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經典散文>

有關親情的散文隨筆欣賞

經典散文 閱讀(1.48W)

親情就是親人之間的感情,是關愛,是母愛、父愛、手足之情、血脈之親,長者對幼者的疼愛……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親情的散文隨筆,供大家欣賞。

有關親情的散文隨筆欣賞

有關親情的散文隨筆欣賞:婆婆

結婚快二十年了,從沒有想過爲婆婆寫篇文章,或者寫一篇關於婆婆的文章。一個平凡的農村老太太,有什麼可寫的。不過最近,我還倒真想說說她。因爲,20xx年陰曆1月22日,是她的三週年忌日。這讓我不安,似乎不說出十幾年的話,心裏不會安寧似的。

三年前,婆婆生了很嚴重的病,一反以前健康的常態,變得瘦弱而可憐。在婆婆生病住院的半年裏,我和她朝夕相處,深刻理解了“知性者同樂”這句話。

說起我婆婆,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年輕時候在村裏是出了名的,勤勞能幹,幹什麼都風風火火。農忙時節,一進家門,破喉嚨大嗓門地就喊開了,一着急,還會破口大罵,罵得那個難聽啊,那罵詞兒你保準聽都沒聽過。不過她卻不罵我,只罵我三弟和弟媳婦。頂多朝我發脾氣,這可能因爲我是教師的緣故吧。巷子裏的街坊鄰居都悄悄對我說:你婆婆不罵你,那可是奇蹟!你家老二媳婦,還捱過打呢!

我沒見過,所以也就一笑了之。不過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對婆婆心存敬而遠之的態度,惹不起你,我總躲得起吧。快二十年了,我有時候也挺納悶,那麼厲害的婆婆,卻和我沒紅過臉,實在不知道是我好欺負,還是她善心大發疼惜我。小姑子總是對我說:“咱媽就是這樣的人,脾氣不好,知性者同樂嘛!”時間一長,我也知道了她的脾性,她發脾氣時我不理她,把音響聲音放到最大,自己聽起音樂來。

曾經很羨慕鄰家慈眉善目的婆婆,乾淨整潔、和藹可親、滿頭銀髮,有時候就想,我要是有這樣一個婆婆該多好啊!

其實,婆婆也是個樂善好施的人。手裏但凡拿有能吃的,一筐梨,或者一袋桃,在回家路上,只要碰到認識的,就硬往人家手裏塞,等到家,東西基本也就送完了。

說起來,婆婆的命挺苦的,丈夫在她二十六歲那年去世,留下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那時候她的大兒子,也就是我老公,當時才九歲,弟弟妹妹更小。婆婆辛辛苦苦拉扯大,還把大兒子送進了大學。雖然後來現在的公公來了,生下了三弟,但絲毫沒有爲她減輕負擔。後來的公公是一個自私的人,婆婆從沒有得到過來自於丈夫的絲毫關心和愛護。

老公有兩個弟弟,說實話,三個媳婦,婆婆連當時娶一個媳婦的錢都沒花到。那時候家裏窮,聽說老二結婚時,只花幾百元就娶回家了,老三結婚花得最多,也不過幾千塊錢。我和老公xx年結婚。那時候倆弟弟結婚另過,我們也是“自負盈虧”,老公把自己的工資拿出來,給了我媽一千塊錢,買了四個牀單,我媽給我做了幾牀被子,滿屋的舊傢俱,就這樣結婚了。

婆婆就驕傲地說,這是因爲她三個兒子優秀,才娶了不花錢的媳婦。

嫁到婆家,我做的第一個菜是涼拌豆芽。我只是吃過,從沒做過,我把豆芽在涼水裏淘乾淨,放點蒜末,然後潑上油,再調上調料。等大家回來,我美滋滋地端上自己做的菜,還幻想着老公會誇我幾句,沒成想,他吃了一口,誇張地咧開嘴,滿臉痛苦狀、我好不奇怪,這麼香的菜,難道不好吃?我嚐了一口,的確很難吃,一點都不是我平時吃的口味。待我講完自己的做菜過程,老公和三弟捧腹大笑。婆婆也不由地笑了,看到我狼狽不堪的樣子,她連忙替我解圍說,沒事沒事!我剛進這個家門時,還不如你呢!聽了她的話,我真是感激涕零。從那次婆婆教我之後才知道,涼拌豆芽原來要在開水裏過熟才能吃。

婆婆其實不常在我家住,她住不慣高樓,嫌悶。每年到臘月二十五就來了,大包小包,給我兒子買很多東西,吃的穿的,家用的,買夠了,到臘月二十八就回老家了。我們弟兄三個六個孩子,只有我兒子一個男孩。農村的觀念,重男輕女,對孫子似乎更愛一點。但婆婆不是,她從來都是一視同仁,買東西,五個孫子一樣多,不偏不向。但對自己的兒子可不一樣,我們妯娌三個在一起做飯時,她總是煮好三個雞蛋,等煮熟了,連忙給她的三個兒子,嘴裏還說:兒子們,媽專門給你們煮的雞蛋,趕緊吃了!我們三個媳婦,誰都別想。老三媳婦就撇撇嘴,嘟囔着說:誰稀罕!

當初買房的時候,老公就建議買個大的,說我家是他們李家在城裏的總部,到時候孩子們上學就有地方住了。我雖然有點不情願,但經不住他甜言蜜語地轟炸,只好隨他。果然,等裝修好後,他就把他兩個弟弟的三個孩子全部轉到了縣城,住在了我家。連我兒子在內,一共四個,我每天要做四個孩子的飯,洗六個人的衣服,還要參加幾個孩子的家長會,一住就是六、七年。這還不算,每當暑假,婆婆和兄弟姐妹們,還有幾個孩子,都要輪流到我家“小住”幾日。我家可就熱鬧了,客廳打上地鋪,房間裏也鋪上涼蓆,大大小小七八個人,三個空調“呼呼”地吹着,那景象,真是歎爲觀止。

對於這種場面,老公往往是以欣賞的目光在看,他就喜歡這種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

後來,我和老公幹脆在客房買了一大一小兩張牀,這樣就不愁沒牀睡覺了。有了兩張牀,婆婆來得更勤了。常常是我們還沒起牀,就聽見樓下有人大聲喊我兒子的名字。知母莫若兒,老公就連忙跑到窗前,一看是他媽,就飛快地跑下樓去接她,然後拿上來大包小包能用不能用的東西,堆滿陽臺,留下我站在陽臺上對着這些東西發愁。

婆婆這樣的突然襲擊已經好多次了,總是在我們還沒起牀,睡意正濃時,在樓下扯着嗓門大聲喊,一會叫她兒子,一會又叫我兒子,搞得我現在一聽到樓下有人大聲說話,就神經質地猛然坐起來,搖醒老公,急急忙忙地說:“快快快!媽來了!”老公連忙光着腳跑到陽臺,一看不是,就回到臥室朝我叫:“你做夢呢吧?哪裏來的媽!”於是倒頭再睡。我也放心地躺在牀上,卻再也睡不着覺。

婆婆個子高,很瘦,胳膊長,腿長,走路風風火火,幹活麻利,在我的印象裏,她似乎從不知道累,也從沒想過,她也有生病衰老的一天。在我父親剛剛過完“頭七”,老公就把婆婆從老家接來,在醫院治病,醫生說是心臟主動脈硬化。這種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如果不注意休息,隨時有生命危險。老公一聽,哭得像個小孩。想起父親剛剛離世,婆婆又重病在身,我心中悲傷不已。白天打針,下午再接回家,這個任務理所當然地落在老公身上,我下了班,顧不上休息,趕緊做飯。婆婆喜歡吃烤好的饅頭,我就馬上去烤,太乾不行,咬不動,必須要適中,這樣吃起來才合適,有一次,我竟然來來回回爲她烤了三個。吃麪條,老公非讓我擀,說是婆婆不喜歡吃買的,不筋道。我趕緊挽起衣袖,在廚房忙活半天。

晚上,我躺在牀上,輕輕地對老公說:“能不能讓你二弟三弟媳婦到家來,伺候幾天,我也好歇歇?”

他半天不語,最後說:“爲了我,再堅持幾天吧。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偉大的付出。”

我不再說話,睜着眼睛,瞪着屋頂的吊燈,只能在心裏暗暗祈禱,祝福婆婆馬上康復,我也就輕鬆了。

婆婆反反覆覆住院了半年,但一直不見好轉。20xx年正月二十二日,終因心臟病突發離開了人世,享年七十一歲。對於婆婆的離世,我比其他妯娌更悲傷,那是因爲父親去世剛剛半年,並且在我回家取東西的時候悄然離逝,沒能見最後一面,這讓我每每想起總是追悔莫及,痛徹心扉。因此,當婆婆在我懷中安然離世的時候,我心中有了一絲安慰,似乎彌補了父親去世不在身邊的遺憾。

三年來,每當想起去世的父親和時隔半年也離世的婆婆,心中的悲傷總不能消失。尤其這幾天,晚上做夢總是夢見兩位老人,醒來時淚水溼透枕畔。

有關親情的散文隨筆欣賞:品味生兒育女

生兒育女,有啥值得品味的呢?不就是兩口子結婚,然後傳宗接代嘛。此話差矣。君不見,許多人爲了能生兒育女,不辭辛苦到處東奔西跑,就像超生游擊隊那樣,生了一個又一個,還不多,說明還是有一種力量支撐着他們。

吾有一幼女,今年六歲多點,長得乖巧可愛。我工作忙,常常早出晚歸,每次回去,都感覺着每天不少新變化。想想妻子懷着她的時候,挺起個大肚子,蹣跚地走來走去,最後到了預產期,這孩子遲遲不肯下來,就打催產針,生了兩天兩夜才生下來。我看到妻子懷起娃兒很痛苦,生不下來,我去找醫生,要求剖腹產,動手術。這天是中午,外面醫務室裏沒人,我就去敲裏面值班室的門,敲了好久,纔出來一個胖胖的催產師。好象在睡覺,睡眼朦朧的樣子。她問我做什麼,我說我妻子順產難產,要求剖腹產。她聽了很不耐煩,責備我怎麼不早點說,叫我寫申請。我不知道怎麼弄,詢問她。她很不耐煩。我就和她吵了幾句。

看到她那個服務態度,我在想,如果讓她給我妻子做手術,可能會遭到報復,也許手術刀落在我妻子的肚子裏面就難說了。這樣的事,不是沒有,而是雜誌報紙上經常有這樣稀奇古怪的事。我就走了。給妻子說。妻子當時痛得不行,還是想剖腹。我又去找醫生。是另外一個醫生來的。她看了看。問妻子吃的什麼。妻子說,吃了滿滿一大碗雞肉。醫生就皺眉頭,說吃了雞肉,不消化,肚了裏有氣,不便做手術。要等幾個小時,才能做。我鼓勵妻子還是順產。妻子堅持了下來。真的是了不起。當時生孩子的時候,接近晚上十點多鐘了。男家屬不讓進產房。我就是產房外面大聲地喊,給妻子加油。逗得周圍的人直笑。

孩子總算安全地生下來了。生下來的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外貌好醜陋,皮膚鬆馳,臉皮一層一層地,像個小老頭。後來慢慢長大,一點一滴。我真是覺得奇怪,從無到有,很小很小的一個細胞,居然分裂出這麼大的小人來,每天還不停地變化。看着她一點一滴成長,我的成就感總是油然而生。下班回家,迫不及待地想看着我的女兒,一聲聲爸爸,親密的稱呼,總讓工作的煩惱忘得一乾二淨。

有一同事,是個女的,她談起她的兒子,總是眉飛色舞。有一次,我們在食堂吃飯,吃的是麪條。她也來了。我們都知道她喜歡提她的的兒子,就故意問她兒子這樣那樣,她看見我們對她兒子那麼感興趣,也感到高興,然後丟不飯碗,不停地談論着她兒子的成長細節。面都起坨了,我們都吃完了,她還在那裏擺喲。那個情景,我至今難以忘懷。這是一個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感情。其實對於我們,她兒子到底怎麼樣,並不感興趣,但她還是不停地擺,直到說夠爲止。這就是一種成就感,發自內心肺腑。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的人捨得給娃兒投資,把希望寄託在後代身上,想着自己的願望沒能實現,因爲條件限制,或其他因素的原因,但是娃兒能替自己把願望實現了,這也是一種成就感。我的母親,出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家裏比較窮,念不起書,所以不識字,但她對子女的培養教育,卻花了大力氣。母親經常說:“我不識字,但我要把娃兒們培養出來,讓他們成爲有文化的人。”母親常常起早摸黑,紡織篾席,積攢學費,眼睛都熬瞎了。她卻從不後悔,看到子女們一個個成長進步很快,竟然小有成就。作爲小兒子的我,常常把發表的文章念給母親聽,母親總是露出欣慰的笑容。這是一種成就感,也是一種滿足感。

我曾在不少媒體上看到許多父母爲了子女成長作出的巨大犧牲的報道,也曾在文學作品中看到父母含辛茹苦培養子女的文章。“養兒才知父母恩。”經歷養兒育女的艱辛,品味一份成就感。許多父母總是忍受人難以理解的痛苦,只爲子女成長。在別人看來,真的有些傻,爲了子女,什麼事都做得出來。那是什麼力量支撐着他們,這就是一種成就感,仔細品這種成就感,就會發現實際上這是一種喜悅、興奮和幸福。

如果子女爭氣還好點,有成就,別人提起你的娃兒,如今在哪裏在哪裏,混得不錯,臉上有光,是一種成就感。但如果子女不爭氣,那不僅沒有成就感,還會有少量的負罪感,有誰會去怪子女,而怪自己,沒有用。別人有權,有錢,可以給子女創造很好的成長條件,比如可以學鋼琴,學繪畫,學舞蹈,可以找許多優秀的老師來輔導,進這個班,入那個班,經濟條件好,受教育的機會就會多些,自然而然就會創造更多更好的出人頭地的機會。而自己呢,窮光蛋一個,既沒錢,更沒權,子女也跟着倒黴喲,所以就會生出負疚感來,覺得對不起子女,於是在其他方面進行彌補,多下點工夫,砸鍋買鐵,獻血賣腎,也要把子女培養出來。品味生兒育女成就感,其實,這是一種平凡的幸福。者簡

有關親情的散文隨筆欣賞:念你,在雪花飄落的日子

今夜,下雪了。我推開窗,赤裸着思維與雪花曼舞,被工作生活的忙碌沖淡的思念,一點點密集起來。我猛喝一口冬風,來一場宿醉,朦朧中還原着母親的模樣。

這樣的日子,母親在時,家裏總有一爐旺火。瞎忙乎的我一回家,第一聲總愛喊“媽——我來了!”聽到母親的應答“嗯,我的娃來了!”我便腳步輕盈的跟前跟後了。小時候這樣,長大了我還這樣,母親也在我的糾纏中習以爲常了。

寒冷的冬晨,母親不睡懶覺,我也不睡懶覺。她掃院子,我就跟在她身後看那掃帚劃過的地方一片片乾淨起來,我猜想還要掃多少下才能掃完。就在我顛三倒四地數數時,天也慢慢被我數的大亮了。一回頭,我看見掃過的地方覆蓋了一層薄薄的雪。便急哇哇地喊道:“媽,下雪了,你掃過的地方又髒了!”母親頭也不擡,笑呵呵地說道:“瓜娃子,那不會髒的,雪化了正好可以壓壓灰塵。”等掃完了,我家的小院也由遠及近、由厚到薄的被雪花覆蓋了。此時,母親站在屋檐下,有節奏地拍打自己落灰的身子,然後象徵性的給我也拍兩下。邊拍邊嘮叨,“你這娃怎麼不聽話,老跟着我,我要是你就在熱被窩裏待着。”嘮叨聲中趕緊拉我進屋,把我凍得通紅的小手放到爐火旁烤着。她把自己青筋分明的一雙手也放到爐火旁烤,手心手背的烤,然後用烤熱的雙手貼着我的小臉問道:“熱不熱,還冷不冷?”就在那一瞬間,我的臉上覺得扎扎的、暖暖的。

其實,我是一個依賴性極強的人。上學了,和母親分開一會兒,心裏就着急。上到第四節課就想到回家的事了,母親這會兒在幹什麼呢,是不是給我做最好吃的包穀面饃饃……當一隻腳踏進大門,我就開始喊“媽——我來了!”母親總迴應道:“嗯,我的娃來了掛個匾!”我問她,“什麼是掛個匾?”後來,爸爸告訴我,匾就是上面題寫表示讚揚文字的長方形的牌子,掛在門或牆的上部,一般人得不到匾啊。我不是很懂,可我知道得到匾的人就是了不起的人。那個冬天,天氣格外冷,雪下的不停。我每天回家總看到母親做棉褲棉衣。我問她,我們不是都穿着棉衣棉褲嗎?她告訴我那是去年的,今年的天變得這麼冷的,背不住凍啊!因爲我們兄弟姐妹七個人,等每個人過冬的棉衣做好了,也就到最冷的時候了。當母親下去給爐子添煤球時,我看見她的褲管隨風飄着。我問她怎麼沒穿棉褲,她說絨褲也暖和着呢。那件絨褲還是作爲救濟衣服派發到我家的,爸爸穿完了她改一改又穿。屋外的雪花依然不停地飄着,也說不清我想什麼,只是心裏的那塊匾死死地拽着我,我也要得一塊匾。期末考試結束了,除衛生良好外,其餘科目全優,我獲得了一張學習成績優秀的獎狀。我一蹦三跳的回到了家,揮舞着那張小獎狀喊道:“媽,我來了!”“嗯,我娃來了炕洞門上掛個匾!”“媽,你快來,炕洞門上的匾掛好了!”母親隨着我的聲音跑出來。她看着、笑着,那笑彷彿在什麼地方藏着,我覺得很陌生又很熟悉。她小心翼翼地從炕洞門上取下那塊“匾”,用鐵勺熬了一點點麪糊糊,小心翼翼的貼到我家小房子的牆上,那裏有大姐上學上班時得過的很多鑲有鏡框的獎狀。我的那張小獎狀顯得可憐,但小房子裏有了我的一席之地。我告訴母親,以後空白的地方全是我的了。母親笑了,笑的皺紋就像木刻的一樣清晰。說着話跟着母親走出小房子,外面又開始下雪了,但我覺得不冷,因爲我的一隻小手還在母親暖和的大手裏塞着。

上中學住校了。第一個星期就像過了幾個世紀那麼漫長。盼啊盼,我終於回家了。我心裏在喊:“媽,我回來了!”可是聲音卻出不來。當母親走出廚房看見我的時候,也沒有說“嗯,我的娃回來了!”可我知道,她心裏和我一樣在回答。我們就這樣彼此凝望着站了好一會兒。忽然她着急地說:“我的娃餓不餓,快吃點東西吧!這是你愛吃的包穀面饃饃,我昨天就做好了;這是你紅嫂子給的一個大蘋果,味道好聞着呢,快吃;這是你四媽給的一些炒黃豆……”我只說了一句“媽,我不餓。”眼淚卻不聽話的流了下來。母親笑着說:“我的娃雖然是女娃,可是吃的多,我知道。學校裏能吃飽吧……”一週不見母親,我忽然覺得她的頭髮有點亂了,她的話有點多了。這樣的場景一遍遍的重複在我上中學的日子裏,我家小房子裏的空白地方越來越少了。直到有一天,我的英語老師我把的錄取通知書送到家,母親給他做了高高的一大盤燙麪餅子,炒了高高的一盤黃燦燦的雞蛋。但是當她擦鬢角的汗水時,我發現她有白頭髮了。

上大學了,我每週還是急匆匆的回家。把學校的新鮮事講給她,學各地的方言給她聽。窗外依然飄着雪花,我拿出學校竈上買來的麻花,我給她講“袖珍麻花”的故事。有一個四川的小夥子,嫌竈上的麻花越來越小,就給大師傅說,把這些麻花叫“袖珍麻花”好了。母親笑得前仰後合,直誇那小夥子古怪(方言:幽默)。雷打不動的,母親依然拿出一週積攢的“大棗、蘋果、玉米……”要我吃,因爲她知道她的女兒吃得多。終於到了畢業的時候,第一個月的工資我買了好幾斤酥皮點心和柿餅,因爲這是母親的最愛。我要她吃的見着這些東西直搖頭,我真的做到了,直到母親央求我再不要買爲止。

當我住在城市的水泥結構裏,滿天飄起雪花的時候,我的耳邊依然會有沙沙的掃帚聲,會有拍打灰塵的聲音。這時候我就急急地趕回家,只爲喊一聲“媽,我來了!”她卻客氣的把我當親戚一樣對待。報喜不報憂的我亂說一通,母親卻聽得津津有味。當她笑起來時,我發現她嘴裏的牙越來越少了。我要給她包假牙,她堅決不要,嫌太花錢了。後來終究在和母親的拉鋸戰中沒能完成這個心願。

20xx年的春節,母親終於掃不動院子了,也做不了包穀面饃饃了。醫生說“這位老人全身器官衰竭,還是準備後事吧!”大年十五,天空飄着雪花,我帶着迫切趕回了家。一進門,我的心裏說着“媽,我來了!”可我一個字也沒說出來,只是抓着母親乾癟的雙手,眼淚打溼了她手上的青筋……她含混地說着,把娃帶好,把娃帶好……哥哥姐姐告訴我,這句話母親重複了一天一夜,因爲這幾天我帶着兒子出門的。突然,母親睜開眼睛看了我一眼,眼裏分明有一句“你來了……”,還沒等我迎合她的目光,她就閉上了雙眼。哥哥取下了輸液的瓶子,拔掉了插在母親手上的針頭,家裏人開始忙碌了……

又到一年雪花飄零時,我人還未動身,腦子裏已經蹦出來了一句“媽,我來了!”我多想聽到一句“嗯,我的娃來了!”可是誰還能回答我呢。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