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大學勵志>

大學勵志文學稿

大學勵志 閱讀(7.68K)

有時候,同學們總會有需要用到一些關於大學勵志文學稿,那麼大學勵志文學稿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勵志文學稿

大學勵志文學稿:能力重要還是文憑學歷重要?

其實,能力和文憑學歷都重要,能力重要,這個基本是不用質疑的,不用多說,下面重點講一下爲什麼文憑學歷很重要。

在找工作面試的時候,學歷是塊敲門磚,你有高學歷、好學校,只要去敲門就好了,但是沒有學歷,你就得拿着你的作品去砸門,砸不砸得開,還得看你的作品過不過硬,但是進了面試的門,就得靠你的真本事了。

也許你會說,學歷高不一定有能力,是啊,你都知道的問題,你以爲面試官是傻瓜不知道啊。而爲什麼,很多大公司卻在招聘的時候,又要限定學校必須是985、211,學歷是碩士、博士呢?

因爲,很多時候,這裏不說什麼北大學生賣豬肉的個例,學歷和學校是可以說明你的能力的,高學歷低能力的只是少數,你不得不承認,清華北大的學生比一般學校的學生強很多,不要以爲他們都是隻會學習的書呆子,智商拼到一定程度就得拼情商了,就說,我們的xx、都是清華大學畢業的呢。

而且企業在招人的時候,他是有成本考慮的,我就舉一個例子。百度在web開發崗位招聘200人,但是投簡歷的有來時清華北大、一本、二本、三本、專科學校的10000份簡歷,上面也說了,不可否認普通學校有牛人,但是極少,所以電腦篩選簡歷的時候,估計就已經自動過濾了非985、211高校學生的簡歷,只留下一些簡歷(比如20xx份)進入下一步的筆試面試階段。雖然百度也知道可能錯過了一些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學校裏面的牛人,但是留下的少部分簡歷也足夠挑選需要的200人了,他沒有必要花大力氣把你這個金子花大力氣從大海里撈出來,因爲岸上就輕而易舉的可以得到嘛,何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換做你是招聘的,你是不是也會這樣做呢?

雖然最終還是能力最重要,當你進入了某一企業,基本就不看學歷了,看能力了。但是你有高學歷,名校出身,基本可以判斷你的能力不會差到哪裏去。也可以說,學歷是對能力的輔助證明。從概率的角度講,一個高學歷、名校出身的人都無法勝任某一項工作,那基本就不用談普通學校低學歷的人了。

所以說,學歷學校還是很重要的,否則,有能力而沒學歷,可連磚頭都沒有的人,怎麼能敲開就業的大門呢?你的能力 ,別人連知道的機會也沒有了。就容易成爲被埋沒的“草莽英雄”。也許這是找工作的遊戲規則,懂規則,你會更輕鬆些,你不按照規則出牌,且拿不出過硬的作品,你就要自己去做好被人拒之門外的準備,而不要說社會現實,因爲社會就是這樣現實。

對於90%的同學來說,我問你,你有什麼能力,估計你是說不出來的,也許唯一能夠證明能力的就是學歷和學習成績了。在可能的情況下,同學們有必要把自己的成績學歷和學校搞的漂亮點,也許學校很難改變了,至少成績是可以的。然而可悲哀的是,很多同學拿着能力重要的藉口,不好好學習,導致沒有考一個好的高中,進而導致沒有考一個好的大學,喪失了唯一能夠證明自己能力的東西。學識不高,想能力高,那簡直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大學勵志文學稿:關於自己喜歡的專業

由於對所學專業不滿意,湖北秭歸一名女生在北京大學讀了兩年後,退學參加今年大學聯考,結果分數並不理想。

在我國當前的大學聯考錄取制度下,很容易出現一名考生雖然被錄取,但卻對學校或專業不滿意的情況。根據教育數據公司麥可思的調查,20xx級新生對就讀大學的滿意度爲35%,對專業的滿意度爲44%,換言之,有超過60%的新生對就讀大學不滿意,超過50%的學生對就讀專業不滿意。

然而,對學校不滿意的學生,大多隻能接受現實,因爲根據我國“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學籍管理制度,很難轉學到另外一所大學就讀,除非有關係開後門;對於專業不滿意的學生,如果大學內部有換專業政策、輔修政策,還有機會換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一般大學轉專業的比例在10%),或者學習自己感興趣專業的課程,如果學校沒有這些政策,或者學生自己沒有把握住轉專業的機會,那麼,大學四年,學生們除了忍受之外,能夠想到的辦法,就只有退學去復讀了。

對於每個個體學生來說,我們當然不贊成他們貿然退學,而是希望他們能夠調整專業觀念,嘗試培養興趣,畢竟輟學復讀這一選擇的風險太大,萬一再次大學聯考失利,或者由於大學聯考錄取的原因,自己還是沒有進理想的學校、滿意的專業,不是要爲之付出更大的代價,浪費自己更多的青春歲月嗎?但是,要讓一個學生花四年,甚至更長時間一直與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專業知識打交道,也確實太不人性了。北京大學這位女同學,如果不是對專業非常非常不滿意,是不可能在上學兩年之後還退學去復讀的。

打破當前的集中錄取制度、調整學籍管理體系,纔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辦法。如果一名學生可自由申請大學,可同時拿到多張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再結合自己的個性、興趣選擇大學,那麼,對大學、專業不滿意的程度將大爲降低。而即便進入了自己並不滿意的學校、專業,如果大學沒有嚴苛的限制有自由轉學、轉專業的制度,那麼,學生也可隨時申請換到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當然需要接受的學校和專業同意接受),這就解決了學生只有無奈學習自己不感興趣專業的問題,真正做到了大學的以人爲本的辦學宗旨。

自由申請大學和自由專業制度,是符合人性,也有利於學生成才的。但對於自由申請大學制度和自由轉學制度,人們顧慮的還是公平、公正問題,擔心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好學校、好專業全部被權勢階層的子女霸佔。這需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自由申請大學和自由轉學制度,從本質上是賦予學生選擇學校的權利,當學生可以選擇大學、大學被學生選擇的時候,大學的辦學思維會發生根本的轉變,必須努力提高教育質量、改善教育服務,來吸引優質生源,否則,再好的大學很可能在市場選擇中,被學生拋棄。在這種辦學思維中,教育公平的程度只會進一步提高,而不是降低。

其次,我國實行的集中錄取制度和學籍管理制度,都採取分數標準評價、管理學生——分數決定學生進哪所大學、這個學校的哪一個專業,進而在學籍管理中,如果轉學、轉專業,就涉及學校和專業的錄取分數線高低問題,這種按分數配置教育資源的方式,完全不顧學生的興趣,最終,即使維持了表面的分數公平,可卻以傷害學生的個性、興趣發展爲代價。簡單的說,目前的錄取制度和學籍管理制度,只具有“劃分”人才的作用,卻沒有起到任何育人的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高等教育要解決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的問題,必須關注學生對學校、專業的滿意度不高的問題,對學生加強專業觀念教育,在當前制度框架下,適當允許學生換專業、輔修其他專業,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而且,我國大學的換專業政策,都比較“變態”,按照各高校制訂的換專業條件(要求大學聯考分數、大學一年級學習成績、換專業考試成績),要換專業的學生,必須努力學好本專業以達到申請換專業的目的。只有改革錄取制度和學籍管理制度,纔可能給學生自由選擇大學、專業,進入自己滿意的大學和專業,從而將學生的個人潛力發揮到最大。

大學勵志文學稿:求職,應該從大一就開始

從去年11月2日到現在,我已經在求職的路途上奔波三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裏,我總共向40多家企事業單位投過簡歷或提出申請,然而,大多數單位都在簡歷篩選階段就把我PASS掉了。也曾有機會進入筆試、面試環節,但最終還是一次次地被拒之門外。

找工作之初,雖然我網投了很多單位,但只有交通銀行一家給了我複試消息。原因是,簡歷上個人獎勵這一欄我幾乎沒什麼可填的,而用人單位通常根據這些獎項來評判一個人的能力與素質的高低。

後來我爭取到了安踏公司銷售崗位的面試機會,但是,作爲一個普通的法學本科生,我沒有營銷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經驗,銷售能力方面受到HR的質疑,加上回答提問時,我沒有控制好語速,手勢過多,條理不明,給HR留下不太好的印象,最終敗北。在建發集團的面試中,HR問我的英語口語如何,我遲疑了一下,坦誠地說:“還可以,但是仍然需要加強。”此話一出,HR露出遲疑的表情,不用說,又沒了下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面試華帝燃具時,HR看過簡歷,叫我用英語介紹《演講與口才》,我磨磨蹭蹭地擠出幾句話來,不知道如何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HR又問,假如我們接到一個客戶的訂單,接下來該怎麼辦?面對這個從來沒有思考過的問題,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遇到這些問題,我開始反省,爲什麼這麼多單位一個都不接納我?爲什麼他們的問題我都不能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我又爲找工作做過什麼準備呢?

回想起來,讀大學3年多,我很少有拿得出手的成績。大一時很茫然,想去嘗試一些東西,卻沒有膽量,總怕失敗。結果,班幹部、學生會幹部、協會幹事我都沒有競選,社會活動也沒參加。雖說加入了5個協會,可是我唯一做的就是等別人把項目做好後,自己去觀看,根本沒有動手鍛鍊。大二考四級,大三考六級並準備考研,大四時放棄考研決定去找工作。這個過程中,我看似沒有閒着,但基本上是在隨大流兒,周圍的人在幹什麼我就幹什麼,沒有有意識地爲以後的就業準備真正可用的籌碼和素養,致使專業知識掌握很一般,英語口語不流利,表達能力存在欠缺,做項目、做課題的經驗缺乏。由於沒有清晰的目標和意識,考研也沒有結果。

我深切地體會到:在畢業求職的時候有多大的競爭力,決定面試結果的並不是面試那十幾分鍾,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而是取決於我們整個大學四年的積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求職這場戰役從大一入學就已經打響。要想畢業時能夠具備足夠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從大一開始做好職業規劃,明確目標。如果有機會重來,我一定在前3年好好爲自己積累“資本”。

而今大學生活已經接近尾聲,我才猛然意識到,曾經總覺得很遙遠的就業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如果當初就有緊迫感,就能爲今天的求職進行定位,並有針對性地去彌補自己欠缺的素養,去創造自己所不具備的條件,大概就不會出現今天的尷尬了。而捫心自問,用3年多時間去準備這些,應該綽綽有餘了。我終於明白了:找工作要儘早準備,大學生活應該有意識地去經營,切不可沉迷於每天上課、考試及格的機械化生活中,沒有了個人競爭力,喪失了感知和反省。

希望還沒有畢業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學,以我爲戒,不要在大學混時間了,在剩下的時間裏,爲自己的未來準備些什麼,而不是等到畢業求職的時候病急亂投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