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漢語>語言運用>

三招教你把文章寫得深刻

語言運用 閱讀(1.28W)
三招教你把文章寫得深刻

以小見大法
古人云:“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這說的其實也就是以小能見大、見微可知著。
高明的作者常常由一物之微,而觸動人世的大題,猶似潺潺山溪,蜿蜒注入大海。例如《蘭亭集序》中王羲之由文人集會引發了歡樂有盡、人生苦短的感思;《石鐘山記》裏蘇軾由對山名來由的考察告訴了人們凡事不可臆斷的道理;《遊褒禪山記》則借深入華山洞遊覽的體會,闡明瞭學習立業必須堅持不懈、知難而愈進的道理。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也是以小見大的經典。請看下面的文段:
花未眠這衆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發現花的機緣。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正因爲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說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則是無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這是我的實際感受,也是我的感嘆。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與時代同步前進,也不是伴隨年齡而增長。凌晨四點的海棠花,應該說也是難能可貴的。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
凌晨四點的海棠花未眠本是自然界客觀存在的小事,川端康成卻由此生髮了美學思考,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因爲“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生命終將走到盡頭,那就“活下去”吧,只爲了欣賞更多的美。審美,對於作者來說,早已不是目的或手段,而成爲他生命本體的存在!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所謂以小見大,就是通過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來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這裏的“大”是大的話題、大的道理,它可能關係到自然社會、人生命運、天地宇宙等等。
研究“見大”的走向,大致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上着力,走客觀的、向外的路,重哲理感悟。如上文所舉的《花未眠》的文段,川端康成由花未眠發現的是一條審美理念:“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類似於“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飽含哲理。這就是走的“向外的路”。
二是在對人類自身的觀照上着力,走主觀的、向內的路,重人性開掘。比較典型的如餘秋雨的一段話:
這樣,平常中也就出現了滋味,出現了境界。世界上第一等的境界都在平實的山河間。秋風起了,蘆葦白了,漁舟遠了,炊煙斜了,那裏,便是我們生命的起點和終點。(選自餘秋雨《收藏昨天》)