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名人簡介>宋朝名人>

郭威簡介

宋朝名人 閱讀(7.02K)

郭威

郭威簡介

郭威(904—954),字文仲,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人,五代時期後周的建立者,著名的軍事家、統帥。

郭威父郭簡,後晉時任順州刺史,後爲劉仁恭所殺。唐天祐元年(904)七月二十八日郭威生於堯山,3歲時徙家太原,不久就成爲孤兒,由姨母韓氏撫養。他身材魁梧,習武好鬥。18歲時往依潞州(今長治)故人常氏,其時李繼韜在潞州招募兵勇,郭威前去投軍,得到李繼韜的賞識。郭威有些違法犯禁之事,常得其庇護。一次,“威嘗遊於市,市有屠者,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酒醉,呼屠者,使進幾割肉,割不如法,叱之,屠者披其腹示之曰:‘爾勇者,能殺我乎?’威即前取刀刺殺之,一市皆驚”。結果還是李繼韜設法讓他脫逃後又招致麾下。後來李存勖殺李繼韜,將其部屬編入自己的親軍“從馬直”,21歲的郭威也在其中,而且因通書算而當上了軍吏。這時他認真讀了《閫外春秋》,因而略知兵法,處事也不再鹵莽。

劉知遠任後晉侍衛親軍都虞候時,他已主動歸隸其下,很受器重。不論劉知遠調任何處,他都跟隨左右而成心腹。契丹滅後晉時,郭威和蘇逢吉、楊邠、史弘肇等力勸劉知遠建號,成爲後漢的開國元勳。“時百度草創,四方猶梗,經綸締構”,都悉心竭力,知無不爲,是劉知遠最重要的輔弼功臣之一。

劉知遠臨終前,以郭威與楊邠、史弘肇等爲顧命大臣,要他們輔佐年僅18歲的劉承祐。劉承祐繼位後,以郭威爲樞密使。不久,河中節度使(鎮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鎮京兆府,今陝西西安)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發動叛亂,劉承祐派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分別討伐,久而無功。劉承祐徵求郭威的意見,想請他出徵。郭威說:“臣不敢請,亦不敢辭,惟陛下命。”於是劉承祐就加給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督諸將征討三鎮。

郭威在軍中接見賓客時,衣著寬袍大袖,風度儒雅;上陣打仗時,身著短裝,與士兵一樣。“臨矢石,冒鋒刃,必以身先,與士伍分甘共苦”。士兵立功,即與厚賞;作戰負傷,親自慰問;不管誰提建議,他都能和顏悅色地接待;即使有人得罪了他也不介意,因此深得部下愛戴。這次出征,在議論用兵先後時,他虛心聽取部將扈彥珂的意見而先擊河中。他自柵於城東,令常思柵於城南,白文珂柵於城西,又調壯丁2萬人築連壘以護三柵,用圍而不打的戰術消耗對方實力。一年後,城中兵食俱盡,他下令攻城,一舉獲勝,李守貞與其妻子自焚而死。在此先後,勢力較弱的趙思綰、王景崇也或降或死,從而穩定了局面。

劉承祐論功行賞,加給他檢校太師兼侍中的官爵,要送玉帶給他。郭威說破賊不是他一人之功,還有當朝將相安朝廷,撫內外,使饋餉不斷的辛勞,不能獨受。於是劉承祐把楊邠、史弘肇等一批大臣都召來賜以玉帶。郭威又推功大臣,於是竇貞固、蘇逢吉等都加官進爵。此外,他又提出漢諸宗室、天下方鎮、州縣官員等,於是濫賞遍於天下,而郭威則藉此大大提高了聲譽。

乾祐三年(950)四月,郭威被任爲鄴都(今河北大名北)留守、天雄軍節度使(鎮鄴都),且以樞密使名義節制河北各州軍事。這年十一月,劉承祐不願再受顧命大臣的控制,與舅父李業等定計,先殺在京的史弘肇、楊邠、王章等,又派人去各地殺郭威、王殷、王峻等人。郭威得知汴京事變後,與親信魏仁浦商量對策,“仁浦勸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爲詔書,詔威誅諸將校以激怒之,將校皆憤然效用”。於是郭威就以清君側、殺李業等爲名在鄴都起兵,渡河南下。劉承祐一面派兵抵禦,一面殺郭威在京的全部家屬,“嬰孺無免者”。幾天後,郭“威兵臨開封城下,劉承祐爲亂兵所殺。郭威入京師,縱火大掠”。爲了穩住局面,他沒有立即稱帝,而是讓太后下令立劉知遠的侄子劉贇爲嗣,派大臣去徐州迎接,同時又讓王峻派人在途中將劉贇殺死。他自己則以北伐契丹爲名帶兵北上,在澶州(今河南濮陽),“諸軍將士大噪趨驛,如牆而進,帝閉門拒之。軍士登牆越屋而入,請帝爲天子。亂軍山積,登階匝陛,扶抱擁迫,或有裂黃旗以被帝體,以代赭袍,山呼震地。”然後返回汴京,迫使太后下令由郭威監國。他還發布一篇文告,說自己“遜避無由,俯遵承,夙夜憂愧”。其實這場擁戴鬧劇,只是爲了遮人耳目。

郭威就任監國不到一個月,就於次年正月正式即帝位,廟號太祖。他自認爲是周朝虢叔的後裔,所以定國號爲周,史稱後周,改爲廣順元年(951)。仍建都東京開封府。

郭威雖是刺史之子,但幼年孤貧,知道民間疾苦,因而即位後就著手革除前朝弊政,減輕賦稅和刑罰。即位當月下詔:“凡倉場庫務掌納官吏,無得收‘鬥餘’、‘稱耗’。舊所進羨餘物,悉罷之。”這就減免了原先所收的“鬥餘”、“稱耗”、“羨餘”等額外稅收,大爲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同詔又說:“犯竊盜及奸者,並依晉天福元年(936)以前刑名,罪人非反逆,無得誅及親族,籍沒家貲。”這比後漢時“竊盜一錢以上皆死,又罪非反逆往往族誅籍沒”的規定有了明顯的減輕。廣順二年(952)七月,針對後漢時“犯私鹽、曲無問多少抵死”的規定,下詔:“犯鹽、曲者以斤兩定刑有差”。具體規定:“諸色犯鹽、曲,所犯一斤已下至一兩,杖八十,配役;五斤已下,一斤已上,徒三年;五斤已上,重杖一頓,處死。”同年十一月又下詔:“約每歲民間所輸牛皮,三分減二。計田十頃,稅取一皮,餘聽民自用及買賣,惟禁賣於敵國。”這比起原先“兵興以來,禁民私賣牛皮,悉令輸官受直,”在政策上是大大放寬。因爲所謂“受直”,後唐明宗時只給些鹽;後晉天福中期,連鹽也不給了;後漢更嚴厲到“犯私牛皮一寸抵死”的程度。然而,牛皮“民間日用實不可無,帝素知其弊,至是李谷建議均于田畝,公私便之”。

唐末以來,在中原有戶部管理的營田務,流弊很多;還有當年朱溫征討淮南時,將掠得的以千萬計的耕牛租給農民,可數十年後,“牛死而租不除,民甚苦之。帝素知其弊”。廣順三年(953)正月,“敕悉罷戶部營田務,以其民隸州縣,其田、廬、牛、農器並賜見佃者爲永業,悉除租牛課。”這樣做無疑會大大調動受益農民的積極性,努力恢復和發展生產。在處理這一問題時,有人曾建議將部分肥沃的營田出賣,“可得錢數十萬緡以資國。帝曰:‘利在於民,猶在國也。朕用此錢何爲?’”由此可見郭威的確與那些只知一味搜刮的帝王不一樣。

郭威在整頓朝廷加強皇權方面也頗有些作爲。廣順元年(951)十二月,劉知遠的同母異父弟泰寧節度使(鎮兗州,今屬山東)據兗州反,郭威隨即於次年正月派曹英等前去討伐,五月又親征,斬慕容延超等,鞏固了政權。大臣王峻恃功不遜,干涉皇權,郭威於廣順三年(953)將其貶爲商州(今陝西商州)司馬,不久病死在那裏。至於有“震主之勢”的王殷,乘其入朝加以貶殺。

郭威在懲治貪官方面也有許多記載。他的這些改革與整頓,爲後周世宗柴榮的著名改革奠定了基礎,開創了局面。

此外,還應提及的是郭威是歷史上較爲節儉的皇帝。他即位伊始就對近臣說:“朕起於寒微,備嘗艱苦,遭時喪亂,一旦爲帝王,豈敢厚自奉養以病下民乎!”下詔悉罷四方貢獻珍美食物。又“內出寶玉器及金銀結縷寶裝牀幾、飲食之具數十,碎之於殿廷。帝謂侍臣曰:‘凡爲帝王,安用此!’仍詔有司,凡珍華悅目之物,不得入宮。”直到他臨終前,又下詔薄葬:“陵所務從儉素,應緣山陵役力人匠,並須和僱,不計近遠,不得差配百姓。陵寢不須用石柱,費人功,只以磚代之。用瓦棺紙衣……切不得傷他人命。勿修下宮,不要守陵宮人,亦不得用石人石獸。隻立一石記子,鐫字雲:‘大周天子臨晏駕,與嗣帝約,緣平生好儉素,只令著瓦棺紙衣葬。’若違此言,陰靈不相助。”這種精神在封建帝王中是難能可貴的。

郭威於顯德元年(954)正月病死,終年5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