,沒有報酬,自己還要貼車費、貼精力。但是這麼多人,他們就是爲了鍛鍊自己的能力;而這些經歷,填在求職表上、履歷表上,都是閃光點。

Learn to together(學習如何相處)

最後的一個Learn,就是Learn to together,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我們可以發現,今天的社會非常注重團隊精神。不要說公司,就是在大學搞研究,都是形成各種各樣的團隊。有些人很有研究能力,但是不善於與別人交流合作,這就沒法擔當大任。今天在大學裏面,如何學會與別人相處,如何具備團隊精神,這也是我們需要重點培養的。

我剛纔說了,貴族爲什麼要在學院裏培養,而不是個人修身養性?因爲騎士們打仗不能自說自話,要有嚴格的紀律和合作精神。1995年,我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訪問時,住在聖約翰學院。按照英國的模式,大學不僅有各種專業的院和系,還有學院。這個學院意味着什麼呢?它不是教學和研究機構,而是一個老師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團體,是一個Community(社區)。聖約翰學院就是這樣。它是一個宿舍,又不僅是宿舍,功能非常豐富。學院裏的人來自不同的專業和不同的國家。除了上課,他們平時的各種活動都是以學院爲單位進行的。學生之間的比賽也都是學院與學院之間的較量。學生的榮譽感除了來自學校,還來自所在的學院。教授除了所在的系之外,也屬於某個學院,因爲他要和那個學院的學生有交流。香港中文大學也是這個模式。他們有新亞、崇基、逸夫、聯合四大書院。每個學生都歸屬於一個書院。雖然你來自不同系科,在這裏過的卻是完全的集體生活。

我在聖約翰學院這個集體裏面的感受非常深。每個學生一間房間,雖然不大,但是獨立而舒適。學院規定每個進了學院的學生每年要做一次學術報告,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次,就餐是集體的,每週的菜是事先安排好的。在晚餐時間,除了吃飯,大家就是圍坐在餐桌前自由聊天,參加豐富多彩的體育比賽、興趣協會。也就是說,大學最重要的一課,包括訓練你如何參加社團、組織社團。如果你在大學期間沒有參加過任何社團活動,那麼你的大學生活是有欠缺的。

今天我們在大學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大學不僅僅是知識的課堂,最重要的是有全面發展的能力。雖然工作不怎麼好找,但是隻要你有足夠的能力,就可以所向披靡。當然,我們讀大學絕不僅僅是爲了一份工作,它只是我們美好人生的開端。李白有句話叫“天生我才必有用”。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如何學會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有個性、有品位、有知識、有能力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有專長的人。這纔是我們作爲大學生的奮鬥目標。

大學學習的文章三:《大學如何學習》

新學期伊始,校園裏來了一羣略帶稚氣的莘莘學子,他們充滿對大學生活的新奇,滿懷對新知識的強烈渴望和對未來人生的美好憧憬。

怎樣進行大學學習?這是每個新同學都想知道的。

及時轉變學習方法,適應大學教法和學習方法可能是新同學順應新環境必須做出的選擇。我國高等學校教育心理工作者通過大量調查分析表明,大學一年級新同學存在學習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爲:因就讀的專業不是自己的志願,於是缺乏學習熱情和興趣,學習態度消極;對大學的教法和學習方法感到茫然,甚至無所適從。

新同學們完成中學學業,跨入大學學習深造,這說明了同學們已經長大,再也不是父母面前的嬌孩子,且從報到之日起,就意味着自己已開始了獨立的學習、工作生涯,並將逐漸以一個有責任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的形象出現在父母、親屬、師長、同學、朋友面前。在大學生活開始之初,遇到需適應的新問題,這是自然的事情,也必須學會並能遊刃有餘地處理好學習問題。

要提醒的是,中學時代朦朧的專業概念在大學中已變得十分清晰,家長們的一片好心,使得新同學們各自坐在不同專業的課堂裏。須知,知識的海洋如此浩瀚,足夠每個同學盡情地舀取暢飲。隨着我國各專業口徑越來越寬,課程設置強調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的發展,強調文化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

從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趨勢看,人才的概念並不完全等同於專才 ? 青年人視野要廣闊,知識面也要儘量擴大一些 ,“ 人要全面發展,不管你是做哪一行哪一個專業,只懂你那個領域的專業,別的什麼都不懂,是不行的。要注意全面發展,學文科的要懂一點科學技術知識,學理科的要懂一點文科的知識,不管學什麼專業的都要有一些文化藝術方面的愛好和修養,這是現代社會的需要 ” 。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少數新同學完全沒有必要因爲自己的專業不如意就自怨自艾,一蹶不振。

大學的環境有別於中學。在中學裏,有 任課 老師、班主任管着;在家裏,有爸媽操心,從學習到生活,一概不用考慮,一心讀書就行。在大學裏,遠離父母,除了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已,管理自己,管好生活以外,更要善於管好學習。大學老師主要傳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推導,知識的獲取更多的要靠自己去做,學會培養自己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既所謂 “ 學會學習 ” 。

有人說 “ 大學是研究和傳授科學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長的地方 ” ,在這裏,學習的概念不僅僅指課堂裏的內容、教科書裏的內容,還包括其他方面,如泡圖書館、做實驗、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及各類競賽,參與各種集體和社團活動,聆聽各類講座、講壇,搞社會調查等,更可以和同學、師長廣泛交往,互相切磋,相互交流,古人云 “ 三人行,必有吾師 ” 嘛。學習的內容變得這麼寬廣,學習方式是如此有趣,同學們儘可在知識的海洋裏暢快遨遊。

大學,是一片的神奇的土地,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作,自會 “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 ;大學,是一個鍛鍊人的地方,在這裏,你可以在盡情施展自己才華的時候,獲得一份成熟和老練的回贈。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