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李嘉誠成功的故事簡介

勵志故事 閱讀(3.26K)

關於李嘉誠的故事,你瞭解多少呢?本站小編精心爲大家蒐集整理了李嘉誠成功的故事簡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李嘉誠成功的故事簡介

李嘉誠成功的故事簡介篇1

李嘉誠童年過着艱苦的生活。14歲那年(1940年),正逢中國戰亂,他隨父母走難,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莊靜庵,可惜不久父親因病去世。身爲長子的李嘉誠,爲了養家餬口及不依賴別人,決定輟學,先在一家鐘錶公司打工,之後又到一塑膠廠當推銷員。由於勤奮上進,業績彪炳,只兩年時間便被老闆賞識,升爲總經理,那時,他只有18歲。

1950年夏天,李嘉誠立志創業,向親友借了5萬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積蓄的7000元,在筲箕灣租了廠房,正式創辦“長江塑膠廠”。

不過,李嘉誠預料塑膠花生意不會永遠看好,他更相信物極必反。於是急流勇退,轉投生產塑膠玩具。果然,兩年後塑膠花產品嚴重滯銷,而“長江”卻已在國際玩具市場大顯身手,年產出口額達1000萬美元,爲香港塑膠玩具出口業之冠。

1965年2月,香港發生了嚴重的銀行信用危機,人心惶惶,投資者及市民紛紛拋售房產,離港遠走。香港房地產價格暴跌,地產公司紛紛倒閉。1967年,香港更發生反英暴動,進一步使房地產市場陷於死寂。

不過,李嘉誠卻看好香港工商業的前景,認爲香港這個商機十足的殖民地,不會久亂。他反行其道,在人們賤價拋售房產的時候,卻大量購入地皮和舊樓。不出3年,風暴平息,香港社會恢復正常,經濟復甦,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迴流,房產價格隨即暴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面積共630萬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資本最雄厚的英資洋行怡和、太古、匯豐及和記,在許多大失業的生意中,威力隻手遮天。李嘉誠決定運用長江實業雄厚資金,收購香港某些具有實力的上市公司,第一個目標便直指怡和集團的主要旗艦“九龍倉”。

1978年,李嘉誠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戰術,收購另一個老牌英資公司青洲英泥,成爲該公司董事局主席。不過,最令李嘉誠難忘的勝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

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以6.93億港元的資產,控制了價值超過50億港元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實爲“小蛇吞大象”的奇蹟;而李嘉誠更因此成爲入主英資財團的首位華人。

80年代以後,李嘉誠的版圖再進行一系列的擴張。除了房地產外,還經營航運服務、電力供應、貨櫃碼頭以及零售等,形成一個堅不可摧,在香港舉足輕重的大型綜合性財團。

1990年後,李嘉誠開始在英國發展電訊業,組建了Orange電訊公司,並在英國上市,總投資84億港元。到20xx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給德國電訊集團,作價1130億港元,創下香港有史以來獲利最高的交易記錄。Orange是於1996年在英國上市的,換言之,李嘉誠用了短短3年時間,便獲利逾千億港元,使他的資產暴升一倍。

進入20xx年,李嘉誠更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即983億港元),兩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連續兩年榜上有名的華人。李嘉誠並多次榮獲世界各地頒發的傑出企業家,還5度獲得國際級着名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

經過20多年的“開疆闢土”,李嘉誠已擁有4間藍籌股公司,市值高達7810億港元,包括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及長江基建,佔恆生指數兩成比重。集團旗下員工超過3.1萬名,是香港第4大僱主。1999年的集團盈利高達1173億港元。

李嘉誠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半小時的新書,瞭解前沿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據他自己稱,除了小說,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面的書他都讀。這其實是他幾十年保持下來的一個習慣。

李嘉誠成功的故事簡介篇2

家是避風的港灣,家族集團是鐵壁銅牆的堡壘,但是它既有可能防禦外敵侵犯,也有可能成爲不攻自破、無比脆弱的環節

·尊敬母親,力盡孝道·

李嘉誠自幼喪父,家中的日子窮困潦倒貧苦不堪,雖然有的時候有舅舅的接濟,每天能勉強吃上三頓飽飯,但是少年的李嘉誠還是經歷了輟學、寄人籬下的日子。在這段最艱難的歲月裏,母親起早貪黑含辛茹苦操持家務,撫養家中幼兒。母親在昏暗的燈光下爲孩子們縫縫補補,苦口婆心教導他們的情景歷歷在目,銘記於心。他和他的兩個弟弟一個妹妹那時雖然還年紀尚幼,但是他們始終記得母親勸導他們要學會做人,培養自己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品質,即使在窘迫的困境面前,也絕不低頭。所以在今天遇到困難的時候,李嘉誠總是會想到當年賢惠的母親是如何以積極奮進的態度面對殘酷的生活。

所以,李嘉誠很早就參加工作,希望能幫助母親來分擔家庭的負擔,養育弟妹,讓家人享受生活的樂趣。

“吃得苦中苦,來日報母恩”,是李嘉誠的真誠願望。

李嘉誠的成功是母親最高興的事。

母親篤信佛教,經歷了苦難人生的母親卻依然保持着一顆寬大的心,經常教導孩子,要寬以待人,要遵循古訓。

在港居住數十年的李嘉誠,雖然終日爲商務操勞,但卻無時無刻不懷念故土,緬懷母恩。

他耗費巨資購買了一座花園別墅,爲的是讓母親安度晚年。每天忙碌於商務的他,也總要定期參拜高堂,聆聽教誨。

母親因病重需住院治療,李嘉誠極盡孝道。即使每日商務纏身,他也在母親住院治療期間,日夜守護在母親牀前。

他遵從母親的教誨,盡全力幫助弟妹開創自己的事業。

1980年,李嘉誠耗費巨資將40年前的故居——府城北門街面線巷的祖宅進行重建,安排堂兄們及子侄輩居住,希望他們衣食無憂,能夠安居樂業,成爲對社會有用之才。

在老一輩人的眼中,李嘉誠已經是光大門楣了,但是李嘉誠的雄心壯志,遠遠超過了這一層。

離家鄉百里的汕頭大學,是李嘉誠最大的一項捐贈。李嘉誠還曾捐資修建潮州市開元寺和該寺的附屬建築,耗資210萬元,全部歸於母親名下。

李嘉誠的做法使“家”與“國”達到了空前的統一,一向以慈悲爲懷的母親爲此感到很滿意。

·成功男人的身後·

李嘉誠的表妹莊月明——他日後的妻子,從他窮困潦倒的時候就一直幫助他,後來又甘當賢內助默默支持着丈夫成功的事業。

李嘉誠的舅父莊靜庵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視莊月明爲掌上明珠,莊月明自幼聰慧過人,先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英華女校和香港大學,後來又留學東洋,就讀於日本明治大學。

母親帶着年幼的李嘉誠寄宿在舅父家,一家人飽嘗了世態炎涼,可善良的莊月明對這位可敬可愛的表哥給予了深深的同情。

出身富貴的表妹,在精神上給了李嘉誠無限的慰藉與支持,她默默地關注着表哥的一切,爲表哥事業的每一次小有成就而感到欣喜。因爲深深地愛着他的表妹,無限感激表妹的愛,聰明的李嘉誠知道自己只有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才能夠配得上出身富貴名門的表妹。

尚未完成學業的李嘉誠,毅然拒絕了舅舅的資助,他中止了學業外出工作,他希望憑藉自己的努力爲自己爭得一席之地。擁有自己公司的舅舅,因爲也是自己白手起家,很支持他的想法,但是希望李嘉誠自己闖蕩,沒有讓他進自己的公司。李嘉誠深深懂得必須依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李嘉誠爲謀生路,先後在茶樓當過堂倌,在鐘錶公司做過學徒,不管他的處境多麼困難,月明都對他不離不棄,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他,他們一起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艱難險阻。

年僅22歲的李嘉誠於1950年,創辦了長江塑膠廠。

組建初期的質量事故,使他遭受重大打擊,但是這也沒有改變月明對他的愛。正是因爲他們逆境中的愛情,李嘉誠汲取了不竭的勇氣和前進的力量。

長江塑膠廠於1955年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工廠產銷走上正軌,李嘉誠在結束了1957年到意大利的考察後,第一個在香港推出了塑膠花,該產品風靡全港。他後來將其推廣到全球,成爲名副其實的“塑膠花大王”。

1958年,是李嘉誠涉足地產業的開始。他的第一幢工業大廈位於港島北角。他的事業迅速邁向輝煌。

事業有成的李嘉誠本來此時是應該享受愛情甜蜜的果實,但是,喜歡講究門戶的世俗,不允許他們終成眷屬,認爲他配不上出身名門、才貌俱佳的月明。他只是一個學歷偏低、出身貧寒的青年。而且他的未來剛剛起步,將來的一切全無定數。所以,連舅舅和母親也不支持。

時光飛逝,1963年,已經35歲的李嘉誠在事業上創造了越來越多的輝煌,讓舅舅感到驚訝不已,對其刮目相看。而且月明也已經31歲,兩位老人也被他們執著的愛情所感動,最終應允了這門婚事。

他們在衆人羨慕的目光中終於走進了婚禮的殿堂。

婚後的月明進入了長江工業公司工作,希望給李嘉誠以支持。她憑藉着出色的外語、克勤克儉的作風,迅速與同事們打成一片,並得到一致好評。在當時還算不上是大富豪的李嘉誠,爲了讓愛妻能夠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斥資63萬元買下一棟花園洋房,這就是深水灣道79號3層住宅,現在李嘉誠還依然在居住。這棟洋房當時被人稱作是最好的禮物。

李嘉誠事業上的重大轉折點是1972年11月的“長江實業”上市。這一決策,是由當時出任執行董事、公司決策核心人物之一的莊月明做出的,只是不爲人知。低調的莊月明很少出面接受記者訪談,所以,人們在談論李嘉誠的輝煌業績時很少提到她,但實際上,如果李嘉誠的生活中沒有了月明,真不知道會怎麼樣。

李嘉誠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兄弟於1964年8月和1966年11月先後出生,莊月明開始專心於家事,照顧老人、撫養孩子。專心家事的莊月明雖然依然爲丈夫的事業出謀劃策,但仍保持她低調的一貫作風,很少在公衆場合接受記者採訪,甚至很少與丈夫雙雙出席各種大小宴會。李嘉誠夫婦於1989年12月31日出席在君悅酒店舉行的迎新年宴會,容光煥發的夫婦倆成爲當晚宴會上最耀眼的明星。但第二天下午,駭人的消息傳來,莊月明突發心臟病,不治身亡,年僅58歲。身經商場百戰的李嘉誠,面對妻子的突然離世,悲痛欲絕,難以自已,不禁淚如雨下。

莊月明作爲香港大學的畢業生,曾於1961年在香港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因此,李嘉誠在夫人去世之後,爲表示他無盡的懷念和愛心,捐贈了3500萬港元給香港大學,作爲專項基金。

常言道,一個成功的男人的身後一定有一個成功的女人,女人起的作用不在於輔佐才能的大小,而在於其對男人的影響積極與否,還有激勵男人前進,鼓勵其樹立正確的奮鬥方向,使其不斷完善。反之,則將男人毀了一半。

贏得無數名譽的李嘉誠,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人品。

·李嘉誠的教子經·

李嘉誠認爲,教育孩子應該培養他們獨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愛嬌生慣養,這與家財多少沒有關係。

他的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是李家的希望。

李嘉誠希望兒子從小就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那麼簡單。無論是做生意還是做富家子弟,需要付出心血。因此在公司開會的時候,他常常讓兩個兒子旁聽,他想讓兒子明白,做生意需要不停地召開會議,依靠很多人的幫助。他認爲富家子弟就好像溫室的花朵,根基不穩,經不起風吹,他將自己艱難創業的歷史比喻成在岩石夾縫中生長壯大的小樹。他說,根基不穩的植物,在外界的壓力下,不易存活,而夾縫中的小樹,卻能傲立風霜而不倒,因此,他絕不放縱自己的兩個兒子,他希望,兒子能夠自強自立,獨立面對打擊,面對困境。

大兒子李澤鉅從爸爸的教育中受益頗深,他對李嘉誠的評價是,他很清楚在他生命中對他比較重要的事情,他會將錢用在這上面,比如幫助那些不幸的人,捐資醫療教育事業等。

記得有一次,香港刮颱風,李嘉誠門前的大樹被颳倒,爲了鋸斷大樹,由兩個菲律賓工人頂風冒雨,全身溼透,李嘉誠見到此景,要兒子馬上起牀換上游泳褲去幫忙,他說,菲律賓工人因爲家庭環境不好,背井離鄉來工作,但同樣是人,地位與自己一樣,他的兩個兒子馬上下去幫忙擡樹。兩個兒子懂得,職業不分貴賤,要學會尊重不同職業、不同地位的人。

幾千年的中國商業文化認爲——無商不奸,但是,這位憑藉自己30年奮鬥成家致富的人,認爲“信”是商人的信條。

不只是商人,一個人和一個國家都是無信不立。

李嘉誠的事業將他在商業的“信”與他待人的“誠”緊密結合,合成爲“義”,對此,他身邊的人感慨良多。

曾經有一個在李嘉誠公司工作了20xx年的會計,因爲不幸患上青光眼,無法繼續在公司上班,而且他早已花盡了限度之內的醫療費,生活面臨着極大的困難。李嘉誠關心地詢問會計:太太是否具有穩定的工作可以維持家庭生活?他支持他去看病,而且說,如果他的生活不夠穩定,他可以擔保他的太太在他的公司工作,使這家人不必再爲生活奔波。

這位患病的會計經過醫生的診治,退休後定居在新西蘭。本來這件事就應該這樣結束,但更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李嘉誠從媒體上獲知治療青光眼的方法,都會叫人把文章寄給那個會計,希望對他有所幫助。他的行爲使會計的全家都十分感動,那個會計的孩子尚處幼年,大概還沒到十歲,爲了表達全家對李嘉誠的感激之情,孩子自己動手畫了一張薄薄的卡片,寄給李嘉誠,禮輕情誼重。由此可見李嘉誠優秀的人品。

李嘉誠在談到對子女的教育時,他說,在教導子女時百分之九十九應該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即使現在他們長大了,也應該是三分之二教他們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如何做生意,因爲真正重要的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李嘉誠說,在我小的時候,母親就教育我,要學會給予,學會誠實守信,對朋友講信義。現在做生意,資金即使高出資產的幾十倍也不夠,生意是靠別人給你的,世間每個人都是精明的,要學會與別人溝通,讓別人喜歡你。世界經濟全球化,牽一髮而動全局,金融風暴經常發生,要經常提防,信義是最重要的,所以,現在也是一樣,信義二字是與人交往的準則。遵守信義可以受益終生。因此我經常教導兒子要遵守信義。

李嘉誠很注意對兒子的早期教育,他嚴格要求兒子艱苦樸素、不講排場,要他們注意樹立自己事業上的信譽,恪守承諾,而且他要兒子爲別人着想、不貪圖小利、勤勞肯幹、務實奉獻。

在兩個兒子從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之後,他們想在父親的公司一展拳腳,施展自己的才華,但是被李嘉誠拒絕,李嘉誠說他的公司不需要他們,雖然他的公司有足夠的職位,甚至安置20個兒子也夠,但是李嘉誠希望他的兒子們自己去闖,自己打下江山,以實踐來證明自己的真才實學。他不希望他們未經社會的風雨就直接進入自己的公司,他覺得他們不夠格。兄弟倆明白,父親是希望他們通過實踐,將自己鍛造成才。

兩人去加拿大發展,後來李澤鉅開設了地產開發公司,李澤楷成了多倫多投資銀行最年輕的合夥人。在港的李嘉誠也常常通過電話對兄弟倆噓寒問暖,想要提供幫助。但兄弟倆卻總是堅持困難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

當然,李嘉誠也不過是想試探一下,並不是真的要幫助他們。父親的這一點,是兄弟倆最爲熟悉的了。即使真的求父親幫助解決困難,也是不可能的。這似乎有些冷漠得不近人情,但是兄弟倆一點也不怪他,他們懂得父親的良苦用心。

在加拿大有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但是兄弟倆都一一克服,工作都小有業績,成爲加拿大商場中的佼佼者。

於是,兄弟倆於兩年後返回香港,進入李嘉誠的公司工作。李嘉誠非常高興地說,兄弟倆都非常出色,足以勝任公司裏的工作。而且,還向他們傳授了一些經驗: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名聲,將工作放在第一位,寬厚待人,信守承諾,這是事業成功的關鍵。

看到兩個兒子的出類拔萃和卓越的業績,李嘉誠感到非常欣慰,宣佈退休也非常地心安理得。常常有人對兄弟倆讚不絕口,而李澤鉅總說:“父親從小對我們的培養教育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我們從父親那裏學到的不僅僅是怎樣成爲一個出色的商人,一個賺錢的商人,而更爲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怎樣做一個正直的商人。”

李嘉誠成功的故事簡介篇3:永遠以別人的利益先着想

華人首富是李嘉誠,他有很多的哲學我非常喜歡。有一次記者問李澤楷,你父親教了你一些什麼賺錢成功的祕訣,結果李澤楷說父親賺錢的方法什麼也沒有教,記者覺得很吃驚,不可能吧!

李澤楷說只教了我做人處世的道理。記者很氣,父親教你做人處世的道理,你說說看怎麼教我成功,有道理給你登,沒有道理不要講。

李澤楷說,我父親跟我說,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這是什麼意思?他讓別人多賺2分,所以每個人都知道和李嘉誠合作會賺到便宜,所以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雖然他只拿六分,但現在多了一百個人,他現在多拿多少分?假如拿8分的話,100個會變成5個。

在臺灣有一個建築公司的老闆,他從一萬變一百億臺幣的資產。我看報道,他說他在別家做總經理的時候,他問老闆,我如何跟你一樣成功,老闆說假如你要成功的話,我給你看一個報道,這個報導就是報導李嘉誠,然後在上面幾十年前的報道,上面就寫着: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6分。

同一套李嘉誠哲學,用在不同的人,之後他可以從一個小員工變成25億人民幣的董事長。

所以我和任何人合作,我一定用這樣的思考模式,所以我的合作伙伴纔會越來越多,你不是要找朋友幫你介紹嗎?以前我在臺灣剛開始演講的時候,有一個經紀人,他有買房子還貸款的壓力,而我沒有什麼壓力,我給他的抽成不夠,他沒有辦法付得起他的貸款,爲了幫他付清貸款,我給他額外的提成。

我另一個合夥人,什麼都不懂,我還得教,結果我和他對開分。實際上這是不合理的,爲了幫助解決他的生活壓力,我願意多犧牲我的二十個點。

我對出版社不會要求最高的百分點,我是讓我的書最暢銷,幫出版社賺最多錢,然後他纔會給我最多的錢。我的書一直給瓊瑤的老公發行,我很喜歡他的做人。

假如今天所有的事情都只是利益因素,或只要產品好就賣得出去的話,那天下不需要任何的行銷人員。任何產品行銷,

人是最大的差異。天下沒有賣不掉的產品,只有不會賣的人。你說賣不掉,我換一個行銷人員就可以了。

我在今天下午曾提過我的朋友哈維麥凱,他是一家信封公司的老闆,有一次去拜訪一個顧客,那個經理一看他就說,麥凱先生,你不要來了,我知道你很有名,我知道你很成功,很有錢,但我們公司絕對不可能和你下信封的定單。

因爲我們公司的老闆和另一信封老闆是20xx年的深交,並且你也不用再來拜訪我,因爲有43家信封公司的老闆曾拜訪過我三年,所以麥凱先生我建議你不要浪費你的時間。

麥凱先生有的是辦法,獨特的方法。有一次他發現這家公司採購經理的兒子很喜歡打冰上曲棒球,他又知道他兒子的崇拜偶像是洛杉磯一個退休的全世界最偉大的球星,後來發現這個經理的兒子出車禍住在醫院。這時邁克覺得機會來了,他去買了一根曲棒球杆讓球星簽名送給這個人的兒子。

他來到醫院,這個人的兒子問他你是誰,他說我是麥凱,我給你送禮物。你爲什麼給我送禮物?因爲我知道你喜歡曲棒球,你也崇拜這個球星,這是一根他親自簽名的曲棒球杆。這個小孩興奮得腳也不疼了,要下牀來。這時麥凱說我的工作結束了。

結果他的父親來醫院發現他的兒子好興奮,整個人都變了,本來垂頭喪氣,面無表情。他問他兒子怎麼回事,他說剛纔有一個叫麥凱的人送了我一根曲棒球杆,還有球星簽名。

結果是可想而知,這個採購經理和麥凱簽了400萬美金的定單。

信封是便宜的東西,他竟下了這麼大的定單。

顯然,成功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思維模式,世界上沒有賣不掉的產品,只有不會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