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孟子>

《孟子》讀後感二年級

孟子 閱讀(1.27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孟子》讀後感二年級,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孟子》讀後感二年級

《孟子》讀後感二年級1

最近,我讀《論語》這一本書,讓我知道了,《論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它的內容廣泛,匯聚了孔子關於教育、道德、政治、文化、歷史、人生、哲學、宗教等。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舜的仁愛》,講的是,舜的父親是個瞎子,舜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又給他娶了個後母,後母生了個兒子叫象,象好吃懶做,老夫妻倆和象,經常密謀,要害死舜,他們三個想盡一切辦法害舜,但是舜都安全的回了家,以後,舜不僅不厭煩父母和弟弟,還像以前一樣對待他們,父母和弟弟被他的`行爲深深地感動了。

這則文章讓我懂得了,無論別人怎樣去害你,我都會用一顆仁愛的心去感化他。

以後,我要向孔子學習,他那種勤奮好學,不厭其煩,直到把問題解決了,才肯罷休的精神。

《孟子》讀後感二年級2

過去曾有過“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在延續一千多年的科舉時代,《論語》也是國家錄用官員考試的指定教科書。

但是隨着時代的變遷,治理國家的環境變了,治理國家的方式自然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因此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指望通過兩千多年前形成的《論語》上面制定的治理國家的方式來管理國家,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我根據開放社會的理論、從國際視野的角度、圍繞怎樣學習文化知識和怎樣學習做人的主題,從整部《論語》中選擇了一半與此有關的部分,按照“教育、孝順、仁愛、誠信、禮節、義利、察人、交友、鬼神、志向、反省、君子”這十二個分類推薦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學會怎樣做人有所參考。另外,爲了保證《論語》的完整性,我們同時也在這本書的結尾,附上了整本《論語》的全文。一來可以讓大家瞭解本書所選擇的部分在《論語》中的具體出處,二來也可以爲那些有興趣學習整本《論語》的讀者提供一個方便。

《孟子》讀後感二年級3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那就是論語。《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我這書讓我讀的費飲忘食。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我覺得孔子說的實在是太對了!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平時學的知識通常過了一到兩個月就會不記得,讓我想起了學完之後要複習。如果不復習,獲得了再多的知識也沒用,到了畢業後,就差不多忘光了。

有一次,我考試時忘記了複習,結果考出來的成績不太理想,這件事不就是孔子說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嗎?

學習貴在堅持,“溫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廢,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通過“溫故”學到新的知識。

論語這本書讓我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讓我們後代的影響非常大。

《孟子》讀後感二年級4

《論語》是孔子寫的。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個大人物,他是魯國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逝世於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分爲奉道、尊禮、崇仁、重孝、尚德。

我最喜歡的是這幾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說學習了又常常溫習和練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還有就是”見賢思齊“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看到品德好的人就要和他看齊,要和品德好的人多學習。

讀了《論語》的一些文章,使我又多了些知識。我以後要多讀一些關於論語的書籍,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本事,將來更好的衛祖國做貢獻。

《孟子》讀後感二年級5

孔子還要求統治者的行爲要端正,“政者,正也。子率而正,孰敢不正”。

爲官者道德的高低是政治好壞的決定性因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其次,選拔官吏要以道德爲標準,孔子認爲,如果有道德的人的職位在沒有道德的'人的上面,那麼人民就會信服;如果沒有道德的人的職位反而在有道德的人的上面,則民不服。再次,他主張推行教化,反對統治者的殺戮政策,“子欲善而民善,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意思是說就像草隨風動一樣,,爲官者的言行影響着老百姓,以此要求統治者發揮身教作用,引導天下風氣向善。“愛人”表現在政治上便是“博施於民而能濟衆”(《雍也》),採取合乎民情的便宜措施以促進生產,使人民富足。

《孟子》讀後感二年級6

論語中有一話說是這樣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這樣一句話,在我的家裏有一本《逆流而上的魚》一本書它上面寫的是一句:己所不欲,就施於人的話。

他是這樣寫的:我不喜歡的,你肯定也不喜歡,所以我不會給你,他不願意做我肯定也不願意做,所以你不會勉強我去做這件事情。對呀!我不喜歡的東西你怎麼會喜歡呢?我不喜歡青菜你一定也不喜歡!我不喜歡流行歌曲,那你也一定不喜歡?

我不能克服一種困難那你一定也不?我知他說的不一定都對,但是最讓我感到了不起的`是,那個寫書人的勇氣!是那種敢於面對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發表自己的看法的勇氣!

我家的那本書,雖然比起《論語》來差的很多,但我學會了很多他的東西,那東西看不見也摸不着。

《孟子》讀後感二年級7

論語裏有一句詩是這樣寫的: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從第一句詩裏我感受到了:”每個人都應該像上面的.那句詩一樣,在每個小測驗的時候都應該把以前學過的知識複習一遍,這樣才能考出好的成級來。“

從第二句詩裏我感受到了:”複習過知識的時候,我會感到很高興,有和我一樣的人來了,我也很快樂。別人不理解我,我不怪他(她)們,不也是好人嗎?“

從第三句話裏我感受到了:”爲人做事的時候有沒有盡力呢?和朋友有沒有誠實呢?每天有沒有複習功課呢?“

從這幾句詩裏我想我們每天都應該好好學習功課。

《孟子》讀後感二年級8

近來,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的學生忙者摘抄論語,交談中還時不時說幾句“子曰”、“詩曰”。究其原因,原來是教授語言與文化的姚麗華老師佈置了作業——全篇抄寫論語並寫出讀後感。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再傳弟子們編撰而成。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它對中國歷史和民族文化的影響可謂深遠。論語之在中國,猶如聖經之在西方。目前,“英語潮”、“韓語潮”的興起,卻讓我們將古代的精華遺忘在了角落。爲了讓大家對中國的經典著作,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更深入瞭解,增加自身素質,更爲以後的英語翻譯打下堅實的基礎,老師才特有此佈置。

要成爲一名合格的英語翻譯人才,首先就應該對本國的'文化十分熟悉,這樣才能將正確的信息傳達給外國人。“雙語人才”是要掌握兩種文化,並會熟練應用兩種語言的人才。假如連自己本國的古典文化都不知道,又怎能傳播我們的悠久歷史呢?

《孟子》讀後感二年級9

論語中有很多論述在今天看來,仍然非常有現實意義,小到一個人的爲人處事,大到一個地區的管理,都有指導意義。

《論語衛靈公》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子貢問他的老師孔子,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作爲終身的行動準則,孔子說,那就是寬恕、原諒,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如果現在的.人能夠按照孔子所說的那樣去要求自己,我相信很多事情是萬萬不能發生的,比如暴力強拆,又比如搶劫,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不會發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我們應當從自身做起,不論社會地位是卑賤,還是高貴,我們都應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越來越和諧、安定,人們的生活才更加幸福安康。

《孟子》讀後感二年級10

《論語》這本書對我有着深刻的影響,特別是書中的這句話不絕於耳: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是要告訴我們一定要誠實。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媽媽給我講的故事《三把斧子》。故事內容是:傳說在一個古老的村莊裏住着一個窮人。他有一位老母親身體不好,有一次窮人爲了給他母親治病就拿着斧子出門砍柴攢錢。他來到一條河邊,看見一棵又高又大又粗又壯的樹,剛砍下去,忽然他不小心把斧子甩進了河裏,這把斧子可是他父親留下來的,所以他十分傷心。就在這時山神出現了,山神拿着金斧子問:“這是你的嗎?”“不是”,“那這把銀斧子呢?”窮人回答說:“也不是。”“那這把鐵斧子呢?”“這把纔是我的.!”山神聽了以後十分高興地對窮人說:“孩子你很誠實,我現在把這三八斧子都送給你。”這樣窮人就有了三把斧子了,他把斧子換成了錢,終於治好了母親的病。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孔子的話,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