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論語>

《論語》讀書心得精選14篇

論語 閱讀(7.61K)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讀書心得精選14篇

《論語》讀書心得 篇1

仔細傾聽於丹教授的《論語》,感覺曾經遙遠而枯燥的《論語》一下子變得豐富和溫暖起來。于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現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涵,有許多獨到見解,豁然於眼前。

于丹對《論語》的解讀能夠贏得民衆的掌聲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沒有把重點聚焦在什麼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論語的教導直接針對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講解的心靈之道、處事之道都是幫助人的內心需要,這就是當今許多現代中國人的實際需要。人們從於丹的講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論語》中的一些教導,以幫助自己求得心靈的平安,幫助自己爲人處事、幫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當今忙忙碌碌、競爭激烈以及精神相對空虛的情況下,人們更有對內心平安的追求,當然孔子不能給當代中國人完全的精神寄託,但《論語》中的一些內容的確能給人某種心靈安慰,也可以讓人從中學到一些處事之道。

于丹《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她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着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中國傳統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爲外在能力完善,並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心修爲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爲人處事。學習於丹《論語》,感覺最深的是能啓發我們的心智,觸動我們的心靈,教給我們很多爲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道理,讓人在不經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樂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纔是真的細膩意境。

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對現實是否感到滿足,主要取決於個人的心態。確實,在今天這麼一個不斷改革與飛速發展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顯得更爲重要。面對眼前千變萬化的世界,調整好個人的心態,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樂,是我們每個人在現實中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託的符合,只有站在個人心理的座標系上,建立務實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職業生涯中有所擔當,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最爲重要。于丹教授把《論語》樸素、敦厚的哲理解讀後以現代人的理解方式傳遞到我們,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係。就工作而言,一個人的目標,不能好高騖遠,必須經過努力可以達到;同樣,目標不能太小,不經一定困難能夠實現的目標不可能帶來多大的勇氣,即便是實現了目標也不可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快樂。同樣,對於一所學校目標的適切制訂,將會增強教職員工的團隊精神;遠大的理想,將激勵人們戰勝各種困難,勇往直前。

前一段時間于丹教授到日本講授論語,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她的想像。這說明日本對儒家文化的重視超過中國。但現代日本等許多國家的政體和經濟發展並非是靠儒家文化,靠的是現代制度創新與文化繼承兩者並行,不是全面拋棄,也不是全面保留。國家擁有現代政體,同時社會、家庭、個人也保留一些傳統的價值觀,這兩者並非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制度與文化兩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孔子《論語》等傳統文化能幫助人得到一些內心平安以及一些處事之道。于丹論語的現象其實是向中國社會啓示如何繼承和保護傳統文化,並同時建立和維護民主、平等、法制的現代社會制度,可以大力提倡傳統文化中對個人價值觀和修養有益的教導。

于丹的讓我體會到了什麼是智慧,什麼是和諧,什麼是無畏。在於丹對《論語》通俗化的解讀中,無論是“心靈之道”還是“處世之道”,無論是“君子之道”還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種大氣的胸懷,獨到的眼神,加以審視、領悟,並用輕鬆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這就是于丹的力量,這就是于丹帶給人的美麗!

《論語》讀書心得 篇2

于丹《論語心得》就是要揭示《論語》在今天的廣泛意義,是《論語》的古意今解,古語今用,透析《論語》的泛化價值和教育意義。《論語心得》在於“心”,心靈感悟,這種心靈感悟來自於丹自身對《論語》的品讀和對人生的感受,而心靈感悟,是需要用心來讀來解的,也需要用心與人對話的。于丹教授講《論語》,不在 《論語》的每一個字每一句的解釋作文章,而在《論語》的整體性,直指當今社會生活和人們的心靈,通過詮釋經典中的智慧,找到解決當代人生存和心靈問題的鑰 匙。從人生之道、處世之道、理想之道、交友之道、心靈之道等七個方面總結《論語》和孔子的智慧,以及對現代生活的啓示。語言表述上具有哲理詩的特點,流暢 親切,娓娓動聽,感性自然,頗多警句,深入透闢,哲理雋永,耐人尋味。于丹用她女性獨特的魅力和方式向我們講述《論語》的柔柔之美,恬恬之性,拳拳之情, 深深之意,跨越時空,與古聖人直面對話,傾談處世之道、交友之道,字字句句,發人深省,沁人心脾,變深奧而淺出,化腐朽爲神奇。《論語》的深奧難懂,在於丹《論語心得》,則以淺顯動人的故事,樸素的語言,妙語連珠,通俗易懂。而且少了許多女性的花拳繡腿,多了許多直言告白,于丹一曲《論語》心得,唱得人心舒暢;一番《論語》感悟,解讀的眼明耳順。于丹《論語》“論劍”,激盪着學者的情真意切,盪漾着女性的細膩溫馨。

于丹《論語心得》故事連綿,跌宕起伏,環環相扣,有理有據。于丹所述故事,不囿於《論語》和孔子,而多哲理故事,老和尚背姑娘過河的故事道出了“仁者不憂”的境界;國王尋找哲學問題答案的故事詮釋了“仁愛之人”的氣度……每一個故事就是一章《論語》,就是爲人的啓示,就是處世的經典,讀之受益終身。

于丹向我們展示了聖賢的仁愛,透視了君子的道德,崇尚一種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浮躁而閒情逸致,少爭鬥而寬容和諧;知滿足而 淡私慾,曉道德而遠邪惡。于丹話《論語》心得,不僅闡釋古人的仁德風範,而且穿透今人的心靈世界。于丹《論語》心得,春風化雨,卻又震撼人心。于丹《論 語》心得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于丹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告訴了我們一個宏大的宇宙觀,全方 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於現代人、普通人及現代社會的需要。向我們傳遞着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啓迪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安寧的生活態度。

品味《論語》,是一種享受,品味于丹,是一種情趣。讀懂古文《論語》顯現的'是知識的淵博,而讀懂于丹《論語》心得則是一次人生的昇華。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這是于丹在她的《論語心得》一開始就告訴大家的。讀《論語》不必要字字有解,句句有義,不要把古人的思想想的太複雜,我們可以把艱澀的古語簡潔化,把複雜的思想單純化,其實,道理就這麼簡單。

于丹說:“中國人的學習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我注《六經》,另外一種是《六經》注我。我注“六經”的方式讀得很苦,需要皓首而窮經呢,把頭髮都讀白了,把所有的書讀完了,可以去批註了。瞭解了這一切。但是更高的一種境界叫做《六經》注我,就是真正 好的學習是融會了所有的典籍以後,用它來詮釋自己的生命。”這也就是于丹要告訴我們她的《論語心得》的目的意義就是“《論語》注我”——借《論語》來詮釋 自己的生命。

《論語》讀書心得 篇3

在我讀的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語》中的《季氏十六》一文。它說人可以分爲四種類型;一個是天生懂的人;一個是學習後懂的人;一個是努力學習後懂的人;最後一個是努力學習才能懂卻懶惰不肯學習的.人。

我認爲世界上幾乎沒有第一種人,也很少有第二種人,其中大多數是另外兩種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努力工作,努力學習,才能成爲一個有用的人才。不要成爲第四種人,不學習就想成功。不要高估你的力量,認爲你是第一種人,不努力學習,成爲第四種人。一輩子都沒有成功。

《論語》讀書心得 篇4

第一、四,五、六則是關於學習態度(包括個人修養)的。歸納起來,有三個要點:第一,一個人要掌握知識,必須不斷地進行學習,要好學,勤學,不知疲倦地學,並能把按時進行復習當做一件樂事。第二,要想真正學到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虛心拜周圍的人爲老師,乃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第三,學習者要堅持自我修養,對自己,學而不厭,不怕別人不瞭解;對同志,以能相互切磋學問爲樂;對弟子,教導要特別耐心。第二、三則是關於學習方法的,孔子着重強調了兩點:其一是,對所學的東西,應該按時複習。複習的目的在於記住它,加深理解,擴大新知。其二是,“學”和“思”要結合起來。學習時不動腦子,不想問題,就不可能學到真正的知識,也不可能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從“溫故”到“知新”中間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即在頭腦裏對獲得的知識和材料進行分析、概括和推導,缺少這個過程就不可能達到“知新”。但是思考又必須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纔能有所得。

《論語》六則,篇幅簡短,立意深刻,三言兩語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富有哲理性。嚴肅而深刻的道理用談話、答問的形式講出來,給人以平易親切之感。反問句、感嘆句的`運用,使語言更具紆徐含蘊的色彩。“溫故知新”“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已成爲學習中的格言,富有極大的生命力。

《論語》讀書心得 篇5

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文學瑰寶好似令人數不勝數的遍地黃沙。而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學說影響了中國整整幾千年的發展,就是因爲孔子對學生的諄諄教誨而整理成的,我國國學經典中最著名的一部——《論語》。

進入二年級以後,我們就對論語開始了誦讀。《論語》中的每一句話都飽含哲理,令人回味無窮。在這裏面我認爲最經典的一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訴了我們三個人一同走路,這裏面必有可以當我自己老師的人,應該學習他們有,自己沒有的優點,對於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一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使我明白了世上並沒有天才,只有肯吸收古人的知識,勤奮去求得知識的人才會有真正的學問。我以前認爲自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於是就驕傲了,對自己放寬了要求,並沒有接着去尋求更多的'知識,從而導致了成績的下降,現在我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我最喜歡的一句是“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令我懂得了學習時不能不懂裝懂,自欺欺人。有一次,爸爸在給我講解一道很難的數學題,講完後,爸爸問我懂了嗎?我明明還不懂,卻渾水摸魚,說已經懂了,那是多麼不應該啊!我應該再讓爸爸講一遍,才能完全懂。

《論語》是中國文學寶庫的一朵奇葩。一部《論語》受益終生。

《論語》讀書心得 篇6

《論語》是春秋時期的一部偉大作品。這本書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評論。《論語》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過去的2500年裏,恐怕世界上最熟悉的是《論語》。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這本書,感受到了無限的智慧。

見賢思齊。見不賢,內心自省。它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它總是提醒我,當我看到一個比自己更有才華的人時,我應該虛心學習,以她爲榜樣,不應該嫉妒。如果你遇到一個沒有才華的人,你也應該反思自己,思考自己是否有和他(她)一樣的缺點,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修養。

今天,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也應該調整心態,反思當天的所作所爲,正如《論語》所說:我一天三省我的身體:我們是否盡最大努力爲別人工作?和朋友交流有什麼不誠實的地方嗎?老師教的作業不仔細複習嗎?總之。我們每天都要這樣做,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

我也覺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就是說,學習不僅是爲了理解真相,也是爲了實踐它。如果我們把學習當作無聊和無聊的事情,就很難學好我們的作業,所以試着用快樂的心情學習,這樣我們就會學得更好。正如我所說,我們的許多學生也認爲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他們讀了這句話,他們會震耳欲聾。

正如宋朝宰相趙普所說:以半部分論語治天下。有心的同學爲什麼不讀《論語》?我相信你會比我收穫更多。

《論語》讀書心得 篇7

《論語十則》主要講兩大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二是講有關於思想修養方面的。《論語》使我懂得如何處世待人,教給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其中有幾句論語,我受益匪淺。

"溫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國小時的課本來複習,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覆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爲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講的是處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厭惡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樣能夠強施到別人身上呢舉個例子吧:開學時,要發新課本給同學,如果她/他發現有一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立刻發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就應學習魯迅先生,爲自己想的少,爲別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麼的完美,多麼的和諧啊!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纔會明白松柏是最後落葉的。讀了這句話,可想而知,松柏是多麼堅韌不拔,是那麼經得起惡劣環境的考驗。我們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不論在如何惡劣的環境中,都就應堅強不屈,高風亮節!抗戰英烈吉鴻昌,應對着敵人的酷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烈士羅學瓚在獄中堅強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共產黨員賈起應對國民黨的嚴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靜,英勇不屈,嚴守黨的祕密……這些烈士,他們這種堅強不屈的品格,是多麼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決不能退縮,就應堅強應對,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勇往直前!

透過學習《論語十則》,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處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讀書心得 篇8

看完了《詩經》再看《老子》,一部部幾千年前的不朽經書讓我獲益,並讓我不禁迷惑;幾千年前的先秦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這些道理的呢但是這些字字珠磯的作品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太深奧了,咬牙讀了幾本後,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論語》上了。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爲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彙集片酬,之後就成了《論語》。中國歷史上從漢武帝開始,尊儒學爲統治思想,《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

大家別以爲,孔夫子的《論語》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專業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實不然。在我看來,《論語》更像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喝下去後讓心靈得到一次洗滌,不,就應用一次昇華。孔子的《論語》很少由長篇大論,每一則都很簡練。正因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這句短語就是最好的敘述。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傷痕闖過來的。全世界都驚歎於我們,正因我們的一種信念,孔夫子就是一個很叫信念的人。

《論語》讀書心得 篇9

讀書心得體會孔子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義上說,他也是全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教育家,被後人稱爲“萬世師表”。孔子首創平民教育,繼承、發展和傳播了古代文化,相傳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足見孔子對當時教育的貢獻。孔子在一生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積累了一套極有價值的教學理論,在許多方面反映了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觀點。他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治學態度,以及所倡導的互敬互愛的師生關係,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學思結合,溫故知新。

孔子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闢的言論,他主張“有教無類”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治學的角度看,他強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認爲一個人要增長知識,必須認真學習並進行思考;他提倡“溫故而知新”,認爲時時溫習已經學過的舊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更深的新知識。特別是“學思結合”和“溫故知新”已成爲人們長期遵循的學習規律。新的課改確立了鮮明的課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學生髮展爲本”。我們知道教師的一切都是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作爲學生,要發展首要任務是學習,這其中包含着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習文化知識,這就離不開“學思結合”;二是學習如何獲得文化知識,這就離不開“溫故知新”。只有這樣,才能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爲今天課改新理念其實是對《論語》中有價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孔子進行教學活動的特點,是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培養弟子學習興趣的方法,是通過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動的事例,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去誘導,如用“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喻指節操,教導學生要有忍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時間一去不復返,意在勉勵弟子們珍惜時間、發奮圖強。這樣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弟子們的稱讚,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我們通過“校本培訓”,已經確立了新的教育觀。新的教育觀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教育,讓全體學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發展。這裏提到的個性化教育是與“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聯繫的。新的教育觀還要求教師要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要善待學生的錯誤,要用優點融化學生的缺點。現在學生厭學輟學現象嚴重,部分學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觀消極的心態,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要“循循善誘”,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燃起希望之火,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我認爲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心靈王國,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樂園。所以,作爲教師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發現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強項,扶持它,呵護它,使它成爲學生的成長起點。

(三)善於啓發,觸類旁通。

孔子特別強調把握時機,進行啓發式教育,實際上“啓發”一詞就來自《論語》。他說“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只有對求知慾強卻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點撥,對竭力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卻無從表達的人加以引導,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這一論點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善於推論,聞一知二,舉一反三。這種啓發式的教學方法,在今天新課改的過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們知道科學在飛速發展,很多知識都會迅速被淘汰而變得一錢不值。因此,知識本身的獲得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獲得知識,如何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所以說,現代教學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應該教會學生學知識。教師“舉一隅”是教給學生知識,學生能“以三隅反”纔算教會學生學知識。要想教會學生學知識,使學生真正把知識學活,就得在舉一反三上下功夫,從而收到以一當十、觸類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學相長。

孔子在教學法上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以收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論語》讀書心得 篇10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說: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並在適當的時候印證練習,不也覺得高興嗎?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也感到快樂嗎?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並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風度嗎?短短的幾句話,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處世的道理。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鑽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論語》中對於教育思想方面的內容對我啓發很大。在教育對象的選擇上,他主張有教無類,不分貴賤、賢愚,機會均等。用今天的話來說,孔子非常尊重學生。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主張因材施教,重視誘導式的啓發教育,觸類旁通,強調在實行啓發誘導的基礎上必須注意循序漸進。本學期我所教的課文中,講的就是孔子與學生的故事,再次重讀孔子的《論語》,讓我再次接受了教育。在教育的培養目標上,孔子認爲進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義禮淨化人們的靈魂,協調人們的社會行爲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在於培養具有仁義之心的仕、君子,以爲當時的`社會服務,這就是他著名的學而優則仕的思想。

讀孔子的《論語》,讓我想到了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實際,發現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繼續沿用,仍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一部經典著作。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認爲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講了,提出了學是思的基礎,思又能使學不斷深化和擴大,闡明瞭學和思的辨證關係,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學思結合。再如今天的因材施教、寫作參考循序漸進、舉一反三等這些教學原則、方法在《論語》中都能尋找到痕跡,除了教學,孔子關於做人也有自己的獨樹見解。他強調做人要正直磊落,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倖而避免了災禍。他還強調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於第一位的。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又曰:人

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這說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纔有意義。做人還要重視修養的全面發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溫習了呢?強調從自身出發修養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孔子強調做人還要重視全面發展。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

孔子認爲,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重點在於學以致用。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意思是說,品德不去修養,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纔是我們憂慮的啊。由此可見,讀書的目的,不在於死記書本,而在於應用,在於實踐。

以上是我學習《論語》後的一點感受,通過這次學習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識面是多麼的狹窄,讓我有一種人生處處盡學問,世間人人是我師的感覺。今後,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學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

《論語》讀書心得 篇11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我想對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有所啓發。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孔子說:“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衆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爲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爲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爲政方面,孔子講得最多。可我是學工科的`,對這一方面也不太感興趣,就草草地看了一點。自然,虎頭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雖然這本經書我沒讀完,但已從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時間和精力的話,我一定會仔細的重讀幾遍,細品其中滋味。

《論語》讀書心得 篇12

當今社會,所謂的孔子和老莊離人越來越遠,聖賢和經典也逐漸模糊。複雜世界的庸俗和思想的高尚似乎缺少某種必要的聯繫。于丹教授用白話詮釋經典,用經典詮釋智慧,用現代人對社會、對人生、對人生的感悟解讀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起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就生出一種純粹的積極態度,這是品德和情感智慧的昇華。讀完于丹的《論語》,我欣賞的是這樣的智慧,這是對自己得失的正確對待,對身邊朋友的理性對待,一種心態,一種融入當下社會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缺點和失望。也許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能改變的是我們對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告訴我們的《論語》的精髓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缺點和苦難。“如果你因爲錯過太陽而哭泣,你也會錯過星星。”承認現實的不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點的態度。

人們常說,我們外出時依靠家裏的父母和朋友。朋友是社會中最重要的。你可以從朋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其實一個人生活中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好朋友是一本書,可以打開你的整個世界。我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什麼樣的人你只需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從這樣的外部環境中,就能看出他自身的內在價值。

003010最終傳達了一種態度,這是一種簡單而溫暖的生活態度。

103010的真正意義,是告訴大家如何過上我們內心所需要的幸福生活。品味生活,修身養性,其目的就是在幸福的生活中度過這個輪迴。

《論語》讀書心得 篇13

我喜歡萊蒙托夫的一首詩:“一艘船,孤獨的航行技術在海上,它既不能尋求幸福,也不能逃避生活的幸福,但我們向前航行,下面是安靜的藍色大海,頭頂,是金色的太陽。”

我想成爲這艘孤獨的船,在寧靜的大海中盪漾着碧波,奉承着,駛向前方,感受陽光的溫暖。

高中時,使人成熟,使人感性,使人感性。我們不再是無知的孩子,我們學會獨處,學會與自己相處,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我們接觸到更多的世俗智慧,體驗到更多的人性溫暖,心靈更加成熟。回憶起我以前每天都在想的事情,真的很有意思。一個淘氣的孩子,他從來沒有經歷過生活、死亡、悲傷或分離,他每天都在他創造的悲傷情境中度過,擔心各種各樣的事情,現在看起來像一個無病的呻吟,自憐的笑話。現在我們更珍惜寶貴的生命,更瞭解那些不冷不熱的人,我想,這不是虛僞,而是更熱情地與世界相處。

今天,我們從來沒有失去過任何人。我們慢慢沉迷於一個人的.世界,寫作學會了面對喧囂後的寒冷,學會了忍受孤獨和孤獨,像鳥一樣孤獨的船,像深海,騎兵冰,平靜的心,但它蘊含着巨大的能量。

如今,我們不再對人情的溫暖和溫暖感到太悲傷。我們可以慢慢習慣禮貌和僵硬,但仍然保持溫暖的心,真誠對待每一個問題值得企業付出的朋友,用溫暖的心認識社會發展,感受生活世界,過濾那些瑣碎、冷漠、消極的事情。

今天,我們更感激偉大的生活,珍惜你的生活,渴望更多未知的世界。隨着時間的推移,看着我們身邊的生死,我們不禁移動到生命的魔力,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所以,我們正在努力讓我們的生活沒有遺憾。我們渴望未知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以及對奇觀世界的無限渴望。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自然在不斷運轉,生命在中國不斷消失,我們也在不斷髮展和成長。被歲月拔節,我們學會了學生的感恩,學會了一種冷漠,學會了他們有這樣一顆敬畏法律世界、敬畏人民生命的心,在這個迷茫的時代,爲自己未來的經濟奔騰!

《論語》讀書心得 篇14

我喜歡經常翻閱家裏的《論語》,其中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話對我的感觸非常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站在河邊說:“流逝的日子呀,象水一樣,晝夜不停。”孔子在河邊,一定是先擡頭看天,看到斗轉星移,晝夜交替,一天一天過去了,想到花開花落,四季交替,一年一年過去了。再低頭看看河裏的'流水,晝夜不停地流,一經流去,便不會流回來。這時孔子眼中滾滾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種自然現象,其中流淌的還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陰。所以李白有一首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時間像水轉瞬即逝。

我們有時是這種感覺:時間過得真快啊!像水一樣快。當我們和朋友相處愉快,天南地北地談論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很開心的時侯;當我們很認真地聽課的時侯;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今天就變成了昨天。有時是另一種感覺:當我們玩電腦的時侯;當我們只做一些無聊的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在課堂不認真聽講的時侯;時間過得真快。就在我們後悔自己老是浪費時間,討厭自己的時侯;時間又過去了。就像水一樣,在我們不知不覺時剛流來的水就又流走了。我們的時間每天一秒一秒地流逝,世上沒有一件事不用時間啊!從我們出世以來就天天與時間賽跑啊!所以我們要懂得好好利用自己的時間,也好好珍惜別人的時間。不要再讓時間像流水一樣無聲無息地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