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火燒赤壁讀後感2篇

歷史演義 閱讀(2.47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火燒赤壁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火燒赤壁讀後感2篇

三國演義火燒赤壁讀後感1

曹操滅了袁紹勢力,統一北方後,便揮師南下,打算掃平劉表和孫權後,準備統一中國,經過多年的養精蓄銳,於公元208年揮師南下。劉備在新野樊城一帶操練人馬,積極奮戰,迎擊兇猛而來的.曹軍之際,荊州劉表病故,次子劉琮承襲父職,他只有14歲,所以很怕曹操勢力,劉琮瞞着劉備,向曹操傳遞了降表。劉備腹部受敵,只好將人馬撤到江陵。曹操聽說江陵囤積了大批糧草,生怕劉備搶了去就親自率輕騎兵日夜追趕,而劉備人馬則帶着武器輜重,加上幾十萬百姓,每天只能走十幾里路,很快就被曹軍在當陽長阪追上。劉備的兵馬被衝得七零八落,多虧張飛和趙雲奮力拼殺,諸葛亮和劉備才帶着少數人馬脫離險境。後來,孫權與劉備聯合成軍,簡稱孫劉聯軍,以期攻打曹操軍。孫劉聯軍用水戰方法,把不習水戰的曹操軍打得落花流水。

從這裏,我總結出劉備軍取勝的原因,有三點:第一,在危險面前不慌張,用平常心反而可以取勝。第二,善於利用自然環境來取得成功。第三,靠老百姓信任,將士才壯膽,奮力拼殺。我也總結出曹操失敗的原因,有兩點:第一,總相信別人的花言巧語。第二,在危險時刻太慌張,所以才失敗。

《赤壁之戰》告訴我們:在危險時刻不要慌張,在危險面前要有一顆平常心,就一定可以戰勝困難。

三國演義火燒赤壁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的火燒赤壁這個故事。

故事講的是:東漢建安十三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佔新野,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衆,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孫權命周瑜爲主將,程普爲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爲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衝鬥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徵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這篇故事讓我讀到了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

告訴我們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最終還是會失敗的。而在在強敵進逼關頭,與別人一起結盟抗爭,努力進取就一定會成功。

某國一位女士來到中國一所國小,找了五位小朋友,要求他們配合做一件事情。這位女士拿出一隻瓶子,裏面有五個小球,每個小球有一根線牽着。女士對五位小朋友說:“你們每人拽住一隻小球,在7秒鐘內必須全部從瓶中拽出,否則就會被瓶中的水淹死。記住,瓶口只容得下一隻小球,誰的小球出得慢,誰就有被淹死的危險。”五個小朋友中最大的一位想了想,然後和其他四個小朋友耳語了幾句,之後示意女士可以下令了。女士說:“開始!”只見年齡最小的小朋友最先將小球拽出,第二、三、四個小球隨後出來,最後拽出來的是那位年齡最大的小朋友。7秒鐘內5只小球全部拽出。這位女士被眼前中國小朋友的舉動驚呆了,接着便流出感動的'淚水。她說:“這個試驗我在其他國家做過好幾次了,那些小朋友都爭着往外拽,結果擠在瓶口誰也出不來,全淹死在裏面了。”

由此可見,團結互助的力量是多麼地重要。

團結,是一個重要的精神,一個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要有較高的素質,還必須要有能夠同別人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