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描寫類詩句>描寫春天的詩句>

春天的詩—《送春》

描寫春天的詩句 閱讀(1.8W)

《送春》原文

春天的詩—《送春》

三月殘花落更開,

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

不信東風喚不回。

《送春》作者簡介

王令(一零三二~一零五九),字逢原,初字鍾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喪父,育於遊宦廣陵之叔父王乙,遂佔籍廣陵(今江蘇揚州)。少時尚意氣,後折節力學。不求仕進,以教授生徒爲生,往來於瓜州、天長、高郵、潤州、江陰等地。宋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晉京,途經高郵,令投贈詩文,獲安石賞識,結爲知己,遂以文學知名。卒於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廣陵先生文集》,長期以抄本流傳,分卷多寡不一。事見王安石《王逢原墓誌銘》及門人劉發《廣陵先生傳》(見《廣陵集》附錄)。  王令(一○三二~○五九),字逢原,初字鍾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喪父,育於遊宦廣陵之叔父王乙,遂佔籍廣陵(今江蘇揚州)。少時尚意氣,後折節力學。不求仕進,以教授生徒爲生,往來於瓜州、天長、高郵、潤州、江陰等地。宋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晉京,途經高郵,令投贈詩文,獲安石賞識,結爲知己,遂以文學知名。卒於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廣陵先生文集》,長期以抄本流傳,分卷多寡不一。事見王安石《王逢原墓誌銘》及門人劉發《廣陵先生傳》(見《廣陵集》附錄)。

《送春》簡介

這是一首以送春爲主題的詩,表現了積極進取,奮鬥不息的人生追求。

這裏一、二句寫了暮春三月的景象,其中“落更開”和“燕飛來”寫出了暮春時期的特點。   詩的三四句意蘊深刻,爲歷代傳誦。花落了雖又重開,燕子離去了還會回來,然而那眷戀春光的杜鵑,卻半夜三更還在悲啼,不相信東風是喚不回來的。後兩句以擬人的手法來寫了杜鵑鳥,塑造了一個執着的形象,藉此表現自己留戀春天的情懷,字裏行間充滿淒涼的美感。 東風就是指春風,子規,杜鵑鳥經常在暮春啼叫。 詩人用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來表達竭盡全力留住美好時光的意思,既表達珍惜的心情,又顯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態度。這首詩的子規(杜鵑)與以往大部分詩裏借喻哀傷,悽切的含義較不相同,帶有比較積極的意義。詩人的堅定信念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難能可貴,催人奮進。這大概就是近前年來該詩被後人廣爲流傳的主要原因吧。

花開花落,春去春回,本來都是受客觀規律支配的,而客觀規律又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編隊落花殘花,詩人不僅沒有那種面對自然規律“無可奈何”的嘆息,反而抒發了“不信東風喚不回”的豪情壯志。只是不是無視客觀規律呢?不是。相反,這正符合馬克思注意哲學的一個基本觀點:人是具有主觀能動行的,主觀能動性是人區別於物的特點。正應爲如此,人在客觀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爲力的,人能夠認識規律、利用規律,運用對規律的認識去知道時間,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