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80後奮鬥的故事3個

勵志故事 閱讀(2.79W)

奮鬥是機遇的基礎,機遇是成功的條件;只要你不放棄嘗試,你就永遠不算失敗。希望這些話對你們當中的一兩個人能啓作用。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80後奮鬥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80後奮鬥的故事3個

80後奮鬥的故事1:

心酸的童年

我出身在一個很苦的家庭,家裏每天爲吃飯的問題發愁,再加上父親是個殘疾人,從小我家就受到村裏人的欺負。現在回想起來,真不知道那時候的日子是怎樣熬過來的。

由於家庭貧困,我五歲時還被送給遠房的舅舅收養。我哭着喊着被舅舅抱走了。可三個月後,父親來接我了,抱着我痛哭流涕。

從我懂事起,我經常看到父親眼裏流露出太多的無奈,那時,真想替他分擔所有的一切。我5歲就跟着父親一起上山下田。到11歲時,我就收割打稻穀了。大姐考上大學後,爲了供大姐上大學,我更是把大人們要做的活也攬了下來。父親雖然心疼,但還是很開心,常說我這個女兒聰明是聰明,就是不喜歡讀書。其實我不是不喜歡讀書,而是看到家裏那麼苦,只想早點幫父親分擔。

也許上天有意捉弄人,就在家裏的日子漸有起色的時候,父親卻病了,是精神上的疾病。很多人說是父親有苦沒處訴,有氣沒處發,憋在心裏憋壞了。有一天,我上山砍柴,等我回到家,發現父親不見了。兩天後在我們當地一條河的下游發現了父親的屍體。當時那場景,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父親一身腫脹,全身發紫。

創業的夢想

14歲時,我被親戚帶到外地打工。我在工地挑過灰漿,那種活太苦了,我的肩膀經常被擔子壓得腫起來。但這樣辛勞一個月下來才能掙幾十塊錢。15歲時我到桂林做保姆。主人家裏開了一家髮廊,所以空閒的時候我就會去她的店裏幫忙。雖然我不怎麼喜歡剪髮這行,但我清楚,這個社會沒有手藝很難生存。我逼着自己學。那時,我時常跑到老鄉幹活的工地上免費給他們剪髮。這樣幾個月下來,我成了店裏的得力助手,主人就讓我留在理髮店裏工作。

由於本來就不喜歡這個行業,幹了幾年後,我就和朋友一起到溫州打工。剛開始在飯店當服務員,真是杯水車薪,沒辦法只好重操舊業。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但這樣平靜的日子給一個溫州男人打破了。他的姐姐開五金店,我跟着她學做工程上用的振動棒。經過不斷地改進,我做的振動棒質量非常好,兩年時間我幫助他掙了幾十萬。可是,接下來的事情讓我傷透了心,因爲我不能正常生小孩,他想辦法讓我離開。

生存成爲我首要解決的問題。我知道振動棒行業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我深深地認定了這個行業,我想自己創業,但我拿不出啓動資金,雖然只是區區幾萬元。

在我最無助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的家人,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但結果是他們強烈反對我創業。我不甘心,在房間裏哭了幾天。後來,我想除了自己沒有任何人能幫到我,我必須打起精神來,我一定要絕處逢生。擦乾眼淚,我打了幾個電話給我以前銷售振動棒的老客戶, 希望他們跟我合作開振動棒廠。永康一個客戶清楚我做振動棒的技術過硬,他覺得跟我合作肯定能掙到錢,就馬上答應了。

一個女人在外地和人合夥辦廠,自然引來了很多閒言碎語,對方老婆對我也多存了幾個心眼。一個女人,在外無依無靠,我只有把委屈往肚裏吞。爲了把工廠做大,我付出了常人幾倍的努力。一支成品振動棒三四十斤重,在製作過程中需要幾斤重的榔頭不斷地敲打才能成形,這個活連很多男人都不願意去做,但我把它硬扛了下來。我經常晚上一個人加班做到10點,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那時,回到住處,我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來。

艱難的創業

我的努力,卻沒有得到合夥人的認同。在他們看來,他們出錢多,我出錢少,我出賣的只是勞動力而已(合資時他們出六成,我出四成。),甚至認爲我分了盈利的四成是便宜了我。這樣合夥了10個月,他們就想自己單幹。按四分分成算,我也就分得5萬元錢。雖然這樣的結果早在我預料之內,但是我沒有想到他們竟提出無理的條件:我分出後,永康市場我不能再踏足,他們才把5萬元給我。

我當然不答應。

他們很狡猾,於是又想出一招,要我拿出一筆錢,廠子就歸我。他們明知我拿不出那麼多錢。這樣僵持了好幾天,最後在派出所的參與下事情纔得到公正的解決。我們協議,我應分得的利潤歸我,之前合作辦廠時我發展的客戶都歸我,欠帳的客戶也歸我,客戶的欠賬由我負責追回。

我開始一家一家去要賬,當時,這些錢對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合夥人一心想把我趕出永康市場,散夥的時候就講過,欠賬的客戶都歸我,他就以降價爲誘惑想把我的客戶拉過去。這種情況下,一家欠我16000元的客戶知道機會來了,他要我教他們做振動棒,這樣,欠我的錢他們纔會歸還我。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只好委曲求全地答應了。

這次創業,基本上以失敗告終,但它帶給我的教訓卻讓我受益終生。

20xx年8月1日,我把自己累積的資金全部投入創建了申鑫振動棒公司。當時我想,無論成功與否,我都要拼一把。

剛開始時由於資金不充裕,連產品書也沒有,我拿着名片到當地的五金市場發放。爲了打開市場,產品先給客戶免費試用,客戶用得好再付錢。就這樣,我們最終靠誠意和過硬的產品質量敲開了市場的大門。後來,很多商戶看我們的產品好賣,就繞過代理商直接到我們廠裏要貨。爲了保證老客戶利益,我們斷然拒絕了他們。就這樣,代理商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他們有的和我們達成了長期合作協議,有的甚至自己出去跑市場。就這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第一年的年銷售額就突破80萬元

80後奮鬥的故事2:

上世紀60年代初,在我國祕密開發大慶油田時,日本人想方設法地探聽情報,想得到油田具體的地址、產油量、開發時間等相關內容。1966年7月,《中國畫報》刊載了一幅王鐵人頭戴瓜皮帽的照片,日本人憑這個常人根本就不注意的小細節就推斷出:油田所在地是零下30攝氏度的東北地區。他們又根據照片中運原油的列車上灰層的厚度,推測出油田與北京的距離,認定這個大油田應在哈爾濱與齊齊哈爾之間。三個月後的1966年10月,《人民中國》雜誌刊登了一篇宣傳王進喜先進事蹟的文章,其中透露出一個“馬家窯”的地名,日本人根據這個地名推測:大慶油田在安達車站附近。再後來,日本人又找到一個誰都可能忽略的細節:王進喜原來在玉門油田工作,可是自從1959年參加國慶觀禮後就銷聲匿跡了,他去了大慶。日本人經過一系列分析,推斷出大慶油田的開發時間爲1959年9月。事實證明,日本人的推斷全部正確!

這次情報收集與調查的成功,使日本後來在和中國石油工業進口設備的談判中佔據了主動,因此大獲全勝——幾乎壟斷了我國石油設備進口的市場。

日本人憑藉幾個常人所不注意的小細節,就輕鬆地掌握了中國人捂着蓋着的絕密情報,從而佔據了與我國外貿談判的絕對主動權。我在心疼我們交了昂貴“學費”的同時,不得不佩服日本人摳細節的本事。美國惠普公司的創始人戴維·帕卡德說:“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凝練的話語中說明了一個大道理:小事不小,它可以成就一個人的人生大事,小小細節也可以讓人成就一番大事業。汪中求先生在他的《細節決定成敗》中也說:“生活中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細節構成的,如果一切歸於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細節的競爭纔是最終的和最高的競爭層面。”

細節是如此重要,對於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注意培養重視細節的習慣和能力就尤其關鍵了。其實,細節就是一種思維與行動意識的高效組合。培養重視細節的習慣和能力,就是要培養自己觀察細節並發現細節的能力,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另一個角度說,關注細節的能力就是無數個細節習慣的積累。

留意和關注細節,對企業經營者來說可能就意味着財富——

1875年春天的一天,美國實業家亞默爾像往常一樣在辦公室看報紙。報紙上的一條消息:“墨西哥可能出現了豬瘟,就一定會從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州傳入美國;一旦這兩個州出現豬瘟,肉價就會飛快上漲,因爲這兩個州是美國肉食生產的主要基地。

他馬上打電話讓他的家庭醫生以旅行者的身份去墨西哥,考察和證實一下那裏是不是真的出現了豬瘟。

幾天後,醫生證實了墨西哥確實發生了豬瘟。亞默爾立即動用自己的全部資金大量收購佛羅里達州和得克薩斯州的肉牛和生豬,迅速將其運到美國東部的幾個州。

不出亞默爾預料,這場嚴重的瘟疫很快蔓延到了美國西部的幾個州……由於美國國內市場肉類產品奇缺,價格一時猛漲。亞默爾抓住這個時機,在短短几個月裏狠狠地賺了一筆錢。

在20xx年至今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中,許多人傾家蕩產,許多公司破產倒閉。可是在中國卻有一個人因爲一個細節的觸動,成功地賺了個鉢滿盆盈。

出生在山東臨沂的李慶20xx年9月來到北京一家餐館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做事踏實肯幹,兩年後,他就成了這家餐館的廚師。20xx年12月,餐館老闆要在美國開一家中式餐館,李慶跟着老闆到了美國,由於他的菜做得可口,生意越來越好。可是好景不長,到了20xx年底,餐館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有時候一天只有一兩桌客人。李慶從客人的交談中知道美國面臨金融危機。老闆有關掉美國餐館的打算。李慶也不想就這樣下去,便開始尋找機會。

有一天,他在街上見一家商店裏許多人正搶購一種商品,這讓他感到很奇怪:經濟蕭條時期,美國人都不願意買東西,怎麼會搶購商品呢?他走近一看,發現他們正在搶購保險箱。經過詢問才知道,次貸危機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相信銀行了,買保險箱是爲了存錢。李慶不由眼睛一亮:如果把國內無人問津的保險箱運到這兒來賣,肯定會大有錢賺啊!於是,他細心地要來了一些想買保險箱的人的電話。

20xx年春節,李慶回國開始了他的行動。他在北京看到寧波一家保險箱生產企業招聘業務員的廣告。李慶直接找到這家企業的老闆,說明了來意,老闆說美國正在遭遇次貸危機,經濟不景氣,保險箱怎麼會容易銷售呢?李慶拿出了美國一些客戶的電話號碼,把電話打過去……老闆立刻聘請李慶爲公司的銷售代表,負責在美國的業務。

20xx年1月,李慶辭去了餐館的工作,開始推銷保險箱。

半個月下來,他居然售出了1000多個保險箱。可是李慶並不滿足這些成績,他在尋找擴大戰果的方法。他看到一家連鎖店,想:連鎖店在美國幾乎遍佈全國,如果把保險箱打進這些連鎖店,不就能銷售更多的保險箱嗎?於是他找到了一家連鎖店總部,提出合作。可雙方很冷淡。李慶知道他可能害怕中國保險箱的質量不可靠,又補充道:“我們公司生產的保險箱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還獲得了美國的ul認證。“他把美國的ul認證的複印件給採購負責人看。負責人終於同意合作,首批採購了1萬臺保險箱,後來又追加了4萬臺……現在,李慶的收入已經突破了百萬,比他當廚師賺得不知多多少倍。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他知道了自己的潛力和長處,明確了奮鬥的方向。

一場豬瘟,全美國人差不多都知道,爲什麼只有亞默爾從中發現了致富的商機?一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有多少人感受了恐慌,經歷了失敗的痛苦,都視之爲洪水猛獸,爲什麼李慶卻在危機中尋找到了發展的機遇?原因只有一個,他們都是有心人,能在別人不注意的細節中發現與自己有關的信息,並及時抓住這個機遇,從而走向了成功。

因此,可以說,每一個細節就是一個機遇,關注細節就是關注機遇,發現細節就是發現機遇,抓住細節就是抓住機遇,抓住機遇就是抓住成功。

80後奮鬥的故事3:

有一個姑娘,有一些任性和囂張,還有一些叛逆和瘋狂,有一個姑娘,眼神清澈,笑容無翳,纖腰長腿,小麥膚色,行處靈動如流水,說話噼啪似炒豆。她健康,她個性,她的青春像一樹一樹的繁花,粉白黛綠,燦爛得令人妒忌。這姑娘,是米萊,又是錢小樣,但歸根結底是王珞丹,獨一無二的王珞丹。這位新晉80後甚至90後代言人,人氣已衝到了火星上,她的爆紅,原因無他,正是青春的勝利,青春的酣暢淋漓。

我的青春我做主

粉絲“丹磁”們最初愛上王珞丹,是因爲《奮鬥》裏的“米萊”。雖不是女一號,但這角色實在太討巧:美貌和財富齊備,善良與風趣兼具,偏還癡情得九頭牛拉不回,這樣的女孩,人間煙火中怕是難覓芳蹤。相比之下,《我的青春誰做主》裏的“活寶”錢小樣更草根,更現實,深得80後的歡心。

談起錢小樣,王珞丹用八字評價:“亦正亦邪,亦動亦靜”。錢小樣是誰?是王珞丹,也是你,是我。她有我們全部的缺點:自以爲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別人碰過的不算壁,自己不栽過的不算跟頭”。她滿腦袋理想,滿肚子主意,爲自己做主不惜離家出走,擎着中專文憑就敢從銀川殺進北京,由着個性一頓瞎撲騰,然後被現實嗆得七葷八素。

然而這個一根筋姑娘的可喜可貴,正在於她的百折不撓、樂觀無敵,無論生活如何打擊她,始終“傻笑”着蹦躂不息;在於她有一個大路通天的幸福彼岸不去,偏要向長輩禁止的陰溝裏踽踽獨行,當她學會背起責任,俯下身軀,卻永遠學不會放棄愛情;在於她的知足常樂,螞蟻有螞蟻的幸福,別人吃一碗還吃不飽,咱有一粒就樂半年。

王珞丹上躥下跳地奔向了錢小樣,她演得太投入太忘我,以至於電視劇殺青那天,她悲傷地在博客上寫道:“我就這麼被錢小樣拋棄了。”但,看她簡約而不簡單的人生履歷,不由人不感慨:王珞丹簡直被錢小樣附體了。

跟錢小樣一樣,王珞丹生性叛逆、不羈,爬樹上牆的像個男孩,而且打小就愛自作主張。中學時,因不甘心被老師冤枉,竟當衆跟老師掐起來,險些被學校開除。父母見這孩子如此叛逆,生怕她惹事,只好嚴加看管。母親更從不准她和男同學結伴出去玩,男生打來的電話也一律扼殺在搖籃裏。

進了師範後,王珞丹的酷勁兒愈發張揚,單薄得像紙片似的姑娘竟學起了激爆的架子鼓,還加入了校樂隊。這個被帥氣的文藝男青年壟斷的特長,成了王珞丹的看家祕籍。當時全校只有她一人會打架子鼓,風頭可想而知,“人人都認識我,那時候我走路不看地,看天,比現在還牛。”

跟《我的青春誰做主》中苦口婆心的家長一樣,王珞丹的父母也爲她規劃了一條“不出錯”的道路:考北京師範大學的本科,將來進入穩妥而踏實的教育行業。王珞丹卻臨時變卦,要考北京電影學院,“我特自信地跟他們說,今年考不上,我明年再考,還是考不上,第三年再來。如果連續三年考不上,我就服了,絕對安安心心回老家當老師去”。她的這份執著和勇氣到底打動了父母。

從家鄉內蒙古赤峯到北京,隔着兩座山峯。那個多風的春天,王珞丹住在北京郵電大學旁邊的一個招待所裏,白天風塵僕僕地去上表演輔導班,晚上就關起門來練歌,或舉着報紙練習朗誦和背臺詞。回想那段時日,王珞丹感慨萬千:“大多數父母都要替孩子的青春和前途做主,希望把孩子拴在褲腰帶上,這樣的年輕人出不了大錯,但也成不了大事。感謝我父母在我追求夢想時沒有阻攔……”

憑着在師範習得的文藝功底,和一首令師生至今印象深刻的搖滾歌曲《無地自容》,20xx年9月,王珞丹如願成了北影表演系的學生。

“其實剛入校那會兒挺受打擊的。第一次在食堂遇見我們班男生,他從別人那聽說我跟他一個班的,他都驚了,和我擦肩而過的時候特大聲說:‘我們班女生怎麼這麼難看啊!’”這事讓她深感困惑,比她漂亮、聰明的人比比皆是,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路?

開始,王珞丹總覺得班主任對她比對別人嚴厲,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知道,當初許多老師不看好她,“以前招過一個我這類型的女孩,沒‘出來’,大家覺得這類型不適合在演藝圈待,這不浪費名額嗎?”是班主任頂着巨大壓力招了她,並告訴她,因爲她是一張白紙,只有白紙,纔有可能在上面畫出美麗的圖案。

爲了不負師望,大學四年,“這張白紙”一心撲在了學習上,像海綿一樣瘋狂汲取知識,常在排練室待到凌晨才走,光經典電影臺詞就手抄了好幾大本……做喜歡的事,怎肯虛度光陰?

像我這麼得瑟的人

只做喜歡的事,只說想說的話,口無遮攔,我行我素,這種“得瑟”性格,很讓家人爲王珞丹捏一把汗,她卻不以爲意。

20xx年,王珞丹以配角身份進了一個劇組,沒自己的戲份時,她拉着一個演員回休息處聊天去了。製片主任爲此大發雷霆:“那麼大的腕兒都在現場待着,你們有什麼資格待在車上!”王珞丹的犟脾氣一下上來了:“腕兒待在現場因爲場場都是她的戲,後面兩場都沒我的戲,我爲什麼不能休息一下?”談起往事,王珞丹仍然堅持自我:“可能有人覺得我特別各色,但作爲新人,我希望受到的待遇是平等的。也許慢慢地,我會磨掉一些棱角,但本質上絕對不會變。”

她的“得瑟”還表現在接戲非常“挑食”。名演員“挑食”證明自己的身價,那是“範兒”,而她只是個小人物。她的理論是:“一個角色紅不紅只有天知道,既然如此,我幹嗎不挑自己喜歡的?只有演喜歡的角色纔有衝動,才能演得好。”爲此,她差點與《奮鬥》失之交臂。

當初趙寶剛導演爲《奮鬥》選角兒時,找到王珞丹,說看過她演的海巖劇《陽光像花一樣綻放》裏的“單娟”,《奮鬥》有一角色露露是個很酷很拽的女孩,氣質相似。不料被王珞丹一口回絕:“我不想演與之前類似的角色,沒法再超越。”她說想演米萊。趙寶剛問:“是不是不讓你演米萊,你就不演了?”“是。”王珞丹毫不猶豫。

朋友們都問王珞丹是不是“腦袋被門擠壞了”,“那可是趙寶剛啊,和他合作太容易出名了,先合作以後再挑角色啊”。

不料第二天電話就來了,趙寶剛同意她演米萊。爲了配合王珞丹的容貌氣質,他還不惜修改了劇本。按當初的設想,米萊該是個白皙豐腴的女孩,以證明家裏闊綽有餘糧,而王珞丹又瘦又黑,全然不像。所以只好把米萊的爸爸從文雅儒商改成了做建材生意的土大款。

看過《奮鬥》的觀衆沒有不喜歡米萊的,趙寶剛也發現了這姑娘的可塑性,便在《我的青春誰做主》籌拍的第一時間聯絡了王珞丹,她“挑食”的老毛病又犯了:“小樣這角色太鬧了,我怕觀衆接受不了。”當時她手上有5個劇本,不知如何選擇,就列了一張表格評分,“好導演加10分,好的演員陣容加10分,好的播出平臺加

10分,片酬加10分……結果,還是趙導的戲以總分70勝出”。

拍趙寶剛的戲是很有壓力的,“拍戲時趙導幾乎不誇我”,看別人的戲,趙導會樂,看她的戲,則一直很嚴肅,甚至發脾氣。一次,趙導好容易樂了,王珞丹卻哭了,“得到他的肯定,對我來說太難了”。有一場她在車上高唱《北京的金山上》的戲拍了好幾天,唱了上千遍。趙導事後解釋說:“王珞丹像個皮球,壓得越低,彈得越高。”

兩部青春勵志劇的熱播,讓王珞丹成了新一代青春偶像。有一次她跟朋友吃涮鍋,穿得很隨意,素面朝天的,正蹲在凳子上甩開腮幫子大吃,有人拍她肩膀,一回頭,那人驚呼:“真的是米萊!”當時她特不好意思:“還好這時代崇尚個性,我這麼得瑟的人才有機會施展。”

未來無限大

或許在旁人眼裏,王珞丹顯得自我而叛逆,但在她看來,“雖然大家都說80後叛逆,可趙寶剛導演說他們那代才叫叛逆呢,和人發生矛盾了,板磚直接就拍過去。我們80後再怎麼自我,也還是會有價值判斷標準,侷限在一個框架裏”。

有人說,80後自負、物質、遊戲人生,與錢小樣對待愛情的態度截然相反。小樣放着成功男士高奇不嫁,非要跟定沒錢沒房沒車負債累累還折進大牢的方宇,讓人感覺不現實。王珞丹立馬反駁:“80後一點兒不物質,他們其實特有闖勁,因爲還沒失敗過,還沒被算計過,像錢小樣一樣,只管往前衝,堅信自己能闖出一片天。80後同樣是有理想的一代!”

王珞丹形容自己的性格是:紅色與藍色的綜合體。一面,如紅色熱情陽光,笑神經發達,經常自個兒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還能玩能鬧,早冰、攀巖、架子鼓,樣樣精通,另一面,又如藍色安靜平和,沒戲拍時就宅在家裏,看書,彈琴,寫博,遛狗,睡覺,完全自得其樂,愛好廣泛的好處即是,永遠不會悶。

拍戲,她喜歡挑戰不同角色,立志做“千面女郎”,她也愛嘗試新事物、新領域,自己設計過衣服。“也許將來會做服裝設計方面的工作呢,不一定一輩子當演員啊”。她像個孩子,永遠有好奇的眼和蓬勃的心,貪婪抓取着異香的糖果。而世界如一個五光十色、充滿能量的大魔方,不斷誘惑着她去探尋,她的未來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