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大學勵志>

大學勵志優秀的文章

大學勵志 閱讀(1.36W)

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那麼像這樣勵志大學生大學勵志優秀的文章都有哪些呢,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大學勵志優秀的文章吧。

大學勵志優秀的文章

大學勵志優秀的文章:別做低質量朋友圈的主人

文:海歐

在我看來,一個人,可以不穿名牌,不開豪車,不住豪宅,這並沒有什麼,但別做低質量朋友圈的代言人。

1.不要過分消耗你的朋友圈

我是做新媒體工作的,平時經常會搜搜熱點和案例,刷刷朋友圈新鮮動態,但最近真的刷到一個令人忍無可忍的奇葩。

這人自稱“詩人”,然而寫的東西令人不敢恭維,全是緣分啊美啊一生一世啊這樣的字眼,要意象沒意象,要靈性沒靈性,就好比一個女人,要身材沒身材,要長相沒長相,醜女就算了,她還要滿世界嚷嚷自己是個美女。

我很少在朋友圈屏蔽人的,但好脾氣註定帶來許多災難,其中,容忍傻逼就是最大的災難。

這位自稱詩人的人,起了個筆名叫“青兒”,於是她朋友圈所有語句的開頭都是“青兒”。

“青兒今天心情很好,吃甜筒會更開心,生活要有品位一點。”配圖是肯德基3元一個的甜筒,背景還是肯德基門口。

“青兒和同樣喜歡文學的劉哥聊了一上午,對文學發表了很多獨特見解。”配圖是兩個神經病的聊天記錄,重點是壓根兒沒有見解好嗎。

“給青兒轉賬50元,可得到青兒簽名照片5張。”配圖是9張猶如居委會大媽顏值的照片,背景是公交車上。

“青兒今天打了快車,師傅說小姑娘真可愛,要請青兒吃飯。”配圖是一張像素極低的禿頂師傅的背影。

青兒你妹啊,你咋不叫素貞呢!

最忍無可忍的是這姐們開了一個公衆號,我的天,每天都無休止地發連發幾條公衆號二維碼到朋友圈,並且還發支付寶賬號,說公衆號還沒開通讚賞功能,可直接打賞到支付寶。這樣無恥到毫無自知之明的地步,也是醉了。

還有致命的一點是,每條朋友圈,自己點贊。恕我淺薄,我實在弄不明白自己給自己點讚的人到底是什麼心態。

自媒體的發達令發佈內容和次數不受限制,這就造就了一批低質量朋友圈的主人。這羣人,絲毫不覺得自己膚淺,也沒有自知之明,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眼界實在太窄,喝了杯檸檬水就以爲到了米其林,坐了街邊的旋轉木馬就以爲到了迪士尼,寫了幾句狗屁不通的句子就以爲自己才華蓋世。

卻不知,自己簡直就是低質量內容的製造機器啊!何爲低質量的內容?重複發佈信息就是最大的“低質量”!就是因爲朋友圈不限制發佈條數,所以這類人幾乎可以24小時便利店式地亮燈發佈,兜售同一種商品。

只想說,切莫以不受限制的“寬容”,來過分消耗你的朋友圈,因爲你消耗的不僅是別人,更是你自己的形象。

有人說,看一個人的社交賬號,就能大致判斷出這個人的品位。雖沒那麼絕對,但也八九不離十了,而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低質量的人,除了眼界太窄,還跟不上時代,不能與時俱進,是個思想上的巨嬰。

早些年,微博剛興起的時候,大家覺得真新啊真好玩啊,什麼內容都轉。過了一段時間後,當年那些“晚安心語”“早安句子”,轉發量大大降低,人們開始關注熱點,關注段子,關注原創。

微信同樣。公衆號剛興起的時候,很多烏煙瘴氣的文章都能在朋友圈瘋轉,然而到了現在,能讓人轉發的文章不僅越來越少,文章的質量也提高了不少。

時間不斷向前,質量不斷拔高,這纔是許多正常人的寫照。但也有很多人,停留在“史前階段”,拿毫無眼界的東西喧譁過市,一看就是個脫離不了低級趣味的人。

以上這類人,是低級得顯而易見的人,但還有這麼一夥人,是以裝高級爲信仰活在朋友圈的。

2.裝逼不成反蝕一把米

有個人,成天在朋友圈曬書單,曬書照片,配文永遠是“書名+很好看!”

有一天,我刷朋友圈的時候無意間刷到她曬的一本我看過的書,來了興趣,便和她聊了聊,結果發現她根本沒看過那本書,不僅這本書,她曬過的好幾本書,都沒看過。

她解釋說,很多書都只看了一半,還沒看完,看完再和我討論。

我隨手發了一句話給她:生而爲人,我很抱歉。

她隨即回覆我:發錯?

我說:原來你並沒有看過《人間失格》。

這也太諷刺了吧,沒看過你曬個什麼勁啊!沒看過你說什麼好看啊!自稱看過書,不過是和書合了個影吧?So,書好看還是你好看?

你壓根兒就不喜歡看書,就不要天天曬書,硬是往自己臉上貼書。

沒有人會因爲你不喜歡看書而鄙視你,但會因爲你裝逼過猛而對你嗤之以鼻。這一點我深以爲然,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朋友圈裏那些天天曬書曬心得的,通常壓根沒看過書,看到他們,就像在看一個冷笑話。

這種人,往往是裝,使勁裝,就像一個買不起名牌的人弄個假貨出來招搖過市,這不是低質量的顯擺是什麼。

3.公佈計劃成癮的小丑

還有這麼一種人,極度喜歡公佈自己的“下一步”。

和老同學吃了個飯,公佈下一步:“老同學多年沒見已經有自己的產業園了,接下來要聊聊合作共贏了!”

參加行業宴會,和某個大佬握了個手,公佈下一步:“和xxx先生見面,準備談項目合夥了。”

去一趟其它城市而已,公佈下一步:“去這裏感受頗深,接下來會寫x城作品。”

我加了很多書寫的好文章寫的好的作者,其中不乏暢銷書作家、專欄作家。我從未見過他們在朋友圈公佈自己的寫作計劃寫作心得什麼的,不會吹噓自己有多牛叉,更不會無休止地發自己的作品到朋友圈,譁衆取寵。

一個人越有底蘊,往往越是深藏不露。那些吵吵嚷嚷的,還沒做就昭告天下的人,做不成什麼事的。

見過哪個老闆沒事會四處公佈自己的生意動向嗎?小丑纔會,跳梁的那種。

一個人,有多沉得住氣,纔會有多大的天地。

4.“負”可敵國,鬧夠了沒有?

要說以上都是“正面”的低質量朋友圈主人,那麼,還有一種人,就是“負面”的,這撥人,鬧起來簡直“負”可敵國。

他們極度喜歡發負面情緒,抱怨工作抱怨社會,從他那裏,你看到人生是有多麼慘白,生活是有多麼欺騙,社會是有多麼不公,其實都是他自個兒的問題。

一個人怎麼看待問題,往往是由他的意識和價值觀決定的。那麼這類負面的人,意識是負面的,價值觀也是扭曲的,他們的生活沒有陽光,因爲他們不相信這個世界有太陽。

你永遠也無法叫醒一個以爲全世界都是黑夜的盲人。

看這些人的朋友圈,你絲毫得不到什麼正面的東西,搞不好還會被反噬,弄得對這個世界充滿敵意。

末了,再說一點,這些低質量朋友圈的主人,往往還喜歡羣發兩種消息。

一種是——“親,幫忙給我朋友圈第一條消息點個贊!”

另一種是測試你有沒有拉黑刪除ta——“羣發這條消息,看看誰需要通過好友驗證,就可以清理掉這些屍體了。”

所以,看看身邊,你知道哪些是低質量朋友圈的主人了嗎?

大學勵志優秀的文章:不對親近的人發脾氣

作者:姚瑤

每年大學聯考結束後,總能在社會新聞上讀到一出出悲劇。這林林總總的故事,聽上去各不相同,內在的原因卻驚人地相似。

每個不幸的考生背後都有一個情緒失控的家庭。

達州小斯最終選擇了投河。此前他在社交工具上發表了很多死亡預言,吐露了各種輕生的願望。

他在留給世界最後的話語裏面描繪着那種失控:考98分也被罵,夾菜姿勢不對,一巴掌打過來,動不動就罰就打,在這個家感受不到愛,始終高興不起來,即使離開也不會不捨。

寥寥數語已經能讓旁人感受到疾風怒雨,禽鳥慼慼的悲慘景象。

然而悲劇的製造者——小斯的父母直到目睹小斯冰涼的屍體,痛徹心扉,也不能明白怎麼罵兩句,打兩下,發幾頓脾氣就把孩子送走了。

送走小斯的表面上看是責罵,是體罰,實際上是小斯對與最親近的人互動時永遠得不到支持,只能得到指責和怨恨的絕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洛曾做過一個實驗,叫絕望之井。在實驗中,哈洛給恆河猴造了一個黑屋子。

讓猴子頭部朝下吊了兩年。實驗結束後,猴子出現了嚴重、持久的精神病理行爲。它呆呆地坐着,遠離猴羣,完全失去了一隻正常猴子應有的活力,成了重度抑鬱猴。

實驗證實,對靈長類動物來說,黑暗籠罩的孤立帶來最深重的恐懼和絕望。

但是我們很多人還沒來得及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我們失控的脾氣正在變成身旁最親近的人的絕望之井。

我的祖父自幼失去雙親。一生目不識丁,謀生的手段只靠力氣,拆東牆補西牆地養家餬口。

嚐盡貧寒交迫,性情粗糙無常。用不假思索、簡單粗暴的方法生養五個兒女。

爸爸常和我說起他們小時候,爺爺白天在碼頭裝貨卸貨,回到家悶頭抽菸獨坐,若有小孩發出過於激烈的嬉鬧聲,必遭爺爺更激烈地喝止。

飯桌上尤其要求保持安靜。喝湯發出咕嚕聲,閒談發出爭執聲,一頓“爆栗子”就敲過來了。

兄弟姐妹淘氣時,爺爺就近原則,手頭的任何工具操起來就收拾。叔叔的頭頂上至今留着碗口粗大的傷疤。

爺爺以爲那年頭的小孩都是這樣長大的。他不知道他那隨意即興,像小鋼炮似的有火就發的育兒風格給五個兒女帶來各自性格上的缺陷並且伴隨他們一生。

我的爸爸習慣對事情作悲觀預言。爺爺的指責怒斥讓爸爸從骨子裏感到自己一定是一個很差勁的小孩。

所以他沒有辦法接納樂觀美好的事物。只要一遇到幸運的好事,他就覺得肯定弄錯了。他寧願把結果想得糟糕一點,纔會比較安心。

他這樣對自己,也這樣對我。

我還記得十多年前,我大學聯考前夕的某一天,爸爸很認真地對我說,去幫我算了一卦,算命先生說我命中註定,大學聯考考不上,差幾分。我當時悲憤交加,特別痛恨老爸。

別人的爸爸總是用正面的語言鼓勵孩子,可我的爸爸總是打擊我,不看好我。

長大後,我學了一些心理學才知道這是童年粗暴的家教帶給他的傷痛和糟糕的思維習慣。

比起一開始就樂觀積極,他更相信絕地反擊和血淋林的激將法。這正是低度自我認同感的表現。

爺爺那些無端的脾氣加深了幼年的父親這樣的自我概念:因爲我不好,你纔會對我發脾氣;我好的話,你爲什麼要發脾氣呢?我那麼不好,我配不上那些好。

與此同時,我的姑姑和叔叔們幾乎都有類似的問題。

內核一致,表現各異:情緒不穩定,不能好好說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愛反駁別人,喜歡挑刺,毒舌……

教養說到底就是看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一個人發脾氣的時候,面目可憎,疾風怒雨,口不擇言,尖酸刻薄,含譏帶諷,最不能從別人的角度想問題。

在遊樂場,有個孩子被某個遊戲項目吸引,玩了一次還想再玩一次。媽媽當衆大聲斥責孩子:你是怎麼答應過我的?

做不到以後永遠別來!孩子抱着怒火中燒的媽媽,哭成一團。媽媽嫌棄地甩開他,厲聲要求他不要再哭,孩子止不住抽泣。

媽媽突然揚長而去:叫你哭,叫你哭!孩子在媽媽身後一路追趕一路更兇猛地哭……

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這位媽媽發脾氣便是不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導致的。

孩子天性喜歡玩,容易被新鮮稀奇的事物吸引。一開始隨便答應你,後來由於情境變化而不能信守承諾也是常有的事。

孩子哭得非常傷心,正遭遇情緒挫折時,讓他像機器運行那樣說停就停是極不合理的。

可是媽媽卻因爲自己特別討厭哭鬧聲,執意要求孩子照她說的做,否則就棄他而去,這也是非常缺乏人性關懷的。

這自然很容易造成雙方關係的僵硬對立。

安徒生童話裏面有個故事,題目叫《老頭子總是對的》。說的是從前有一對老夫妻,過着清貧的生活。

老婆子和老頭子商量着把家中僅有的一匹馬賣掉換些更有用的東西。換什麼呢?老婆子說:老頭子,你決定吧,你做事總不會錯的。

於是老頭子騎着馬到了市場。先後把馬換成母牛,母牛換成羊,羊換成鵝,鵝換成雞,最後把雞換成一袋子爛蘋果。

兩個有錢人半路上聽說了這件事都認爲老頭子回家會糟老婆子捱打,至少要痛罵一頓,老頭子卻堅信自己會得到一個吻,於是他們以金子做賭注。

後來,兩個有錢人驚奇地發現,在旁人看來這一路走下坡,越換越廉價的交易卻每次都讓老婆子大加讚賞。

老頭子爲什麼有這種信心呢?顯然是因爲老頭子做每一個選擇都是誠心誠意地站在老婆子的立場上的。他把老婆子的需要看得比物品的價值更重要。

真正有教養的人是不以自我爲中心的,因此他從不隨意發脾氣,也不怕對方生氣。

故事的結局,兩個有錢人賭輸了,金子獎賞給有教養的老頭子。

這個結局有很深的寓意:刻在骨子裏的教養會贏得生命中最值得的獎賞,那就是一段如沐春風的情誼和關係。

美國的兒科醫生兼心理學家吉諾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裏曾說,我們應該把孩子當成客人。

因爲假如今天你家的客人忘記帶傘,你不會走上去對他大發脾氣,進而說一串尖酸刻薄,夾槍帶棒的話:你怎麼回事?每次都要丟東西,不是這個就是那個。

你怎麼就不能像某某某啊。你都四十多歲了,怎麼不長點記性?

我敢說,你的頭如果不是長在肩膀上,你會把頭都弄丟。就你那樣連一把傘都管不好的人能有什麼出息!

我們什麼也不會說,只會禮貌地微笑,馬上把傘送到客人面前:您的傘,走好,再見!

我們常常把毒舌留給親近的人,把優雅留給陌生人,因爲我們的心裏有陌生人和親人之分。

事實上,別人是不分陌生人和親人的,除了自己都是別人。那些以“爲你好”的名義,對別人發的脾氣其實都是教養不夠的表現。

菜根譚裏說: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

意思是說家庭生活應該遵循一個原則,人與人之間要心平氣和,坦誠相見,以愉快的態度和溫煦的言辭相待。

最親近的人之間感情融洽,沒有隔閡,意氣相投,這比嘴上說說要修身養性,觀心內省強萬倍。

這正應了這句話刻進骨子裏的教養是不對親近的人發脾氣。

大學勵志優秀的文章:真正牛逼的人

作者:毛菲瑜

《歡樂頌》裏,曲筱筱第一次見到樊勝美,是在樊勝美的出租屋裏。

樊勝美帶着炫耀說要去聚會上“掐尖兒”,這個曲筱筱根本不想應付的聚會,樊勝美得處心積慮去爭取。不僅如此,樊勝美提着一個和她一樣,但是高仿的包包,在她沒太注意之前,趕緊順手換了另外一個。

這些曲筱筱人精一樣,怎麼不一眼就把樊勝美看穿。後面很多集裏,曲筱筱眼裏的樊勝美,就是一個虛榮的撈女,她看不上她。

而看不上樊勝美的曲筱筱,在趙醫生的面前得裝,她怕他知道,她曾經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

而真正厲害的安迪,她不裝,開着法拉利出入一般小區,一個包包動輒上萬。在她眼裏車就是車,不是符號,不是人羣裏用來互相識別,或者互相炫耀鄙視,用來彰顯財力、階層的道具。她穿着華麗,你卻覺得她非常樸素。

她的鄰居們,雖然跟甚至不是一個階層,她欣賞曲筱筱的闖勁和古靈精怪,羨慕邱瑩瑩的簡單快樂,真誠幫助職場小白關雎爾,沒有因爲外在高看或者低看任何人。

朋友在一家著名公司實習,週末一起吃飯吐槽。

公司很好,部門領導爲人nice,同事相處愉快。

她主要負責組織出國講座,聯繫場地、佈置位置、安排人員,還有組織現場。剛去的時候誰都不熟悉,人不認識幾個。

我們坐在靠街邊上的小店裏面,喝奶茶,晚風習習,很愜意:

“剛去那一次,我在公司門口拿講座的資料,不知道講座地點在哪裏,正好碰到門口一個職員。她戴着公司標牌,一身素色的上衣、齊膝裙子,帶着眼鏡,氣質知性。”

“這是哪個部門的老師?”我插話。

“她踩着高跟鞋,從上往下看我,雙手交叉抱在胸前,不耐煩地說:‘你們是實習生啊,小點聲。’”舉手投足都在告訴你她比你先來,你不過是一個實習生而已,趕快對她畢恭畢敬。

“後來我才知道”朋友接着說,“她其實是前臺阿姨。”

故事還沒完。好幾次朋友週末去公司,都碰到一個頭略有點禿,戴着眼鏡的中年男人在一間辦公室裏加班。

“有一次等電梯,碰了個正面。他趕緊跟我打招呼,神情慎重:‘準備回去了啊。’”

“你猜他是誰?”

我喝了口茶,接話:“聽你這意思,他應該是個大boss啊。”

“沒錯,我第二天問了同事才知道,他是這大廈兩層樓兩個子公司的老闆。”

對比過於鮮明,我不禁啞然失笑。

越low的人,越容易看不上別人。

輕視和看不上可能也是是一種營銷售賣的技巧吧。有一次我陪一個閨蜜去逛街買太陽傘,逛了好幾家店,一把好看防曬又實惠的太陽傘還沒有買到。轉角處我們進了另一家商店,這是一家神奇的商店,他們家不僅賣衣服,也賣太陽傘。

營業員很熱情:“你們要什麼雨傘啊,我們這裏有不同價位的。

“這個很好看啊”,我指着一眼望過去最好看的說。

“這是我們這一季新款式的雨傘,一千。”

我們準備轉身走,另一個售貨員趕緊走過來:

“現在什麼東西不要幾千大幾百啊,你看你們兩這麼漂亮要男朋友給買嘛,昨天有個富二代,帶她女朋友來不僅買了雨傘,衣服都買了好幾套。”

她用一眼洞穿所有顧客的眼神,瞟一眼你。

天知道雨傘還需要什麼最新款,我拉着閨蜜走得更快了。千萬不要進入他們的邏輯和思維裏。

傲慢和偏見比我們想的還要無處不在。似乎只有看不上別人,才能凸顯自己的優秀、高端與成功。

看英劇的看不上看韓劇臺劇內地劇,理科生看不上文科生;自以爲高雅的看不起顯得庸俗的;看《時代週刊》、《紐約客》的看不上看《萬象》《天南》的,看《新週刊》、《城市畫報》的看不上看《讀者》>《故事會》《知音》的。

可是總是看不上這個瞧不起那個的人,他們很可能自己就是半吊子啊。因爲自信心虛弱,所以要搶先站上鄙視鏈的高一環,用自由擁有的或名牌、或出身、或好車,乃至先來後到碾壓你,因爲他們內心虛弱而又曾經備受摧殘。

真正厲害的人,不輕易輕視人,也不隨便看不上人。他們的世界裏很少階層的標籤,名牌學校的符號。因爲他們要麼受過良好的教育因而修養良好,超脫了單純外在的追求。要麼因爲自己由下而上的奮鬥,知道強大冷暖自知的過程。

他們因而貼地氣,不張狂,哪怕你不夠強大,他們尊重每一個人,把自己放得很低。而只有把自己放得越低的人,往往才能飛得越高。

他們知道實力、財力、美貌、車、房、地段、名牌,乃至學歷和可以拿來做談資弄風雅的學識、文化,這些都是外物而已。

也許我們在鋼筋水泥的都市、紅塵滾滾裏,追求得太久了,都忘記了在另外的層面上,我們每個人都別無二致。

但願我們能成長爲一個內心強大,少很多偏見和輕視、真正牛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