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經典散文>

關於百里峽的散文3篇

經典散文 閱讀(6.32K)

關於百里峽的散文 野山坡百里峽遊記

關於百里峽的散文3篇

十月十日早晨,在薄霧裏全家驅車向野三坡進發,天陰沉沉的,霧靄籠罩,真擔心高速封了,從縣城出發經白溝的白涿路(白溝--涿州),在高官莊高速口上了廊涿高速(廊坊--涿州),高速上竟然沒有碰上一輛車,好坦蕩的大道啊!一路飛馳,淶水口下,順路牌指示,不久便到了十渡,此乃舊遊之地,憶起曾經故友偕遊,笑語盈耳依舊……

至此到野三坡還有一半路程,約八十里地吧。那知好事多磨,距景區十餘里時的岔路口竟然南轅北轍了,一口氣下去了十里路,越走越荒涼,才迷途知返,折返而來,沿傍山公路蜿蜒而行,真是另番景象,山路平坦,路邊草木蔥鬱有致,一種叫不上來名的花,間斷簇生,輕搖身姿,白粉錯落,散淡綻放,落落大方,窈窕曼妙,一路看得人好舒暢!路的另側卻是一馬川溪,霧氣漠漠,偶爾水鳥掠過,縈繞幾聲鳴叫……

不知不覺到了景區,安置好隨行攜物,進得園內,搶眼一石聳立正中,是20xx年9月17日立碑,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野三坡園區,碑前卻立了一尊牧童橫笛騎牛的黑色雕像,妙趣橫生,讓人未及入山,卻先有了牧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遐想……周圍鮮豔紅黃花卉,擺放各處,齊整有致,恰十一旺季剛過,遊人稀少,潔淨清悠,倒是比熱鬧熙攘更讓人暗喜……

入山前需經一雄偉關隘,名曰漢城堡,其上大書“百里峽”三個金色大字,古樸偉岸。而百里峽以嶂谷著稱,峽谷兩壁直上直下,近於直立,高度遠大於寬度,叫嶂谷。包括海棠峪、十懸峽和蠍子溝三條嶂谷。總長達50。3公里,是目前所知的最長的嶂谷羣之一,其特點:雄、險、奇、幽。百里峽約65平方公里,海拔452米至2148米,峽長140公里。倒也不枉奇峽雄關的稱謂!

期待中的百里峽終於展現眼前了,先沿潔淨平整的石路緩緩前行,路旁人工鋪設石子淺道里溪水潺潺,微波淙淙,兩側山樹綠衣恭迎,傍着滿目翠色山峯,此時山路倒還寬闊,行至華容道,遙想赤壁之戰,曹操戰敗逃至華容道,其凌峻之勢可堪與此處比,立在此,觀其險,思古人,懷歷史,以史襯景,以景鑑古,令人回味……。

沿山路來到海棠峪,在幽暗峪谷裏,在錚錚嶙峋的“老虎嘴”中,在一道飛濺的銀白山瀑映襯下,靜靜地立着一位美麗的海棠女,似乎娓娓道着:從前,在這住着父女二人,女兒叫海棠。父女倆以打獵爲生,一天跟隨父親打獵,一隻惡虎向父親撲來。爲了救助父親,挺身上前與虎相拼,倒在了惡爪之下。鄉親們聞訊趕來,打跑了惡虎,救下了她,沿着這三十多華里長的溝谷回村,一路上鮮血滴滴流淌。後來在灑滿鮮血處開滿了火紅的山花。爲懷念捨身救父的海棠,就將此花命名爲海棠花。這條溝谷,就叫海棠峪了。每當滿谷的海棠花盛開,清雅迷人的何止是這些花……

沿“老虎嘴”崎嶇山道攀而前往,來到了爽心瀑,一注山瀑疾滑鋪下,像一匹華麗的亮白錦緞,在青苔綠草間,在黑石幽谷中,浪花激盪,叮咚有聲……

越往裏走越窄,來到一線天,兩側陡峯倒像是爭相擠上前來,夾道觀看遊人似的,筆直得不能低頭,幾乎面面相挨,又好像要盡顯挺拔身姿,要人仰慕,在僅留下的那道狹窄天空的映稱下,山色更顯幽綠,甚至是幽黑的,而那道光線還得透過山樹婆娑綠葉,斑駁而下,即使在薄霧中,尤顯清亮,到得谷底,已染成了綠色……好似返景入深谷,復照青苔上,真乃窄澗幽谷,天光一線,更有雙崖依天立,萬韌從地劈的氣勢。此時不禁亮起一嗓,衝破這逼人的幽靜,那回聲卻悠遠而去……

迎面峭壁上立一又深又窄的巨型裂縫,這就是著名的金線懸針了,據說在適當位置陽光直射,就呈現從天而降的耀眼的一線亮光,此需幾輩修下福分才得一見啊?只有無限遐想了……

邊想邊走不覺來到另一奇景——天生橋,只見兩山壁間架起一平坦石條,像是刻意雕琢,渾然一體,真乃鬼斧神工,難道造化亦有意搭起人間鵲橋……

奇景跌現,真讓人目不暇接,正感慨不斷,至此海棠峪已穿越而過,前面迎來了百里峽天亭棧道,共2800階,每一階梯代表一年,從公元前841年開始,將中華兩千多年的文明史演繹在此號稱“天下第一峽”的奇峽險谷裏,倒也讓人稱快。一家三口商議,兒子堅持自己攀爬,不坐纜車,也好,讓他也在這歷史的長梯裏艱辛攀爬一番,多少感受些歷史的滄桑和啓蒙,於是,一面緩慢攀登,一面念出那寫在階梯側面的重要年份的重大歷史事件和代表人物,語言簡練精闢,卻有歷史的沉重感,有知曉的,也有不太熟悉的,即使氣喘吁吁也要小憩後朗朗念出,後來就不用我來念了,因爲另一個稚嫩的聲音在我身前響起了,雖不太流暢但也通順,也許多年後有些許歷史的浪花還會留在那純淨的童心裏吧。突然想起曾遊於此的文友的一句評語:“感覺歷史似乎在飛快的翻過一頁又一頁”,讓人品味,思緒連綿……到得棧道之頂——天亭,禁不住望着對面青山,傾力呼喊幾聲,心靈卻似乎聽到了飄蕩在歷史長空裏幾縷悠悠回聲,不覺生出幾分心懷天下的豪情……

下了棧道,好似穿越了歷史時空,自覺腿痠腳軟,但又要返還而行踏上另一條著名峽谷了——十懸峽。一路而來,奇峯叢生,怪壁林立,絕壁萬仞,高聳入雲。“擎天玉柱”、“不見天”、“水簾洞”、“抻牛湖”等景點又讓人耳目一新,一路奇景不斷,泉溪相伴,譚湖小憩,游魚逍遙,不時還會邂逅小松鼠,給幽靜的山谷平添了幾分生機……

環繞峽谷一週,恍若隔世,回到了出發點,才如夢方醒,此時已是清心一片,車在煙雨中疾馳而回,卻真想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關於百里峽的散文 百里峽谷探水源

黃土塬民謠:“大暑小暑,灌死老鼠”,意即進入小暑和大暑節氣,就進入了一年的雨季。這時,天天暴雨傾瀉不停,有時連着能下一個月淋雨,把躲在地洞裏的老鼠統統灌死。於是,再炎熱難耐的高溫天氣,都會被雨水所吸食,變得格外涼爽舒適。可是,在華北平原上的三伏天裏,悶熱潮溼酷暑難熬的氣溫,使人們日夜在蒸籠裏煎熬,連室內的空調也奄奄一息。此刻,最大的訴求就是“老天爺快下雨”!

來場雨吧,來場雨吧!人們期盼着,期盼着!這種虔誠等待的焦急心情,就像黃土塬一個老子跌斷了大腿骨頭,急需喝一歲兒子的新鮮尿液止痛。事實,不但不盡人意,反而總與人的祈盼相反,你想要一滴天上的雨水,簡直比祈求親生兒子的尿水還難啊?人們拿着正月七年級,爲祖宗上祭飯才用的細瓷花邊小白碗,盛在成了“先人”的小雞下,嘴裏不停地祈禱着:“小先人啊小先人,你就尿上一點吧,多少尿一點吧”。此刻,兒子就是不尿!不尿就是不尿!老子疼日塌了哭號着:“你就尿一小碗尿吧,從今往後你就是我爺爺,我就是你孫子”!有人說:“人定勝天”,那你就讓老天爺爺,在三伏天裏下一場大雨吧?

一望無垠的華北大平原上,從北京坐火車跑到了中原大地鄭州,一路上沒有看到半尺高的山,這平原“平”的很哎,平的實在讓人眼睛發酸。更令人不解的是平原的氣候,古怪到了讓人無法捉摸的地步,簡直像魔鬼一樣和人作對。其中,一年四季缺少雨水,就像江南人袁超先生,來到了乾旱的華北平原一樣難受。

我在華北明珠白洋澱邊上,即無山地帶工作生活了多年,也沒有弄明白它不下雨的脾氣這麼壞。歷史上記載着上個世紀的60年代初期,華北平原曾發過一次特大洪水,此次以後,這裏年年冬天,沒有飄過一片像樣的雪花;年年夏天,沒有下過一滴像樣的大雨。到了辛卯年的春天,又沒下過一點點雨水;立夏過後,氣溫更是高達到40度;酷暑炎熱乾旱,又把人們帶入了長達40天的三伏酷暑天。

有人說:“山水,山水,沒有山,就沒有水”!我不是地理學家,而是一個寫作匠,很早就知道:“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古訓。但對“沒有山,就沒有水”的哲理,似乎今天才有切身的體會。於是,我就出去找山,去找特大的大山,去找山連着山的連綿羣山。三伏天,我進入了橫臥在華北平原西部的太行山,在它與燕山交匯的地方,順着流淌在摩天峽谷的拒馬河西行,從一渡起一直跑到了十六渡。

在十渡的地方,拒馬河形成一個大水庫,水面有遊船快艇,山尖有鐵索高吊的遊纜車。更驚險的有伸向半空24米的“蹦極”,有人花了200元買票,再從600米的高處,在彈性繩索的捆綁下,頭朝下邊的水庫墜落下來,被彈性繩索拉回去再墜落下來,反覆多次上下飛翔,那驚險讓天空的蒼鷹認輸。有心臟病高血壓的人們,別說去自己親自去“蹦極”了,就是看別人搏擊大自然,也會心驚肉跳得腦溢血,就早早地望梅止喝吧。

穿過十渡,看到沿公路邊的拒馬河中,一段一段被人工築起的高壩,把河水攔成的水潭裏,抵滿了穿紅背心救生衣的划船遊人。我突然覺得,拒馬河咋就像一個小水泡子,被城市涌來的炙熱人羣,弄成了北京東來順的“餃子鍋”。我理解這裏人說的所謂“渡”,大概就是拒馬河的水,從上游每經過一段流程後,被人工築起了一處攔河壩,把細水聚集成一個小湖,供外來的“旱鴨子”划船,當地人把這攔河壩叫“渡”。這渡總共有多少?我們只跑到十六渡,可能還有更多的渡。不然咋賺城裏來人的錢?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太行山區的老百姓,在旅遊季節家家辦起了“農家院”,專爲旅遊的城市人提供食宿,家庭一間客房四張牀,有空調彩電熱水澡衛生間,每間每天收費50元,還管爲遊客做飯吃,一斤豬肉20元農家院的菜太貴。沒有條件辦農家院的青年農民,就去旅遊公司打工,月工資1200元;四五十歲的女人們,週六週日臨時打掃衛生,每人每天60元,中午免費管吃一頓飯。旅遊業改變了太行山區農民的生活,家家蓋起了紅磚瓦房,戶戶的日子天天變好了。

一個叫劉慶玉的民辦教師,辭職回家搞農家院經營,花17萬元修了一棟三層樓客房,一棟二層樓大餐廳,買了一輛小臥車,天天旅遊客人爆滿不堪,不提前一週訂房間,晚上就只好在車上過夜。天津的一位遊客,住在劉慶玉的農家院,臨走把錢包忘在房間,裏面有很多發票及證據。劉慶玉把錢包寄回天津,感動得客人做了一幅“福”字中堂,他掛在餐廳受到遊人的讚揚。

檀木溝一對青年夫婦,在長500米寬10米深2米的水壩裏,放置了50個竹子伐排,每個伐排準乘3人,遊半小時收費40元,他們日收入均在5千到1萬元。從清明節開始,國慶節收場一年收入多少錢?一匹耕地的馬騎10分鐘,收費整整50元,100多匹馬沒有一個空閒的,被那些城裏來的小夥、姑娘騎着,馬主人牽着馬,扶着遊人過了騎馬癮。

城裏人吃膩了大米白麪,農家院專門提供“野菜糰子”一個一元錢;“苞米麪糊糊”一小碗一元錢,遊人放開肚皮吃吧;喝吧,要多少就供應多少。我發現隨着旅遊業的發展,農家院的產業結構在悄悄變化着。原來供應遊人的肉蛋菜,都是自產自銷。現在出現了多種專業戶,農家院不用出去採購,每天清晨就有人把肉、蛋、豆腐、粉條、青菜、大米、麪條、包子、餃子、油條,送到農家院來了。臨時有顧客要吃雞肉,一個電話打出去,十幾分鍾後一隻活雞送上門來。這就是邁向現代化農村的雛形,我在三伏天裏不虛此行。

拒馬河流域的歷史遺蹟,也被挖掘開發變成了旅遊資源。我看到了宋朝與遼國,曾經交戰的古戰場,那地方叫張坊。如今城牆上的箭樓完好聳立,顯然是在近年來才新修繕的。城牆內十分寬敞平整,現在是一個很大的農貿市場。《楊家將》中的“穆桂英招贅楊宗保”的穆柯寨,古老的庭院房屋建築,也吸引來衆多的八方遊客。華夏大地的古戰場,使我眼前燃起了滾滾狼煙,爲江山寸土必爭的鮮血,流滿了拒馬河,屍骨堆成了太行山。還有埋葬日本鬼子的山山水水,他告訴炎黃子孫,今天的大好河山,是先烈用熱血澆鑄的;民族的疆土就是民族的命脈;誰出賣一寸疆土,誰就是賣國賊。永遠會被開除鄉籍;開除家族的族籍,警惕爲歷史上賣國賊翻案的人,他們是在爲現代賣國賊張目。

我們朝着進山目的地前行。汽車忽而過橋,忽而爬上溜下,過了一個小時,來到國家地質公園野三坡,所謂“三坡”即上坡、中坡、小坡之統稱。山清水秀,氣勢宏偉,環境優雅,這裏已經是國家5A級旅遊區了。

啥叫山?看吧,這才叫山!啥叫山水?看吧,這才叫山水!在這山水連綿的地方,我第一次看到飛速的火車,鑽出山洞後從拒馬河高架橋上駛過,三秒鐘後又進入了另一個山洞。只有在兩山之間的縫隙,才偶爾露出了長長的車廂。當地人告訴我說,這是“備戰”時修的國防鐵路,太行山裏有很多物資庫,都是這條鐵路運輸的。如今,主要跑的是太原開往秦皇島的運煤火車;也有北京西開往重慶及其他地方的客車。

沿途,我們看到萬山叢中,涿州通往張家口的高速公路,正在逢山鑽洞,遇水搭橋,劈山墊溝,把崇山峻嶺變成人間通途。

更多的山,在野三坡。它是太行山與燕山交匯處的統稱,也是北京、河北、山西的接壤處。其中,主體風景區百里峽,是野三坡的核心地帶,地理屬河北省淶水縣管轄,每天來的中外遊客,大概都在幾十萬人。光那三個區的停車場,像螞蟻一樣爬行的小轎車,秩序井然地進進出出,安全快速係數高的很,達到令人膛目結舌的地步!

我最欣賞百里峽景區大門口,綠蔭環抱的山坡上,有一通《祭山文》的高高石碑,現轉抄於後,供博友分享。

野三坡,形在坡而意在野。坡者連綿不絕,野者自在天然。聞其名,則知其層戀疊嶂、碧翠漫野。有鬼斧之萬仞,並神功之千回。雖只遒郡一隅,然則聯關隘於倒馬,接峯巒於泰寧,實爲帝京藩籬,中原屏障。

縱觀太行雄峻、燕山巍峨,聚神秀於諸峻,匯風騷於衆峯。其氣象之萬千,正是山坡之神韻。山有丰神,史必依然。看悠悠遠古,祖仲之以巨匠之功得後世獨慕,祖豫州憑赤子之心令清史增輝。或者近者,平西烽火,太行硝煙,莫不爲炎黃兒女錚錚誓言。

而今斗轉星移,山河依舊,欣逢盛世,又值陽春,佳朋歡聚,良友相逢。環歡四海,衆山之中我自獨踞;俯仰今古,萬千榮耀,非今莫及。

當此時日,有羣賢畢至,愈添山川錦繡,恰宏圖待展,更壯淶水聲威。則必扶萬民之敬仰,攜千秋之誠,敬祈太行燕山之諸峯。

誠祈山河之滋養,送我萬民以福祉,惟願山坡之繁盛,助我中華之昌隆。

在野三坡,我看到了山,也看到了水,但都是山的外貌,水的外形。進入百里峽谷,看到山的內臟,看到水的源頭,是我進入世外桃源,人間仙境。在三伏天裏,人世間的高溫達到40度,可百里峽的溫度只有18度,那清涼漫卷的世界,沁人肺腑,滋潤三焦,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野三坡的一羣農家婦女,用當地檀樹葉編的綠帽子,兩元錢一個追着向遊人推銷,我買了一個戴着挺陰涼,就坐在溪流邊的石頭上歇息。從浙江來的一羣女大學生遊客,她們看見綠帽子好玩,便涌上來與我合影留念,我把綠帽子送她們戴,有個女孩子說:“綠帽子不好哎,老先生你別戴它了”!哈哈,這孩子想那裏去了?山路上兩個青年小夥擡着滑竿,追蹤要100元把我擡上山去。我回答:“今年八十八,爬上山頂發一發,一定活到九十八;明年再來爬一爬,一定活到一零八”!他們樂了,出大門又碰到這些年青人,敘說人生雖短暫,但云遊大山名川,就會長命百歲。

所謂峽谷,就是一座大山的中間,刀切斧劈般地裂出三條縫隙,山有多高,其縫隙就有多深,地質學上把這縫隙叫“峽谷”。百里峽的峽谷,最窄處只能橫站着4個遊人;最寬處可以橫站着8個遊人。峽谷的峽壁上長滿了藻類植物,其中有一種葉子像荷葉,只有一根莖支撐着葉片,在花崗岩上生機勃勃,顯得格外文雅高貴。白色無形的水霧,像露氣一般地飄在峽壁上面,慢慢地凝結成了水珠,再連成水紋順着峽壁游下來,在谷底才彙集成潺潺細溪,在遊人的腳下妮妮歌唱着,一路陪同天外來客暢遊不息。啊,這就是大江大海的源頭!

入大門門票90元,60歲以上的人收半票,70歲以上全免費。遊人南行兩公里山間公路,就進入了百里峽的九曲十八彎,當你過了“龍潭峽月”、“仙官指路”、“牛角峯”,順着“海棠峪”南行,過了“老虎嘴”,擡頭往上看,那可真是“一線天”啊,確像“金針懸天”!再往前走,就是“回首觀音”、“虎泉”、到了半山頂的“天橋”,頓覺豁然開朗,就像游完陰間,回到了陽間。擡頭往上看,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凌空90度跋涉的40鬥纜車,把遊人安全帶上山尖。此刻,才能一覽衆山小,大山、小山、高山、低山、石山、土山、綠山、黑山,全都踩在遊人的腳下邊。我坐在纜車上想,在這罕無人跡,飛鳥難過,沒有公路的深山老林,纜車這麼多設備部件,是如何安裝起來的?10歲的孫子回答說:“可能是用直升飛機吊裝的”!我說:“人是萬物之靈,沒有人幹不成的事”。

在天橋,還安裝了2800級鋼架天梯棧道,供不坐纜車的遊人爬行,那坡度在纜車上雙目細測,絕對不低於70多度的斜坡,但遊人們照樣地安全上下。坐纜車到了山頂,再換乘下山去另一個峽谷的纜車到山底,接着下坡順“十懸峽”北走。過“撐天柱”、“怪峯”、“迴音壁”、“不見天”、“水簾洞”、“抻牛湖”,就又回到了“牛角峯”。

此處,可乘坐電瓶車,順山澗柏油馬路回到大門口。文化人一般在此處“神龜探海”旁歇息,欣賞原《人民日報》總編輯,胡繩先生題字“天下第一峽”。毛筆字我雖不敢恭維,但放在峽谷的入口處,其意境確實可嘉。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明,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大山名川,多有文人騷客,作詩題字抒情,刻在石壁上世代流傳,既令後來人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又煥發“愛我河山”的激情,也能使遊人忘記奔波的疲勞。

三伏天我遊野三坡,擁抱了大山,沐浴了神水!當我又回到酷暑難耐的華北平原,還是無限眷戀黃土塬冬暖夏涼的窯洞。

關於百里峽的散文 百里峽山歌

在幽幽峽谷中迴盪;在巍巍山巔縈繞;在青青溪畔流淌;在窄窄棧道上穿行……

粗獷,高亢,豪放,悠長。

宛如天賴之音,令人蕩氣迴腸。

醉了大山醉了夕陽。

雲兒不想去山那邊徜徉;山羊擡起頭,豎着耳;鳥兒忘了啼叫;河水靜靜的,停下了腳步;魚兒輕輕擺着尾巴;遊人的心自由地放牧在青山綠水間。

這就是百里峽生長的歌謠。

帶有野花的味道,充滿泥土的氣息。

飽蘸大山綠色的情調,擁有小溪優美的旋律。

純淨得像山頂清澈的泉水,樸素得如河裏潔白的卵石。

百里峽是天然的舞臺。

從“下里巴人”到“土族人家”,從“白虎舞”到“擺手舞”,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未停止歌唱。如今,不管是村落田野還是溝壑山樑,不管是房前屋後還是田邊地角,到處都能聽到他們的歌聲,幸福而甜蜜。他們牧羊而歌,砍柴而歌,薅草而歌,婚喪嫁娶紅白喜事而歌。歌聲有時哀怨低沉,有時婉轉悠揚,有時激越高昂。千年不變,經久不衰。就像這滔滔河水,奔流不息;就像這莽莽大山,永遠不倒。

經過大山的滋養,山風的沐浴,河水的洗禮,風霜的磨礪,如今的歌聲更加悅耳動聽,更加鏗鏘有力。

老人唱山歌回味滄桑的歲月;孩子唱山歌讚美金色的童年;小夥唱山歌表白心中的愛戀;姑娘唱山歌展示優美的風姿。

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喲,他們盡情地歌唱着,唱出心中的嚮往與追求;吐出心中的寂寞與憂傷;傾訴自己的思戀與牽掛;哼起豐收的喜悅與快慰。他們把山裏的日子唱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喲,他們把生活的酸甜苦辣譜在山歌的每個音符中,把人生的喜怒哀樂融進山歌的每一個節拍裏,把世間的悲歡離合編排在山歌的每一個旋律裏。他們歌唱苦難的歷史,歌唱輝煌的今天,歌唱美好的未來。

幽幽百里長峽喲,永遠流傳着一曲曲勤勞與樸實、抗爭與奮鬥的讚歌!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