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愛情散文>

畢業分離有關散文3篇

愛情散文 閱讀(2.3W)

畢業分離有關散文 我就要畢業了

畢業分離有關散文3篇

轉眼間學校的葉子都已經黃了,地上鋪滿了金黃的落葉,這就是所謂的落葉歸根吧!十一月份已經過去,20xx年的最後一個月也已經來臨,然後再呆一個月學校就要放假,下半年就開始要去實習自己找工作,意味着我的大學生涯也就要徹底結束了,我以後就要以一種社會人的身份走上世界這個大舞臺,心裏真是萬般滋味,有不捨,留戀,當然更多的還是憧憬。

就像我剛上大學時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依稀記得,我大學聯考時發揮失常,因此進了一所專科師範院校,老爸當時都不打算讓我上了,但是看我整日悶悶不樂還是對我妥協了。看來我當初的選擇還是正確的,在這裏三年的磨礪使我變得成熟,堅毅,對生活更加不屈不撓了。想當年,我多麼一個單純,傻樂呵的女孩子啊!在大學新生報到的那天,我穿着一身紅色的運動服,一蹦一跳的走在校園裏,睜大着眼睛看大學校園的新鮮事新鮮人物。現在想想,真想再重溫一下當時的情境:一顆單純充滿好奇的心和一個陌生但滿是新鮮感的環境。

那會剛上大一,班裏也就十四個人,剛開始第一年晚上上晚自習,經常會有一些已經畢業走向工作崗位的師兄師姐們去教室裏給我們一些大學應該怎麼樣度過的忠告,我看着他們成熟的談吐,幽默的打趣以及優雅的舉止,時常幻想着自己以後會不會也變得那麼有氣質,穿着高跟鞋,畫個淡妝,美麗的在辦公室裏忙碌着。你知道當人有希望,有憧憬的時候他會是很開心的,就像我那會一樣。從那一刻起我就決定了我要把自己最大的潛能發揮出來,做一個優秀的人。有了這個願望也就有了奮鬥的動力,每天早上當同學們還在睡覺的時候,我已經起牀換好運動服去操場上跑步了,每次都是跑一個小時,看着操場上那麼多和我一樣早起跑步的男孩兒女孩兒們,我知道原來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在努力,還有那麼多人陪着我和我坐着相同的事情。然後就是吃個飯和同學們去上課,學習新的知識,沒課的時候我也不會閒着,要麼去圖書館多讀一些書,要麼就是做一些志願者的活動,或者是去社團鍛鍊一下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學習一下處世爲人的技巧。

大一基本上就是那樣過來的,忙碌卻又十分快樂。相對大二的生活來說,我覺得大一簡直輕鬆多了,我不僅每天要學習,還會經常去做一些兼職,因爲畢竟也長大了,很想掙脫父母的懷抱去自己打拼一番。以前經常聽大人說生活不容易啊!我那會還不相信,直到我真的開始爲了掙零花錢而投身於兼職當中是我才明白。我做過的兼職有發傳單,當服務員,推銷會員卡,小時工等等,其中我自己還做過幾次小生意,就是賣襪子,賣帽子。你知道嗎?一份傳單纔給幾分錢了,一千份的傳單自己扛着一樓一樓的發着,半天才掙30幾塊錢,冬天的冷風像刀子一樣無情的打在臉上,那會真的好想找個溫暖的房子在裏面美美的吃頓飯啊!讓我的心在這個大城市裏有一個停泊的港灣,可是看着手裏的單子,現實還是很冷酷的,我抱緊了單子開始一張一張的發,到了差不多五點多,天已經快要黑的時候單子終於發完了。我拿到了自己掙得30塊錢,雖然不多,可是是我自己掙得,我還是很高興。其實打工累是當然的,我不怕累,最怕的還是自己的尊嚴不被人在乎。

這是我永遠也忘不了的事情。那次我進了一批帽子,帽子到的時候確實我都被她醜哭了。但我還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挨個去女生宿舍樓裏推銷,壓力真的很大,真怕帽子砸我手裏賠了。壓力轉換成動力,我每天晚上都會騎自己那輛車子在西北風的恐嚇下縮在羽絨服裏挨個串宿舍,好心的女生有的會試一下,然後輕聲的說聲謝謝,不要了,碰上素質不高的人會直接拒絕你,並給你一個無比厭煩的眼神,我想說,姑娘我的心都被你涼透了。知道在女生宿舍樓裏賣不出去,索性我就轉戰居民樓了,那裏有個集市,我就在那鋪上幾張白紙,把帽子放在上面,並擺一個造型,很不錯的是帽子賣出去了好幾頂,接下來幾天又賣出去了好幾頂。直到有一天我剛把帽子擺上去,就有一個40多歲的腦滿腸肥的大叔說要收場地費,我當時身上一分錢也沒有,我很和氣的對大叔說:‘’我忘帶了,結果那大叔二話不說拿起我兩頂帽子就走了,那動作簡直再自然不過了,就好像是他家的一樣,可是我一個小女生怎麼能夠敵的過他,氣憤卻又無力反抗,我當時就哭得淚流滿面,好多人都圍了過來,我收起帽子只想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氣憤的說:‘’哼,你這不明擺着欺負人嘛,我再也不賣了.

從那以後,我真的明白了爲什麼父母老是讓我們努力讀書,只是爲了讓我們更好的更有尊嚴的在社會上立足;我也懂得了擺攤人的不易,不僅要擔心自己的貨品能不能賣出去還要時刻提防着打着各種頭銜前來收錢的人,他們的隱忍,堅強,樂觀的品格是我要學習的,想想都覺得那會自己的一句不賣了是多麼的矯情。一下子讓我想起了那篇文章中老人對那個處境艱難的小夥子說的一句話:''再挺一挺吧!挺一挺就過去了。是啊!多少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挺不下去了,可是再回頭看看自己咬着牙又走過了多少條崎嶇的道路,迎來如今的春暖花開,原來真的是挺一挺就過去了,這也許就是生存的智慧吧!

現在馬上就要畢業了,對未來也許是有一點擔心吧!但我知道我一定會挺過去的。我現在更注重紮實自己的專業課,一有空閒就坐下來學好幾個小時,我深深地知道努力的人是幸福地。作爲即將畢業的我看來,學好一門技術是我們進大學時的目標,但明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纔是最重要的,你想想,擁有一顆強大樂觀無堅不摧的心,我們還怕什麼呢。終於要畢業了,我會在社會這個萬花筒裏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即使有再大的風浪我也會勇敢面對,希望那些和我一樣即將畢業的學子們也能夠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堅強的面對畢業以後的人生,不拋棄,不放棄。

畢業分離有關散文 畢業季,我們一塊起航

畢業季,我們在青春裏流連。

寧靜的夜,輕輕敲響鍵盤,驀然回首的那些年裏,花開花謝的季節,珍藏了多少那些年的故事?

學校的石子路,幽暗悠長,低過樹梢的陽光,被擋在了深深院落外,在石子路上跳躍。那些年的夕陽黃昏,誰在聽花開的聲音?那些年的晨曦雨露,溼了誰的繡花鞋?那些年的豆蔻年華,如今又在誰的夢裏出現?“有多少花開花謝陰晴圓缺,依然想你當初的笑臉”。那些年,石子路上,落日餘暉裏,情侶們牽手的畫面。那些年,自行車後倩麗的背影,車碾過的痕跡,濺起的水花。那些年,無關於愛情的單純的日子。

可如今時過境遷,我們已不是當初的少年。臉上歲月剝落的痕跡,在石子路上似乎長滿了青苔,踏上去,吱吱的樂響,好像是無聲的訴說。

那些年,大學酒席上,醉了才子。而如今,大學酒席上依然醉了才子。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光陰就這樣在指縫間流沙般地逝去,青春的容顏也將老去,如水墨青花一般,剎那芳華,一起去看歲月滄桑的模樣。

站在以前討厭現在懷念的空曠操場前,嗅着空氣中混合着泥土特有的芬芳,感受着晚風帶來的清涼,仰望着蔚藍的天空,竟會有一種無限的悵然和痛苦的喟嘆,思念很重,可時間早已回不到從前,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我流年似水般易逝,不在輪迴,往事都已化成斷點的零星,飄蕩在回憶中。在記憶裏,過去的一切不僅歷歷在目,反而有一種炫彩多姿。

繁華怠盡青春的容顏,原來我們都不是最初的我和你。曾經以爲一回頭就可以看見春天最早的那一抹新綠的天空,如今在轉身離去的背影裏只有一首首悲涼的曲調裏沉默着哭泣。

在人生的驛站上,回首相望,在這過去的年華里,多少個浪漫的季節,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消逝於指間。那一路走過的風景在時光的細雨中變得模糊,變得敦厚,我站在時光的間隙裏,撿拾滄桑,在回憶的一隅爲過去或即將過去的日子繪下足跡,讓往事鐫刻心頭…...

想起了以前讀過的一本書,書中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人生就好比是一次搭車旅行,要經歷無數次上車、下車。時常有事故發生,有時是意外的驚喜,有時卻是刻骨銘心的悲傷。大學就好比是這座生命列車中的一個停靠站點,我們從不同的地點上車,在這裏停靠,奔走小憩,然後又從這個站臺駛向不同的站點,這趟旅途充滿挑戰、夢想、希望、離別...就是不能回頭。我們在不同的站點上把握着沿途中美麗的風景,等待着生命中值得邂逅的那個人,繼續向前行駛着。

隨着時間腳步的推移,離別的號角正吹響着,一種傷感的心緒也開始生起。一天天的逝去,已過去了的不是浮雲,而是我們心中最深處的記憶,那憶很美,像伴隨着月亮的夜空一樣,揮之不去的那些點點滴滴,都成爲我們心中成長道路的言語,慢慢的、慢慢的我們在長大。

不畏懼分離卻還是呼籲着不要分離。於相聚相比,分離過於殘忍;於殘忍相比,遺忘過於隱忍。

驀然回首,或燈火闌珊,或霓虹萬千,那些年的點滴,在我的夢裏無法釋懷。

雖然不捨,雖然遺憾,雖然外面的世界裏會有很多的風風雨雨,但我不能退縮,我不可能永遠待在青春的囿園裏,成年了,就有自己的責任,自己的義務,自己更廣闊的天空。

我會帶着希冀與理想,去追尋我更美更遠的夢,爲着那噴香的果。

畢業分離有關散文 大三畢業了,感傷啊!

每學期必逢的期末考試結束了,意味着我們的大三生活也就這樣不知不覺地結束了。

很快,我們將要面臨大四、大五的生活,一轉眼五年大專教育已經度過一大半了。我不得不感嘆時間過得好快,可我卻什麼收穫也沒有,很是遺憾!也許我們是時候該往以後想想了,既然不能改變過去,那就去奮鬥未來吧!

大三呀大三,就這一年的生活,讓我看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特別讓我感受最深,可惜還是沒有讓自己變得成熟。有多次問過自己接下來的路應該怎麼走,其實也猶豫過,就因爲怕失敗怕吃苦沒能讓自己堅持下來。

即將進入大四的緊張學習生活,,大三的點點滴滴讓我失落過,悲觀過,所以我應該以樂觀、開朗的心情去期待美好的未來,期待自己的理想可以實現(只希望不要有掛科,一定要過啊!)。

走哪是哪吧,老懷舊也不是個辦法,直面慘淡的人生吧!可是畢業將至,我該走向何方?因此,我們應該要有新的計劃,再讓我們一起努力加油吧!!!

初專09計永遠是最棒的!儘管大三結束了,新的環境,新的生活又向我們招手,讓我們一起再創輝煌吧!!!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