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早會經典簡短勵志小故事

勵志故事 閱讀(1.73W)

晨會的內容決定晨會的質量,講一個晨會勵志故事來讓你晨會的內容更加出彩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早會經典簡短勵志小故事,供大家參閱!

早會經典簡短勵志小故事

早會經典簡短勵志小故事:看見自己

紐約有一棟摩天大樓的老闆,每個月都爲昂貴的電梯修理費苦惱,因爲樓很高,電梯不是一叫就來,乘客往往等得不耐煩,一直連續按鈕,所以電梯鈕壞得很快。

人們雖看見電梯鈕已經亮了,還是要再按一下才安心,好象別人按的都不算,非得自己的「魔術指」按一下,電梯纔會來。這個老闆在電梯旁貼很多告示,都沒有效,最後他貼出懸賞,若有人能使乘客改變習慣,給與厚獎。

結果一名心理學家在電梯門上裝了一片大鏡子,輕易解決了問題。因爲鏡子使乘客看見自己的猴急樣,只要一站到鏡子前,立刻變有禮貌了,原先熙熙攘攘的人羣,在鏡子前都成了紳士、淑女,耐心等待電梯,這就是鏡子的妙用。

很多時候,人不是故意要做出某些惡形惡狀,只是不知自己這樣做是什麼樣子,苦於不自知而已。

我一直很好奇,演化爲什麼沒有使人的眼睛分開生長,一個看外面,一個看自己呢?人的兩隻眼睛專門看別人,如果沒有鏡子,人是無法知道自己長得什麼樣子。

這個「我」(self referent) 是很晚才發展出來,嬰兒要到兩歲左右纔會知道鏡中人是自己,靈長類除了黑猩猩外,其它猴子都不知道鏡中的動物是他自己。實驗者把動物麻醉後,將紅點塗到他臉上,醒來後再讓他照鏡子,結果除了黑猩猩會去摸自己的臉外,其餘都不會,表示他們不知道鏡中的人是自己,可見自知需要很高的智能。

有個實驗非常有趣,實驗者想知道寄生在別人窩裏的小鳥,如何知道它自己是誰。像椋鳥(cowbird)專門把蛋下在麻雀窩,讓麻雀替它孵蛋,但椋鳥長大了並不會以爲自己是麻雀,還是去找椋鳥交配。它如何知道自己跟養父母不一樣呢?康乃爾大學的實驗者把剛孵出的椋鳥隔離長大,讓它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隻鳥,然後把一些小鳥的羽毛染色,另一些則保留原來顏色,等小鳥長到兩個月大,再把兩隻成年椋鳥放進實驗室,一隻染了色,一隻沒染,結果發現小鳥喜歡跟自己一樣顏色的大鳥在一起。這表示它會檢視自己,知道自己的特徵,在腦中形成樣板模型(template)將其它的鳥與自己相比,產生我們看到的「物以類聚」現象。

這個實驗很重要,讓我們看到動物可以檢視自己,知道自己是誰。演化雖然讓我們的眼睛只能看見別人的刺,看不見自己的梁木,但人發明鏡子彌補這項不足。或許當公僕看到自己對待頭家的冷麪孔時,服務態度會好一點。鏡子,是人類最重要的發明,你說是不是?

早會經典簡短勵志小故事:只貸1美元的猶太富豪

美國,華爾街,某大銀行。

一位提着豪華公文包的猶太老人,來到貸款部前,大模大樣地坐了下來。

“請問先生,您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效勞嗎?”貸款部經理一邊小心地詢問,一邊打量着來人的穿着:名貴的西服,高檔的皮鞋,昂貴的手錶,還有鑲着寶石的領帶夾子 ``````

“我想借點錢。”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1美元。”

“只借1美元?”貸款部的經理驚愕了。

“我只需要1美元。可以嗎?”

“當然,只要有擔保,借多少我們都可以照辦。”

“好吧。”猶太人從豪華公文包裏取出一大堆股票、國債、債券等放在桌上:“這些做擔保可以嗎?”

貸款部經理清點了一下,“先生,總共50萬美元,做擔保足夠了,不過先生,您真的只借1美元嗎?”

“是的。”猶太老人面無表情地說。

“好吧,到那邊辦手續吧,年息爲6%,只要您付6%的利息,一年後歸還,我們就把這些作保的股票和證卷還給您``````”

“謝謝``````”猶太富豪辦完手續,準備離去。

一直在一邊冷眼旁觀的銀行行長怎麼也弄不明白,一個擁有50萬美元的富豪,怎麼會跑到銀行來借 1美元呢?

他從後面追了上去,有些窘迫地說:“對不起,先生,可以問您一個問題嗎?”

“你想問什麼?”

“我是這家銀行的行長,我實在弄不懂,您擁有50萬美元的家當,爲什麼只借1美元呢?要是您想借40萬美元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爲您服務的``````”

“好吧,既然你如此熱情,我不妨把實情告訴你。我到這兒來,是想辦一件事情,可是隨身攜帶的這些票卷很礙事,我問過幾家金庫,要租他們的保險箱,租金都很昂貴,我知道銀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嘛,就將這些東西以擔保的形式寄存在貴行了,由你們替我保管,我還有什麼不放心呢!況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纔不過6美分``````”

早會經典簡短勵志小故事:不是爲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有一位金代禪師非常喜愛蘭花,在平日弘法講經之餘,花費了許多的時間栽種蘭花。有一天,他要外出雲遊一段時間,臨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顧寺裏的蘭花。在這段期間,弟子們總是細心照顧蘭花,但有一天在澆水時卻不小心將蘭花架碰倒了,所有的蘭花盆都跌碎了,蘭花散了滿地。弟子們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師父回來後,向師父賠罪領罰。

金代禪師回來了,聞知此事,便召集弟子們,不但沒有責怪,反而說道︰「我種蘭花,一來是希望用來供佛,二來也是爲了美化寺裏環境,不是爲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金代禪師說得好︰「不是爲了生氣而種蘭花的。」而禪師之所以看得開,是因爲他雖然喜歡蘭花,但心中卻無蘭花這個罣礙。因此,蘭花的得失,並不影響他心中的喜怒。

同樣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牽掛得太多,我們太在意得失,所以我們的情緒起伏,我們不快樂。在生氣之際,我們如能多想想︰「我不是爲了生氣而工作的。」「我不是爲了生氣而教書的。」「我不是爲了生氣而交朋友的。」「我不是爲了生氣而作夫妻的。」「我不是爲了生氣而生兒育女的。」那麼我們會爲我們煩惱的心情闢出另一番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