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名人簡介>中國名人>

金嶽霖簡介

中國名人 閱讀(2.37W)

金嶽霖先生分析

金嶽霖簡介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金嶽霖是著名的國學大師,作者對老師充滿敬愛的感情,本文即是這種感情真誠流露的見證。但是作者寫作本文,採取了一種輕鬆活潑、幽默滑稽的筆法,讓世人看到一個極其富於個性的活生生的金嶽霖。

作者筆下的金嶽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文章行將結束時有這樣一句話:“誰也不會知道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學問、爲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可以視做對老年金嶽霖的特點的概括,也可以視做對他的一生特點的概括。

在本文中,關於金嶽霖的行事大約有:

1奇特的外貌。講課時戴帽,帽檐壓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鏡;穿一件其他教員很少穿的夾克。

2奇特的行爲舉止。患眼疾,微仰着頭;走起路來深一腳淺一腳;在學生面前抓自己身上跳蚤;養一隻大斗雞,同一桌吃飯;蒐羅大梨、大石榴,與小孩比賽。

3獨特的教學風格。有時一上課就宣佈穿紅毛衣的女生回答問題,致使女生們緊張而興奮;面對學生們提的各種問題,他都回答;開選修課,師生平等對話,上課時與王浩探討問題,旁若無人。

4對專業理論的獨特理解。學生覺得邏輯枯燥,但他覺得“很好玩”;沈從文給他出“小說和哲學”的講題,他卻得出結論說二者沒有關係,可見他對專業理解的嚴格,又缺乏變通,不給學術沙龍東道主的面子。

5對友情獨特的珍惜。對學生很愛護,林國達死了,他在課堂上表現出悲哀;林徽因死後,別人都忘記她了,可他還記得林的生日。

6對生活獨特的熱愛。喜歡與孩子相處,做孩子的遊戲;老年時,坐在平板三輪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觸社會,觀察生活。

總的說來,金嶽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較爲複雜,在學術上聰明過人,但在現實生活中,不諳世故,頭腦單純;他待人真誠、坦蕩,但學生覺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學問之事,以致對社會人事的感受理解與衆不同,於是從內心到外表都特立獨行,沒有想到要從衆從俗,也正是這種孤獨精神和單純心理,才使他靜心做學問,成就了他的學問品格。

另外,本文語言也很有特色。汪曾祺是當代著名作家,其散文別具一格,經歷了一輩子的寫作訓練,培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平實而有韻味。這種韻味有點像巴金的《小狗包弟》,自然而然,少造作。本文的語句都很短,描敘性和議論性的語言都很精粹,辭達而已,不事誇張,但都很好地表現了人物的本來面目,表達了作者的本意。這樣的語言粗看不見精彩,須細味才見功力,如描寫金嶽霖對學生講《紅樓夢》裏的哲學時有一插曲:“他把右手伸進後脖領,捉出了一個跳蚤,捏在手指裏看看,甚爲得意。”事件、情境本身就很有趣味性,作者只是照直說來,並沒有過多的精雕細琢,但留有閱讀品味的餘地。又如描寫金嶽霖與朋友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後,清茶一杯,閒話片刻而已。”這些語句中間沒有可有可無的文字,也許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而具有感染力的簡潔而暢達的文風已經凝聚在字裏行間了。

二、問題探究

1作者爲了使文章生動活潑,寫人時用了什麼筆法?

作者對金嶽霖的描寫是漫畫式的。漫畫筆法,可以是諷刺的,也可以是親切熱情的。本文表現爲後一種,我們看到的似乎是一幅誇張了的人物漫畫,其實並不是作者想有意地或人爲地誇張,而是人物本身就具有誇張性的特點,作者只要照直寫來就自然生動活潑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似乎只寫直觀印象,並不像平時見到的寫名人的文章那樣鄭重其事,非寫出人物的深刻性、崇高性不可;作者寫的是活生生的人物,印象、感性、趣味的特點非常突出。

2文章在剪裁佈局方面有什麼特點?

爲了使文章成爲一個有機整體,爲了使表達生動活潑,本文在剪裁佈局上似乎有一番認真思考。作者先寫金嶽霖的外貌,後寫其行爲;同時又先寫課堂上的金嶽霖,後寫生活中的金嶽霖。作者把最深的印象寫在前面,把一般的印象寫在後面;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前面,把次重要的材料放在後面。文章還隱約按時間安排材料,由遠及近地描寫人物,先寫西南聯大時的金嶽霖,後寫解放後的金嶽霖,體現一種歷史的縱深與跨度。

3從文章中可以看到當時西南聯大怎樣的校風、學風?

(1)寬容個性。教師們充分地保留了各自的個性,金嶽霖只是“很多有趣的教授”當中的一個,他外貌、言行奇特,無人干預。

(2)思想自由。聞一多可以在公開場合大罵蔣介石。

(3)學術氣氛很濃。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時期,儘管戰事頻仍,紛擾不斷,但西南聯大教學秩序井然,師生們致力於學問、學術,成爲一道獨特的風景。後來許多聯大畢業生學有成就,都應歸功於聯大的辦學方針和校園學習風氣。

4如何看待文中出現的“閒筆”?

文章在描寫金嶽霖的穿着之後,展開聯想,寫到了聞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以及聞一多大罵蔣介石的情景;再往後,寫金嶽霖的得意門生王浩,展開聯想,寫到王浩“現在成了洋人”,與作者仍有來往。這兩處描寫,都是由“本事”言及“他事”,與金嶽霖不甚相關,但又成爲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按梁實秋的散文創作法則來說,這種“閒筆”是犯忌的,但汪曾祺寫散文常有這種“閒筆”,並無人提出批評,倒是顯示寫作的個性,表現了老作家特有的文風。

5本文的當代閱讀價值何在?

金嶽霖是中國著名哲學家之一,學術界不少人都寫文章稱讚他的學術思想,肯定他在學術史上的地位,而汪曾祺則把生活形象、師表形象留給廣大讀者,留給歷史,這本身就很有意義;再有,金嶽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物,憑藉老作家汪曾祺的寫作才華,寫出來自成一篇有特色有趣味的散文佳作,供後人長久閱讀,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另外,文章涉及西南聯大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也有史料價值。

關於練習

一、作者寫金嶽霖選用了哪些材料?寫出了金嶽霖怎樣的個性?有哪一處或幾處描寫給你印象最深?把你的欣賞分析對同學說一說。

設題意圖:第一、二問是從寫作方法上分析課文,這也是最基本的閱讀檢測,讀過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自然應該總結一下人物的個性,分析一下文章選用的材料。這屬於客觀分析。第三問是主觀評價,文章中的各處描寫都很精彩,都值得認真欣賞,學生可以根據各人的愛好,選一處或兩三處進行分析。“把你的欣賞分析對同學說一說”,這是個體探究加羣體合作的學習方式。

參考答案:

第一問見“整體把握”中“關於金嶽霖的行事”的分析,第二問見這些分析之後的總結,要注意,學生回答時不要簡單地照搬課文最後對金嶽霖總結的那一句話,應該有自己的總結體會,“整體把握”已經試作分析了;第三問由學生自己說主觀感受和評價,即使對同一處描寫也可以說出不同的感受和評價。

二、你在本單元學了幾篇寫人記事的散文,現在歸納總結一下你的閱讀體會。下面提供一些思路(也可另找思路),請你就其中一個思路,對這幾篇課文進行綜合探究,並與同學研討:

1找準人物的特點,尤其是主要特點;

2選取最能表現人物特點和文章主題的材料;

3恰當有序地安排材料,使文章成爲有機的整體;

4綜合運用多種寫作方法;

5語言各具特色。

設題意圖:本着整合、提煉、綜述的原則,總結、分析整個單元全部課文的閱讀成果,這也是一種整體感知、整體把握。可供選擇的論題很多,這裏只提供了五個選題。鼓勵學生選取新的論題,另找思路,改換選題,翻新花樣。五個選題分別從文章的寫作方法方面作提示,把個性探究和羣體合作限定在“語文”學習的範圍。本單元課文都是散文名篇,是進行語文學習的好材料,五個選題都能在這些課文中得以落實。這樣的練習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可能是頭一次,所以要求不宜過高,答案不求深高、全面,只看重學習過程,獲得一種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以後應該經常這樣做。

參考答案略。

教學建議

一、欣賞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寫人記事

本文故事吸引人,一方面與人物本身的趣味性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作者的寫作技巧有關。前者,作者善於選取有趣的材料,善於將材料有效地組織成一篇生動有趣的文章,其間敘事的先後、詳略,描敘、議論,過渡、照應等,都自然而然,又妥帖恰當。應當注意,分析寫作方法不要忘記文章主題,分析“事”不要忘記“人”。作者寫作本文的初衷和歸宿還是描寫一個現代學術史上的富有個性的人物。

二、品味平實而有韻味的語言

品味本文的語言,需要有相當好的語感。學生也許難以品味到本文語言的精彩和作者的語言功力,可以慢慢體會,多讀幾遍,能體會到多少算多少。學生未必完全體會得到語言的簡潔精粹,但語言的形象生動、精彩有趣可以認真體會,要說出個人品味的感想。

三、發掘文章的認識價值

雖然這不是學習本文的主要目標,但探究一下還是有意義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通過本文看到當時西南聯大的教師、學生怎樣的特點,聯大怎樣的校風、學風;還可以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說一說“我所知道的西南聯大”,西南聯大有哪些有名的教師和畢業生等。

有關資料

一、關於金嶽霖(周禮全)

金嶽霖(1895—1984),中國現代哲學家、邏輯學家。字龍蓀,湖南長沙人。1911年入北京清華學堂,1914~1921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政治學,獲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之後在英、德、法等國留學和從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國,1926年在北京清華大學任教授,創辦清華大學哲學系。以後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和文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和副所長。1954年被選爲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1979年被選爲中國邏輯學會會長。1953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員、中央常委。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後歷任全國政協第二、四、五、六屆委員,還曾被選爲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金嶽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學和學術研究上,發表了幾十篇哲學和邏輯論文,出版了《邏輯》《論道》《知識論》3部專著。1949年後開始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寫過一些哲學和邏輯論文,但主要精力用在學術研究的組織和領導工作方面。他的三部論著反映了他的邏輯思想和前期哲學思想。在哲學本體論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個基本哲學範疇,認爲個別事物都具有許多殊相,而殊相表現共相。個別事物還具有一種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樣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構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認爲,能出入於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變動生滅乃至整個現實世界的過程和規律,也就是道。

在認識論方面,金嶽霖肯定有獨立於認識主體的本然世界。在其中,一方面有個別事物的變動生滅,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關聯。認識主體通過他的認識活動就可獲得許多關於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題。認識主體同時又應用他已獲得的意念、概念、意思與命題去規範和指導他對本然世界的認識。金嶽霖認爲,認識有一發展過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金嶽霖是把西方現代邏輯介紹到中國的主要人物。他推動了中國對現代邏輯的研究,並培養了許多邏輯學者。

(選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年版)

二、我的世界(汪曾祺)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我的家鄉是一個水鄉,到處是河。可是我既不會游泳,也不會使船,走在鄉下的架得很高的狹窄的木橋上,心裏都很害怕。於此可見,我是個沒出息的人。高郵湖就在城西,擡腳就到,可是我竟然沒有在湖上泛過一次舟,我不大愛動。華南人把到外面創一番事業,叫做“闖世界”,我不是個闖世界的人。我不能設計自己的命運,只能由着命運擺佈。

從出生到國中畢業,我是在本城度過的。這一段生活已經寫在《逝水》裏。除了家、學校,我最熟悉的是由科甲巷至新巷口的一條叫做“東大街”的街。我熟習沿街的店鋪、作坊、攤子。到現在我還能清清楚楚地描繪出這些店鋪、作坊、攤子的樣子。我每天要去玩一會兒的地方是我祖父所開的“保全堂”藥店。我認識不少藥,會搓蜜丸,攤膏藥。我熟習中藥的氣味,熟習由前面店堂到後面堆放草藥的棧房之間的腰門上的一副藍漆字對聯:“春暖帶雲鋤芍藥,秋高和露種芙蓉”。我熟習大小店鋪的老闆、店夥、工匠。我熟習這些屬於市民階層的各色人物的待人接物,言談話語,他們身上的美德和俗氣。這些不僅影響了我的爲人,也影響了我的文風。

我的高中一二年級是在江陰讀的,南菁中學。江陰是一個江邊的城市,每天江裏漲潮,城裏的河水也隨之上漲。潮退,河水又歸平靜。行過虹橋,看河水漲落,有一種無端的傷感。難忘墩看梅花遇雨,攜手泥塗;君山偶遇,遂成離別。幾年前我曾往江陰尋夢,緣慳未值。我這輩子大概不會有機會再到江陰了。

高三時江陰失陷了,我在淮安、鹽城輾轉“借讀”。來去匆匆,未留隻字。

我在昆明住過七年,1939至1946。前四年在西南聯大。初到昆明時,身上還有一點帶去的錢,可以吃館子,騎馬到黑龍潭、金殿。後來就窮得丁當響了,真是“囚首垢面,而讀詩書”。後三年在中學教書,在黃土坡觀音寺、白馬廟都住過。

1946年夏至1947年冬,在上海,教中學。上海無風景,法國公園、兆豐公園都只有一點點大。

1948年我在午門歷史博物館工作。我住的地方很特別,在右掖門下,據說原是錦衣衛值宿的所在。

1949年3月,參加四野南下工作團。5月,至漢口,在礄口二女中任副教導主任。

1950年夏,回北京。在東單三條、河泊廠都住過一陣。

1958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張家口沙嶺子農業科學研究所勞動。我和農業工人──也就是農民在一起生活了四年,對農村、農民有了比較切近的認識。

1961年底回北京後住甘家口。不遠就是玉淵潭,我幾乎每天要圍着玉淵潭散步,和菜農、遛鳥的人閒聊,得到不少知識。

我在一個京劇院當了十幾年編劇。認識了一些名角,也認識了一些值得同情但也很可笑的小人物,增加了我對“人生”的一分理解。

我到過不少地方,到過西藏、新疆、內蒙、湖南、江西、四川、廣東、福建,登過泰山,在武夷山和永嘉的楠溪江上坐過竹筏……但我於這些地方都只是一個過客,雖然這些地方的山水人情也曾流入我的思想,畢竟只是過眼煙雲。

我在這個世界走來走去,已經走了七十三年。我還能走得多遠,多久?

1993年9月8日

(選自《逝水》,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三、言傳身教,春風化雨(張遂五)

從30年代起,我就是金先生的學生,親侍講席。金老對我言傳身教,春風化雨。在各方面給我的教益,都使我終身難忘!

在舊中國時代,金先生就是既教書又育人的。他不僅傳授知識,首先是在品德和人格方面給學生以感染。在當時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下,金先生一向關心政治,但不同流俗,對反動勢力傲然不奪其志,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正像毛澤東同志說魯迅先生的骨頭是最硬的,金先生的骨頭也是最硬的。七七事變後,日本軍國主義者從東北到華北強佔了我大片國土。日寇強佔北平後,先生隨學校南遷,從湖南衡陽嶽麓山下的臨大,又轉輾到雲南昆明的西南聯大,不辭辛勞奔波萬里,堅守培育下一代的神聖職責。我也從北平流亡出來。感謝馮友蘭先生來信告知,清華研究生院已在昆明恢復,這對我是一個吸引力量。1939年,我從四川赴昆明覆學,繼續在金先生的教誨下學習。先生在政治上絲毫不苟,對黑暗現實不屈服、不妥協的高風亮節,我作爲學生看在眼裏,是由衷敬佩的。這也增強了我在生活中抵制惡勢力侵襲的勇氣。

金先生對科學和真理不知疲倦地追求,他的這種精神給青年時代的我指出了一條人生的道路。我對哲學發生興趣,並且以之爲終身事業,要感謝金先生的啓蒙。初進清華,我學理科,也對哲學有些興趣。後來讀到金先生在《哲學評論》上的文章,如《論自相矛盾》《外在關係》等,使我覺得自然科學固然包含着真理,但似乎還有更高的真理值得我們去追求。我隱隱約約地感到,要以科學知識爲基礎,進一步去探討那種帶有更大普遍性的問題,才能理解到關於這些知識的所以然。這樣想法當時雖很幼稚,很朦朧,但金先生的這些文章確實開拓了我的眼界,在我面前展現出一幅新的世界圖景。於是,我轉到哲學系。到哲學系後,金先生給我們講課,有時約物理系的周培源教授講課。周先生結合主題給我們講一些物理學上的新成果,並從哲學上給以評論,引起我們很大的興趣。當時有兩件事,值得特別提一提:一是現代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教授給我們講量子力學的哲學意義。馮友蘭先生主持會,周先生、金先生都發了言,同維納教授展開了討論。使人感到,要講哲學,離開科學寸步難行。二是法國的世界知名物理學家、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出身的郎之萬來清華講學,吳有訓教授臨時擔任翻譯和解說。郎一上講臺,就在黑板上寫下普朗克常數。從這裏說起,如數家珍地大講微觀物理學方面的新成就,把人帶進一個神奇的世界,令人驚奇,令人神往。金先生講的“哲學問題”一課,經常選印一些外國雜誌上新發表的有關哲學的文章作教材。記得當時美國物理學家布里治曼寫了一本《近代物理學的邏輯》,主張所謂“操作主義”(operationalism)(前不久還有人評述他的學說,可見他在現代西方科學哲學中有一定影響)。爲了弄清其哲學意義,金先生就選印了有關文章,在課堂上,師生們各抒己見加以討論。我們平時閱讀的大都是羅素、懷特海、伯羅德等人的著作。後來到了昆明,金先生還把他在外國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周先生把他在普林斯頓大學作訪問教授時和愛因斯坦討論過的文稿,給我閱讀。總之,在當時清華哲學系養成了我一種傾向,就是要通過自然科學的途徑達到哲學。我的研究生畢業論文也是有關現代科學的時空學說的。在論文的答辯會上,周先生問的問題最多。他提出的富於啓發性的問題,大大加深了我對問題的理解。現在我教的是歐洲哲學史,我覺得自然科學史對哲學史的關係和影響是值得好好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我在當研究生期間,除第二年用一部分時間寫作畢業論文外,兩年中其餘的時間都是聽金先生講述他的哲學專著《論道》和《知識論》。這兩部書中雖不無可進一步研究之處,但我覺得在學術上它們是具有居於第一流地位的自成一家之言的體系。解放後,金先生嚴格要求自己,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連續寫文章,自覺地展開自我批評。這說明金老雖已年近古稀,仍積極要求進步。金老終身不渝的追求科學和真理的精神使我深受鼓舞,總覺得金老高大的身影在前面指引着我。

金先生無論在談話或講課時都善於啓發,用提問的方式把問題步步引向深入。無論是講專業課“知識論”,還是開休謨的《人性論》、布拉德雷的《現象與實在》、劉易斯的《心靈與世界秩序》等課,金先生都是有計劃地先讀幾段,然後提出問題,用指名或示意的方式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再展開充分的討論。當時班上的同學不多,但總是顯得空氣十分活躍。金先生善於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讓學生循着矛盾對立的自然開展而達到解決。如果說古希臘有所謂蘇格拉底對話式的辯證法的話,那麼金先生每上一次課就是蘇格拉底式對話的一次生動的辯證法實習課。他這樣做,完全符合人們思維發展的具體實際,使課堂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今天,金老桃李滿天下,後輩們仰之如泰山北斗。我國哲學和邏輯學界以有金老這位當代的大智者,感到驕傲和自豪!他在各方面都給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楷模。

(選自《金嶽霖學術思想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