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文章>

優秀勵志文章推薦

勵志文章 閱讀(6.78K)

我們總能從那些優秀勵志文章中讀懂一些人生道理,那麼優秀勵志文章推薦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優秀勵志文章推薦

優秀勵志文章推薦:把自己經營好

作者:冷順

人生,是一場隨變的旅程,太多決定,都被現實虛幻了腳步,走着、走着、迷失了迴心的路。一個天真的少女,一名忠貞的婦人,一位偉大的母親,在每個落定的角色,都不在達標範圍。少女的天真,造就了夢的破碎。忠貞的陪伴,變成生活的困擾。作爲母親,卻沒能陪伴孩子的成長。當婚姻亮起了紅燈,只能接受現實,卻接受不了與孩子的分隔,寧願爲了孩子放棄全世界,也不願爲了世界放棄孩子,然而現實,讓你根本無從選擇。

重來,不是重新來過,而是從心來過,換一種堅持,拾起了生存的鬥志,在回不去的曾經理,整理曾經失去的碎片,明白生活需要的,不是一層不變,不是一心一意,而是給自由留一份自我。不值得擁有的時候去佔有,本身就是是一種覬覦,一種貪婪。生活不是自我感受,而是你所想要的一切,你是否能夠匹配。貪心本身沒有錯,只是有人將它經營成一種不勞而獲,努力去愛去付出,只是滿足了一廂情願的給予,卻沒在乎過別人要的是什麼?

沒有契合的婚姻,是一種多餘,沒有綜合的理念,是一場徒勞。一個人如果沒有足夠的籌碼去應對現實,就不要怪現實太殘忍。能真正給你安全感的,纔是你所擁有的,能夠長遠的纔是永久的。所以,不要去乞求別人,不要去依賴別人,不要去抱怨別人,你所能掌控的只有你自己。任何有價值的事物,都是屬於價值者的智慧。有深度的人,纔有深度的靈魂寄託。

命運讓你用底線才能看透生活,何不放手一搏。與其去擔心人生的大起大落,何不在大起大落中學會生存。婚姻也好、生活也罷、可以挫敗、讓它發生,但不能自暴自棄。當經歷成就了你,你才能成全自己。人生的和諧,不是索取,而是與苦澀彼此取暖,去不斷修正自己,調整自己,變成自己都覺得不幸福都不可能的人。

回望流離失所的那段歲月,那些背叛、那些利用、那些冷眼相對、那些無動於衷、那些咄咄逼人、那些過河拆橋,如今想想又有什麼?每個變得卑鄙的人,也許都曾遇到過卑鄙的人,然後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但其實發泄的方式不一定是以暴制暴,還可以自我檢討、自我強悍、自我超越,除了改變不了的,自己一直都在。任何的不幸,都是一種無常,總會過去。活在自己的包容裏,總比活在別人的算計裏輕鬆,就算做不到原諒,至少可以敬而遠之。

也許再來,我已再是原來的我。在生活裏,沒有了最初的天真,因爲生活最切實際的就是柴米油鹽。在愛情裏,沒有了最初的任性,因爲婚姻是一場互助式的長期合作。在現實裏,沒有了最初的坦誠,因爲防人之心不可無。除了自己,也沒有幾個可以真正信任的人。細數人生,已失去的不少,還重要的不多,想守護的也只是僅僅。雖然我已不再是原來的我,但能在覺悟後歸心,就是善良。久別的愛人,能在懂得後回來,就是幸福。母子之間,能守護陪伴,就是恩惠。心若知足,其他的都是過眼雲煙。所以,努力經營好自己,不是爲了還要得到什麼,只是儘量避免失去。

優秀勵志文章推薦:享受你獨一無二的人生

作者:李娜

我們對於未來,常常過於憂慮。

剛剛大學聯考完的小朋友問我,暑假我該做點什麼提升自己?我有拖延症,而且好像什麼都不會,怎麼辦?我能適應大學生活嗎?

快要大學畢業的朋友問我,我該怎麼做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22歲應該先拼事業還是先談戀愛?

已經工作了幾年的姑娘問我,我想辭職去大城市闖蕩,但是我27歲了,擔心大城市的生活會不會太辛苦,擔心找不到男朋友怎麼辦?

我剛畢業的時候在公司附近跟人合租,對住在我隔壁的那個姐姐印象很深。因爲我從來沒有見過像她那樣無憂無慮的姑娘。她當時快40歲了,皮膚保養得很好,單身,一年前剛從工作了十來年的日本回來。

她跟我們20多歲的年輕人一樣,合租房子,每天早早出門找工作面試,還報了一個翻譯培訓課程。雖然是租來的房子,但是她佈置得很漂亮,嶄新的單人沙發和書桌,牀品也是上好的品牌。下班之後,她會去跑步、讀書,週末偶爾會在廚房做美食。她把日子過得很精緻,也很鬆弛,沒有浮躁氣,也沒有很多大齡單身姑娘的焦慮。

有一次閒聊,我問她爲什麼回國。她說,因爲當時喜歡一個國內的男生,就辭掉工作回來了。兩個人相處了一段時間,發現並不合適,就分了手。然後,她就一個人從廣州來了北京。

我的另一個朋友Jenny也是這樣。她29歲的時候,忽然就從世界500強辭職,跑到美國去念書。她提着兩隻巨大的行李箱晃晃悠悠去了波士頓,用積蓄交了學費,和同學合租公寓。她慢慢學習搭乘公共交通,練習一個人去餐廳吃飯,練習去適應波士頓的天氣。

那兩年,Jenny一邊在學校苦讀拿學位,一邊在北美洲旅行,並且交了個美國男朋友,還出版了一本書。後來再見到她,我覺得她和之前沒日沒夜工作的時候完全不同,不再活在緊張的日程表裏,不再整日憂心忡忡,整個人神采奕奕,散發着迷人的光芒。

她說,當她放下了憂慮,讓生活撲面而來,生活真的給她打開了更多的可能性。

“生活,其實有它自己的意志,有它自己的軌道和方向,甚至大多數時候,是我們在被生活推着走,是我們沿着生活給我們規劃出的軌道和方向,一路向前奔跑。而究竟在哪個路口轉彎,我們並不知道。”

我一位寫作圈的朋友在文章中這樣說。她在電視臺工作,24歲那年,得到一個外派的機會,去南美做駐外記者。她決定把握住這次機會,可是對於未來的工作、愛情,甚至結婚生子,她的憂慮也達到了頂點——24歲的她不禁拷問自己,“你什麼時候才能放下所有憂慮,讓生活撲面而來?”

3年的駐外記者生涯很精彩,她行走在南美,眼界和見識如清風加冕。3年後再回北京,異域的文化已經融入她的血液,那一段駐外生涯也成爲她生命中難以忘懷的華彩。雖然她常常自嘲,當時自己是冒着和男朋友分手的風險出去的,可我還是覺得,那是她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

張愛玲有一篇短文叫《非走不可的彎路》——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麼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着我。母親攔住我:“那條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你還有什麼不信?”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上走過來,我爲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文章的結尾,張愛玲這樣說,“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可是我們呢,爲什麼沒有了試錯的勇氣,反而整日憂心忡忡,害怕走了彎路,甚至害怕走了一條性價比不那麼高的路,落後於別人?我們憂慮的,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整天憂慮着未來,卻又那麼迷茫,不知道怎樣在當下努力。所以,一天天過去,一年年過去,好像一切都沒有變。

我們是否可以放下憂慮,享受每一個當下,沉浸在當下的生活中,並且踏踏實實去努力呢?

我曾經也非常憂慮未來,特別是二十七八歲那兩年,工作沒有起色,感情生活一片空白。我每天都特別惶恐,擔心自己會一直愁眉苦臉地活下去,孤獨終老。

我休假飛到雲南去旅行,可是並沒有心情看風景。大理溫柔的風撲面而來,古城到處洋溢着浪漫的氣息,可是我只想哭。我在長途汽車上哭;我關上旅館房間的門,坐在牀上哭;面對着美麗的洱海,在新年煙花燃起的時候哭;我去麗江,在束河古鎮的咖啡館裏哭……

那時候,我的憂慮一定也達到了頂峯吧。看不清前路的時候,我們都迷茫憂慮,可是一味沉溺於憂慮的情緒,卻是於事無補的啊。

不如放下憂慮,讓生活撲面而來吧。

生活有自己的軌跡,也許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聆聽內心的召喚,然後真正付出努力。只有走得更遠,才能更開闊,纔能有答案。

放下對未來的種種憂慮,現在就開始努力吧,看看上天會給你什麼禮物。也許是驚喜連連,也許是空空如也,可是無論哪一種人生,對我們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啊。

優秀勵志文章推薦:你明明什麼都沒有,憑什麼事事不將就

作者:橙耶

1

大學時代,室友C姑娘始終堅持“不將就”的原則生活着。

在四人寢室裏,她的生活是最精緻的。

面膜雷打不動的一週兩次,基礎護理日日不停,防曬美白產品擺滿一抽屜。夏天出門必須全副武裝,冬天出門依然抹着防曬霜。相比之下,我們三真是“tough girl”氣質暴露無疑。

軍訓時我們三黑了幾個度,褪了兩層皮,當然我們也抹了防曬霜。她,拒絕變黑,塗着高度的防曬霜,把帽檐壓到最低,還是在太陽底下站了20分鐘後裝生病,和教官說了一下,就躲到樹蔭下。

軍訓兩週,除了兩三天陰雨天氣,她基本都在樹蔭下。爲了成功拿到合格評價,她託一個做醫生的親戚打了病症證明,這事才了結。

事後她看我們三黑成她眼裏“慘不忍睹的模樣”,說了一句,“我纔不要將就呢,變黑太醜了。”

我們三都沒說話。

C姑娘交友也秉持着“不將就”的原則,她熱衷於認識學生會會長,社長這類人,對普通同學冷冷淡淡,對我們三也是。

關於吃飯,除了食堂裏的五穀粥在她眼裏“尚可下嚥”之外,其他的食物,她根本無法接受。好在她的家就在本市,她回家吃飯。

畢業後,當年與C姑娘相談甚歡的各位大學紅人在自己的領域混得風生水起,也有意無意忽略了C姑娘。C姑娘有着好看的臉蛋,順利拿到實習資格,卻在半個月內離職。理由是:工作太累,經常加班,經理無

釐頭,看不懂她的策劃案。她陸續換了幾家公司,都是無疾而終。

她在朋友圈裏寫着:“唯有不將就的人,才配得上更好的生活。”附着一張辭職信照片。

畢業一年後的同學聚會,C姑娘沒有到場。一位和她同鄉的同學說,她在親戚家的公司上班,領着不多的薪資,朝九晚五,工作內容單調無聊。而C姑娘的朋友圈也久久沒有更新。

2

H小姐是我在實習時認識的一個實習生。

我們是同一批進公司的,實習工資都是2k。

租房水電費等雜七雜八的費用除去以後,我勉強應付得了三餐和日常用品的話費,爲了上班時保證淡妝,我買了國產老牌性價比高的化妝品(說白了就是窮哈哈),很省地用。正式的服裝就兩套,吃飯的時候

很注意,不敢把湯水什麼的弄到上面,雨天會提早一小時出門,坐最早的公交車,慢慢撐傘走路,特別怕泥水濺了一身。

出於自尊心和曾經對父母誇下的海口“畢業了絕對不拿家裏一分錢”,我沒開口向爸媽要錢,在狹窄的出租隔間裏,裹着2牀舊被子,抱着暖水袋度過瑟瑟寒冬夜,因爲空調太舊了,耗電大而且容易壞,房東

會因此收走一大筆維修費(其實也就兩三百塊,當時對我來說簡直就是打劫)。

而H小姐在我眼裏,過的是賺2k花2w的生活。

每逢聚會,除了非去不可的情況,我統統推掉,H小姐則是場場必到。她說,這可是積累人脈的好機會,平時也會有意無意在我面前說說昨天聚會又加了多少人的微信,說誰誰誰是部門主管,總經理什麼的。

我一邊喝着公司提供的免費熱咖啡,一邊敲着鍵盤,不太認真聽着。

另外,H小姐的裝扮是我們這批實習生中最好的,最最fashion的。

她每天都畫着精緻流行的妝,穿着輕奢品牌職業裝,拎着名牌包。偶然在休息室看見她補妝,用的是Dior這樣的產品。

工作之餘,大家在格子間裏聊天,有人表示很羨慕H小姐,實習工資這麼低,她的生活質量可挺高了。

H小姐說,“生活纔不能將就,不將就,纔會有更好的生活啊。”

大家感嘆,自己這過得是什麼日子,H小姐才懂生活啊。

後來,和另外一個實習生A聊天的時候,得知她和H是大學同學。從A那裏,我得知H小姐的家庭其實並不富裕,就是普通的小康家庭。H在大學時代,就過着不將就的生活。

高曉鬆的那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讓她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從不將就的她,衣服非名牌不穿,美名其曰“人窮可以,不可以沒品味”。購買化妝品,爲了“不傷害皮膚,純天然更健康”,她買的都是進口貨。

代價是,她的父母辛苦加班賺錢,吵過架,而她用一句“女孩子要富養”噎的父母喘不過氣來。

父母無力供養,她的信用卡張張刷爆,每月還款日都在拆東牆補西牆。找人借款,被人發現還不了,速速拉黑。

這就是她眼裏不將就的生活嗎?

實習結束,她沒留下。

她離開前說:“反正我也不喜歡這裏,這麼多人在一個工作間,多擠啊。”

經理給她的評價是:外在形象佳,工作能力卻遲遲不提高。

漂亮是職場利器,倘若沒有實力打底,卻是蒼白無比。

工作能力是硬件,美好的外表是重要,但外表是錦上添花。

很贊同那句話,“你想要錦上添花,你得先成爲錦。”

當我們還是普通的布時,先加工自己,提高內在質量,而不是急着潑上繽紛色彩。

3

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願意將就。——《何以笙簫默》

“不將就”是一種態度。

它或許拯救你於庸常生活,鼓勵你追逐心之所向。

但現狀是,我們能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不將就。

C姑娘和H小姐的通病就是,明明什麼都沒有,還要事事不將就。

你在經濟能力尚且薄弱時,將就的應該是名牌衣服,工作能力纔不輕易將就;你在依賴父母供養的時候,將就的應該是那些說走就走的旅行,閱歷見識才不需要將就;你在軍訓期間,將就的應該是毒辣的陽光,吃苦堅持的品質纔不可以將就。

因爲,重要的不是你將不將就,而是你將就了什麼。

四年裏,室友D爲了爭取公費出國留學,背單詞考證書過GRE,忙得不亦樂乎,經常溫習到深夜,熬出來黑眼圈;室友M熱衷於旅行,每天兼職,忍受老闆的苛刻要求,每逢暑假就拿着不多的工資窮遊國內各地,大三時還去了澳大利亞,旅行結束就勞心勞力寫旅遊見聞和攻略,和驢友聊着聊着也忘了時間。

爲了掙更多的錢,M從最初的咖啡館奶茶店8元/小時的服務員,到100元/小時的家教,再到300元/小時的帶班老師。

D成功申請到留學資格,在英國過着想要的留學生活。M在一家雜誌社實習,寫着自己拿手的旅遊攻略,靠在各大網站積攢的驢友粉絲們在媒體界初露鋒芒。

對,她們將就過生活,但她們卻從未將就自己的追求。

年輕的我們或許一無所有,此時不必死磕“不將就”,而是坦然地去將就某些事,以達成那些我們不願將就的事。

我們總能從那些優秀勵志文章中讀懂一些人生道理,那麼優秀勵志文章推薦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優秀勵志文章推薦:把自己經營好

作者:冷順

人生,是一場隨變的旅程,太多決定,都被現實虛幻了腳步,走着、走着、迷失了迴心的路。一個天真的少女,一名忠貞的婦人,一位偉大的母親,在每個落定的角色,都不在達標範圍。少女的天真,造就了夢的破碎。忠貞的陪伴,變成生活的困擾。作爲母親,卻沒能陪伴孩子的成長。當婚姻亮起了紅燈,只能接受現實,卻接受不了與孩子的分隔,寧願爲了孩子放棄全世界,也不願爲了世界放棄孩子,然而現實,讓你根本無從選擇。

重來,不是重新來過,而是從心來過,換一種堅持,拾起了生存的鬥志,在回不去的曾經理,整理曾經失去的碎片,明白生活需要的,不是一層不變,不是一心一意,而是給自由留一份自我。不值得擁有的時候去佔有,本身就是是一種覬覦,一種貪婪。生活不是自我感受,而是你所想要的一切,你是否能夠匹配。貪心本身沒有錯,只是有人將它經營成一種不勞而獲,努力去愛去付出,只是滿足了一廂情願的給予,卻沒在乎過別人要的是什麼?

沒有契合的婚姻,是一種多餘,沒有綜合的理念,是一場徒勞。一個人如果沒有足夠的籌碼去應對現實,就不要怪現實太殘忍。能真正給你安全感的,纔是你所擁有的,能夠長遠的纔是永久的。所以,不要去乞求別人,不要去依賴別人,不要去抱怨別人,你所能掌控的只有你自己。任何有價值的事物,都是屬於價值者的智慧。有深度的人,纔有深度的靈魂寄託。

命運讓你用底線才能看透生活,何不放手一搏。與其去擔心人生的大起大落,何不在大起大落中學會生存。婚姻也好、生活也罷、可以挫敗、讓它發生,但不能自暴自棄。當經歷成就了你,你才能成全自己。人生的和諧,不是索取,而是與苦澀彼此取暖,去不斷修正自己,調整自己,變成自己都覺得不幸福都不可能的人。

回望流離失所的那段歲月,那些背叛、那些利用、那些冷眼相對、那些無動於衷、那些咄咄逼人、那些過河拆橋,如今想想又有什麼?每個變得卑鄙的人,也許都曾遇到過卑鄙的人,然後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但其實發泄的方式不一定是以暴制暴,還可以自我檢討、自我強悍、自我超越,除了改變不了的,自己一直都在。任何的不幸,都是一種無常,總會過去。活在自己的包容裏,總比活在別人的算計裏輕鬆,就算做不到原諒,至少可以敬而遠之。

也許再來,我已再是原來的我。在生活裏,沒有了最初的天真,因爲生活最切實際的就是柴米油鹽。在愛情裏,沒有了最初的任性,因爲婚姻是一場互助式的長期合作。在現實裏,沒有了最初的坦誠,因爲防人之心不可無。除了自己,也沒有幾個可以真正信任的人。細數人生,已失去的不少,還重要的不多,想守護的也只是僅僅。雖然我已不再是原來的我,但能在覺悟後歸心,就是善良。久別的愛人,能在懂得後回來,就是幸福。母子之間,能守護陪伴,就是恩惠。心若知足,其他的都是過眼雲煙。所以,努力經營好自己,不是爲了還要得到什麼,只是儘量避免失去。

優秀勵志文章推薦:享受你獨一無二的人生

作者:李娜

我們對於未來,常常過於憂慮。

剛剛大學聯考完的小朋友問我,暑假我該做點什麼提升自己?我有拖延症,而且好像什麼都不會,怎麼辦?我能適應大學生活嗎?

快要大學畢業的朋友問我,我該怎麼做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22歲應該先拼事業還是先談戀愛?

已經工作了幾年的姑娘問我,我想辭職去大城市闖蕩,但是我27歲了,擔心大城市的生活會不會太辛苦,擔心找不到男朋友怎麼辦?

我剛畢業的時候在公司附近跟人合租,對住在我隔壁的那個姐姐印象很深。因爲我從來沒有見過像她那樣無憂無慮的姑娘。她當時快40歲了,皮膚保養得很好,單身,一年前剛從工作了十來年的日本回來。

她跟我們20多歲的年輕人一樣,合租房子,每天早早出門找工作面試,還報了一個翻譯培訓課程。雖然是租來的房子,但是她佈置得很漂亮,嶄新的單人沙發和書桌,牀品也是上好的品牌。下班之後,她會去跑步、讀書,週末偶爾會在廚房做美食。她把日子過得很精緻,也很鬆弛,沒有浮躁氣,也沒有很多大齡單身姑娘的焦慮。

有一次閒聊,我問她爲什麼回國。她說,因爲當時喜歡一個國內的男生,就辭掉工作回來了。兩個人相處了一段時間,發現並不合適,就分了手。然後,她就一個人從廣州來了北京。

我的另一個朋友Jenny也是這樣。她29歲的時候,忽然就從世界500強辭職,跑到美國去念書。她提着兩隻巨大的行李箱晃晃悠悠去了波士頓,用積蓄交了學費,和同學合租公寓。她慢慢學習搭乘公共交通,練習一個人去餐廳吃飯,練習去適應波士頓的天氣。

那兩年,Jenny一邊在學校苦讀拿學位,一邊在北美洲旅行,並且交了個美國男朋友,還出版了一本書。後來再見到她,我覺得她和之前沒日沒夜工作的時候完全不同,不再活在緊張的日程表裏,不再整日憂心忡忡,整個人神采奕奕,散發着迷人的光芒。

她說,當她放下了憂慮,讓生活撲面而來,生活真的給她打開了更多的可能性。

“生活,其實有它自己的意志,有它自己的軌道和方向,甚至大多數時候,是我們在被生活推着走,是我們沿着生活給我們規劃出的軌道和方向,一路向前奔跑。而究竟在哪個路口轉彎,我們並不知道。”

我一位寫作圈的朋友在文章中這樣說。她在電視臺工作,24歲那年,得到一個外派的機會,去南美做駐外記者。她決定把握住這次機會,可是對於未來的工作、愛情,甚至結婚生子,她的憂慮也達到了頂點——24歲的她不禁拷問自己,“你什麼時候才能放下所有憂慮,讓生活撲面而來?”

3年的駐外記者生涯很精彩,她行走在南美,眼界和見識如清風加冕。3年後再回北京,異域的文化已經融入她的血液,那一段駐外生涯也成爲她生命中難以忘懷的華彩。雖然她常常自嘲,當時自己是冒着和男朋友分手的風險出去的,可我還是覺得,那是她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

張愛玲有一篇短文叫《非走不可的彎路》——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麼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着我。母親攔住我:“那條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你還有什麼不信?”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上走過來,我爲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文章的結尾,張愛玲這樣說,“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可是我們呢,爲什麼沒有了試錯的勇氣,反而整日憂心忡忡,害怕走了彎路,甚至害怕走了一條性價比不那麼高的路,落後於別人?我們憂慮的,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整天憂慮着未來,卻又那麼迷茫,不知道怎樣在當下努力。所以,一天天過去,一年年過去,好像一切都沒有變。

我們是否可以放下憂慮,享受每一個當下,沉浸在當下的生活中,並且踏踏實實去努力呢?

我曾經也非常憂慮未來,特別是二十七八歲那兩年,工作沒有起色,感情生活一片空白。我每天都特別惶恐,擔心自己會一直愁眉苦臉地活下去,孤獨終老。

我休假飛到雲南去旅行,可是並沒有心情看風景。大理溫柔的風撲面而來,古城到處洋溢着浪漫的氣息,可是我只想哭。我在長途汽車上哭;我關上旅館房間的門,坐在牀上哭;面對着美麗的洱海,在新年煙花燃起的時候哭;我去麗江,在束河古鎮的咖啡館裏哭……

那時候,我的憂慮一定也達到了頂峯吧。看不清前路的時候,我們都迷茫憂慮,可是一味沉溺於憂慮的情緒,卻是於事無補的啊。

不如放下憂慮,讓生活撲面而來吧。

生活有自己的軌跡,也許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聆聽內心的召喚,然後真正付出努力。只有走得更遠,才能更開闊,纔能有答案。

放下對未來的種種憂慮,現在就開始努力吧,看看上天會給你什麼禮物。也許是驚喜連連,也許是空空如也,可是無論哪一種人生,對我們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