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描寫類詩句>邊塞詩>

邊塞詩—《悲憤詩(其一)》

邊塞詩 閱讀(2.43W)

 《悲憤詩(其一)》原文

邊塞詩—《悲憤詩(其一)》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

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

卓衆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上人脆弱,來兵皆胡羌。

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

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

還顧邈冥冥,肝膽爲爛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失意幾徵間,輒言弊降虜。

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豈敢惜性命,不堪其詈罵。

或便加棰杖,毒痛參並下。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

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感時念父母,哀嘆無窮已。

有客從外來,聞之常歡喜。迎問其消息,輒復非鄉里。

邂逅徼時願,骨肉來迎己。己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

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

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

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年,奈何不顧思。

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癡。號泣手撫摩,當發覆回疑。

兼有同時輩,相送告離別。慕我獨得歸,哀叫聲摧裂。

馬爲立踟躕,車爲不轉轍。觀者皆噓唏,行路亦嗚咽。

去去割情戀,遄征日遐邁。悠悠三千里,何時復交會。

念我出腹子,胸臆爲摧敗。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

城廓爲山林,庭宇生荊艾。白骨不知誰,縱橫莫覆蓋。

出門無人聲,豺狼號且吠。煢煢對孤景,怛吒糜肝肺。

登高遠眺望,魂神忽飛逝。奄若壽命盡,旁人相寬大。

爲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託命於新人,竭心自勖勵。

流離成鄙賤,常恐復捐廢。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

 《悲憤詩(其一)》鑑賞

《悲憤詩(其一)》是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全詩一百零八句,計五百四十字,它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在漢末大動亂中的悲慘遭遇,也寫出了被掠人民的血和淚,是漢末社會動亂和人民苦難生活的實錄,具有史詩的規模和悲劇的色彩。詩人的悲憤,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它是受難者對悲劇製造者的血淚控訴。字字是血,句句是淚。

《悲憤詩(其一)》作者簡介

蔡琰(原字昭姬(《後漢書、列女傳》注引《列女後傳》作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陳留圉人,生於公元173年,卒年不詳。(據譚正壁《中國文學家大詞典》,蔡琰生活的時代約在公元162至239年之間)是東漢末年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三國時期著名女詩人、琴家。史書說她“博學而有才辨,又妙於音律。”父親蔡邕是曹操的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