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大學聯考勵志>

高三勵志文章2022

大學聯考勵志 閱讀(1.05W)

高三勵志文章對於高三學子來說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xx高三經典勵志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高三勵志文章2022

高三勵志文章20xx:大學聯考毀不了我

1980年,參加大學聯考的人似乎很多,因此搞了個預考,要篩掉大半。

以我的實力,預考不成問題,所以就在開考前一天,我還在太陽下打藍球,滿場撒歡。對於我來說,預考實在是小菜一碟,我的要求不高,上線就行了。考下來結果卻出人意料,總分全片區(文科)第一,那可是由川西南幾個地、市、縣組成的片區啊,這個成績被全市的文科考生引以爲豪。

此後的一個多月裏,我被燦爛的光環所簇擁。校長看見我,笑容格外慈祥,間或還會拍拍我的肩膀,鼓勵幾句;遠近的鄰居也把孩子帶到我家來取經;就連走在路上,都會有人指點着說:“她就是魯稚!”

這一切我哪裏消受得了,畢竟只有16歲,自己也開始飄飄然了。在一篇作文裏,我寫出了這樣的句子:“到北大去過年!”爲了北大,我球也不打了,小說也不看了,成天埋頭奮戰,一個月時間飛逝而過。

終於到了正式大學聯考的前一天,我莫明其妙興奮異常,腦子裏一直在飛快地做題。到了晚上熄燈的時候,興奮還在繼續,我有點擔心了。

人就是怪,越怕睡不着,越是睡不着,夜越來越深,我漸漸焦躁起來。從1數到100,又倒着數回來,都不起作用,只好爬起來,走一陣,又做俯臥撐,企圖把自己整累。但是累了以後還是睡不着,腦子裏全是考題。

有一陣,突然冒出個作文題《號角》,而且鬼迷心竅地認爲說不定明天的作文題就是它。念頭一旦產生,便迅速進入角色,開始在心裏寫這篇《號角》,一時間激情澎湃,妙語連珠,有些句子直到今天都還回憶得起。作文寫完了,又是假想的評卷老師給予我高度評價。這一來更是睡不着,只好又走,又做俯臥撐,如此反反覆覆,終於有了點睡意,猛然間發現天已經大亮了。

心情說不出的沮喪煩躁,泡一杯濃茶,喝下,惴惴不安走進考場。卷子發下來,第一件事就是翻到作文,一看傻了眼,哪是什麼《號角》,是達芬奇畫蛋!

昏沉沉考下來,感覺更不好,到了晚上,又擔心睡不着,就向父親要安眠藥,我們一家人都從來沒吃過這玩藝兒,父親說,萬一吃了藥白天也不清醒呢?想想也是,只好堅持着睡。接下來的情形與頭天一模一樣,如此整整三天,人都快瘋了。直到全部考完,天一黑我就倒在牀上,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但已經無試可考了。

分數下來,勉強上線,北大是去不成了,老師們勸我第二年再考,但我覺得實在無臉回去復讀,再加上痛恨數學,不想再上數學課,就填報了個重慶師範學院中文系。不久接到錄取通知書,我的中學時代就這樣徹底結束了。

現在事情已經過了三十多年,爲了當年的三天失眠,我比那些考上重點大學的同學,多走了很多彎路,付出了更多艱辛,學業、分配、工作、待遇等等,在很多事情上,我無法和他們公平競爭。但我還是一步步走出來了,我在爲當年的幼稚付出代價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多。

人生沒有什麼絕對好或者絕對壞的事,一次考試可以改變人生的進程,卻不能改變人生的方向,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結局,沒有什麼能夠毀掉我,除非我自我毀滅。從這種意義來說,人生猶如馬拉松,哪一步快點慢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向前,堅持!

高三勵志文章20xx:作爲學姐,我必須對即將大學聯考的你們說

還有不到一個月大學聯考了,這些話必須得跟學弟學妹們說。

大學聯考的孩子們。如果語文沒有考好請不要哭泣,因爲當考完數學的時候你會發現哭早了。

在國內你考到哪裏都不重要。因爲這隻能決定你在哪裏玩DOTA而已。填報志願的時候江浙一帶優先,因爲會包郵。還有必須瞭解報考學校宿舍是否有空調,這將直接影響到你大學4年生活的根本質量。大學聯考結束的時候先買一部電量好點的手機,要不然上了大學毛中特,馬哲這樣的課你怎麼熬時間。

還有千萬別擔心考不上怎麼辦,因爲4年之後你還是一樣沒工作。

還有一定要記住這次大學聯考是唯一一次不看長相的考試,希望你們加油。

放心。上了大學你會發現考試不是最重要的。工作也不是最重要的。生活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長相。

最後要記住。你們大學聯考這段時間是幾乎整個人生中知識最豐富的時候。且行且珍惜。知識是會改變命運的。我上大學時候90斤,現在已經110斤了。

如果你在擔心現在的小對象沒有和自己考上一所大學千萬別擔心。因爲就算考上了4年以後你們也未必能在一起。

說了這麼多必須有點正能量。記住蛆也會有插上翅膀滿天飛舞的時候。同時記住蒼蠅終究逃不過吃屎的命運。現在你們必須認真審題。做題細心。用最優異的成績考上一個理想中的大學。最後你才能知道上面說的——全是真的!

高三經典勵志:寫給同樣優秀的你

文/苑子豪

很多事物,都是從第一眼開始你就與之結緣,青睞、嚮往,甚至深愛上它。

是的,比如北大。

我和哥哥獲得自主招生機會的途徑不同,他是因爲高三綜合排名第一而被學校推薦,我是因參加北大的夏令營而被推薦。

記得那是高二下學期,快到夏天了,天氣燥熱沉悶,像密不透風的大網把人死死罩住。那時候我總喜歡拿兩張紙巾,浸透了水,就敷在額頭上解暑。實在受不了了就趁課間跑出去買罐冰鎮的可樂,咕咚咕咚喝下去,嗓子涼涼的,舒服多了。

“子豪,老班找你。”

想起老班,又有很多想講的故事,想說的話。

老班就是班主任,還有很多外號,我最喜歡的,還是我自己起的——老大。由於她姓聶,所以我總叫她聶老大。聶老大很年輕,我們是她帶的第二屆畢業班,此前她只在一中教過兩年。我一直很佩服她,這麼短的時間裏就可以把自己鍛鍊成一個很強大的班主任,帶領着實驗班,邁向清華北大。老大待我很好,我是她的課代表,因此我們關係很近。

那天她找我,對我說清華的夏令營名額出來了,班裏有一個,問我要不要去。此時還沒有北大夏令營的消息,我很猶豫,一方面怕自己心急選了清華而錯過北大,一方面也擔心如果一心等北大的消息,最後反而一無所得。

“你告訴我,你喜歡清華麼,”她就那樣看着我,“還是你喜歡的是北大?”

我記得當時自己說的是都行,反正都是名牌大學,沒什麼差別。

“那你就再等等吧,相信我,你身上有北大的氣質。”

聽到這句話我開心極了,忍不住想象自己身上的那種屬於北大氣質到底是什麼。

於是我就一直篤定地等,我相信北大的春風會吹醒我心裏的種子。

終於北大夏令營的名額來了,老大毫不猶豫地將唯一的機會給了我。當然,那時候我的綜合排名是全校第一,完全符合要求。諷刺的是,那一段日子,正是哥哥最頹靡、最低估的日子,無論他怎樣努力,成績都不見起色。我記得很多次考後張榜,我都是年級第一,而他總是在我名字的下面,下面,和很下面的位置。

甚至有一次他去看成績,回來時苦笑着對我說,“紅色的榜圍滿了人,你的名字在第一個,我站在最外面也看得見,我很清楚地聽到前面的幾個女生說,哥哥怎麼又沒考過弟弟。當時我也在想,哥哥怎麼又沒考過弟弟。”

那次我沒回答他,不是不想回答,而是真的,不知該如何回答。

夏令營定在了暑假末尾,高三生早已開學。雖然爲了參加夏令營,我不得不缺課四天,但我的學習節奏沒有因爲夏令營而發生絲毫改變,生活還是老樣子。當時我完全沒想過,短短几天夏令營,竟改變了我的一生。

去的前一晚我纔開始收拾行李,一邊還聽着媽媽的囑咐——“多喝水,別忘記吃水果。”而哥哥,就在臥室裏伏案學習,沒有理我。

不知道他是怎樣想的,會不會有一點點嫉妒?我很快地否定:“不會不會,我哥從小就以我爲傲。”

那會不會有一點點的失落,我不確定,但我想,可能,會吧。

走的那天爸爸送我,媽媽和哥哥跟我說再見,我還記得媽媽給了我個擁抱,告訴我要好好表現,爲自己的自主招生贏得更大的機會。我點頭說好。

我把車窗打開,看媽媽從陽臺的窗戶裏探出了頭,衝我微笑,跟我揮手。車子開了一段距離,我也終於看到,窗戶裏又冒出來一個人,衝我傻笑,跟我揮手。是的,是我哥,是我最親愛的哥。

雙胞胎就是有一種心有靈犀,那一瞬間,彼此心領神會望一眼對方的面孔,一切就已足夠。我知道他在用他最堅毅的眼神告訴我,如果喜歡,就一定要執着追逐。

一路上爸爸跟我談了很多,當然包括哥哥。爸爸說他挺擔心的,從小到大,我們就生活在比較之中,哥哥不如弟弟的聲音也時有縈繞。爸爸在擔心哥哥有心理壓力的同時,更擔心哥哥的成績沒有起色。

我又何嘗不是呢。

高三經典勵志文章:你以爲努力了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

這是不久前知乎網站上的一個提問。對此,張小林的回答是:並不是努力就能上清華北大。短期來看有運氣的影響因素,長期來看有家庭環境的影響。

她解釋說:“一個人的家庭環境會對他/她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決定你來到清華北大的不僅是自己的努力,還有你的家庭環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願意及能夠爲教育付出的時間、金錢,你的眼界和視野,你能接觸到的一些資源的機會。”

張小林發在知乎提問下的回答帖被廣泛轉發。在圍繞“努力能否上清北”的討論中,“家庭環境對於個人發展的重要影響”再次引起網友對“寒門難出貴子”現象的關注。有人稱這是“貴子”的優越,也有人稱這是“寒門式努力”的無奈。不少網友發問:光靠個人努力,“窮孩子”還能擠進名校嗎?

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爲你努力

張小林是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的大一學生,她的觀點來自其老師晉軍博士多年來的一項調查研究。

在晉軍所教授的《社會學概論》課上,每年都會對入學新生進行一次問卷調查,問題包括“你父母的職業”、“你上大學以前到過最遠的地方是哪裏”、“最喜歡的電影”,等等。

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晉軍發現,相比全國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構成,清華學生裏,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家庭佔比更高,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家庭佔比較低,呈現“倒金字塔型”。

有意思的是,關於學生“入學前活動半徑”的統計數據發現,在清華大學社科學院14級學生裏,入學之前曾經到過境外的學生佔比43.9%,沒有出過省的學生爲○。相比之下,西部一所211大學的數據則是,到過境外的學生只有2.3%,沒有出過省的學生有22.7%。

這一項數據統計結果“非常穩定”:在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和經管學院,13級和14級學生到過境外的比例都在40%左右,過去的調查結果也是類似的數據。

“詢問入學前活動半徑,其實是在調查家庭經濟狀況,直接詢問學生家庭收入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調查方式。”張小林認爲,是否出國出省和家庭經濟狀況有很大的相關性。

因此,這項問卷調查得到的結果是:相對於全國而言,清華大學裏家境中等和偏上的學生更多,並且這一現象多年來一直持續。

然而,對於這個結果也有質疑的聲音:不足200人樣本的調查能說明問題嗎?事實上,早在20xx年,晉軍就指導他的學生對清華大學生源狀況進行抽樣調查:20xx級清華大學農村生源佔總人數17%。而當年的大學聯考全國農村考生比例是62%。

晉軍還通過多年的課堂隨機調查描繪出一名清華本科生的典型形象: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務員和教師、每年與父母起碼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國遊學的經歷。

用晉軍告訴學生的話來說,“你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你能接觸到資源的多少,決定了你的學習環境,決定了你上的國小、國中、高中,也決定了你的眼界和見識。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爲你努力,更是因爲你有了上述這些東西。”

即使上了“清北”,但努力程度仍有差別

張小林的帖子在網上被廣泛轉發和討論。令她意外的是,有媒體“斷章取義”地理解爲“家裏有錢就能上清華北大”,甚至冠以《只有富二代才能上清華?》的標題。

張小林認爲,這是對她觀點的誤讀,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僅僅指物質條件。而這在中國青年報記者的採訪中得到了許多學生的認可。正如張小林所寫,在求學過程中,個人努力和家庭環境是兩個互補的因素,父母的社會資本、文化資本、經濟資本越多,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會相應減少,反之亦然。

雖然其中存在着一種極端情況——因爲資源實在太少,即使再怎麼努力,也沒有機會上清華北大。但不可否認的是,依然有許多出身“寒門”的學生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

此外,對於處於教育發展滯後的貧困地區,國家也要求高校爲寒門學子開闢了專門通道。比如,清華大學去年擴大了“自強計劃”的實施範圍,面向832個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的中學招生。

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讓更多的寒門學子圓了“名校夢”。但另一個事實是,如張小林所說,即使在上了清華的學生裏,每個人爲了上清華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不一樣。

去年,李力在復讀第二年後考入了清華大學。這個從西部小縣城走到省城讀高中,再來到北京讀大學的“農村娃”在家人眼裏着實是“光宗耀祖”。

回想高中4年,李力幾乎沒有外出娛樂、參加社團活動的經歷。除了寒暑假回家,幾乎所有時間都留在學校裏啃書本、做練習題。可相比之下,同樣考入清華的其高中同學王達就“輕鬆太多”。

王達的父親是私營企業老闆,母親是高中英語教師。對於王達來說,沒有令李力“崩潰到極點的英語”,也沒有控制生活費的苦惱。不僅如此,王達在高中就擔任了學生會主要負責人,外出參加各種學科競賽、機器人比賽,暑假到北京學習英語,寒假去國外度假……最終還因學科競賽表現出色成了保送生。

在李力看來,“家庭”所給予的條件讓王達實現“清華夢”省力不少。“同樣考入清華,但其實我覺得他各方面比我能力強很多,而且他學得輕鬆、快樂。”李力說。

和李力一樣,付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寒門學子”。以晉軍的問卷調查來看,他出生於中原農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上大學前到過最遠的地方是離家50公里的地級市,上大學前未看過電影,很少有時間看電視。

通過自身的努力,他在鄉鎮唸了國小和國中後,考入一所縣城高中。成績優異的他在大學聯考失利的情況下進入一所985大學,最終在研究生階段考入北京大學。

回想一路求學的經歷,他發現:自己國小和國中同學都來自農村,寒門比例在98%以上;高中同學中,寒門比例佔了50%左右;家庭條件的差距在本科期間尤爲明顯,“優越者每月有上萬元的生活費,貧困者只能靠幾十元的助學金勉強維持”,在他就讀的985院校裏,真正出身寒門的學生只佔到5%左右。

進入北大讀研後,他發現,自己身邊很多同學都從未參加過會考、大學聯考、考研,“一路保送而來,某某省狀元比比皆是”。“身邊可能有富可敵國的巨賈之子,也可能有手握大權的官員之子,還有可能是電視上看到的明星之子,當然也有農民的孩子、下崗工人的孩子”,但他推測此比例小於1%。

從98%到50%,再到5%、1%,付林在這些數字的變化中意識到“寒門式努力”的難處:隨着學校層級的升高,“寒門貴子”比例越來越小,而最後的1%在社會這所大學校裏還會有所削減,“如果人生是一次長跑,寒門學子在起跑線上就落後太多,起跑後動力不足、補給不足、身體素質差,能夠咬牙堅持下來的實在屈指可數”。

“現在看來,我們都站到同樣一個平臺上。但如果往前看,你會發現我們走得很艱難,並且還有許多付出一樣努力的‘窮孩子’已經‘累’倒在終點前了。”李力說。

名校可以爲“寒門子弟”帶來什麼

在北大讀研究生時,一個班級20多個人,但真正的“寒門學子”只有付林一個。

與同學的交往中,付林感到差距最大的是自己的閱歷——沒去過幾個城市、沒旅遊過、沒有唱過KTV、沒有去過健身房、也不知道紅酒還能分很多種類……“當別人聊天的時候,我只能聽,無法參與其中”。

對此,“心態還算積極”的付林也曾試圖多看書、多與朋友交流、多參加他們的活動。可他發現,有些閱歷需要資金支持。比如,他的意識裏,最貴的相機也就幾千元,但一次郊遊中,他看到一個玩單反的朋友帶了好幾個鏡頭,“聽說每個鏡頭都幾萬元的時候,我驚呆了”。

正如付林的感受,進入清華後的李力爲了彌補與王達之間的差距,報名參加了好幾個社團的招新面試,可結果卻很不理想:想加入藝術團,卻沒有音樂或樂器特長;想加入學生會外聯部,卻在面試中因表達不好被刷掉;想加入文學社,卻發現自己並未看過幾本文學名着,面試時連問題都很陌生……

最無奈的是,最終他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參加社團活動——除了學習時間,他的課餘時間幾乎全花在勤工助學崗位上,“不要說趕超別人,就連彌補都很難”。

“他們不能無憂無慮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兼職、考慮現實性的東西。”在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大二學生張嫚看來,不同家庭環境的學生在大學裏的表現是有差別的。

她記得,大一時需要進行PPT展示,對於從國小就開始製作PPT的她來說“一點兒不費勁”,可班裏來自農村的學生“連PPT是什麼都不知道。”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皇甫亞楠曾撰文指出,教育內容是一種“文化屏障”,文化屏障是一個階層的文化符號,現在的教育體系並沒有照顧到寒門學子的認知程度,比如納入正規教育中的計算機課程和英語課程。寒門學子由於受經濟限制,很多人到大學才接觸電腦,偏遠山區的孩子甚至連基本的網絡概念都沒有。至於英語,家境殷實的孩子即使學校英文成績不佳,完全可以通過課外輔導、外教的方式彌補,口語能力比寒門學子好得多。即使教科書一樣,他們的文化背景都不會相同。

在晉軍老師關於學生“最喜歡的電影”調查中,清華大學社科14級學生問卷的統計結果分別是《肖申克的救贖》、《盜夢空間》和《哈利·波特》。可對於李力來說,在大學之前,他從未在電影院看過電影,“老實說,大二之前,我連《肖申克的救贖》都沒看過,平常大家提起這些國外電影,我只能保持沉默”。

一位社會學研究者告訴記者,1999年大學擴招以後,重點大學中農村學生的比例降低已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如此,好大學中的“精英”來自城市的居多,因爲“城市的孩子、父母職業好的孩子,從小見多識廣、閱歷豐富,比農村孩子擁有更多的優質資源”。

看完鄭也夫的《科場現形記》,就讀於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的大二學生曾傑對“寒門貴子”的討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用馬克思·韋伯關於經濟、文化和聲望的社會分層標準來解釋,“一個學生家庭的經濟地位、文化背景以及社會資源決定了你能不能上名校”。但同時,他相信,教育能夠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

“來了清華之後,只要你有心,什麼都可以補上。”曾傑認爲,“大學”是一個催化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讓“寒門學子”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獲得一個不錯的社會地位,“但不能保證你能獲得最高的社會資源,保證最高的社會地位”。

晉軍老師的一段話,張小林記得很清楚。晉軍說,“大學第一年後,大家會變得越來越像,那些沒有出過國的,可以慢慢獲得機會,那些在超級中學沒有社團和課餘活動的,也可以彌補,所以教育對個人的成長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帖子引發的討論還在繼續,許多評論張小林已無暇顧及,除了刪去一些理解特別偏頗的評論,唯一一個留在她心裏的評論是:“社會的未來是你們的,但我們也會努力的。”

高三勵志文章20xx:伴着歌聲起航

高三的歲月兵荒馬亂,在那段“暗無天日”的日子裏,總會有一些信念支撐着我們義無反顧地走下去。而在那些最艱難的日子裏,在壓力大到自己快要支撐不下去的時候,我會在音樂中一點點沉澱自己。伴着那些音符,我踽踽而行,亦駐足亦疾趨,最後終於到達了繁花似錦的夢的彼岸。

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認真地過每一分鐘

剛升入高三的時候,其實是我們最容易迷茫和困惑的日子。站在人生第一個意義重大的節點上,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課程,越摞越厚的複習資料,日子也彷彿越過越充實……但舉目四望,周圍是霧茫茫的一片,好像不論選擇哪個方向都會有路可走,但卻彷徨不知如何選擇那條屬於自己的路。可幸,我身邊有三兩個志若鴻鵠的益友,我們會在偷得浮生閒暇的課間或是體育課上聊一聊對未來的憧憬,也會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談談對大學生活的嚮往。在我們隻言片語的描述中,一個北大夢在我腦海漸至成形,我開始迷戀燕園的一草一木,迷戀那裏顧盼生姿的綠樹紅花以及波光粼粼的未名碧水。我似乎明白了自己應該朝哪裏奔跑前行,我想讓自己的夢想真真切切地實現,而不僅僅是一個虛無縹渺的燕園幻夢,於是下定決心爲了自己的未來放手一搏。

我開始發瘋似的認真過着6月6號之前的每一分鐘,那種瘋狂的衝勁甚至讓自己都爲之詫異。熬夜奮戰,一張一張做着數學真題測試卷,一頁一頁不知厭煩地重複着歷史政治書上的詞句,一幅一幅揹着世界地圖、中國地圖亦或是農業區位分佈圖……睏倦這個詞似乎永遠離我而去,不管睡得多晚,第二天出現在課堂上的我也永遠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樣子。然後朋友問我:“兄弟,你每天睡那麼少爲什麼看起來還這麼精神?有什麼祕訣趕緊傳授一下!”這個時候,我總是淺淺地一笑,然後在心底用只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對自己說:“因爲我的未名還在等着我呢!”是啊,認真地過每一分鐘,我總會和我的未名邂逅。

走在不同的路上會有不同的方式

在高三,除了抓緊每一分鐘之外,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也必不可少。在文科學習方面,我略有心得。比如地理,在平時要多積累一些地理學科的知識模板,“工業的區位因素”“不同農業地域類型的條件及差異”等,這些都是做題時可以套用的公式,但往往在考前很難突擊背誦,所以就要靠平時一點一滴積累。而在歷史學科方面,則更需要回歸課本和筆記,不要一味地沉溺在各種教參爲你構築的海市蜃樓中,而要腳踏實地地做好課本基礎知識的積累。根據歷史時間軸以及某一國家某一歷史事件的具體發展過程,構築個人的歷史總體格局,進行一種有選擇性的、提綱挈領式的概括。而政治學科則有一種專門的學習方法——聯繫記憶法,即在掌握政治原理的基礎上,及時關注時事政治,將某一具體事件跟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記憶,以達到加深印象的目的。至於說到語文,則更注重平時的積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別是古詩文,有很多不同的類型,要做到具體掌握的話需要花很多工夫。而在面對具體問題的時候,我針對古詩文的題也有一些個人祕訣。首先,拿到詩文一定要多朗誦幾遍,最好能夠蘊含着個人的感情色彩去讀,在讀的過程中可以很輕鬆地把握到作者感情的揚抑。如果還是無法弄清感情基調的話,可以具體觀察古詩中的意象和修飾類形容詞,從而直截了當地瞭解作者的寫作基調。其次就是要認真研讀題幹,區分清楚題目的具體要求,看具體針對的是寫作方法還是意圖、感情,有針對性地去研讀題目。

你是我的眼帶我閱過浩瀚的書海

其實,不管是多麼堅強的人都很難獨自度過高三這段異常艱苦孤單的時光,在高中生涯的最後階段,你會愈發體會到一個好朋友對你的影響和幫助有多大。大學聯考的確很殘酷,需要靠你的排名和分數說話,但即便如此,也永遠不要把你的同學當做你的敵人。你或許可以通過彼此提防隱藏來打敗整個班的人,但若想在大學聯考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你唯一能做的只有攜起手來,互相借鑑學習,以一個團隊的姿態戰勝橫亙在你前方的困難和挑戰。就我而言,我當時關係最好的兩位朋友,一個已經經歷過大學聯考洗禮,另一個則一直與我不分伯仲。我們總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坐在一起討論,那位復讀的同學經常用他自己慘痛的經歷告誡我們,也會在我們心態失衡的時候和我們促膝長談,幫助我們重振旗鼓。另一位則正好和我互補,我會經常用我強大的文史資料記憶庫辯到他心悅誠服,他則會時常向我傳授行之有效的地理學習記憶法。就這樣,我們一路走來,互相扶持,我到了我心馳神往的燕園,他們也各自尋找到了南大、山大這樣的好歸宿。突然就想起來了最近很火的林志炫的一首歌《沒離開過》:驀然回首,你在我背後,推着我走。

當然,除了好朋友的一雙智慧之眼外,一直陪着我們奮鬥的老師們也是我們可以放心依靠的另一面牆。面對考試的失利,家長的責備,甚至是自己的不知所措,老師們總可以用他們睿智的語言開導我們,讓我們從暫時的陰霾和迷惘中走出來。所以,在高三這段歲月中,與老師保持溝通其實也是保持心態、調整學習方法的不二法門。永遠不需要對自己看似幼稚的問題感到顧慮,覺得它們會讓老師輕視甚至責備自己。其實,老師們都是很願意爲你答疑解惑的,所以,大膽提出你的問題吧,老師永遠是你最好的朋友。

只是沒了你的畫面我們回不到那天

現在偶爾想起畢業那天的場景,一幕幕畫面在我眼前流轉,總會有一種想要哭泣的錯覺。在經歷錯過之前,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高三的日子會有多麼美好。在網上有一段滸語:“我多麼希望自己只是做了長長的一個夢啊,夢醒了還能看見講臺上老師凌亂抑或工整的板書,還會有同桌在你這身旁笑着提醒你該好好學習了……只是真的就那麼過去了,再也回不去了。”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珍惜這一段歲月,珍惜自己有過的所有青春記憶。看似暗無天日的高三年華,其實真的蘊藏了許多的歡樂與美好。珍惜眼前人吧,親愛的你們,珍惜你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若干年過去了,你們再次回憶起這段時光時,可以微笑着昂首挺胸地對自己說:“我經歷過,我奮鬥過,所以我從來沒有後悔過。”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不論有多麼理想的學習方法亦或是學習條件,最重要的還是個人持之以恆的刻苦鑽研。在大學聯考來臨之際,希望你們堅守住自己的信念,輔之堅持不懈的付出,以課堂上的認真投入作舟,努力思考爲漿,在大學聯考前的大洋上揚帆起航,最終一帆風順,劃過大學聯考的門檻,勇敢地飛翔到更高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