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論語>

《論語》優秀讀後感範文8篇

論語 閱讀(4.28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優秀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優秀讀後感範文8篇

《論語》優秀讀後感範文1

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被古今之人奉爲聖人的孔子在教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被片片段段的記錄在了《論語》之中,聖人的記憶已漸漸消磨,可是這本儒家的經典卻銘記了他前行的足音。由於《論語》遙遠深邃,高不可及,仰望之餘只能將些許感受歸功於“小窺”。

《論語》的思想傳承着生命本源的哲學與做人處世的智慧。聖人的眼中四溢的人格魅力如同是盤古手中割裂清濁的巨斧,讓混沌愚昧成爲回憶,讓精神越來越來接近天空。如此的心胸,這樣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凝聚着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孔門祕傳。

孔子到底是如何的仁者,又是如何的智者?山山水水道不盡一蓑風雨,川流不息訴不清臨江浩嘆。那是一種真君子來自內心的風骨,一種泰而不驕的安閒平和與篤定。幾千年春秋輪迴,至聖先師的教誨把握着歷史的脈搏跳動,讓無數仁人志士獨擎一片天,揮灑着生命的暢想。

輕翻那清香飛揚的書扉,佇足間,裏面無數期待淨化靈魂的歌唱如泣如訴,一問一答,一仰一俯,一顰一笑,無不蘊涵治學爲政之道,彷彿在聖人的眼中,天地間只有杏壇的古木爲世人遮風擋雨,沒有現實的糾纏與束縛,最後三千賢士面前的是一個迂闊率性,明知不可而爲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

聖人的深思,經歷了歷史的坎坷,走過數不清的彎路。遠足的道路上有高山,有深淵,有薄冰……可萬千劫難沒有降低聖水的熱度,時至今日,那一股不息的溫泉依舊在世人的脈絡中流動。自歸去來兮辭官尋樂土,到宰相論政曰:“半部《論語》治天下”,再到于丹在散佚的卷牘中拾掇。古典的精神力量在每一個春秋變遷中慢慢融合。君子的仁愛情懷,孝悌之意,廉恥之心,禮節之樂,誠信之本,讓生於今日的世人永不斷乳。

《論語》那簡約的語言,穿越了多與少,輕與重的界限,點出了天之大,地之厚的信念。孔聖人的品格連同勤學者的性情在薄如蟬翼的經書中不斷稀釋出來,然後在人們揚帆遠航中催生出民族靈魂的堅冰,也成爲一個民族永久的驕傲。

合上書,帶着它在雨水沖刷後的清新草地上徜徉,繼續到聖賢的光芒下遠足,讓永生的繼續永生,讓儒家的奇葩永遠綻放。

《論語》優秀讀後感範文2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澱在一本散發着油墨書香的《論語》之中,任憑他在歲月的風箱裏被剝落的斑駁朱漆,任憑他在時間的長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這其中的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以他安詳的姿態靜靜的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播撒我心中知識的種子;像雨露,滋潤我向善的靈魂。

在《論語》中我看見一個個靈魂,一個個穿梭於“仁”、“學”、“君子”與“小人”之間的靈魂。我還看見了一個“君子坦蕩蕩”的孔子,一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孔子,一個“剛、毅、木、訥”的孔子,一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一個“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個……孔子是很講究學的,在他的《論語》中就有學而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與“思”之間的相輔相成;“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態度纔會進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告訴我們要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地治學;“溫故而知新”告訴我們學了就要重新再複習一遍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爲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的優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爲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下茁壯成長,並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爲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爲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爲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爲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的老師教會了我們爲人處事的道理,更是引領我們向上的階梯。

《論語》優秀讀後感範文3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儒家思想,傳承了五千年,爲中華第一大家。《論語》這本書是孔子一生智慧的結晶,裏面蘊含了許多道理,讓人受益終生啊!讀了《論語》,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孔子對於學習的態度。

孔子認爲,要學習,首先應當提升自己的素養,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年輕的人,在父母身邊要孝順父母,離開家要敬重兄長,言語謹慎守信,博愛衆人,親近有仁德的人。只有自身素養提高了,在學文化知識,這樣纔是對社會有用的人。

其次,我們應該常常複習學過的知識。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來遠方,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學了知識能反覆的溫習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人遠道而來,不也是件快樂的事嗎?別人不理解我,我並不怨恨,不也是一個有修養的人嗎?學了知識,要反覆的溫習、鞏固,這樣才能”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再次,應當善於思考。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只學而不思考,就會受矇蔽而無收穫;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只有學習和思考一起結合,才能體現出學習的效果。

最後,應當真誠坦白。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由呀,我教給你的你懂了嗎?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這纔是真正的明智呀!”

《論語》優秀讀後感範文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長,要學會取長補短;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告訴我們品德好就一定會有朋友;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非動”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做事要符合禮的標準……在《論語》這本書中我讀到了很多句名言,讀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很多人生的道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孔子在《學而第一》中說的那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快樂的人生從身邊點滴事情做起:在學習的時候經常去溫故舊的知識,就會感到快樂;有朋友從遠方來,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感到生氣,這就是一個君子的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獲得快樂:在學習新的知識的時候,不要有畏懼的心理,可以聯繫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的難題。就像解答奧數題,總是從最簡單的原理入手,耐心地一步一步分析,當你解開難題的時候,快樂的心情就像潮水一般涌上心頭,這時學習不也變得快樂了嗎?

我們在生活中要像孔子所說的那樣,把每一件事都當成快樂的事去做,那麼你就會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論語》優秀讀後感範文5

論語,是記錄聖人孔子的言行的書。讀了之後,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當今很少人有的。他不僅教會人們應該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嚴謹的規範自己,以行動來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後人成爲聖人,就是因爲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成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給我們的思想帶來了無窮的寶藏。

讀了論語通譯,雖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譯成現代文,但是在註釋的幫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訴我們的。覺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時就能明白的這些道理,爲什麼那麼多的人到現在都還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是啊,現實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個個都渴望理解。人們視理解爲溝通感情的紐帶和聯繫心靈的橋樑。大家都希望人與人的相處應該多一點寬容和尊重,多一點容忍和諒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複雜。若時時都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爲,人生沒有相同的路,每個人都不一樣,兩個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兩種價值取向相異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要彼此理解不是強人所難嗎?人不是從一個模子裏造就出來的,你有另人頭痛的事,我也有。我們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別人,去苛求別人,於是我們之間有了“牆”,於是你苦惱,我也苦惱。可是,人們有沒有想過,許許多多的小事,爲什麼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實,面對種種的不理解,只要我們給他一個微笑,用寬闊的胸懷去面對,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屍”的結局;達爾文在說物種進化的時候被人們罵成瘋子;助人爲樂的雷峯經常被人嘲笑,他們這些舉動,又有誰能理解?如果他們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麼扞衛真理?他們最初不被接受,是因爲他們的追求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最終名垂青史,是因爲他們敢於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現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這個東西。他們可以追求別人的理解,以別人的議論爲自己的主題,以別人的言談作爲自己追求的目標,以別人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爲方式,甚至要去討好別人,爲了所謂的理解,寫了一些優柔寡斷毫無逐漸的可笑人生。他們真的知道理解嗎,他們覺得他們真的是在理解別人,並換取別人的理解嗎,不是這樣的。

理解不僅僅只是你需要別人來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爲什麼要逼迫別人理解你,難道是爲了得到別人的同情和憐憫?這樣作難道不會太悲哀了嗎?於是,終日沉浸在觀察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之中,優柔寡斷,碌碌無爲。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卻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牽強的,是需要別人有和你相同的東西然後互相共鳴而產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麼關係,只要我們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別人,想必別人也一定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這麼說過了,不擔心別人呢不瞭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

大千世界,芸芸衆生,人不光爲理解而活!

“理解萬歲”?

不被理解又有何妨。

《論語》優秀讀後感範文6

2500多年前,曾有位先哲,他一生命運多舛,但是他的思想卻很可貴。他有芸芸數千位弟子,其中又有72賢人。沒錯,他就是孔子。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一直到新文化運動的“打倒孔家店”,儒家思想歷經波折。然而,在2500年後的我再打開儒家文化的典籍——《論語》的時候,又會有怎樣的碰撞呢?

我記得上個星期有位老朋友問我借一本很難買到的書,而我——一個對書籍和電子產品珍愛有加的人,是不會隨意出借這兩樣東西的。更何況那是我5·1節一個人空着肚子擠着公交繞了一大圈纔買回來的。我將書雙手抱在懷裏,站在房裏來回踱着步子,時不時親吻一下它,時而又仰頭看着牆壁。經過一番思想較量,我決定將書出借,因爲孔子教會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爲這位朋友比較粗心,所以我在借給他時,反覆叮嚀他要好好保管,這才放心的把書交到他手裏。其實,我覺得這也是在傳遞一種信任,如果沒有信任,又何來“施於人”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這種思想,讓中華民族變得慷慨,熱情,大方;就是這種思想,讓中華民族懂得彼此信任;就是這種思想,讓中華民族站得巍峨,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論語》中有許許多多經典的言論,受益終生的句子。它交我的是人生的哲學,而且它以它獨有的魅力渲染中華民族,更感染着世界。然而,我要進一言的是:“《論語》畢竟是孔老夫子的一言,也會有不完全正確的地方。正如孟子所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仍然是這個例子,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就真的不能借給別人嗎?如果自己的東西恰恰是別人所需要的呢?自然界的生物鏈恰恰就是最好的反例:動物的廢棄物不是植物最好的肥料嗎?

我覺得言行就是我讀完《論語》最大感受的體現,而人的感受可能也就那麼微妙,無法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只能依靠行爲藝術來傳遞思想。至於《論語》我就覺得它是我生活的一面鏡子,我依照它來“三省吾身”,但也不被幻想矇蔽,時而也要堅持自我。這就是我的《論語》!

《論語》優秀讀後感範文7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彷彿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每個人在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有時不免會感到迷茫,我亦是如此。而她就如同擁有了一雙隱形的撥開迷霧的大手,總能引領我衝出一切迷霧,走出一切迷茫和不解。

《論語》一書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感悟一生的種種言行,雖簡短卻總能以一句有一句的話語直扣人心,闡述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人說,《論語》是一本十分乏味無趣的書籍,既無小說的通俗易懂,也沒有詩歌的風華韻律,不知從何讀起。我剛開始閱讀的時候也是如此,但之後再深入地閱讀,細細品讀每字每句,就慢慢發現了樂趣。

在《論語》這本書中,給我感悟最深的一句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們是學生,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我們每天都會學習到一點,每天都要學會積累。在每天晚上睡覺前思考:你今天做得怎麼樣:幫助別人做事有沒有竭盡全力?與朋友交往有沒有誠心相待?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用心溫習?這所有的一切,都在講一個字——心。

個人都會有私心,關鍵取決於你是否跟着心走,會不會爲了一點私心而去欺騙自己,違背自己的內心。

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個真實的案例。在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坐在座位上思考着一道很難的數學題。臉上的汗水隨着臉頰一顆一顆地流下,滴在了純白的草稿本上,印下了足跡,似乎在證明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想着想着,我靈光一閃,給圖形加上了兩條輔助線,就輕輕鬆鬆地把難題給解出來了。之後,我裝出來一副解難題的樣子。

看着同學們在低頭苦思的樣子,暗想:待會兒有人問我會不會的時候我就直接說不懂吧,這樣就我一個人會解這題,老師一定會誇我的。想到這裏,我不禁暗暗地笑了。過了一會兒,一個平時跟我十分要好的同學問我會不會那道難題。不能告訴她!可是她是我的好朋友啊,但是說了,就不會被誇了。對!就說不會吧。我剛要說出口,可好像有什麼東西卡在喉嚨裏,怎麼也說不出口。一擡頭,就對上了她那充滿真誠和渴望的目光。那一刻,我開始猶豫不決了。她平時經常幫我解決問題,有什麼好東西也會和我一起分享,我不能那麼自私!“我來教你吧。”這話一說出口,我的心情也跟着愉悅了,還看到了她眼裏的歡喜。之後,又有陸續幾名同學來詢問,我也都耐心地給他們講解。那一次,我徹底地明白了什麼是快樂。朋友間的真誠相待是我在《論語》中學到的最好的一課。

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讚美《論語》,我喜歡這本書。《論語》的點滴,每一頁紙,每一個字總能直抒我的內心。“凡事應跟隨內心深處最真實的你而去努力”是我在書中上得最好的一課;“隨心”是我在《論語》中最深的記憶!

《論語》優秀讀後感範文8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二十個篇章,言簡意賅而又面面俱到地講述了人世之道。

《論語》的學而第一篇中,我記憶猶新的是這句: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白話文的說法就是:花言巧語,一副討好別人的臉色,這種人很少有仁慈的。

細想之下,與現實生活非常貼切。這些人,之所以討好他人,無非是看在那個人的地位、權利與金錢上,希望這樣的虛情假意可以得到他人的讚許,使自己在烏合之衆中脫穎而出,得到官職、金錢與權勢。如果所討好的人失去了金錢,失去了各種權利,這種僞君子就會翻臉不認人,將原先不能稱之爲交情的“交情”一筆勾銷,絕口不提。就算原先被討好的人問起,也只會被很不耐煩地打發走。這時,後悔、憤怒都因爲金錢與地位的失去而喪失了發泄的權利。

花言巧語的人,通常都心懷鬼胎。真心的讚美不需要過於華麗的詞藻。他們的最終目的都是一致的:用關係登上高位,再用言語迷惑當時的上級,討的歡心,再借此關係高升……如此循環。這類人,在社會上,更確切地說是在職場上早已數不勝數。

在生活上,這類僞君子也不算少。一些小販,爲了推銷不合格的商品,除了誇大商品的功效外,還會百般討好客人:事業有成、學習進步、身體健康、萬壽無疆、萬事如意……說這些話的時候還滿臉堆笑。這些假心假意的祝福讓顧客盛情難約,不由自主地掏錢買下。等到發現商品的劣質後,十有八九,小販早已不知去向。

做一個真實的人,杜絕虛僞。腳踏實地,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自己的努力所換來的一切。無論如何,都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