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文章>

經典語錄勵志日誌精選兩篇

勵志文章 閱讀(6.5K)

如果你越來越冷漠,你以爲你長大了,其實沒有,長大了就應該變得溫柔,對全世界都溫柔。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推薦的經典語錄勵志日誌精選兩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經典語錄勵志日誌精選兩篇

經典語錄勵志日誌精選·你最漂亮的樣子,是溫柔

每一天我們都要告訴自己:“要剋制慾望要控制情緒,謹言慎行嚴以律己,這不是在把自己變得懦弱,而是在提升中慢慢長大。成熟後的你應該變得溫柔,凡事不以惡意揣度他人,不以私立傷害他人,不詆譭不妄自菲薄,這是我們爲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快樂的源泉。”

女兒剛上高中的時候我去開家長會,認識了她的幾位任課老師,回家後女兒說:“老師們都說我爲什麼不能像你那樣溫柔,倒是像個女漢子。”我回答:“你現在還小,我像你那麼大的時候也不知道溫柔是何物,任性而爲在青春裏暴走,長大了就會變得溫柔,因爲讀的書多了看的世界多了,心就寬了眼界就遠了,溫柔其實是殘酷生活給予我們的禮物。”

上大學以後我對女兒說:“現在應該讓我在你身上看到溫柔的影子了,如果沒有就不是年齡問題了,而是你沒有真正開始成長。”女兒回答了一堆看似理由其實全是藉口的答非所問,總之她覺得她一次只能幹好一件事。我說:“溫柔不是事,而是你面對外界寵辱的一種態度,缺失了這種成長,我不認爲你可以做好現在想要做好的事。”我們所有外在的強悍與粗糙,都是內心脆弱的真實表現,而內在的強大與淡定,外在表現都是溫柔與風度。

我在自己和女兒的成長中,更加了解到漸漸溫柔的過程和意義,你可以在這樣的過程中觸摸到人心柔軟處的溫暖和堅強,爲了你堅持的東西可以最終實現,成熟是成長的驛站,路或許還有很長,溫柔的你卻已經擁有了一往直前的力量。我的母親一生溫柔,從不用激烈的情緒表達憤怒或是不滿,但誰沒有想不開或是挺不住的時候?偶爾問起母親,她說:“對不相干的人不應該憤怒,不會好好說話,總看別人不順眼,都是自己缺失教養,對親近的人則需更加溫和有禮,如果對外講究對自己人卻放肆,纔是做人的失敗。”生活中太多在家當大爺,在外卻當孫子的人,說起來都是“身不由己”,卻讓最親最愛的人看到自己最醜陋的臉和脾氣。我們總以爲會被親人和愛人原諒,卻從來沒想過是傷口就都會留下疤痕,每每看到每每黯然,再寬厚的心也很難了無痕跡。

你想要看看自己最醜陋的樣子,那就在憤怒過後,吵鬧過後,嫉妒過後,哭泣之後照照鏡子,那裏會有一張扭曲變形的臉和一顆貪婪膽怯的心,沒有人會喜歡你的那副樣子,再愛你的人久了也會心生厭倦。我爲瑣事煩惱也有吃不下睡不好的時候,第二天照鏡子簡直就是觸目驚心,自己都開始討厭自己。所以我學會爲了顏值也要控制情緒,爲了活着的體面也要挺住不哭泣,爲了自己的腔調也會嚥下不訴說。

如今即便是在愛我的男人面前,我也絕不會讓他看到我不漂亮的樣子,於是慢慢的和顏悅色,漸漸的溫柔有加,很少再被激怒用發脾氣小題大做。再後來這就成了我生活的常態,一直好好說話,一直柔聲細語,我終於覺得自己像媽媽了。偶爾再有讓他擔心的時刻,我也會盡快調整,他忙完工作趕回家陪我的時候,我已經化了淡妝換了裙子,坐在咖啡館等他了。我說:“高興的時候在家裏等你,不高興的時候就在咖啡館裏等你。”我時時刻刻都要活得漂亮一點,那樣我身邊的人也會覺得幸福和安心,這不就是最好的回報嗎?他是那麼的愛我。

愛情是瘋狂的,婚姻是瑣碎的,溫柔是永恆的。用溫柔爲愛情掌舵,爲婚姻添彩,日子就會越過越順心了。有時候,我們不懂,是自己掩耳盜鈴或者傷得不夠深。我不是在描繪童話裏的世界,我只是用文字在訴說我們凡俗的生活,至於我們最終把生活過成了什麼樣子,完全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你想要的就自己去努力,如果你先因疲憊做了放棄,就不要說愛情是謊言,婚姻是沙漠,幸福是童話。其實,沒有生活,沒有情感,哪來的童話呢?

即使所有的情感被冷漠冰封,那冰封下也涌動着生的希望;即使所有的愛情都以悲傷落幕,那悲傷中也有我們自己知道的美好;即使所有的婚姻都是沉默的,那沉默裏也有我們彼此付出的深情。這世間最大的幸福與最深的傷痛,都源至於那一個“愛”字,而溫柔可以將幸福無限的延長,可以將傷痛安靜的撫平。溫柔是這世間最優秀的品質與修養之一。如果我們不能對親人和顏,對愛人悅色,對朋友體諒,對老幼遵愛,對鰥寡孤獨予以關注照顧,我們就都欠缺完整的人格。

我們成不了偉人,當不了英雄,但可以用溫柔去成全“我本善良”這一句最平實的人性表白。我們也許不能用溫柔留住永恆的愛情,卻可以用溫柔將我們的愛永久的保鮮,任何時候開啓時,都芳芬誘人。溫柔永恆,眼睛裏可以流淌出款款的深情,沒有語言也會在瞬間將你溫暖的包圍,舉手間可以流露出深深的牽念,沒有聲息卻能夠暗香纏綿。

如果你越來越冷漠,你以爲你長大了,其實沒有,長大了就應該變得溫柔,對全世界都溫柔。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美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花開,歷經了歲月的風雨,那種溫柔依舊無所不在,陪伴自己的孤單,撫慰別人的魂靈。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舊熱愛生活。

無論我走到哪裏,那都是我該去的地方,經歷一些我該經歷的事,遇見我該遇見的人,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會溫柔相待,因爲我要給生活一張最漂亮的我。

經典語錄勵志日誌精選·我爲你雪中送炭,你願我家破人亡

某人在四線城市,有套單位集資建的小房子,60㎡左右,因爲房子小,家裏經濟情況改善後,某人又買了一套大房子。因爲裝修新房等原因,小房子一直空着。

這時某人鄉下有個親戚過來打工。親戚就說,不如把房子租給我吧,我付你房租。某人同意了,考慮到當時租金也就500塊錢,還不如不要。就這樣,過去了很多年,親戚一直也沒給過租金。而這期間房價一直在上漲,租金自然也漲;某人在這期間又陸續買了2套房子,貸款。

後來,某人相中了一個新建商場的商鋪,地段價格十分誘人。商鋪昂貴,某人要買商鋪就必須要賣掉2套房子。權衡之後決定賣掉給親戚的那套房子,再賣掉一套貸款的房子。好的地段當然看上的人很多,時間有限,所以某人就去和親戚講,能不能儘快再找個房子租。

接下來,就是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劇情了。親戚非常生氣,表示:“你什麼意思,這不明擺着攆人走嗎?有話你就明說,我們交你租金不就行了嗎?至於找個藉口把人往外攆嗎?你這不缺德嗎?”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親戚根本就不去找房子,某人實在等不了,直接自己去中介找了間合適的房子,並且表示可以先墊付1月的租金。親戚一看,實在是沒辦法了,說那你直接把房子賣我吧!

某人着急買商鋪,況且賣誰不是賣啊。但萬萬沒想到,親戚提出10萬塊錢買這套房子!某人心情簡直日了狗,按市價這套房子已經升值到23萬,中介甚至表示,如果賣20萬可直接現金收房。

某人無法接受。然後親戚就找了很多人過來說:兩口子不容易,孩子還上學,打工也不輕鬆,你們兩家又是這麼近的親戚,你們家好幾套房子,那麼有錢,也不缺他這點小錢,就算照顧親戚了,便宜賣給他得了巴拉巴拉……

某人最後表示可以看在親戚的面子上,20萬賣給他,親戚要是不買,就直接委託爲中介了。然後畫風就變成了這樣:“你們這是要把人趕盡殺絕啊!爲了錢,連親戚也不認,爲了錢,連心都黑了。你這樣要遭報應的,你這樣要家破人亡的!”

最後的結果是,兩家人鬧得仇人一樣。

故事講完了,是真事兒,歡迎對號入座。太宗曾經曰過,以史爲鑑,可知興替。恩將仇報的故事簡直寫滿了史書,當年北燕王高雲,救了兩個吃不上飯的壯士,又賜寶物又賜美酒的,時不常地還一起玩玩美女(咦……)結果呢?這倆壯士某天突然想:憑啥咱倆天天見到他還要鞠躬下跪的,憑什麼他是王,咱們連個官都沒有,然後兩個人持劍入宮,活生生把北燕王給弄死了。

自古,中國有句很耐人尋味的諺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我爲你雪中送炭,你願我家破人亡,更有甚者,真的就上來把你弄死了!

柏楊先生在《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對貴民族的劣根性表述的入木三分。不過,作爲一個嚴肅的公衆號,我想應該拋卻所謂的“中國人的劣根性”,嚴肅地談一談造成這種畸形情感狀態的根源。

很多年以前,我和蜘蛛俠聊天(謝謝,我知道,這個逼裝的有點過了),他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我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擁有一顆悲憫之心是非常高尚的,許多有能力的人,將這顆悲憫之心化爲滿腔熱血,去無私地幫助那些身邊的弱勢羣體。很多慈善家、NGO組織者和心懷悲憫的好人,在對某些人(注意是某些人)進行幫助之後,卻事與願違,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幫助,竟然回饋我們的是冷冰冰的傷害。

你說,我身邊沒有這樣的事,你騙人,我不信我不信我就是小公舉,處於社會底層的民衆都是非常勤勞善良的。好吧,上圖:

一個饅頭店主,看到很多環衛工人和流浪漢吃不上熱乎飯,開辦了“愛心饅頭”,免費送熱乎饅頭。過分的不僅僅是“我不要饅頭了,你退錢給我吧”,更多過分的在於,停止免費送饅頭後,很多“純潔善良的底層民衆”大鬧饅頭店,污衊栽贓者有之,破口大罵者有之……

我真的很難忘記饅頭店店主哭泣的畫面。店主和她幫助的人非親非故,而且人數龐大,不可能來領饅頭的人都是“壞人”。爲什麼這些人都沒意識到:他們本該感謝這位在寒冬中送他們熱饅頭的善良女人啊!

爲什麼?

如果用經濟學的概念解釋,我認爲這是一種“感恩的邊際效應”。神馬是邊際效應呢?枯燥的經濟學定義我就不在這裏複製了,我來舉個栗子吧:

你快餓死了,有人給了你一個饅頭,你感激的恨不得給他做牛做馬;然後又有人送你饅頭,你感激的痛哭流涕;然後,又一個饅頭之後,你飽了;然後,依然有人不斷送你饅頭……

當你手裏攥着幾十個饅頭,你幾乎已經忘記這些人救了你,你的心理很可能是:我艹,這幫傻B慈善作秀的爲什麼只知道送饅頭,我還需要衣服,我還需要錢……

第一次收到來自陌生人的幫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心存感激的,但如果同一個人對他施惠第2次、第3次、第100次之後呢?

不好意思,他會覺得這理所應當!一旦你停止了對他的幫助,他反而會心生怨念。重要的是,在這一連串的活動中,受到幫助的人心中的感激遞減,而遞減到一定程度上,受助者幾乎已經坦然地接受別人的饋贈,並認爲這理所應當。最後,受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並絲毫在心理上不覺得這有任何不妥。

你說,饅頭店資助的都是底層窮人,窮人畢竟有其思維侷限性。好,我再舉個例子,受資助者都是“天真無邪”的學生,其中不乏大學生

有多人還記得這位曾經感動中國的歌手?

叢飛,是的,這實在是個悲傷的故事。作爲曾經風光的男歌手,叢飛短暫的一生參加400多場義演,累計捐款300多萬,資助183名貧困學生,爲了供貧困兒童上學拼命演出,耽誤了治療,死於胃癌,終年37歲。在叢飛身患胃癌實在無法繼續資助時,那些天真無邪的學生和國家棟梁的大學生是怎麼做的呢?

“騙子,義演賺了那麼多,胃病能花多少錢”

“你不是說好要把我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你還在上國中你就不出錢了,你不是坑人嗎?”

“我現在在治療所以不能繼續匯款。”

“那你什麼時候才能治好病演出掙錢啊?”

掙你媽逼啊!

Sorry,我爆粗口了,請善意地相信作者是個溫和的人,我只是覺得,這裏應該有粗口!

很難想象叢飛最後的日子是怎麼度過的。家徒四壁,他去世的時候,女兒還不到一歲,那些他曾經拼命工作省吃儉用去幫助的人,在他頻死時刻,還在和他伸手要錢,態度冰冷而強硬,很多學生甚至拒絕承認被叢飛資助過,更別提看望。

《中國青年報》當年的報道,注意最後一句:“我從沒有強迫過他”。

爲什麼?

除了“感恩的邊際效應”之外,我再向各位普及一個心理學概念:“失敗者的憤怒”。

失敗者的憤怒,是源於對自己失敗的境遇感受到的自卑與恐慌,但由於人總是能夠無條件的原諒自己,因此這種對自身境遇的自卑與恐慌,在自我心理的調節下(或者你可以理解爲扭曲下),從一開始就跳出了自我的檢討,而轉嫁到他人。你看文革中打死自己親友的人,至今也認爲是那個時代的錯誤,而從不承認自己對這件錯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叢飛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感恩的邊際效應”加上“失敗者的憤怒”。因爲這種心理上的扭曲,受助者搖身一變,從“受人資助”變成了“被叢飛利用”的弱勢羣體,不僅逐漸忘記了當初第一次接到資助的感動,到最後,被資助者反而認爲叢飛幫助自己是有目的,轉而仇恨叢飛。

強於自己的人總在提醒自己的失敗,而人又無條件原諒自己的無能並轉移自己的自卑。因此“失敗者的憤怒”在越親近的關係中,表現的越明顯,因爲他潛意識裏認爲你們的能力思維格局都是一個層次的,你比我過得好,只是運氣好而已,他永遠看不到你自身的努力。雖然部分人確實是因爲運氣好而過上好日子的。

當年都是一起玩泥巴的小夥伴,憑什麼你開賓利;當年都是一起吃路邊攤的好閨密,憑什麼你拎愛馬仕嫁高富帥而我買個尿不溼還要比價;當年都是村裏的破落戶,憑什麼你家住別墅而我依然只能在土坯房裏打麻將……

“你現在過的比我好,早晚有一天會落魄”就是一種典型的失敗者的憤怒。

“我給你一顆糖,你看到我給別人兩顆,你就對我有看法了,但你不知道他也曾給我兩顆糖,而你什麼都沒給過我。”朋友圈盛傳的這段話,也是一種典型的失敗者的憤怒,糖塊數量的不公平使她在潛意識中有了自己處於“失敗的朋友關係”的擔憂與自卑,而本能引導她直接將問題轉移到送糖者身上,“是你做人有問題”,而如果不幸你一直無私地送她糖,那麼她更早已沒有當初接受第一塊糖時的溫暖與感動,所以,一旦你送的少了或者停止贈送,你的朋友將不可逆轉地產生憤怒!

好了。

今天的補丁織完了,如果你不幸遇到開篇故事那樣的朋友親戚,甚至叢飛這樣極端例子。

這時候,你也許應該神情閒淡地對那些正恬不知恥的正伸手向你要錢的忘恩負義者說一句:你媽正在墳頭上跳廣場舞呢,趕緊回家看看吧!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經典語錄勵志日誌精選兩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