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人物>

名人奮鬥取得成功的事例

勵志人物 閱讀(2.5W)

生命,需要我們去奮鬥!成功,一樣需要我們去奮鬥!本站小編精心爲大家蒐集整理了名人奮鬥取得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奮鬥取得成功的事例

名人奮鬥取得成功的事例篇1:弗蘭克斯

弗蘭克斯少校躺在死氣沉沉的病房內,凝視着聖誕樹發呆。這本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候,而弗蘭克斯卻傷感不已。7個月前在柬埔寨時,一塊手榴彈片戳進了他的左腿。醫生已確定爲他做截肢手術。

弗蘭克斯畢業於西點軍校,在校時是棒球隊隊長。他曾下定決心終身從軍,但現今看來,退伍似乎是唯一的選擇。儘管弗蘭克斯感到自己仍有許多東西,比如作戰經驗、技術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貢獻給部隊,不過他也知道,受過重傷的軍人很少有回到現役的:他們必須通過每年一次的健康考覈,包括徒步行軍兩英里。弗蘭克斯吃不準自己戴着假肢能否勝任那種事情。

手術後最讓弗蘭克斯感到悲哀的,是他再也不能在棒球場上一展雄姿了。在每週舉行的棒球賽中,輪到他擊球時,都得靠別人代他跑壘。

有天在等候擊球輪次時,弗蘭克斯注意到一名隊友滑進了第三壘。他尋思:如果我做同樣的嘗試,情況會怎樣呢?當弗蘭克斯擊球時,他一棒把球擊到了場中央。他揮手叫替其跑壘者讓開,自己邁動僵硬的腿,開始了痛苦的跑步。在第一壘和第二壘之間,他瞅見外野手將球拋向第二壘的守壘員。他於是閉上眼,拼命使自己往前衝,一頭滑進了第二壘。裁判喊道:“安全入壘!”弗蘭克斯欣慰地笑了。

幾年後,弗蘭克斯率領一箇中隊穿越惡劣的地形進行戰地訓練。上司懷疑一位截肢者能否接受這種挑戰,但弗蘭克斯用行動作出了肯定的回答。“這使我跟士兵們的關係更爲密切,”他說,“每當我的假肢陷入泥濘時,我就叮嚀自己:‘這便是你無腿可站時的情形。’”今天,弗蘭克斯已晉升爲四星上將。“失去一條腿使我認識到:限制因素的大小,取決於你的態度。”他感慨地說,“關鍵是要全力集中於你所擁有的,而不是你所沒有的。”

名人奮鬥取得成功的事例篇2:諾貝爾

1864年9月3日這天,寂靜的斯德哥爾摩市郊,突然爆發出一連串震耳欲聾的巨響,滾滾的濃煙霎時間衝上天空,一股股火苗直往上竄。僅僅幾分鐘時間,一場慘禍發生了。當驚恐的人們趕到出事現場時,只見原來屹立在這裏的一座工廠已蕩然無存,無情的大火吞沒了一切。火場旁邊,站着一位30多歲的年青人,突如其來的慘禍和過度的刺激,已使他面無血色,渾身不住地顫抖着——這個大難不死的青年,就是後來流芳百世的大化學家諾貝爾。

諾貝爾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所創建的硝化甘油炸藥的實驗工廠化爲灰燼。人們從瓦礫中找出了5具屍體,其中一個是他正在大學讀書的、活潑可愛的小弟弟,另外4人也是和他朝夕相處的親密的助手。燒得焦爛的5具屍體,令人慘不忍睹。

諾貝爾的母親得知小兒子慘死的噩耗,悲痛欲絕。年老的父親因太受刺激引起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然而,諾貝爾在失敗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卻沒有動搖。

慘案發生後,警察當局立即封鎖了出事現場,並嚴禁諾貝爾恢復自己的工廠。人們像躲避瘟神一樣避開他,再也沒有人願意出租土地讓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

這一連串挫折並沒有使諾貝爾退縮。幾天以後,人們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上,出現了一隻巨大的平底駁船,駁船上並沒有什麼貨物,而是擺滿了各種設備,一個青年人正全神貫注地進行一項神祕的試驗。他就是在大爆炸後被當地居民趕走了的諾貝爾!

大無畏的勇氣往往會令死神也望而卻步。在令人心驚膽顫的實驗中,諾貝爾沒有連同他的駁船一起葬身魚腹,而是經過多次試驗,他發明了雷管。雷管的發明是爆炸學上的一項重大突破。接着,他又在德國的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

一時間,諾貝爾生產的炸藥成了搶手貨,源源不斷的訂貨單從世界各地紛至沓來,諾貝爾的財富與日俱增。

然而,獲得成功的諾貝爾並沒有擺脫挫折。

不幸的消息接連不斷地傳來:在舊金山,運載炸藥的火車因震盪發生爆炸,火車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國一家著名工廠因搬運硝化甘油時發生碰撞而爆炸,整個工廠和附近的民房變成了一片廢墟;在巴拿馬,一艘滿載着硝化甘油的輪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顛簸引起

爆炸,整個輪船全部葬身大海……。

面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諾貝爾沒有被嚇倒,沒有被壓垮,更沒有一撅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恆心,使他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返顧,堅忍不拔。在奮鬥的路上,他已習慣了與死神朝夕相伴。

諾貝爾把挫折踩在了腳下,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獲專利發明權355項。他用自己的鉅額財富,創立的諾貝爾科學獎,被科學界視爲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在爲人生的理想不懈地奮鬥,但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我們極易選擇放棄和退縮,那將一事無成。諾貝爾說:“堅忍不拔的勇氣是實現目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條件!”

名人奮鬥取得成功的事例篇3:危機感成就的央視名嘴

因爲下崗,所以就會有危機感;因爲有危機感,所以纔會拼搏;因爲拼搏,所以纔會成功。

《開心辭典》開播以後,王小丫以趣味而又幽默的主持風格給億萬觀衆帶來了啓迪與歡笑。並因此一舉成名,成爲央視金牌節目的金牌主持人。然而,王小丫的成功卻源於她的一段下崗經歷。

王小丫出生在四川省涼山彝族地區一個普通的職工家庭。父親是報社編輯,母親是工廠工人。1990年9月,王小丫從四川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分配到四川《改革時報》當記者。記者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女承父業,又與自己學習的專業對口,她感到很滿足。可是,一場改革的風暴使她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人生。

《改革時報》是四川省一家經濟類報紙,後改名爲《新經濟時報》、《城市購物導報》。幾易其名並沒有徹底改變報社的厄運。發行量提不上去,經費困難,舉步維艱,這種困境使報社不得不進行改革。這件事發生在1996年7月,當時的王小丫已經在這工作了6年。本來,科班出身的她留在報社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是,那一刻,她猶豫了。面對幾十位白髮蒼蒼的老編輯老記者,她選擇了放棄,把有限的機會讓給了別人。

王小丫下崗後,單槍匹馬到北京去謀生。那個時候,京漂似乎是一種時髦的職業。在北京,有數十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知識分子。要想在北京靠文字混飯吃,談何容易,不少人混不下去,甚至流落街頭。面對數十萬的競爭對手,剛剛下崗的她更加充滿了危機感。她決定重新學習,以此獲得新的機遇。爲此,她報考了北京廣播學院廣電文學系,研修電視文學。1997年,她在北京廣播學院廣電文學系結業後,到中央電視臺經濟部實習。

她是一個性格內向甚至“不會說話”的人。她第一次去採訪的時候居然不知道怎麼提問。然而,下崗的經歷使她充滿了危機感,每次採訪前,都要認真做好準備,強迫自已改變。好在是經濟學科班出身,加之一年的電視文學研修,使她很快找到了採訪的感覺。她的出色表現引起了領導的注意,馬上由實習記者轉爲正式記者。

1998年,央視經濟欄目改版,開闢了《經濟半小時》欄目。新欄目的籌建需要新的節目主持人。單位推薦她參加《經濟半小時》主持人競選。當時,她已經30 歲,並不是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然而下崗的經歷使她恐懼,同時,也激發着她的火一樣的拼搏精神。她抓緊時間備戰,虛心向有經驗的導播請教。“經濟”是一個學術性很強的名詞,聽起來冷冰冰的。爲了能讓自己與衆不同,她硬是把那些深不可測的東西完全在生活中找到對應,把經濟變得感性又通俗。所以,在試鏡頭的時候,她的嫺熟而又通俗的播音風格贏得了評委的認可,她成功入住《經濟半小時》。

真正讓她在央視走紅還是在《開心辭典》這個欄目。20xx年,湖南衛視的《魯豫有約》欄目走紅熒屏。央視爲了提高收視率,決定開辦《開心辭典》。開始的時候,央視決定黃安爲節目主持人,她只是黃安的助理,幹些幫忙抱獎品之類的活。已經走紅熒屏的她給黃安當助手?這在別人看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她覺得這是很正常的。導演選不中自己,這說明自己的能力不行。這種意識使她充滿了危機感。爲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她不但仔細做筆記,還把節目錄像帶回家反覆鑽研。一次,黃安因故不能參加欄目製作,作爲助理的她便代替黃安做了一期節目。這期節目受到了觀衆的好評,收視率直線上升。終於,她替代了黃安。事後,黃安說: “我早就知道我快要做不下去了,因爲我己經被人家‘偷師’不少。她能夠成功,我祝賀她!”

因爲下崗,所以就會有危機感;因爲有危機感,所以纔會拼搏;因爲拼搏,所以纔會成功。下崗的經歷鍛造了王小丫,成就了一代央視名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