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寫景散文>

東河鎮—婚喪

寫景散文 閱讀(3.02W)
在四川鄉村或者偏僻的邊緣,結婚,生子以及人入土都叫喜事.

生或者婚叫紅喜,死叫白喜,這來源一種樸素的想法,即生命是一種喜悅,死亡是一種安靜,所以都是值得慶賀,值得飲酒吃席。

東河鎮就那麼些人,誰家嫁女,誰家娶媳,往來的人自然瞭若指掌。

青年後生上了18,女子上了15,門裏提親的人自然多了——東河鎮一帶自然有些以介紹對象爲副職的村姑,或者農婦,口若懸河,撮合不少家庭。但結婚後,捱罵自然難免,不和的時候,離婚的時候,賭氣的時候,媒婆自然是責怪的對象。

東河鎮那邊曾經的男女,第一次見面叫看人戶,雙方都規矩若處子,端坐在火堆前,茶几邊。家長則悠閒地聊點天,喝點茶,無意而有心地探詢點對方家庭的成員收入,並且幫子女觀察下未來的家族成員。

看人戶後,自然是表態,一個微笑自然是同意,那就備上點衣物,一點金錢,算是初步敲定。

如果搖頭,那自然是委婉拒絕,那就之後各自再去尋到媒婆,等待下次的機會。

就那樣,在那些山間,水間,村落裏,不少的人,結婚前話就只那麼多——他們婚前不知道什麼是愛,

什麼是情。但後來也學着,活着,並慢慢地,那麼多少年,也一起走了下去,養活了兒女,關了滿圈的豬羊,盡力去孝順了老人。

看人戶後就是看日子,送婚禮,但那也是象徵的,一點衣服,一點米麥,一些柴火。

然後,雙方都忙開了,準備柴火,準備豬肉,準備通知親人——女方還忙着做傢俱,砍了山上的大樹,做些象樣的傢俱,即使再窮,在這事情上,也願意到信用社貸款操辦下。婚姻在東河鎮不僅是孩子的事情,也是父母的面子,山間鎮裏的人,有自己的面子,有自己的虛榮。

婚禮的時候照例的忙碌,照例的熱鬧,但還有許多繁冗而約定的禮儀。

少不了一個能說會道的姿客,總站在火把中的院子裏,談茶說酒,從風俗到禮儀,從父母艱辛到兒女成人,

滔滔不絕,如東河六月的洪水。

東河鎮那邊婚酒是有講究的,老人自然是上席,小孩子即使怕上上席,也會被含笑的父母呵斥着乖地換個位置。席裏的菜在東河叫“十大碗”,種目繁多,有酥肉,有龍眼肉,有夾沙肉,還有糯米,還有一些湯類。孩子自然最喜歡糯米與龍眼肉等甜點,大人則喝酒猜拳。

鄉里人,平時窮,吝嗇點錢糧——但這個時候,比北方人都豪邁,願意客人喝酒到醉死,吃肉到撐死。

然後,女子自然字夜晚裏哭,因爲即將離開孃家,開始新的生活了——親人自然也是陪着哭。

但孩子最愛的還是姿客,學着他的腔調,搖頭晃腦地說“各位老小外家,姑舅姨表,四門尊親,翻山越嶺來到寒舍!”然後就是等席後的電影。

那結婚婚隊是要早上出發去男方的,而且路山是不能遇見出喪的隊伍的,那樣是不吉祥的,如果遇見,那帶路的媒婆要記得繞過——即使繞過,新娘一家也會抑鬱很久的。

至於喪事,我自小就怕,見的只是一些禮儀。

那時候總是有東河邊最有威望的人,坐在高臺上,念着祭文,然後那麼蒼涼地唱着,聲音抑揚低沉。

親人跪着,哭着。

天明後,自然下葬,自然又是一場大哭。

但死人是喪事,氛圍很低沉——偶爾有不肖子孫,在追悼會上笑出來,以爲死了父親,得了自由,那自然是東河鎮裏的笑談,爲遠近鄉鄰作爲反面教材,對孩子進行傳統教育。

喪事上少不了風水先生,在東河鎮,不少風水先生本來就是赤腳醫生。

人生的時候,他們看病賺錢;人死後,他們看墳地賺錢——但他們有自己的準則,自己的學識。他們自己都不迷信,說有許多人死了後隨意丟在草原街頭,後代還是平安無事。但越是他們如此說,東河鎮的人越是景仰他們,給錢的時候那是連口水都不咽一下。

紅白喜事上少不了的是鼓樂隊;結婚的時候他們吹《信天游》,《媽媽的吻》;出喪的時候他們吹《血染的風采》,雖然不倫不類,但是爲東河人喜聞樂見;喜事是一支鼓樂隊,喪事的時候,各地親戚都請了來自各自鄉鎮的鼓樂隊,土鯉的,灕江的,東河的,坐在一個院子裏,不免起了孩子氣,各自吹着自己最拿手的調子,一支一支地下去——山民雖然不知道哪個更好,卻是喜歡熱鬧的,便也不吝惜掌聲,不吝惜拇指。就那樣一直鬧騰着,比試着,一直到月起霧升,遠山燈火依稀地暗淡下去.......

當然,這是我回憶中的東河,許多年前的東河。

但也是我最留念的東河!他一直在我記憶裏,那麼停滯着,搖曳着。

  

東河鎮—婚喪
在四川鄉村或者偏僻的邊緣,結婚,生子以及人入土都叫喜事.

生或者婚叫紅喜,死叫白喜,這來源一種樸素的想法,即生命是一種喜悅,死亡是一種安靜,所以都是值得慶賀,值得飲酒吃席。

東河鎮就那麼些人,誰家嫁女,誰家娶媳,往來的人自然瞭若指掌。

青年後生上了18,女子上了15,門裏提親的人自然多了——東河鎮一帶自然有些以介紹對象爲副職的村姑,或者農婦,口若懸河,撮合不少家庭。但結婚後,捱罵自然難免,不和的時候,離婚的時候,賭氣的時候,媒婆自然是責怪的對象。

東河鎮那邊曾經的男女,第一次見面叫看人戶,雙方都規矩若處子,端坐在火堆前,茶几邊。家長則悠閒地聊點天,喝點茶,無意而有心地探詢點對方家庭的成員收入,並且幫子女觀察下未來的家族成員。

看人戶後,自然是表態,一個微笑自然是同意,那就備上點衣物,一點金錢,算是初步敲定。

如果搖頭,那自然是委婉拒絕,那就之後各自再去尋到媒婆,等待下次的機會。

就那樣,在那些山間,水間,村落裏,不少的人,結婚前話就只那麼多——他們婚前不知道什麼是愛,

什麼是情。但後來也學着,活着,並慢慢地,那麼多少年,也一起走了下去,養活了兒女,關了滿圈的豬羊,盡力去孝順了老人。

看人戶後就是看日子,送婚禮,但那也是象徵的,一點衣服,一點米麥,一些柴火。

然後,雙方都忙開了,準備柴火,準備豬肉,準備通知親人——女方還忙着做傢俱,砍了山上的大樹,做些象樣的傢俱,即使再窮,在這事情上,也願意到信用社貸款操辦下。婚姻在東河鎮不僅是孩子的事情,也是父母的面子,山間鎮裏的人,有自己的面子,有自己的虛榮。

婚禮的時候照例的忙碌,照例的熱鬧,但還有許多繁冗而約定的禮儀。

少不了一個能說會道的姿客,總站在火把中的院子裏,談茶說酒,從風俗到禮儀,從父母艱辛到兒女成人,

滔滔不絕,如東河六月的洪水。

東河鎮那邊婚酒是有講究的,老人自然是上席,小孩子即使怕上上席,也會被含笑的父母呵斥着乖地換個位置。席裏的菜在東河叫“十大碗”,種目繁多,有酥肉,有龍眼肉,有夾沙肉,還有糯米,還有一些湯類。孩子自然最喜歡糯米與龍眼肉等甜點,大人則喝酒猜拳。

鄉里人,平時窮,吝嗇點錢糧——但這個時候,比北方人都豪邁,願意客人喝酒到醉死,吃肉到撐死。

然後,女子自然字夜晚裏哭,因爲即將離開孃家,開始新的生活了——親人自然也是陪着哭。

但孩子最愛的還是姿客,學着他的腔調,搖頭晃腦地說“各位老小外家,姑舅姨表,四門尊親,翻山越嶺來到寒舍!”然後就是等席後的電影。

那結婚婚隊是要早上出發去男方的,而且路山是不能遇見出喪的隊伍的,那樣是不吉祥的,如果遇見,那帶路的媒婆要記得繞過——即使繞過,新娘一家也會抑鬱很久的。

至於喪事,我自小就怕,見的只是一些禮儀。

那時候總是有東河邊最有威望的人,坐在高臺上,念着祭文,然後那麼蒼涼地唱着,聲音抑揚低沉。

親人跪着,哭着。

天明後,自然下葬,自然又是一場大哭。

但死人是喪事,氛圍很低沉——偶爾有不肖子孫,在追悼會上笑出來,以爲死了父親,得了自由,那自然是東河鎮裏的笑談,爲遠近鄉鄰作爲反面教材,對孩子進行傳統教育。

喪事上少不了風水先生,在東河鎮,不少風水先生本來就是赤腳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