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論語>

《中庸論語》的讀後感3篇

論語 閱讀(2.87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庸論語》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庸論語》的讀後感3篇

《中庸論語》的讀後感1

上週日犯錯被老師抓進008,其中有不少冤情不再一一解釋,因爲在這裏跟生活老師就沒什麼道理可講,什麼是理?他們一直把嗓門大,我是老師當成理,如此玷污了老師這倆字,禽獸到什麼地步可想而知,無恥到這種程度也太不容易了~~~ 話歸正傳,在008我利用多餘時間,看完從國小到高中左耳進右耳出的三本書《論語》《大學》《中庸》,首先最大的感覺是中華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整個民族的文化傳統之根,數千年來從未改變,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論語》《大學》《中庸》 讀後感。爲什麼孔孟的儒家仁愛思想能夠流傳千年呢?普天之下老百姓佔大多數,老百姓最大的願望就是那些政治家不要打擾他們,安安心心的種地,賺點小錢,一家人平平安安,享受晚年,苦點累點沒關係。可現實是殘酷的,歷史上總有那麼幾個喜歡鬧事的,今天打打他明天敲敲你,一場戰爭下來最大的受害者還是老百姓,這個時候孔子就出現了,他認爲統治者們應該以仁以仁志國,這樣才能受到百姓的擁護,而百姓也是這樣想的,孔子的思想正是爲大衆所想,所以會受到老百姓喜愛和推薦,正好西漢時期窮人出身的`董仲舒也是其中之一,他的獨尊儒術建議得到漢武帝支持,於是儒家的經典流傳於世,經久不衰。

儒家的主要思想是仁政,什麼是仁,孔子認爲莊重,寬厚,誠信,勤敏,慈惠纔是仁,當然做些的都很難,但想象一下,如果一個皇帝全部都能做到了,是一個莊重寬厚誠信勤敏慈惠的好皇帝,他還能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嗎?

從歷史上的規律來看,好人幾乎沒一個好下場,劉備以仁義待天下,雖有衆多民擁護,但最後仍是未統天下留終生遺憾。明皇帝朱允炆,不折不扣的好人,但最後被其兄弟逼下皇位。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

《中庸論語》的讀後感2

我很喜歡看“平衡木”比賽,因爲在如此狹窄的木板上運動員不但能穩如泰山,而且還能做出優美高難的體操動作,用人體線條勾勒出一副副動感的藝術畫面。她們的每一跳,每一次轉身,所使用的力量真可謂恰到好處。因爲無論是力量偏大還是不足,都會從平衡木上掉下來。所以平衡木的魅力充分體現了“恰到好處纔是真!”

讀過《中庸》一書,對於恰到好處的真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子曰“過猶不及。”就是無論是“過分”還是“不足”都是錯誤的。仔細觀察,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無論是人生軌跡還是心靈的成長曆程,無一例外地都圍繞着中庸之道在運行。

就拿香港迴歸來說,中央政府並沒有強硬地要求香港必須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而是採用了“一國兩制”。這一舉措,舉世無雙,因而香港迴歸順利,發展平穩。“一國兩制”符合中庸之道,充分展示了中國領導人的政治遠見和智慧。

我再舉一個反面例子,現在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機”,究其原因第一是美國的超前消費方式實在過頭;其二是美國的`金融界和房地產商人的過分貪婪;其三是美國的監管力度不夠。既有過分也有不足,總之離中道太遠,所以金融危機的爆發,簡單地說就是偏離了中道。

我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凡是做的好的地方都是符合中道,凡是不好的地方都是偏離了中道。比如有時候擴展量偏多,難度偏大,這都會影響教學效果,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再比如跟學生溝通不夠,或者溝通方式過於簡單,這就無法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心靈。

中國古人已經給我們提供了極其深刻的“中庸”智慧,我們應充分地利用它,完善我們的工作,完善我們的生命。

《中庸論語》的讀後感3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麼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人生在世,面對生活、工作的'種.種不公,除了檢討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們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談到孔子“仁者不惑”時講到,“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對那些“利”字當頭的人,或許我們更應該坦蕩處之、平淡視之、淡漠待之,正所謂有容乃大,“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裏面所教給我們的這種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這一點非常像禪宗裏面所說的一個境界,禪宗說這個人間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是這樣七個字。也就是說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就是你內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海闊天空。

總之,在當今以經濟利益爲主導的社會潮流中讀于丹的論語心得,真的能給人以心靈淨化,如一絲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給人以啓迪。與友寬容,與同事寬容,與親人寬容,與生活中一切給予寬容,播種樂觀、豁達的處世態度,我想收穫的就是一種熠熠生輝、一種和諧的美。寬容是人生的哲學,但更是一種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