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勵志成長的名人小故事

勵志故事 閱讀(2.41W)

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會找一些勵志成長的名人小故事來講給孩子們聽,那麼勵志成長的名人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勵志成長的名人小故事

勵志成長的名人小故事:自己認可自己

19世紀初期,倫敦有一位小夥子很想當一名作家。但是,他做什麼事情都很不順利,他父親正在坐牢,因爲欠債累累。他時常受飢餓之苦,最後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個又髒又亂的貨倉裏貼鞋油底的標籤。他對他的作品毫無信心,因此,纔會在深夜裏溜出去寄自己的第一篇稿子,因爲他怕被別人看見了會笑話自己。一篇又一篇文章被退了回來,但是他還在堅持。最終,他的一篇文章被接受了。雖然沒有報酬,但是編輯誇獎了他,承認了他的價值,認爲他很有寫作的天賦。這讓他的心情太激動了,眼淚流過了他的雙頰。

編輯可能無意的一個嘉許,改變了一個年輕人的一生,否則,他可能要在髒亂差的工廠環境裏沉淪一輩子。你可能聽說過他的名字——查爾斯·狄更斯。

幾乎所有人都會從他的經歷中悟到這樣一個道理:被人認可的作用有多麼大。而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像他那樣幸運,遇到好心的貴人。現實就是這樣殘酷。既然別人不一定會成爲自己的貴人,那就做自己的貴人,自己認可自己。

勵志成長的名人小故事:撒貝寧的三次轉折

撒貝寧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轉折在他12歲的時候,其實這也是他承受的第一次嚴重打擊。僅僅由於0。5分的差距,他再也沒有機會進入理想的重點國中。開始的時候,他還幻想着差得不多,也許還能幸運地擠進去,但是開學後,他終於知道根本沒有辦法上理想的學校了。“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教訓,我明白了:並非所有機會都會垂青於你,如果不達到最低標準,再有能力,也沒有發揮的餘地。”

1994年保送到北大是撒貝寧的第二次轉折。在這之前,連他自己也說自己是一個個性自由散漫、內心極不安分的人,是北大給了他極大的空間,安放了他的靈魂。撒貝寧動情地說:“北大的校園救了我。北大真正讓我找到了自己。”他非常投入地參加北大的合唱團、戲劇社,還面對面接觸高曉鬆、水木年華這樣的音樂人,在草坪上彈吉他、唱歌。撒貝寧認爲自己參加這些活動沒有任何功利目的,“純粹就是喜歡一幫年輕人在一起玩某種東西”,這讓他慢慢地知道自己究竟想成爲什麼樣的人。後來他感慨地說:“很多自然而然的東西才能進到你內心,影響你最深。”

當然,撒貝寧生活中最重要的轉折應該是20xx年的主持人大賽。經過這次大賽,撒貝寧一下子火了,觀衆不是僅僅記住他主持的節目,而是牢牢地記住了撒貝寧本人,“這個比賽對我的職業生涯,是信念上的極大肯定”,有了這個信念,他很快重新找回了自我。正如撒貝寧自己所說:“就像學自行車,摔着摔着,但是突然就會了。換個環境,站在舞臺上,我找到了舒服的表達方式,其實就是心裏的坎邁過去了。”從這以後,站立在觀衆面前的他纔是真正的撒貝寧。

主持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主持春晚,甚至參加《舞出我人生》,毫無舞蹈功底的撒貝寧竟然挺進總決賽,被衆多“粉絲”譽爲“綜藝小王子”。撒貝寧卻說自己所謂的“全能”差得還很遠,“我還是比較喜歡自由的生活狀態,我需要想象力和創造力。我更像一個精神上永遠無法畢業的學生。”所以有人才會說,北大對撒貝寧的影響,到今天爲止都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

勵志成長的名人小故事:一生只做對一件事

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個失敗的小人物,離婚、失業、獨居,甚至因爲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而一度陷入深深的絕望。

就是這樣一位衆人眼中的小人物卻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創辦了一家特殊的網站。之所以說它特殊,是因爲在這個界面簡陋的網站上,隨便輸入任何一個漢字,人們都可以找到它的字形在歷史上演變的過程——小篆、金文,甚至還能回溯幾千年,看到它被刻在甲骨上的模樣。這樣的漢字字源網站即便是在中國,也絕無僅有,更不要提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由於網站在網絡上被廣爲傳播,它的創辦者——那位滿頭白髮的美國老人,也一時間成爲熱門人物。甚至被網絡稱爲:20xx年,第一個感動中國的外國人。

網站的火爆是他所沒想到的,更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會因網站而成名,在他60歲的花甲之年。爲了創建那個網站,他花費了20xx年的時間和全部的存款,他身邊的朋友和家人卻幾乎沒有人覺得,那是一件有意義的工作。20xx年的時間很漫長,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裏,他一個人在寂寞中堅持着……

他就是理查德·希爾斯(RichardSears),家住美國田納西州的一位普通老人。38年前,當希爾斯突發奇想開始學中文時,這個物理系的大學生只是希望瞭解那些說別的語言的人會如何思考、交流。他來到了臺灣,在街頭拼命跟人聊天,並且在那裏結識了自己後來的妻子。

口語練好了,希爾斯又開始張羅着學認字。可是那些毫無邏輯的漢字筆畫總是讓他一頭霧水。於是,這個已經步入中年的男人再一次“突發奇想”,研究起了古漢字。

可在英文書籍裏,關於漢語古文字的書籍只有一本。並且,關於詞源的解釋,不同的書籍也不相同。希爾斯又琢磨着把不同的解釋都輸入電腦,這樣自己就可以很方便地從中挑選出最符合自己的詞源。爲此,他先開發了一個小程序,到了20xx年,又把它們搬上了互聯網。

現實裏的希爾斯是一位電腦工程師,年輕的時候,他在硅谷的一家IT公司拿着一份不錯的薪水,也就是那個時候,他僱用了一位中國婦女,教她用電腦,並且從幾百本書裏把漢字不同的字形掃描到電腦裏。但現在,這個曾經一身結實肌肉的帥小夥,已經身材發福、頭髮花白。

在希爾斯眼中,有些東西比金錢更加重要,只可惜很多人沒有看到這一點。身邊的人們幾乎沒人能理解他的堅持,其中也包括他最終選擇離婚的妻子。

爲了尋找那些古代的漢字字形,他跑遍了中國大陸和臺灣幾乎所有大學的圖書館,查閱了幾百本書。看得多了,他甚至還能提出自己的解釋。比如漢字“金”,說文解字形容它字形的來源是“金在土中”,可希爾斯覺得,它的象形文字應該來源於“鍾”的形狀,因爲這樣才能讓人立刻明白“金屬”的概念。

只有網上一些學習中文的人會寫信給他,誇讚他做了一項“偉大的工作”。這些人並不知道,希爾斯已經連租用服務器所需要的每年47美元都快付不出來了。當生活的艱辛與精神的富饒在他的身上形成了一種悖論時,他陷入了絕望之中。

生活還要繼續,網站還要辦下去。當希爾斯成爲網絡名人時,他正在加利福尼亞州給自己92歲的母親過生日。這個2年前才退休的中學數學老師,是唯一沒有抱怨過希爾斯工作的家人。

面對來自中國的鼓勵與讚揚,這位美國老人內心又一次燃起希望。“感謝上帝。這麼多年過後,那些中國的朋友終於讓我的母親相信,我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他笑着說。面對這種遲到的肯定,他的笑容裏有一種自豪,雖然他付出了太多太多,早已無法用金錢去衡量。

我不知道一個人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默默耕耘而無怨無悔,付出青春、汗水與積蓄,飽受質疑去做一件旁人看來毫無意義的事。20xx年的時光令他失去了太多,但毫無疑問他也收穫了許多。

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就要把它做好,這是理查德·希爾斯的信念,很幸運,他的宿願變成了現實。因而,他也成爲20xx年第一位感動中國的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