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漢語>語音文字>

什麼樣的字纔算是規範字?

語音文字 閱讀(4.15K)
什麼樣的字纔算是規範字?

二簡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Jumpto:navigation,search
二簡字,是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繼20世紀50年代《漢字簡化方案》提出後在1977年12月20日提出來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中的簡化漢字。
一般認爲這個方案把一些不應該簡化的字簡化了,又把一些應該簡化的沒有簡化。並且簡化得過於簡單,社會上使用“二簡字”過於混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因爲“二簡字”的簡化不成功,廢止了這個方案,並指出了:“今後對漢字的改革要持謹慎態度,使漢字形體在一個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以利社會應用。”
歷史
1975年5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擬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並報請國務院審閱。
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及各省級行政區一級報紙發表《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並廣泛徵求社會意見。次日,《人民日報》開始試用“二簡字”。
1986年6月24日,國務院回覆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提出的《關於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宣佈廢除“二簡字”。

影響
“二簡字”在書寫上更加簡單易行,但是在構造上失去漢字造型美觀的特點。自《人民日報》開始試用“二簡字”後的幾年裏,社會上使用“二簡字”出現了混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漢字在國際語言中的形象,國內的很多專家和學者紛紛質疑此次簡化。最後在1986年廢除了“二簡字”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了“二簡字”不屬於規範用字,並廢除“二簡字”。這次簡化是不成功的,自此以後,官方未提出過任何簡化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二簡字是在一片“撥亂反正”的呼聲中,並未實行大規模地研究分析,倉促地制定和發佈的。二簡字由於書寫簡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寫字的速度。
由於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二簡字”發佈和宣傳的力度較強,並且在當時已經涉及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包括媒體和報刊都使用“二簡字”;加上“二簡字”筆畫少,書寫簡單,易於流行,在當時社會上已經非常廣泛。而且,在一些地方“二簡字”已經成爲教學用字,因此給一部分學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些原因都造成了“二簡字”在當今社會較多的殘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頒佈,從法律上禁止了錯別字、異體字、“二簡字”和繁體字的不正當應用。由於曾經在社會上“二簡字”被使用了一段時間,而且簡單易寫,廢止後的“二簡字”有時會出現在非公開的需要快速書寫的文本如筆記、病歷等,在公共場所也影響着現在的社會生活,市場、商場甚至路牌等重要場所都有出現二簡字。比如:市場中“雞蛋”經常被寫作“雞旦”,公共場所“停車”被寫作“仃車”,銀行裏“賬戶”被寫作“帳戶”。很多媒體在推廣漢語的節目中都以此爲例。
姓氏更動
在中國歷史上,作爲姓氏,只有“蕭”而無“肖”,有“傅”而無“付”。而二簡字將“蕭”簡化成“肖”,“傅”簡化成“付”(在此前民間對於“蕭”就有這樣的簡化寫法),雖然二簡字很快被叫停,但是這次更改在社會影響很大。此後在大陸的許多文獻中兩字幾乎不分,比如:中國名將蕭勁光在二簡字後被寫爲肖勁光,現在的很多文章乃至很多人都分不清,甚至於一篇文章中同時出現蕭勁光與肖勁光。
姓的更改在兩岸交流上也帶來了不便,比如登機的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