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名人簡介>外國文學名人>

德里克·瓦爾科特簡介

外國文學名人 閱讀(1.53W)

德里克·瓦爾科特

姓名:德里克·瓦爾科特

德里克·瓦爾科特簡介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30年

國籍:聖盧西亞

所獲獎項:1992年諾貝爾文學

德里克·瓦爾科特(derek walcott,1930~ )出生於聖盧西亞首都卡斯特里。母親是教師,父親喜歡繪畫。幼時喪父,他與姐姐和李生兄弟是在堆滿了書籍的房間里長大的。中學時代是在以傳統教育著稱的聖瑪麗學院度過的。畢業後,他考進了牙買加的“西印度大學”,1953年取得學士學位。婚後,曾在聖瑪麗學院和牙買加學院教過書,同時出版《詩集》(1953)和劇本《亨利·德爾尼》(1951)。

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贊助下,他在1957年來到紐約進入瑟·金塔羅的導演學習班和鳳凰劇院的排演公司。

1962年,他的《詩集:在綠夜裏》的出版,成爲加勒比海地區英語文學的里程碑,獲得吉尼斯基金獎。此後,詩集《放逐及其他》(1965)獲得海涅曼獎,《海灣及其他》(1969)獲得肖爾姆德雷獎,戲劇集《猴山之夢》(197o)獲得奧比戲劇獎。1973年,他出版了自傳體長詩《另一種生命》,接下來幾乎是每兩三年就出版一本詩集:《海葡萄》(1976)、《星——蘋果王國》(1979)、《幸運的旅客》(1981)、《仲夏》(1984)、《自選集1948—1986》(1986)、《阿肯色的遺囑》(1987)、《奧梅羅斯》(199o)。這一時期,他的戲劇創作成就也很輝煌,繼《猴山之夢》之後,他接連出版了《查拉旦》(1974)、《塞維裏玩笑》(1974)、《嗅,巴比倫》(1978)、《記憶》(1977)、《啞劇》(1980)、《小島聲音難入耳》(1982)、《最後的狂歡》、《牛排,不是雞》、《藍色尼羅河的支流》(1986)。當瑞典皇家學院在25o名候選人中挑選最佳作家時,《最後的狂歡》正在斯德哥爾摩上演。

評論界認爲,印第安題材的文學自它產生出《海華沙之歌》這樣的民族史詩之後,一直在企盼着自己的荷馬,而今終於在聖盧西亞這個海島上找到了自己的大詩人。幾十年來,瓦爾克特先後獲得了許多文學獎,1988年他還獲得了英國女王金獎。這時,他正以荷馬史詩的人物和題材構思長篇史詩《奧莫羅斯》和劇本《奧德奧》。1992年,由於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具有偉大的光彩、歷史的視野,是獻身多種文化的結果”,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有:《詩集:在綠夜裏》、《放逐及其他》、《海灣及其他》、《猴山之夢》、《另一種生命》、《海葡萄》、《星——蘋果王國》、《幸運的旅客》、《仲夏》、《自選集1948—1986》、《阿肯色的遺囑》、《奧梅羅斯》、《猴山之夢》、《查拉旦》、《塞維裏玩笑》、《嗅,巴比倫》、《記憶》、《啞劇》、《小島聲音難入耳》、《最後的狂歡》、《牛排,不是雞》、《藍色尼羅河的支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