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團隊開會勵志故事

勵志故事 閱讀(3.02W)

一個團隊開會的時候應該講些什麼樣的勵志小故事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團隊開會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團隊開會勵志故事

團隊開會勵志故事:從一粒米成功

提起臺灣首富王永慶,幾乎無人不曉。他把臺灣塑膠集團推進到世界化工業的前50名。而在創業初期,他做的還只是賣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裏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裏,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揹着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打開突破口。那時候的臺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由於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後,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爲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於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於是一項創舉。

王永慶送米,並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裏。如果米缸裏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乾淨,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後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家裏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裏。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裏,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裏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

勵志小故事感悟:不要以爲創造就非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把一粒米這樣細小的工作做好同樣也是一種創造。

團隊開會勵志故事:用心去舞蹈

蘇莎,是一位著名的印度舞蹈家。可惜,天妒紅顏,就在她事業的巔峯時期,卻不幸遭遇了車禍,右腿被迫截肢。對於一個以舞蹈爲生命的人來說,失去了一條腿,無疑也就失去了整個事業、全部生命。但蘇莎的信條是:永遠不向命運妥協。

幾個月後,蘇莎幸運地邂逅了一位醫生,這位醫生用在硫化橡膠中填充海綿的方法對假肢技術做過改進。他爲蘇莎量身定做了一隻新型假肢。安上假肢後,蘇莎重返舞臺的願望也日益變得強烈和迫切。蘇莎明白,首先自己要堅信夢想一定能實現。於是,爲了重返舞蹈世界,她開始艱苦地嘗試。她忍着劇痛,重新學習平衡、彎曲、伸展、行走、轉身、旋轉,這些都是她曾經很熟悉的基本功。

經過長時間的鍛鍊,她終於能夠翩翩起舞,再上舞臺。

在以後每一次公開演出後,她都忐忑不安地問父親演出效果如何,而每一次,她得到的回答都是:“你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終於,在孟買的一次演出中,蘇莎實現了歷史性的恢復,她以令人驚豔的完美舞姿,震驚了所有的觀衆,讓每一個人都感動得熱淚盈眶。蘇莎也因爲這次起死回生般的巨大成功,重新奪回了原本屬於自己的舞蹈皇后的位置。演出結束後,她再次向父親征詢意見,這次父親什麼也沒有說,只是充滿慈愛地撫摸着她的假肢,眼裏只有淚水和愛。

蘇莎奇蹟般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當地的人們,經常不斷地有人問她,在近乎絕望的逆境中,你是如何戰勝自己並最終取得成功的。蘇莎總是淡淡地說:“我經常告誡自己,舞蹈用的是心,而不是腿。”

奧維德說過:“忍耐和堅持是痛苦的,但它逐漸給你帶來好處。”在莫大的不幸降臨之前,蘇莎是用雙腿舞蹈的絕代皇后。而在不幸降臨後,在忍耐與堅持中,她漸漸地學會了用心靈去舞蹈。心的舞蹈,其實正是舞蹈的最高境界。是不幸讓蘇莎得到了全新的感悟。

當痛苦不可避免時,請不要一味地悲傷,消極地逃避,而是要在堅忍中承受災難、享受痛苦。

因爲,只有堅忍才能爲你帶來事業的唯美昇華。

團隊開會勵志故事:海犁的故事

時序進入暮冬,冷風過境,一波波寒流來襲,伴隨着傾盆大雨;這種天氣對出獄剛半年的海犁,無疑是另一種折磨。

他瑟縮在大外套裏,走幾步路便氣喘吁吁,一開口即咳個不停。好不容易走到三樓頂,他停下腳步,努力做深呼吸,清瘦的臉龐,更加憔悴。

這頂樓就是他的天地,佔地一半的陽臺種花養狗,另一半則是房間,地板上堆放着他編織中國結的材料,各種色彩的絲線穿梭交叉,宛如他的人生。

因爲20xx年前的一場租船事件,扭轉了他的一生。

海犁說,那年,他的一位朋友向他借船去大陸載運洋菸,給他20萬臺幣當租金。但他回到高雄卻被捕。原來船到大陸不是載洋菸,而是載毒品,他近乎吶喊地爲自己辯護,但並未被檢方所採信。法官最後認定他就是幕後主使者,判他無期徒刑。

踏進監獄,像是進入黑暗世界——陰森的高牆、冷漠的鐵窗、灰色的囚服和一個編號。

他被分配到製作“中國結”的工廠服役。一開始,他只做些簡單的編織,然而出於對中國結的天分,藉着參考相關書籍和自己的創意,他竟做出許多別出心裁的中國結。監獄的日子,就在他的指掌間搓揉纏繞流逝。後來,他加入監獄寫作班,過去跑船捕魚近20xx年,航遍各大洋及到世界各國的閱歷,都成了他創作的養分和靈感的源泉。

他試着把討海人的生活化成篇篇文字,這些創作幫助他釋放出心裏的負面能量。他以“海犁”爲筆名發表作品,多次刊登在臺灣的報刊上。

牢獄歲月最痛苦的不是身心的煎熬,而是親情的割捨。他記得媽媽第一次到監獄看他時,難過得說不出話來。他安慰她,“你就當我出海吧,我國中畢業就跑遠洋,每次遇到颱風天,你都很緊張,現在不用煩惱了,因爲這裏沒有颱風!”49歲的海犁一直未婚,母親是他主要的精神支柱,後來他寫信安慰她:“這十幾年來,我的運氣如果稍微差一點,早就死了;能活到現在,算命好。”

母親彷彿得到了安慰,但父親卻始終把心事埋在心底。他是那種威嚴十足的職業軍人,感情的表達含蓄不露白。海犁入獄後,兩人的交流變得有限。不幸的是,父親在他服刑期間身體每況愈下,最後因癌症過世。“他一輩子要面子,家人揣摩他的心意,不希望我係着手銬腳鐐叮叮噹噹上香,所以當我知道消息時,已經天人永隔。”海犁無奈地說道。他在獄中強忍哀傷,但某夜就寢時,卻忍不住悲從中來,捂住棉被放聲大哭,“這種痛,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無法瞭解。”

人生確實是難解的課題。原本他以爲自己已走到谷底,不會再有更慘的事了,沒想到就在服刑期滿20xx年達到假釋門檻之際,“有一天,我咳嗽咳出血絲,以爲是重感冒,但咳了好一陣子都沒好,我去照X光,醫生髮現我左肺部有腫瘤。”最後證實他患了肺癌。

“我萬萬沒想到,在臺中治病的日子,不但治療了身體,也解開了我的心結。”這裏有很多跟海犁同病相憐的人,跟他們相處一段時間後,海犁的心情竟有180度的大轉變。

同房一個不到30歲罹患淋巴癌的獄友做骨髓移植時,需要家人爲他“保外就醫”,但他的母親卻拒絕,怕他一出獄又爲家裏帶來麻煩。

“連我媽媽都不願意保我,我只能猜想自己以前做得太過分了,這是我該得的懲罰吧!”這句不經意的話震撼了他。

“我反省自己,雖然我自認爲是冤獄,但當初朋友爲什麼會借我的船從事不法勾當?難道不是因爲自己過去曾有走私方面的不良紀錄,只是沒被抓到而已?”想到這裏,糾纏十多年的心結終於解開了。

此外,同房兩位對生命看法截然不同的獄友,也給了海犁深刻的感觸:一位右手中風後自暴自棄,每天看起來奄奄一息,毫無生氣,不到一年就死了;另一位被子彈擊中下半身癱瘓,卻坐在輪椅上行動自如,樂觀進取,每天寫字、畫畫,偶爾製造歡樂,激勵大家。海犁說:“我看到一股殘缺又旺盛且獨特的生命力,給我的鼓舞,遠超過我的想象。”此後,人家問他坐牢苦不苦,他都說:“坐牢苦不苦,需看心境!”從1994年到20xx年中旬重獲自由爲止,他一共在牢裏待了20xx年。

接他出獄的是住在桃園的弟弟和弟媳。再度擁抱對方,恍如隔世。他們按母親的吩咐準備傳統的“跨火爐”幫他去黴氣,接着按規定趕回戶籍地澎湖法院報到,同時回到老家與母親團聚。由於得定期回診看病,海犁多半時間都待在桃園。

不幸的是,他弟弟還在念國小的兒子也是癌症患者,整個家族有五人罹患癌症。海犁說:“沒想到,疏離20xx年的親情,卻因此拉近距離。”他們彼此間打開心懷,討論未來可能遇到的情形;他們瞭解對方的疼痛,給予意見,沒有隱瞞;他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知道感恩;更重要的是,他們也參考彼此的生命態度,攜手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