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寫景散文>

甘肅景泰石林遊記(一)

寫景散文 閱讀(3.19W)
題記:

又在外奔波一週,又回到了家。

忙碌、勞累。放下揹包,挽起袖子,又是大幹一場。唉,誰讓咱是婦人呢?

每次外出回到家,家裏總是凌亂不堪。起初,埋怨,無效。到後來,老公和兒子學的聰明點,每每得到我要返回的消息,就一溜煙溜走了,當然也聽不到我的嘮叨聲了,我呢,也只好邊聽音樂邊打掃衛生。

又回到都市,滿腦子都是景泰石林那個座落在大山深處寧靜的小山村---龍灣村。

一直以來,我都向往着一種寧靜的生活氛圍,想住在農家,伸手可摘下甘甜的水果,黎明可以聆聽到雄雞鳴叫,夜晚,數着天上的星星,過一種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

聽說景泰石林,是兩年前的事情了。有友人從那裏回來向我描述石林的奇異之處,也就是從那時起,就嚮往着有朝一天我也會將腳步邁向那裏。

心若有夢,就有希望,就會爲夢的實現而去努力。



提前一天從銀川到中衛,住一晚,第二天清晨再從中衛到景泰。

中衛到景泰車行駛了四個小時。

車,沿着沙漠中新開闢的一條通向石林的柏油路急促地行駛。蜿蜒盤旋。

心想:若沒有這條路,大山深處的村民該如何走出大山呢?

這一輛輛疾駛的車輛駛進這個寧靜的小山村,是對龍灣村是福還是禍呢?

馬路兩旁很少有村莊,偶爾見一小塊一小塊的沙石地上種植一些糜子穀子一類的農作物。莖幹很低,很柔弱的樣子。由於乾旱少雨,想必果實成熟的季節也收穫不了多少果實。

黃河石林---幾個醒目的大字終於映入我的眼簾。

龍灣村呢,黃河呢,石林呢?

我一下車,滿處搜尋。登高處俯瞰,山腳下,一條如蜿龍奔騰的黃河緊緊地環抱着小山村,小山村周圍是一片綠洲。山村的外延是一道天然屏障,隔絕着沙塵、污穢。將龍灣村如世外桃源一樣,祖祖輩輩在這裏繁衍生息。

外面的車輛是不允許進入小村的。必要搭乘龍灣村旅遊管理處自己的大巴車。

門票:70元。

車,俯衝而下。我不敢將眼睛看向窗外,懸崖般的陡峭。心,揪的緊緊的。慶幸龍灣村旅遊管理處這個決定是正確的。設想一下,如果對路段不熟悉,如此盤旋陡峭的山路,一般的司機怎麼能安全行駛過去?

如此奇特的地理環境,不知道地理地貌經過了怎樣的變遷,才形成了眼前這個曠世美麗的小山村。

按照同事的安排,先找個農家樂安住下來。

下了大巴換上村裏的電瓶車。

有很多農家樂的小姑娘、小夥子早已經在大巴車門口靜侯。爭着敘說自己家的農家樂如何整潔,如何讓你們住得舒適,吃得順心。

由於一行十四人,一切都聽領隊安排。

領隊前段時間來過這裏,有點輕車熟路的感覺。電瓶車將我們拉到河邊一個水車旁的一個農家。

這家主人姓芮,很精明的一個農家老闆。很熱情也很有做生意的頭腦。

女人向來是很挑剔的。看了看牀鋪,還算整潔。走進廚房,也還清潔。領隊走了一家又一家,經過比較,決定就住在芮姓農家。



一個房間3個人。坐在牀鋪上,很硬。很結實的硬板牀。

記得小的時候,睡的也是硬板牀,但全然沒有這麼硬。奶奶總是把那些不用的舊棉花給我們網成厚厚的網套鋪在牀上。

不知怎麼地,坐在硬板牀上就忽然想起了奶奶來了。

小的時候,總是聽奶奶給我們講述老家的故事。奶奶是個小腳老太太,手很巧,經她的手縫製了很多姑娘出嫁的綢面襖。奶奶大輩子在農村生活,父親來到城裏後,奶奶纔來到城裏,但,奶奶總是回憶她在家鄉的生活。

奶奶年邁時得了偏癱,每當我放假回來,總是和奶奶睡在一起,晚上起來幫她換尿布。每每這個時候,奶奶總是說:雲,你看奶奶多不爭氣,又尿了。奶奶一輩子愛清潔,身體沒有生病的時候,一到上街,奶奶總是從頭到腳收拾的利利落落。

由於對故鄉的眷戀,再加上奶奶總是想百年後和爺爺安葬在一起。奶奶28歲那年爺爺就去世了,她一輩子爲爺爺守着,和爺爺安葬在一起是她一輩子信守的諾言。爲此,她總是一個勁地讓父親送她回老家。她擔心萬一在銀川撒手而去,那她一輩子信守的諾言會實現不了,即使父親讓她的願望實現,也是一盒骨灰或白骨,那是她說什麼也不可以接受的。


送奶奶回故鄉,是姐姐和姐夫送的。我當時還在上大學

寫到這裏,,,眼淚不由自主地流落下來,無F寫下去了。

本來是寫景泰,寫農莊,怎麼就這樣思念回憶起奶奶來了呢?



放好行李,農家老闆開始爲我們準備午餐。雖說是經濟時代,龍灣村經過了五年的開發,村民的經濟意識明顯增強,但,山村人的淳樸熱情,依然讓我們一行人感動。

老闆僱傭了幾個村民,有少婦、有利用假期來這裏打工的鄰居學生。可見,這家農店生意可說興隆。

吃農家飯。土雞是少不了的。要幾樣從田裏挖的野菜,要幾個剛剛煮熟的玉米棒子,坐在農家小院果樹下,打着撲克,吃着西瓜,肯着玉米棒子,這一時刻,所有的煩惱都拋在了腦後。

問農家老闆:幾點開飯?

答:大約還要1個多小時。

利用這段時間,我們乘坐電瓶車,來到了小村莊的盤龍洞(名字記不確切了)。走進去洞的溝口,有兩個驢車,當地人給起了一個時髦的名字叫驢的。可謂是與時俱進。

由於沒有僱傭導遊,從溝口到洞口不知道有多遠?有幾個同事看着花花綠綠的驢的,心就癢癢起來,坐在驢車上,本想逍遙一番。結果,走路也就那麼三分鐘就到了洞口,他們體會到什麼是時間飛梭的概念了。只看他們一個勁喊後悔。

洞的造型很奇特。分上下兩層,供奉着許多神像。

我是個唯物主義者,不朝拜神像。看有幾個同事虔誠地跪拜在神像前,不知道他們像神像許的什麼願?也不知道神是否能將他們的願望變成現實?

我一直堅信着即使有佛存在,那也只是存在你心中,不會在乎什麼形式,只要你心中有一個夢,只要你爲這個夢而去努力,那麼,你的夢總會有那麼一天在你眼前變成現實。

我曾經做過無數這樣的夢,四周是羣山環繞,有叮咚的流水,有水車,有果樹,有鮮花,有水波瀲灩……如今,這個夢變成了現實。

看着眼前的一切,回憶着曾經做過的夢,竟然是那樣巧合。

人,有時是有第六感覺的。

說起夢,我信夢,怕夢。

曾經有一次,我到固原南部山區出差,車行駛在戈壁灘,望着茫茫戈壁,腦子中竟忽然升起一種奇怪的景象---我會在我下榻的賓館遇見一個多年未見面的老同學,場景是那樣清晰,我到,他也剛到,並且就在前臺相見。

給同事說我腦子中閃現的場景,同事笑我白日做夢。因爲同學遠在異地他鄉,且很久不聯繫,怎麼可能呢?

但,很多事情是無F解釋清楚的。

到了賓館,搬運試驗儀器。和同事大聲說着話,根本沒有看到前臺正在登記的人。只聽到一個人回頭,猛喊着我的名字。

是你?

怎麼真的會是你?

詫異!

事情就是這麼巧,所發生的情景竟然和路上閃現的場景一摸一樣。誰又能解釋清楚呢?

或許,夢是心所想的緣故吧。



時值正午。肚子吉利哇啦地亂叫。

匆忙趕到農家。飯還沒有做好,於是,只好拿西瓜、玉米充飢。

芮家的房子沒有院落,門前種植着蘋果樹。由於來的不是季節,蘋果還青青地掛在樹上,摘下一個,澀澀的。

站在院裏,眼前就是急促流淌的母親河水,正是我們的母親河世代養育着龍灣村的父老鄉親,正是我們的母親河,正是老祖先給龍灣村造就的奇特景觀,才使得山外面的人絡繹不絕地來這裏觀光旅遊,使他們逐漸擺2342貧窮。

芮家院落裏有村民兜售桃子李子以及花椒一類的農產品。讓我驚訝的是幾個7、8歲的小女孩手裏拿着幾個小石頭。

這些小石頭,有很多花紋,奇異怪狀。有烏龜的圖案,有很小很小的細花紋……小女孩用她們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說:阿姨,買一個吧。聽起來,有點象很多年前看過的電影《賣花姑娘》裏那個賣花姑娘的聲音。

我們一個個拿在手裏翻看着,小姑娘的眼神裏流露出一種希望和興奮的目光。

我問:上學了嗎?答:上二年級了。

跟小女孩聊天,發現她們利用假期向遊人兜售。同時也發現一個奇怪的景象:兜售小石頭的,出租雙人自行車的,都是清一色的女孩。小男孩呢?或許是這裏的重男輕女現象。

小女孩手裏拿的小石頭,着時在路邊都可以尋覓到。看着遊人不想購買,小女孩小聲地說:阿姨,送給你兩個吧,不要錢。小女孩很機靈,採用如此的銷售手段,我是第一次看到。


我拿兩個在手心裏。怎麼可以讓小女孩白送你呢?給兩個小姑娘一人五角錢。不大一會,小女孩手裏的小石頭全都銷售出去了。

我忽然有種感覺,等小女孩長大了,一定會在經商的路上走很遠很遠。

握着剛剛小女孩送的小石頭,走到水車旁。兩個很大很大的水車,是龍灣村一道靚麗的風景。水車的年代已很久,以前用於提水灌溉,現在經過恢復修理,僅僅是做爲一道風景讓外人遊覽。



吃飯嘍!同事大聲地招呼着。

胖娃娃菜?能吃嗎?我吃驚地問。

吃野菜,在我小的時候,母親經常給我們做着吃,直到現在她老人家依然經常吃苦苦菜、掃秫苗芹菜葉、艾……母親卻沒有給我們做過胖娃娃菜。

可以吃,很好吃的。同事邊吃邊勸我也吃。

人生有很多事情都是從第一次開始的,第一次也總是無F讓人忘記的。第一次品嚐胖娃娃菜,很小心的樣子,因爲心裏總是有一個癥結,似乎胖娃娃菜只有家畜才吃的。

一嘗,味道不錯,這一桌飯雖沒有都市的海鮮美味,但,吃起來卻讓人久久回味。

填飽肚子,開始了下午的行程。進軍大峽谷,欣賞中華大地上奇異的自然景觀---石林。

說起石林,總是讓人一下子就想起昆明石林。由於雲南是旅遊王國,石林也異常聞名。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在西北大漠甘肅景泰隱藏着比昆明石林更爲壯觀、更爲奇特的景泰石林。

景泰石林,不同於昆明石林,它不是全部的石頭形成的,而是有沙有石有水沖刷的痕跡有風化的烙印。景泰石林的奇特之處在於它的雄偉、壯觀。有的直上雲霄,有的橫跨天塹。

從龍灣村去大峽谷,有兩條道可以到達。一個水路,一條馬路。遊人多是從水路而過。因爲門票裏已經包含了水路的費用。

乘羊皮筏子而下。

這是我第二次坐羊皮筏子。第一次是在寧夏中衛沙坡頭。



黃河水在龍灣村激流地迴旋。這裏的河水湍急,河面上不時有遊kkk、快艇穿過。但,更醒目的是身穿金黃色救生衣划着雙漿的筏工們。

給我們當筏工的是拍過天下糧蒼的那位老筏工。說起他老其實年齡也就50多歲,歲月的風霜卻在他的面容上留下了深深的撤印。

由於他的技術高超、外型符合導演的要求,他有幸被導演選中,當了一次替身演員。拍戲的季節,天氣咋寒,根據劇情要求,要跳入到滾滾河流中,爲此,他進行了一次次排演,直到導演滿意爲止。

問:報酬多少?

答:600元。

事過幾年了,他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臉上洋溢着一種自豪的神情。作爲一個世代不曾走出大山的他來說,能夠拍電視,可以說是很幸運的很光榮的。

600元,對他來說,他已經很知足了。可是,報酬是否和他的付出成正比呢?

龍灣村,已經成爲一個很好的外景地拍攝基地。走進大峽谷的谷口,醒目地聳立着《天下糧倉》、《神話》……等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劇照。這是龍灣村的驕傲,也是他們宣傳的一種方式。

前面已經提到龍灣村一個別樣的風景----驢的。

走進峽谷口,排着很長很長的驢的。

說起驢的,其實就是毛驢拉車。平板車進行了花樣的裝潢,有遮陽棚、車上鋪了條彩色的錦綸毯子。

驢的有秩序地排着。除了驢的,還有單人騎馬奔馳而穿過。

我們一行人租了兩輛驢的(一輛50元),其餘的人就騎馬,嘗試一下穿越荒涼大峽谷別樣的感覺。

爲我們駕駛驢的的是一位老者。已高壽60多歲,這在城裏已經是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的年齡了。

我們四個人一輛車,駛進大峽谷。

我用了駛字,其實有別於奔馳在馬路上的轎車,大峽谷的路是最鋪滿石子的沙石路,一路上坡,小毛驢用力的拉着往前挺進。

時值下午二、三點鐘,火辣辣的太陽烘烤着,大地散發出一股灼熱的氣息。

我們坐在車上,老者拿着一根用布條做成的鞭子,趕着毛驢在沙石上,迎着太陽步行着……汗,溼透了他的衣衫。

“師傅,坐上來吧”我對師傅說。

“不用了,我就走着,沒事”師傅笑呵呵地回答。從他箭步的背影,我的心說不上是喜悅還是哀愁。

他依舊快速地行進着……

“師傅,你就坐上來吧”我說着,邊往後挪了挪,騰出一塊空位。


“不用了,這是上坡,毛驢會拉不動的”老者說着搽了搽汗。



毛驢拉着我們艱難地爬坡。我*前坐着,伸手學着老者駕馭驢的口氣,駕。。並想伸手拍打驢背。

卻見老者用手輕輕地撫摩着驢的鬃毛,一邊用手揚起鞭子佯裝打一下,鞭子卻從空中落到驢的一側。

看見他如此愛護這頭毛驢,我怎麼能再下手打它呢?

這頭驢是老者家的財富。

問:一天拉幾趟?

答:一個星期一趟。因爲驢的太多,基本上不開農家樂的都有驢的。按照順序排隊。排上了就上來,排不上的時候就去果園做農活。

這裏的田地大都種植果樹、花椒樹。儘管山外頭,是乾旱的沙漠,然龍灣村卻是果實累累,瓜果飄香。

一路和老者聊天,問,是否勞累?家裏有幾個孩子,成家了沒有等等。

從和老者的談話中,感受到老者知足常樂,樂觀地對待人生的生活態度令我欽佩。別看他60多歲,行走起來,步履如風。這也就是龍灣村的村民健康長壽的一個祕籍吧。

龍灣村作爲旅遊業開發以來,改善了這裏的生活環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但,隨着更多人的進入,它是否還有那祖先留給他們的淳樸呢?

黃河、石林是祖先留給他們的財富。這筆財富該用怎樣的方式享受,祖先卻沒有立下字據。

大峽谷壯觀、神奇。形態各異的石林,如讓你走進了遠古時代。

我去過昆明石林。但,景泰石林一點也不比昆明石林遜色,相反,比那裏更加壯觀。

我看見一柱石林,如兩個相愛的戀人,手牽着手,眼戀着眼,就是不能擁抱接吻。我給它們起了個名字,摯愛石。

走進大峽谷,你的想象翅膀就此打開,迴歸遠古,眼放今朝,怎樣的壯觀,美妙,神話。

走進大峽谷,你的雜念全都拋到九霄,你的心在這裏得到洗滌,儘管沒有多的廟宇。



走到大峽谷盡頭.

說起盡頭,其實僅僅是旅遊暫時歇息的地方。

有盡頭嗎?沒有。

在大峽谷中穿梭行進,就想沒有紛擾的就這樣一直走下去。

駕馭驢的老者和其它驢的師傅們散坐在沙石上。終點有幾家賣冷飲的小販,散落地擺幾把椅子,用黑色的網孔搭一個簡易遮陽棚。

去觀景臺啊。我向同事招呼着。

觀景臺,是建在一個山頭,據老鄉講,登上觀景臺可以俯瞰龍灣村,可以看到更爲神奇的石林羣。

烈日當頭,沒有一絲風。

別泄氣,一鼓做氣往上攀登。

這裏的山,並不險峻。也不用登陡峭的臺階,只需要沿着修好的或者是很多人已經行進出來的一條山路攀走,就可達到頂峯觀景臺。

山,是沙石連成的山。沒有綠樹成蔭,連小草也很難在此生根。大地是火辣辣的,石頭是滾燙滾燙的。心,卻是急促的,步履如風。

我走在隊伍的最前頭。打着傘,沒有和同事說話,腦子裏沒有一點雜念。不象以前每每行進到一個翠綠的風景點,總是渴望手被愛人牽着。在這裏,只有一個念頭,在如此荒涼、神祕的石林中,攀登到頂峯,看那風景如此嬌嬈,美麗,神奇。

轉了七七四十九道彎。

擡頭望去,觀井臺依稀可見。努力,努力,別停下來。

登到觀景臺。上面並沒有修建什麼亭子,只有一個石碑上寫着觀景臺。

本來在其艱難的攀登徒中,心想,到達頂端,坐在亭子中,歇歇腳,看看風景,喝點水,感受滿目的狂景。

人的願望多是美好的。有時把希望描繪的越美好,就會成正比的帶來失落。

觀景臺沒有遮陽的地方,反而離太陽更近了一步,太陽的火熱直撲進人的血管,膨脹。

站在觀景臺上,放眼望去,懷疑自己的眼睛,這是真的嗎?這如畫一樣美的石林羣,那樣蒼勁有力,這是祖先留下的畫卷,這是大自然的神話傳奇。

我的筆墨此時顯的多麼蒼白,我不管用怎樣的詞彙,都無F將它美麗壯觀的場景描繪的淋漓盡致。

我沒有帶相機,沒有攝下它的景色,但卻留在了我的心裏,永不揮去。

待續

  

甘肅景泰石林遊記(一)
題記:

又在外奔波一週,又回到了家。

忙碌、勞累。放下揹包,挽起袖子,又是大幹一場。唉,誰讓咱是婦人呢?

每次外出回到家,家裏總是凌亂不堪。起初,埋怨,無效。到後來,老公和兒子學的聰明點,每每得到我要返回的消息,就一溜煙溜走了,當然也聽不到我的嘮叨聲了,我呢,也只好邊聽音樂邊打掃衛生。

又回到都市,滿腦子都是景泰石林那個座落在大山深處寧靜的小山村---龍灣村。

一直以來,我都向往着一種寧靜的生活氛圍,想住在農家,伸手可摘下甘甜的水果,黎明可以聆聽到雄雞鳴叫,夜晚,數着天上的星星,過一種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

聽說景泰石林,是兩年前的事情了。有友人從那裏回來向我描述石林的奇異之處,也就是從那時起,就嚮往着有朝一天我也會將腳步邁向那裏。

心若有夢,就有希望,就會爲夢的實現而去努力。



提前一天從銀川到中衛,住一晚,第二天清晨再從中衛到景泰。

中衛到景泰車行駛了四個小時。

車,沿着沙漠中新開闢的一條通向石林的柏油路急促地行駛。蜿蜒盤旋。

心想:若沒有這條路,大山深處的村民該如何走出大山呢?

這一輛輛疾駛的車輛駛進這個寧靜的小山村,是對龍灣村是福還是禍呢?

馬路兩旁很少有村莊,偶爾見一小塊一小塊的沙石地上種植一些糜子穀子一類的農作物。莖幹很低,很柔弱的樣子。由於乾旱少雨,想必果實成熟的季節也收穫不了多少果實。

黃河石林---幾個醒目的大字終於映入我的眼簾。

龍灣村呢,黃河呢,石林呢?

我一下車,滿處搜尋。登高處俯瞰,山腳下,一條如蜿龍奔騰的黃河緊緊地環抱着小山村,小山村周圍是一片綠洲。山村的外延是一道天然屏障,隔絕着沙塵、污穢。將龍灣村如世外桃源一樣,祖祖輩輩在這裏繁衍生息。

外面的車輛是不允許進入小村的。必要搭乘龍灣村旅遊管理處自己的大巴車。

門票:70元。

車,俯衝而下。我不敢將眼睛看向窗外,懸崖般的陡峭。心,揪的緊緊的。慶幸龍灣村旅遊管理處這個決定是正確的。設想一下,如果對路段不熟悉,如此盤旋陡峭的山路,一般的司機怎麼能安全行駛過去?

如此奇特的地理環境,不知道地理地貌經過了怎樣的變遷,才形成了眼前這個曠世美麗的小山村。

按照同事的安排,先找個農家樂安住下來。

下了大巴換上村裏的電瓶車。

有很多農家樂的小姑娘、小夥子早已經在大巴車門口靜侯。爭着敘說自己家的農家樂如何整潔,如何讓你們住得舒適,吃得順心。

由於一行十四人,一切都聽領隊安排。

領隊前段時間來過這裏,有點輕車熟路的感覺。電瓶車將我們拉到河邊一個水車旁的一個農家。

這家主人姓芮,很精明的一個農家老闆。很熱情也很有做生意的頭腦。

女人向來是很挑剔的。看了看牀鋪,還算整潔。走進廚房,也還清潔。領隊走了一家又一家,經過比較,決定就住在芮姓農家。



一個房間3個人。坐在牀鋪上,很硬。很結實的硬板牀。

記得小的時候,睡的也是硬板牀,但全然沒有這麼硬。奶奶總是把那些不用的舊棉花給我們網成厚厚的網套鋪在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